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报新闻宣传工作在党的全局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中,发挥着引领和指导作用。乌兰察布日报社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充分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抓好亮点,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为推动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提升地区整体实力和形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一、做好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新闻宣传工作与大局息息相关,与时代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与人民利益和生活息息相关。党报作为宣传工作的主流媒体,与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息息相关,与地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报新闻宣传工作,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聚全社会科学发展正能量的需要。
党报是我们党的喉舌,它担负着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领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发挥舆论监督等作用,也就是坚持导向,抢占阵地的功能和作用。近年来,《乌兰察布日报》紧紧围绕乌兰察布市中心和工作大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重点突出,整体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当前,面对自治区提出的“8337”新思路和新定位,面对乌兰察布市委、政府提出的“五区”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乌兰察布日报》要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策划,先行一步,当好新闻宣传战线的领头雁和排头兵。
二、紧密联系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做好贯穿、结合、转化这篇大文章
党报新闻宣传工作只有融入到党的中心工作中去,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去,融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去,才能取得实效。因此,要着力在“贯穿”、“结合”、“转化”上下功夫。
首先,要贯穿一条主线。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决策这条主线,牢牢把握“三项学习教育”和“走转改”这一主题,大力唱响实现中国梦的主旋律。对于《乌兰察布日报》而言,就是要紧紧围绕乌兰察布市委提出的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实现“五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抓好亮点,做好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打造精品栏目,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深度解读、深度报道、深度采访 ,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
党报姓党,必须在传递党的声音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去年以来,《乌兰察布日报》全面加强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宣传报道力度,形成有声势、有节奏、有深度的强烈宣传态势,先后开设了《喜迎十八大》《学习十八大,实现新跨越》《十八大报告解读》《听心声——十八大精神在基层》等10多个栏目,营造浓郁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舆论氛围。同时,把学习宣传全国“两会”精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重要会议精神贯穿始终,使《乌兰察布日报》的新闻宣传始终与市委、政府的工作同频共振,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其次,寻找新闻宣传与地区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党报宣传不能空对空,要紧密与地区实际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各项具体工作相结合,与地区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相结合,与人民群众所思所想和民生问题相结合。一是与乌兰察布市委重大战略决策相结合。今年以来,市委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定位和思路,提出乌兰察布市发展新思路、新定位。《乌兰察布日报》紧密结合市委提出的“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以及“五区建设”的新战略,开设“学习贯彻市委三届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系列述评、系列评论、系列笔谈”、“推进县域、民营、实体经济”4个专栏,进行深度报道和解读,做到重点突出,有序推进。二是以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寻求新闻宣传与经济、文化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近年来,《乌兰察布日报》抓住“中国马铃薯节”、“全市精神文明现场会”、“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等节庆活动,开设专版、专栏、专题进行系统宣传报道,做到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例如,2012年,对神舟九号飞船返回仓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着陆进行了现场拍摄采访,制作了号外特刊;在中国马铃薯大会期间,推出“马铃薯大会特刊”。这些活动为促进招商引资、旅游开发、文化推介开辟了途径,为树立良好对外形象、打造地区文化品牌、培育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搭建了平台,发挥了党报助推地区经济社会的巨大促进作用。
再次,要促进新闻宣传成果向实践转化。一是理论成果的转化。通过开设中心组“学习园地”、“敕勒川”大讲堂等栏目,为党委和政府出思路、想办法,使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发展思路和决策,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对外宣传成果的转化。通过旅游文化产品宣传、典型宣传等,展示乌兰察布市“神舟家园”、“草原皮都”的良好形象;通过向大报、大刊推荐新闻作品,打造精品栏目,提升乌兰察布文化品牌;通过走出去,与先进地区党报开展交流、学习,提高办报经营能力和水平。三是向“走转改”活动成果的转化。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乌兰察布日报社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制定了活动方案,建立了记者、编辑“走转改”长效机制,要求记者、编辑眼睛向下,沉到一线,接地气、写短文、说人话。为了扎实地开展活动,总编辑、副总编辑亲自带队先后深入11个旗县市区开展“四进三访”活动,编辑记者来到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建设工地、厂矿企业、街道社区,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报道。为了切实转变作风,乌兰察布日报社还开展了“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一对一帮扶活动”,包括记者在内的科级以上干部与卓资县印堂子村37户贫困户结成对子,进村入户走访,与农民促膝交谈,摸清底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通过“走转改”活动,党报更加发挥了党和政府与老百姓紧密联系的桥梁作用。
三、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兴媒体的突飞猛进,党报只有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党报要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力量出品牌、出人才、出效益。党报领导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出好主意、定准调子、把正方向,善于统筹协调各方,整合社内外人才队伍和文化资源,集中优势兵力打主动仗。要通过抓活动、抓品牌、抓阵地、抓管理、抓创新,形成至上而下为大局服务的格局,使有限资源形成无限的凝聚力、战斗力。
按照十八大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乌兰察布市实际,乌兰察布日报社要加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建设和管理。
一是宏观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较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任用到重要工作岗位上来。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社长、总编辑带头讲课,带头转作风改文风,打造过硬领导集体。
二是中观上,加强部门机关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组织纪律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党员干部学习考评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晰岗位职责,形成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反应灵敏、应对快速的工作机制。
三是微观上,完善各部室目标管理。今年以来,先后制定了采编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行政后勤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将定量考核与定质考核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和考评体系,探索建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
