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共学课堂”之反思

来源 :学习与科普(知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l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风起云涌的教学改革浪潮中,“学习共同体”这一时代产物如同其他“共同体”那样,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时髦名词,曰 “共学课堂”,究其原因,考证如下:
  共: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双手捧器供奉。《玉篇》:共,同也,众也。《增韵》:合也,共也。《礼·王制》: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共,即共同,一起,是一种群体同一行为。“共学”中的“共”,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生长的集体。
  《论语》: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又向也。“共学”中的“共”,即“向学”之意,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构建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以“共”的方式和状态,达到“更好地学”为目的。
  《史记·贾谊传》:共承嘉惠。共,通“恭”,“共学”中的“共”,又有恭敬之意,课堂是对学习充满敬意的地方。课堂中的每一个个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课堂心存虔诚。
  学: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会意字,“两只手朝下的形状”,以两手帮助、扶掖、提携、教导之意。
  “共学”中的“学”,是培育学生综合发展的能力,在思考质疑、讨论探究、学习模仿中,让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創新能力等全方面发展。
  “共学”中的“学”,是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 奋起追赶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学的过程中不断觉悟的过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是乎,出现了“共学”课堂,这种课改,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这也是所谓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它是作为一种“活动”、“合作”、“反思”所构成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实践”而实现的。
  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在轰轰烈烈的倡导“共学”课改,本人也有幸参与了这场课改,前些日子有一位教师在初三复习课上展示了这样一题:
  (2021·宁波模拟)【基础巩固】如图1,△ABC∽△ADE,求证:△ABD∽△ACE;
  【尝试应用】如图2,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AC上,△AEF∽△ACD,BE=2,CE=6,求AF·AC的值。
  【拓展提高】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DF,AB=AF,已知cos∠ACD=,求tan∠ACB的值.
  当各小组经讨论解决前两题后,最后一个问题出现了争论,极大多数同学说:tan∠ACB的值为,但有几位学生说:此题条件相互矛盾,理由是若设AF=AB=CD=x,则由△AEF∽△ACD得,又可证AE=CE=6,AD=2+6=8,故,从而,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从而,但,所以无解。
  多么严谨的逻辑推理,多么完美的数学结论!这就是学优生的思维!面对如此现实,本人想对“共学”课堂作如下反思:
  一、分组是否优化 如果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分为A/B/C/D四级,通常的分组方式是四级搭配,美其名曰“共同进步”,但事实常常是“学霸高谈阔论”,“学困沉默无语”,容易形成部分学困生“功不必是我,绩一定有我”的消极心态,并人为地提供了“抄作业”的机会,因此,不妨学学“田忌赛马”的策略,分组模式改为ABCC/BCDD/CCCD,减小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勇于讨论的热情,真正做到“友学——乐学”。
  二、时间是否适当 课堂是“授业疑惑”之阵地,每一堂课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当教师展示问题背景后,必须明白这个问题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能解决,从而避免某些学生的夸夸其谈或“小组学习”的草草收场,因此只有合理的分组才能使教师首先参与优秀小组的讨论(让他们继续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而有时间参与到普通小组的答疑与评价活动。
  三、“共学”是否万能 不少教师认为,“小组学习”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而设置的教学模式,公开课、优质课不得不用,平时既浪费时间,又不能提高优生率。此论不无道理,这种模式有点“劫富济贫”的实质, 无法让优秀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更广泛更深邃的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学习新授知识的时候,采用“共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手段,而在习题课、复习课中应少用或不用。
  一切改革都是凭借愿景加以推动的,“共学课堂”这种合作学习的革命也是凭借愿景来进行的,这种愿景形成了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哲学,这是教学工作的共同愿景,这是在学校与课堂中实现民主主义的挑战,是教学中确立学生尊严的挑战,是保障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利的挑战,但愿取得成功。
  作者简介:陈雷花(1979.2-),女,籍贯:江苏启东,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困生”,主要指的是学习的过程之中出现种种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或者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他们没有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没有办法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对于知识领悟能力不够,跟不上教师的正常教学进度,学习成绩也一直上不去。何让这一小群学生走出小学数学的困境,是作为小学数学老师面临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学困生;转换策略  引言  与低年级相比,小学
期刊
摘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通知》,明确了中心素养,学生适应长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在每一个班级的教育中都要落实学生的基本素养文化。师范几何课的教师更注重大量学科的形成,而不是教学过程中概念和定理的训练。因此,如何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几何直觉意识、推理能力、空间观念、造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生;几何;实践  1、
期刊
摘要:在当前教学的大环境中,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区域所处的教学环境、所配备师资力量存在差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领域内部的断层。关于城镇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城镇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着重视学生成绩水平却忽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情况,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处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是十分不利于其成长的。从中观的层面来看,教
期刊
摘要:自我监控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个人能力,该能力对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学习而言,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够促进学习水平和效率的快速提升。因此,本文针对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具体论述了自我监控能力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提升价值,并总结了具体的自我监控能力提升的对策和方法,希望本文的分析论述,能够对实际的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自我监控能力
期刊
摘要:近年來,我们国家非常看重学生的教育质量,并在教育领域当中做出了很多改革和创新,在教育改革这一浪,他们推进之下,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也由此而内地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仅需要给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来讲,教师需要在课堂当中适当的融入一些传统文化,这样的话,对于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传统文化渗透;渗透途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课已经成为目前助力课堂教学,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当下学校教育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探索,以更好的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出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将针对现阶段微课教学的特点以及应用进行探讨,从而分析其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呈现出来的效果,以期给当前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方式一些启示。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实验微课;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初中物理课
期刊
摘要:想要把数学文化真正渗透到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通过循序渐进这种形式,切忌急于求成。小学数学老师应当从强化个人文化修养的角度着手,将渗透数学文化当成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让其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进一步丰富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的日常教学形式,使小学生可以产生对数学知识更为浓厚的兴趣,强化其知识的储备量,增强数学学科的文化性、艺术性。本文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德育发展特别重视,因此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为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持。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面临着更高要求,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忽
期刊
摘要:为了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小学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氛围。小学班主任要不断地在教学中吸收经验,加强对于德育的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前言:  班级管理是进行德育的重要环节,小学班主任要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创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尤其是部编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这一改变大大考验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怎样才能让古诗词教学既有宽度,又不乏深度,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美的感受?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该思考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智慧课堂基于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和强大的云平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那么我们该如何高效地运用这一新型的教育技术?下面我从古诗词教学与智慧课堂的有机渗透加以论述,以期更好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