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爷爷有时清醒有时糊涂,糊涂时他会盯着阿虫的脸,问,你是谁?一会儿又问,阿虫去哪儿了?说罢又死盯着阿虫。清醒的时候,爷爷会对阿虫说些他死后的事:那时,阿虫还会记得他吗?还会记起他来吗?他的脸已不在阿虫面前了,阿虫又凭什么记起他来呢?再说,人到了那边,成了魂儿,样子也就改了吧?人活着样子都在改,成了魂儿,还能不改吗?爷爷的这些话,让阿虫找不出一句应答。自从前些年不慎摔倒后,爷爷脑中便留有淤血,因它作怪,爷爷有时糊涂得厉害,连话都很难和阿虫说到一起了,各说各话各不相干,让阿虫心里难过。只有在说到笛子、捕云的时候,他才感到又和爷爷在一起了。
可这一次,爷爷精神很好,很快就认出了阿虫。新买的助听器也给戴上了,爷爷说阿虫的声音听起来变化好大,不像他了。阿虫说,助听器都这样,能听清楚声音就好。
说完了助听器,爷爷又说起了笛子、捕云、捕云蒸包子。小时候,爷爷常常拎着捕云袋带着阿虫进山捕云。白洋布做的捕云袋,表面刷了桐油,一层又一层;在大太阳下,薄薄地刷上去,等它干了,再刷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直到连自己也记不清是第几层了。捕云袋是那么长,都快赶上一条龙了。风从虎,云从龙嘛。捕云袋卷起来,成了一大盘,成了盘起来的龙。
到了深山里,爷爷把捕云袋张在山口,在袋口安装一个精巧的木制风斗,有点类似农民选种时用的风斗车,木板箱里有一个手摇转轮,转轮上装着木板叶片,风从一个开口进来,从另一个出去。不过爷爷的风斗要小巧得多。捕云袋和风斗都安顿好了,爷爷就开始吹骨笛。吹笛子干什么?招云。笛子一吹,大团大团的云朵就跟着来了,绵羊似的,挤挤挨挨,一阵乱拱。不过在阿虫看来,山里云多,风多,风吹云流,哪里用得着笛子?没有笛子,云团照样涌来,一朵也不会少。
爷爷转动风斗,云进去了,袋子逐渐鼓起来,越发像龙在吐纳。龙尾轻轻摆动,袋子满了,扎好袋颈,取下风斗,布袋头尾相连,弯成一个圈,事情就成了。回到了家,布袋解开,放到了木案上,又变回一条卧龙。铁锅、蒸笼、云被风箱鼓进去了,在里面翻滚。回想起来,拿云蒸出来的包子,带着来自大山深处、天上地下的不同寻常的清香……蒸包子的时候,爷爷会和他扯些陈年旧事:爷爷的师傅是谁,爷爷的师傅的师傅是谁,爷爷的师傅的师傅的师傅又是谁,像一串绕口令,听得阿虫头皮发麻。好在,包子熟了……
这一天,阿虫陪爷爷听完明天的天气预报,又聊了一会儿,突然,爷爷说,他想吃包子了。养老院的阿姨告诉阿虫,爷爷经常独自嘀咕,包子,包子。给了他包子,仍嘀咕个不停,让她们不知道如何是好。也难怪,她们怎么会知道?这一天,爷爷突然对阿虫说他想吃包子了。说过了一遍,又说一遍。嗯,就是那种……你记得吧?爷爷看着阿虫。阿虫点点头,应下来。
从养老院出来已经是下午五点了,巷子里没人,阿虫顺着墙边走,正看着墙上新添的标语“替子女尽孝,替社会分忧”,后面一辆电动车忽地蹿出来,吓了他一跳:一个小年轻载着他的女朋友,牛仔裤腰上挤出一块肉。电动车在巷口停下等红灯,阿虫慢悠悠走过去,发现巷口的监视器坏掉了,耷拉着,阿虫矮身过去,沿着街边公园走到大泽寺门前。
每天下午大泽寺前的花坛边都聚集着附近小区的老人,打牌的、聊天的、跳舞的,街道办也就把各种标语展板都摆放到这里:招募协警,科普预防煤气中毒、老年健康生活十问十答、菊科植物观赏指南。阿虫估摸着郝珊还有一会儿才来,就自己先进寺里。
大泽寺原本是要收门票的,凭皈依证才能免票。而且,寺庙接待访客到五点也就结束了。只不过,阿虫算是熟人了,直接进去,也没人说什么。走到正殿前,几个居士正跪在蒲团上诵经,一个知客僧正在送走最后一批游客。不一会儿,殿里敲起了报钟,声音清越,僧房那边起了动静,两队僧人从门廊鱼贯而出,晚课要开始了。
阿虫逆着僧人的队列,走进后院。客房上挂着止单的牌子,一个胖僧人正在跟一位女施主解说大师傅写的几个字的含义,阿虫给他递一个眼色,就走到中庭的莲花台前看水里的枯荷梗:水下的淤泥斑驳杂冗,干枯的茎秆影影绰绰,水面却是平滑如镜、光洁如新。阿虫站了一会儿,正殿里就传来诵经声,是《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听了一会儿,胖僧人走了过来:呵,来啦,有事吗?
