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诊断与治疗乳腺重度、中度和轻度乳头状瘤病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乳腺乳头状瘤病患者100例,收集、整理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病理学切片进行再次研究,做出二次病理诊断。结果:36例为轻度乳头状瘤病患者,且接受手术后均没有出现癌变;重度乳头状瘤变患者24例,均选择全乳切除术为手术方式,因此没有出现癌变病例;中度乳头状瘤变患者40例,术后2~8年间由于局部复发性肿物接受医院诊断,诊断结果是乳腺癌者6例,以浸润性癌为主要病理类型,初次就诊时的临床表现情况为:肿物伴溢血者1例,乳头溢血者3例,局部肿物者2例。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4例,其中母亲为乳腺癌患者的2例。首次病理诊断中细胞异型稍明显者1例,其他5例均没有特殊表现,与诊断中度乳头状瘤病的标准相符合。结论:乳腺乳头状瘤病的首发症状主要是乳头溢血、溢液或局部肿物,本身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仍有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必须采取手术方式积极治疗。为保证完整切除病变需要进行标本断端,使发生癌变的几率降低。
【关键词】乳腺乳头状瘤变;诊断;治疗;癌变
在乳腺的小腺管中发生的一种多发病变就是乳腺乳头状瘤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乳腺病理变化,一般是组成囊性增生病的重要部分,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大导管乳头状瘤、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病等[ 1 ]。该病由于其癌变倾向而受到广泛重视,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手术治疗还是会演变为乳腺癌。我院对100例乳腺乳头状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诊治方法,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乳腺乳头状瘤病患者100例,收集、整理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病理学切片进行再次研究,做出二次病理诊断。以上皮细胞增生程度、乳头密度与乳头状瘤病受累范围为依据可诊断患者类别为轻度、中度以及中度乳头状瘤病[2]。
诊断标准为:①导管扩张为轻度,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成的乳头结构稀而低,呈现简单分支,乳头中1~2层的腺上皮细胞被覆,有明显的肌上皮细胞的为轻度乳头状瘤病;②导管扩张,上皮细胞增生后形成的乳头状结构较多,并有较多分支,一般呈腺样或网状连结,大部分管腔中的腺上皮细胞被覆或者为3~5层被覆,不存在异型细胞,具有清楚的肌上皮细胞的为中度乳头状瘤病;③乳头拥挤,导管扩张明显,分支复杂,一般呈密集的腺样或网状连结,腺上皮细胞超过6层被覆,或构成实性细胞巢,极性部分排列紊乱,呈现轻度异型,仍然存在肌上皮。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100例乳腺乳头状瘤病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结果证实,36例为轻度乳头状瘤病,且接受手术后均没有出现癌变;重度乳头状瘤变24例,均选择全乳切除术为手术方式,因此没有出现癌变病例;中度乳头状瘤变40例,术后2~8年间由于局部复发性肿物接受医院诊断,诊断结果是乳腺癌者6例,均以原手术切口处为复发癌灶所在部位,以浸润性癌为主要病理类型,初次就诊时的临床表现情况为:肿物伴溢血者1例,乳头溢血者3例,局部肿物者2例。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4例,其中母亲为乳腺癌患者的2例。首次病理诊断中细胞异型稍明显者1例,其他5例均没有特殊表现,与诊断中度乳头状瘤病的标准相符合。复诊时6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乳房肿物,最终被诊断为乳腺癌。癌变患者的比例见表1。
3 讨论
目前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就是乳腺囊性增生病,发病率呈持续增高趋势,我国大约超过30%的30岁以上妇女患此病[3]。大汗腺样变、腺管型腺病变、乳头状瘤变、导管上皮增生、囊肿几种病理变化都属于其组织学诊断标准。乳头状瘤变并没有典型的体征和症状,一般而言,患者年龄偏大,有很高的癌变率,尤其是重度乳头状瘤变患者,由于本次研究中的重度患者均行全乳切除术,所以未发生癌变。在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与乳腺肿块,血性溢液较多,浆性较少,观察其细胞学涂片时由于所在位置导管小,很少有脱落组织,乳头结构不明显,因此必须重视其病理学检查。
总之,乳腺乳头状瘤病本身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仍有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必须采取手术方式积极治疗。因为其有广泛的病变范围,所以应选择更大范围手术切除,为保证完整切除病变组织需要进行标本断端,使发生癌变的几率降低,并定期随访观察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参考文献
[1]牛昀,刘铁菊,傅西林,等.乳腺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原位癌cyclinD1、p16和Ki-67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0(12):39-42.
