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以着力完善和建设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移动通信发展,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目标为己任,大力实施“农信通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优质的通信信息服务和保障。
实施三大项目,发展农村信息事业
一是实施村村通项目。目前累计建设各类服务网点2326个,居全省前列,网上用户突破100万户,建成传输线路6400多皮长公里,交换容量达138万门,正在运营的基站911个,直放站近200个,实现了全市所有县乡的全面覆盖以及话务高密集区的立体覆盖,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并在“村村通”一期、二期项目建设中累计基础投资已达3500万元,共建成基站42个,建成传输线路400多皮长公里。2005年该公司在全市200多个乡镇布放了村通电话,占到全省总布放数量的50%,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基站694个、直放站152个,使榆林市农村网络覆盖率达到85%。
二是实施惠民业务项目。该公司先后推出了“农家乐手机”、“神州行家园卡”、“移动乡村网”等一系列惠民业务。其中,“农家乐手机”业务从开展至今短短两个月时间,已向农村发放手机10391部;同时,还将“神州行家园卡”的资费标准下调40%,每分钟通话仅需6分钱,目前,享受该优惠的农村用户达80500户;并组建了“移动乡村网”,把乡村网内通话费用降至主叫5分,被叫免费,还开通了段号通话的独特功能,截至目前,共建设“移动乡村网”3161家,网内用户达到154186户,并在全市范围内投入建设450个农村便民服务点,让广大农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开通办理移动通信各项业务。
三是实施“农信通”信息项目。目前,公司“农信通”用户已经突破4万人,已传递各种农业科技、市场行情等各种农业信息超过100万次。并与榆林市农业局签订“农信通”合作推广协议,成立了“农信通”发展领导小组等机构,依托各级政府及移动公司覆盖的市、县、乡、村四级立体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对全市农村的信息化覆盖。同时,公司今年开始了“农信通100”新农村服务站的建设。现已建成靖边县尔德井村农村信息化示范点,该村移动用户达300多户,户均普及率达100%,人均普及率22.46%,为该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农民的赞扬。
打造三个网络,构建新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首先榆林分公司完善精品农村移动通信网。继续推进“村村通”项目。2007年“村村通”工程计划新建基站220个,总投资1.7亿元,力争将我市农村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全市农村移动电话总数突破60万户,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0%。二是继续完善农村地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2006年底至2007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全市33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投资600万元用以新建13个通信基站,解决网络覆盖较差或信号未覆盖的13个村的通信问题,并对全市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的信息化做好基础工作,进而推广到全市新农村建设中去。三是继续提高农村移动通信网络运行质量。加强网络维护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网络利用率,要让农民的移动电话“打得通”、“通得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通信条件。
其次公司构建精品农村服务网。一是重视农村地区服务体系建设。今后将投入1000万元采取自办、与政府合办建设“新农村信息服务站”,逐步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的目标。用近一年时间的发展,全市要力争实现2个涉农龙头企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打造8个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11万农信通用户的总量目标。将建成100个信息化示范村,每个信息村由省移动公司补贴5000元,用于农用书籍、门牌制作、店内布置等,该公司将为每个信息点配置电脑、打印机和农村信息机,用于以村为单位的信息搜集、发布、农信通及其它业务的发展,先期着力建设33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最终将所有示范村建设成我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典范。二是大力发展适应农村需求的短信咨询、移动气象、移动询价、无线定单等服务产品,促进精细农业发展,挖掘增收潜力,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的新途径。三是合理确定农村移动通信的服务价格,鼓励农民多用电话,并专门为农民定制低价位、方便实用的“农民手机”。
再次是打造“移动农信通”精品农业信息网。一是搭建优质高效的移动信息化平台——“移动农信通”,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新的实现渠道。二是加强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农信通业务信息的本地化,满足农民对本地农业信息的需求。三是加强农民的信息化培训,真正实现信息的下乡、进村、入户。
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先后捐资、捐款达200多万元,设立高考奖、修建希望小学等数十项爱心捐赠活动,同时协办、承办了全市第一个环卫工人节,第七个记者节,首次预防青少年犯罪知识竞赛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首届全国名书法展及首届民歌艺术节和“新农村·新文化·新信息”公益巡演等数十次公益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