党报新闻宣传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为重。要做到信念永铸,为民鼓呼,铁笔丹心,守土有责,形成比正气、比贡献、比实绩、比能力、树形象的良好风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斗志,开拓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责任编辑:邰山虎
一、做好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新闻宣传工作与大局息息相关,与时代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与人民利益和生活息息相关。党报作为宣传工作的主流媒体,与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息息相关,与地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报新闻宣传工作,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聚全社会科学发展正能量的需要。
党报是我们党的喉舌,它担负着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领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发挥舆论监督等作用,也就是坚持导向,抢占阵地的功能和作用。近年来,《乌兰察布日报》紧紧围绕乌兰察布市中心和工作大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重点突出,整体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当前,面对自治区提出的“8337”新思路和新定位,面对乌兰察布市委、政府提出的“五区”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乌兰察布日报》要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策划,先行一步,当好新闻宣传战线的领头雁和排头兵。
二、紧密联系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做好贯穿、结合、转化这篇大文章
党报新闻宣传工作只有融入到党的中心工作中去,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去,融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去,才能取得实效。因此,要着力在“贯穿”、“结合”、“转化”上下功夫。
首先,要贯穿一条主线。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决策这条主线,牢牢把握“三项学习教育”和“走转改”这一主题,大力唱响实现中国梦的主旋律。对于《乌兰察布日报》而言,就是要紧紧围绕乌兰察布市委提出的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实现“五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抓好亮点,做好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打造精品栏目,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深度解读、深度报道、深度采访 ,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
党报姓党,必须在传递党的声音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去年以来,《乌兰察布日报》全面加强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宣传报道力度,形成有声势、有节奏、有深度的强烈宣传态势,先后开设了《喜迎十八大》《学习十八大,实现新跨越》《十八大报告解读》《听心声——十八大精神在基层》等10多个栏目,营造浓郁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舆论氛围。同时,把学习宣传全国“两会”精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重要会议精神贯穿始终,使《乌兰察布日报》的新闻宣传始终与市委、政府的工作同频共振,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其次,寻找新闻宣传与地区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党报宣传不能空对空,要紧密与地区实际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各项具体工作相结合,与地区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相结合,与人民群众所思所想和民生问题相结合。一是与乌兰察布市委重大战略决策相结合。今年以来,市委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定位和思路,提出乌兰察布市发展新思路、新定位。《乌兰察布日报》紧密结合市委提出的“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以及“五区建设”的新战略,开设“学习贯彻市委三届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系列述评、系列评论、系列笔谈”、“推进县域、民营、实体经济”4个专栏,进行深度报道和解读,做到重点突出,有序推进。二是以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寻求新闻宣传与经济、文化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近年来,《乌兰察布日报》抓住“中国马铃薯节”、“全市精神文明现场会”、“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等节庆活动,开设专版、专栏、专题进行系统宣传报道,做到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例如,2012年,对神舟九号飞船返回仓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着陆进行了现场拍摄采访,制作了号外特刊;在中国马铃薯大会期间,推出“马铃薯大会特刊”。这些活动为促进招商引资、旅游开发、文化推介开辟了途径,为树立良好对外形象、打造地区文化品牌、培育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搭建了平台,发挥了党报助推地区经济社会的巨大促进作用。
再次,要促进新闻宣传成果向实践转化。一是理论成果的转化。通过开设中心组“学习园地”、“敕勒川”大讲堂等栏目,为党委和政府出思路、想办法,使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发展思路和决策,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对外宣传成果的转化。通过旅游文化产品宣传、典型宣传等,展示乌兰察布市“神舟家园”、“草原皮都”的良好形象;通过向大报、大刊推荐新闻作品,打造精品栏目,提升乌兰察布文化品牌;通过走出去,与先进地区党报开展交流、学习,提高办报经营能力和水平。三是向“走转改”活动成果的转化。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乌兰察布日报社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制定了活动方案,建立了记者、编辑“走转改”长效机制,要求记者、编辑眼睛向下,沉到一线,接地气、写短文、说人话。为了扎实地开展活动,总编辑、副总编辑亲自带队先后深入11个旗县市区开展“四进三访”活动,编辑记者来到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建设工地、厂矿企业、街道社区,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报道。为了切实转变作风,乌兰察布日报社还开展了“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一对一帮扶活动”,包括记者在内的科级以上干部与卓资县印堂子村37户贫困户结成对子,进村入户走访,与农民促膝交谈,摸清底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通过“走转改”活动,党报更加发挥了党和政府与老百姓紧密联系的桥梁作用。
三、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兴媒体的突飞猛进,党报只有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党报要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力量出品牌、出人才、出效益。党报领导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出好主意、定准调子、把正方向,善于统筹协调各方,整合社内外人才队伍和文化资源,集中优势兵力打主动仗。要通过抓活动、抓品牌、抓阵地、抓管理、抓创新,形成至上而下为大局服务的格局,使有限资源形成无限的凝聚力、战斗力。
按照十八大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乌兰察布市实际,乌兰察布日报社要加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建设和管理。
一是宏观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较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任用到重要工作岗位上来。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社长、总编辑带头讲课,带头转作风改文风,打造过硬领导集体。
二是中观上,加强部门机关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组织纪律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党员干部学习考评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晰岗位职责,形成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反应灵敏、应对快速的工作机制。
三是微观上,完善各部室目标管理。今年以来,先后制定了采编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行政后勤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将定量考核与定质考核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和考评体系,探索建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
党报新闻宣传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为重。要做到信念永铸,为民鼓呼,铁笔丹心,守土有责,形成比正气、比贡献、比实绩、比能力、树形象的良好风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斗志,开拓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责任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