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建立心灵道德体系、强健体魄以及提升人生幸福感方面,都有着重要教育意义。
关键词:国学;教育;身心健康
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伴着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带来了西方文明在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成果。但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西方科技并未受到当时统治阶层的足够重视,只是被看作供人欣赏的雕虫小技而已。但鸦片战争的爆发,让我们见证了器不如人的后果,于是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步伐,但也只局限于科技领域。到了近代新文化运动,则彻底打开了国人的思想通道,开启了全方位的西方学习模式。时至今日,可以说西学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各个领域的主流——现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基本都来自西方,即使是在文化领域,好莱坞大片,巴黎时装展,奥运会,世界杯,NBA仍然是引领世界的风向标。对于我们来说,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弱,除了传统节日、饮食,书法、公园打太极的老人、课本上的唐诗宋词和文言文,青少年儿童已经很少能接受和认知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国学了,诚然,在科技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追赶西方的步伐,但在立德树人方面,国学教育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保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和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而国学教育能塑造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内心幸福快乐、体魄强健的有为青年。
一、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治国平天下
纵观古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有志之士,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之后的岁月里为此而不懈奋斗。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虽然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不能成为影响历史的圣贤人物,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而度过此生,但也不应该把目光只停留在好好学习,将来争取考个好大学,选个热门专业,找个收入高的工作,甘于享受一个这样庸碌的人生。志存高远,才能激发奋进动力,才能成就非凡人生,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也才能对社会、对国家更有价值。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在发挥过程冲对社会就越有益”。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读圣贤之书,养浩然正气,仿天地之德以爱人,效圣贤之志以成业。通过国学经典,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圣贤门,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希望自己对国家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才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对象。
二、建立自己心灵道德体系——礼义仁智信
虽然我们希望孩子能有不一样的人生,有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但“纵使无法成千秋事业,当时正己修心,积善取恶,也得心地坦荡,身性纯洁,也不失位丈夫之举”。对于孩子,即使不能成圣成贤成,也应该有基本道德修养,做一个说品格高尚的人。而这些,都要建立在儿童期的品格塑造基础之上。如何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爱祖国、爱社会、爱集体、爱护公物、爱劳动、诚实勇敢、不畏艰难、活泼开朗的好孩子?可以说,儿童时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最佳时期,而国学经典有很好的作用——以先秦道家和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体系,历经沧桑,仍然有着重要价值和贡献。
三、修身炼体——养用结合
虽然我们国家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就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文化课的考试成绩一直是重中之重,也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江河日下,令人堪忧!另一方面,目前锻炼身体的方法,仍然是西方的竞技运动占据主流,如各种球类运动、以及肌肉训练为主的器械设施。从普及性、趣味性以及竞赛规则的角度看,这些运动项目都非常完美,但另一方面,西方竞技运动的强度大、竞争激烈,主张不断突破自己的成绩和身体极限,强调胜负结果,偏重于“用”的范畴,而对于身体健康方面的改善作用,只是竞技运动副产品而已,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宜于从事大运动量和大消耗的体质偏弱的青少年来说,过大强度的消耗并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中华传统运动方式,诸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传统武术等健身方式,偏重于“养”的范畴,更多地传递了一种系统生命观和整体健康观。融合了中华五千年的中医和养生文化,绝不应该只是老年人益寿延年的福利,走一条中西结合,养用兼顾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健身道路,才能让我们青少年拥有更强健的体魄。
四、提升人生辛福感——俭
每个人都最求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但有许多人终其一生,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即使是物质世界和经济条件如此优越的当今社会,人民的幸福指数却远不如前,虽然幸福感与物质基础是相关的,但其本质却一定来源于精神世界。面对物质世界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愈来愈贫乏,无论成人还是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就是一个佐证。如果把把幸福和快乐建立在物质世界的享乐,贪图吃喝玩乐所带来的身体愉悦都是一时之乐,并不能恒久维持。纵观古之圣贤,很少有权贵之流,即使走入仕途,也是两袖清风,即使是生活困顿,内心仍然充满快乐。孔子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也曾赞叹他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也正如老子所倡导的“俭”,并非是要人们放弃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追求,做一个守财奴或者是而安于忍受一个贫困潦倒的现实生活,而是要教育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追求,要适可而止,在维持了基本或者相对体面的现实生活之余,就能去追求更广阔的人生幸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俭”。
总之,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瑰宝,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使在物质世界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她也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应尘尽光生,照耀华夏神州。
参考文献
[1]“国学之内涵、价值及当代意义”.卞孝萱.《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1.
[2]“浅析中国传统健身思想与西方体育观念”.廖小华.《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6.