[2]田艳涛.乳腺乳岳状瘤病厦其癌变组织c-erbB-2及P53蛋白表选的免疫组化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13,(19):34.
[3]李树玲.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乳切片病理组织学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12,19(4):291.
【关键词】乳腺乳头状瘤变;诊断;治疗;癌变
在乳腺的小腺管中发生的一种多发病变就是乳腺乳头状瘤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乳腺病理变化,一般是组成囊性增生病的重要部分,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大导管乳头状瘤、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病等[ 1 ]。该病由于其癌变倾向而受到广泛重视,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手术治疗还是会演变为乳腺癌。我院对100例乳腺乳头状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诊治方法,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乳腺乳头状瘤病患者100例,收集、整理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病理学切片进行再次研究,做出二次病理诊断。以上皮细胞增生程度、乳头密度与乳头状瘤病受累范围为依据可诊断患者类别为轻度、中度以及中度乳头状瘤病[2]。
诊断标准为:①导管扩张为轻度,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成的乳头结构稀而低,呈现简单分支,乳头中1~2层的腺上皮细胞被覆,有明显的肌上皮细胞的为轻度乳头状瘤病;②导管扩张,上皮细胞增生后形成的乳头状结构较多,并有较多分支,一般呈腺样或网状连结,大部分管腔中的腺上皮细胞被覆或者为3~5层被覆,不存在异型细胞,具有清楚的肌上皮细胞的为中度乳头状瘤病;③乳头拥挤,导管扩张明显,分支复杂,一般呈密集的腺样或网状连结,腺上皮细胞超过6层被覆,或构成实性细胞巢,极性部分排列紊乱,呈现轻度异型,仍然存在肌上皮。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100例乳腺乳头状瘤病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结果证实,36例为轻度乳头状瘤病,且接受手术后均没有出现癌变;重度乳头状瘤变24例,均选择全乳切除术为手术方式,因此没有出现癌变病例;中度乳头状瘤变40例,术后2~8年间由于局部复发性肿物接受医院诊断,诊断结果是乳腺癌者6例,均以原手术切口处为复发癌灶所在部位,以浸润性癌为主要病理类型,初次就诊时的临床表现情况为:肿物伴溢血者1例,乳头溢血者3例,局部肿物者2例。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4例,其中母亲为乳腺癌患者的2例。首次病理诊断中细胞异型稍明显者1例,其他5例均没有特殊表现,与诊断中度乳头状瘤病的标准相符合。复诊时6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乳房肿物,最终被诊断为乳腺癌。癌变患者的比例见表1。
3 讨论
目前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就是乳腺囊性增生病,发病率呈持续增高趋势,我国大约超过30%的30岁以上妇女患此病[3]。大汗腺样变、腺管型腺病变、乳头状瘤变、导管上皮增生、囊肿几种病理变化都属于其组织学诊断标准。乳头状瘤变并没有典型的体征和症状,一般而言,患者年龄偏大,有很高的癌变率,尤其是重度乳头状瘤变患者,由于本次研究中的重度患者均行全乳切除术,所以未发生癌变。在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与乳腺肿块,血性溢液较多,浆性较少,观察其细胞学涂片时由于所在位置导管小,很少有脱落组织,乳头结构不明显,因此必须重视其病理学检查。
总之,乳腺乳头状瘤病本身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仍有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必须采取手术方式积极治疗。因为其有广泛的病变范围,所以应选择更大范围手术切除,为保证完整切除病变组织需要进行标本断端,使发生癌变的几率降低,并定期随访观察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参考文献
[1]牛昀,刘铁菊,傅西林,等.乳腺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原位癌cyclinD1、p16和Ki-67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0(12):39-42.
[2]田艳涛.乳腺乳岳状瘤病厦其癌变组织c-erbB-2及P53蛋白表选的免疫组化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13,(19):34.
[3]李树玲.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乳切片病理组织学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12,19(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