实施三大项目,发展农村信息事业
一是实施村村通项目。目前累计建设各类服务网点2326个,居全省前列,网上用户突破100万户,建成传输线路6400多皮长公里,交换容量达138万门,正在运营的基站911个,直放站近200个,实现了全市所有县乡的全面覆盖以及话务高密集区的立体覆盖,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并在“村村通”一期、二期项目建设中累计基础投资已达3500万元,共建成基站42个,建成传输线路400多皮长公里。2005年该公司在全市200多个乡镇布放了村通电话,占到全省总布放数量的50%,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基站694个、直放站152个,使榆林市农村网络覆盖率达到85%。
二是实施惠民业务项目。该公司先后推出了“农家乐手机”、“神州行家园卡”、“移动乡村网”等一系列惠民业务。其中,“农家乐手机”业务从开展至今短短两个月时间,已向农村发放手机10391部;同时,还将“神州行家园卡”的资费标准下调40%,每分钟通话仅需6分钱,目前,享受该优惠的农村用户达80500户;并组建了“移动乡村网”,把乡村网内通话费用降至主叫5分,被叫免费,还开通了段号通话的独特功能,截至目前,共建设“移动乡村网”3161家,网内用户达到154186户,并在全市范围内投入建设450个农村便民服务点,让广大农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开通办理移动通信各项业务。
三是实施“农信通”信息项目。目前,公司“农信通”用户已经突破4万人,已传递各种农业科技、市场行情等各种农业信息超过100万次。并与榆林市农业局签订“农信通”合作推广协议,成立了“农信通”发展领导小组等机构,依托各级政府及移动公司覆盖的市、县、乡、村四级立体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对全市农村的信息化覆盖。同时,公司今年开始了“农信通100”新农村服务站的建设。现已建成靖边县尔德井村农村信息化示范点,该村移动用户达300多户,户均普及率达100%,人均普及率22.46%,为该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农民的赞扬。
打造三个网络,构建新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首先榆林分公司完善精品农村移动通信网。继续推进“村村通”项目。2007年“村村通”工程计划新建基站220个,总投资1.7亿元,力争将我市农村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全市农村移动电话总数突破60万户,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0%。二是继续完善农村地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2006年底至2007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全市33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投资600万元用以新建13个通信基站,解决网络覆盖较差或信号未覆盖的13个村的通信问题,并对全市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的信息化做好基础工作,进而推广到全市新农村建设中去。三是继续提高农村移动通信网络运行质量。加强网络维护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网络利用率,要让农民的移动电话“打得通”、“通得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通信条件。
其次公司构建精品农村服务网。一是重视农村地区服务体系建设。今后将投入1000万元采取自办、与政府合办建设“新农村信息服务站”,逐步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的目标。用近一年时间的发展,全市要力争实现2个涉农龙头企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打造8个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11万农信通用户的总量目标。将建成100个信息化示范村,每个信息村由省移动公司补贴5000元,用于农用书籍、门牌制作、店内布置等,该公司将为每个信息点配置电脑、打印机和农村信息机,用于以村为单位的信息搜集、发布、农信通及其它业务的发展,先期着力建设33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最终将所有示范村建设成我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典范。二是大力发展适应农村需求的短信咨询、移动气象、移动询价、无线定单等服务产品,促进精细农业发展,挖掘增收潜力,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的新途径。三是合理确定农村移动通信的服务价格,鼓励农民多用电话,并专门为农民定制低价位、方便实用的“农民手机”。
再次是打造“移动农信通”精品农业信息网。一是搭建优质高效的移动信息化平台——“移动农信通”,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新的实现渠道。二是加强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农信通业务信息的本地化,满足农民对本地农业信息的需求。三是加强农民的信息化培训,真正实现信息的下乡、进村、入户。
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先后捐资、捐款达200多万元,设立高考奖、修建希望小学等数十项爱心捐赠活动,同时协办、承办了全市第一个环卫工人节,第七个记者节,首次预防青少年犯罪知识竞赛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首届全国名书法展及首届民歌艺术节和“新农村·新文化·新信息”公益巡演等数十次公益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