作者简介:
李芳兰 (1974年11月)女,籍贯:山西和顺,汉族,现职称: 讲师,学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关键词:国学;教育;身心健康
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伴着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带来了西方文明在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成果。但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西方科技并未受到当时统治阶层的足够重视,只是被看作供人欣赏的雕虫小技而已。但鸦片战争的爆发,让我们见证了器不如人的后果,于是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步伐,但也只局限于科技领域。到了近代新文化运动,则彻底打开了国人的思想通道,开启了全方位的西方学习模式。时至今日,可以说西学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各个领域的主流——现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基本都来自西方,即使是在文化领域,好莱坞大片,巴黎时装展,奥运会,世界杯,NBA仍然是引领世界的风向标。对于我们来说,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弱,除了传统节日、饮食,书法、公园打太极的老人、课本上的唐诗宋词和文言文,青少年儿童已经很少能接受和认知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国学了,诚然,在科技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追赶西方的步伐,但在立德树人方面,国学教育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保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和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而国学教育能塑造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内心幸福快乐、体魄强健的有为青年。
一、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治国平天下
纵观古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有志之士,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之后的岁月里为此而不懈奋斗。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虽然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不能成为影响历史的圣贤人物,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而度过此生,但也不应该把目光只停留在好好学习,将来争取考个好大学,选个热门专业,找个收入高的工作,甘于享受一个这样庸碌的人生。志存高远,才能激发奋进动力,才能成就非凡人生,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也才能对社会、对国家更有价值。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在发挥过程冲对社会就越有益”。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读圣贤之书,养浩然正气,仿天地之德以爱人,效圣贤之志以成业。通过国学经典,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圣贤门,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希望自己对国家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才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对象。
二、建立自己心灵道德体系——礼义仁智信
虽然我们希望孩子能有不一样的人生,有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但“纵使无法成千秋事业,当时正己修心,积善取恶,也得心地坦荡,身性纯洁,也不失位丈夫之举”。对于孩子,即使不能成圣成贤成,也应该有基本道德修养,做一个说品格高尚的人。而这些,都要建立在儿童期的品格塑造基础之上。如何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爱祖国、爱社会、爱集体、爱护公物、爱劳动、诚实勇敢、不畏艰难、活泼开朗的好孩子?可以说,儿童时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最佳时期,而国学经典有很好的作用——以先秦道家和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体系,历经沧桑,仍然有着重要价值和贡献。
三、修身炼体——养用结合
虽然我们国家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就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文化课的考试成绩一直是重中之重,也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江河日下,令人堪忧!另一方面,目前锻炼身体的方法,仍然是西方的竞技运动占据主流,如各种球类运动、以及肌肉训练为主的器械设施。从普及性、趣味性以及竞赛规则的角度看,这些运动项目都非常完美,但另一方面,西方竞技运动的强度大、竞争激烈,主张不断突破自己的成绩和身体极限,强调胜负结果,偏重于“用”的范畴,而对于身体健康方面的改善作用,只是竞技运动副产品而已,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宜于从事大运动量和大消耗的体质偏弱的青少年来说,过大强度的消耗并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中华传统运动方式,诸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传统武术等健身方式,偏重于“养”的范畴,更多地传递了一种系统生命观和整体健康观。融合了中华五千年的中医和养生文化,绝不应该只是老年人益寿延年的福利,走一条中西结合,养用兼顾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健身道路,才能让我们青少年拥有更强健的体魄。
四、提升人生辛福感——俭
每个人都最求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但有许多人终其一生,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即使是物质世界和经济条件如此优越的当今社会,人民的幸福指数却远不如前,虽然幸福感与物质基础是相关的,但其本质却一定来源于精神世界。面对物质世界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愈来愈贫乏,无论成人还是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就是一个佐证。如果把把幸福和快乐建立在物质世界的享乐,贪图吃喝玩乐所带来的身体愉悦都是一时之乐,并不能恒久维持。纵观古之圣贤,很少有权贵之流,即使走入仕途,也是两袖清风,即使是生活困顿,内心仍然充满快乐。孔子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也曾赞叹他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也正如老子所倡导的“俭”,并非是要人们放弃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追求,做一个守财奴或者是而安于忍受一个贫困潦倒的现实生活,而是要教育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追求,要适可而止,在维持了基本或者相对体面的现实生活之余,就能去追求更广阔的人生幸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俭”。
总之,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瑰宝,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使在物质世界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她也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应尘尽光生,照耀华夏神州。
参考文献
[1]“国学之内涵、价值及当代意义”.卞孝萱.《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1.
[2]“浅析中国传统健身思想与西方体育观念”.廖小华.《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6.
作者简介:
李芳兰 (1974年11月)女,籍贯:山西和顺,汉族,现职称: 讲师,学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