爷爷想吃包子,你知道当年我家包子店那些家什现在去哪儿了?阿虫问道。
那哪儿知道,怎么,你还要自己做啊?去隔壁买一点儿不就好了嘛。胖和尚努努嘴,隔壁包子店是市里有名的老字号了,以前是阿虫家的,如今已经盘给了别人,不过招牌还在,生意也还是很好。
我想自己做,每个步骤,毕竟……阿虫话没说完,胖和尚表示理解。
说起来,他俩认识也有不少年头了。半大不小的时候,有一阵,阿虫常到寺庙来玩,胖和尚拉着他一聊好半天。相识是缘,相见是缘,再见,每一次再见,都是缘。方丈室里有一副对联:“诸佛等慈父,人命如电光。”胖和尚对阿虫解释何谓生命如电光。电光一闪,人就没了。还不止是一闪,是一闪,又一闪。每打一个闪,你就不是你,闪也不是闪了。那时的阿虫,听得迷迷瞪瞪,似懂非懂。这会儿,胖和尚说:你可以先去包子店里看看,不过我估计就算当年没被清走,后来也该被店主扔了,一来新人新气象,二来你爷爷当年那些家什也没人会用。
你再帮我想想,还可能在哪儿?
胖和尚想了一会儿,说,要不去市失物招领所看看?据说当年清理街道的东西后来都被扔到那里去了。
阿虫一怔,还有这地方?
我也是听师兄提起,说是有这么个地方,不过知道的人不多,或许没什么人捡到东西会交到那儿的。况且,你們家的东西,在垃圾站的可能性更大。胖和尚说完之后似乎觉得有些不妥。
阿虫好像并没有在意:谢谢,我抽空去看看,你知道失物招领所在哪儿吗?
我也不清楚,我好久没离开过这儿了。你自己找找吧,现在不是有手机地图什么的嘛,据说一查就知道了。
阿虫出寺庙的时候,僧人们已经开始绕堂了,急促的脚步绕着正殿前的小广场,口中念着佛,阿虫不得不从花坛里踩着泥出来,脚下滑滑的,走起路来都有些不像自己了。但是,什么才是自己呢?自己原本又是什么样的呢?每时每刻,生命都在变化着,哪一刻才是真正的自己?
可这一次,爷爷精神很好,很快就认出了阿虫。新买的助听器也给戴上了,爷爷说阿虫的声音听起来变化好大,不像他了。阿虫说,助听器都这样,能听清楚声音就好。
说完了助听器,爷爷又说起了笛子、捕云、捕云蒸包子。小时候,爷爷常常拎着捕云袋带着阿虫进山捕云。白洋布做的捕云袋,表面刷了桐油,一层又一层;在大太阳下,薄薄地刷上去,等它干了,再刷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直到连自己也记不清是第几层了。捕云袋是那么长,都快赶上一条龙了。风从虎,云从龙嘛。捕云袋卷起来,成了一大盘,成了盘起来的龙。
到了深山里,爷爷把捕云袋张在山口,在袋口安装一个精巧的木制风斗,有点类似农民选种时用的风斗车,木板箱里有一个手摇转轮,转轮上装着木板叶片,风从一个开口进来,从另一个出去。不过爷爷的风斗要小巧得多。捕云袋和风斗都安顿好了,爷爷就开始吹骨笛。吹笛子干什么?招云。笛子一吹,大团大团的云朵就跟着来了,绵羊似的,挤挤挨挨,一阵乱拱。不过在阿虫看来,山里云多,风多,风吹云流,哪里用得着笛子?没有笛子,云团照样涌来,一朵也不会少。
爷爷转动风斗,云进去了,袋子逐渐鼓起来,越发像龙在吐纳。龙尾轻轻摆动,袋子满了,扎好袋颈,取下风斗,布袋头尾相连,弯成一个圈,事情就成了。回到了家,布袋解开,放到了木案上,又变回一条卧龙。铁锅、蒸笼、云被风箱鼓进去了,在里面翻滚。回想起来,拿云蒸出来的包子,带着来自大山深处、天上地下的不同寻常的清香……蒸包子的时候,爷爷会和他扯些陈年旧事:爷爷的师傅是谁,爷爷的师傅的师傅是谁,爷爷的师傅的师傅的师傅又是谁,像一串绕口令,听得阿虫头皮发麻。好在,包子熟了……
这一天,阿虫陪爷爷听完明天的天气预报,又聊了一会儿,突然,爷爷说,他想吃包子了。养老院的阿姨告诉阿虫,爷爷经常独自嘀咕,包子,包子。给了他包子,仍嘀咕个不停,让她们不知道如何是好。也难怪,她们怎么会知道?这一天,爷爷突然对阿虫说他想吃包子了。说过了一遍,又说一遍。嗯,就是那种……你记得吧?爷爷看着阿虫。阿虫点点头,应下来。
从养老院出来已经是下午五点了,巷子里没人,阿虫顺着墙边走,正看着墙上新添的标语“替子女尽孝,替社会分忧”,后面一辆电动车忽地蹿出来,吓了他一跳:一个小年轻载着他的女朋友,牛仔裤腰上挤出一块肉。电动车在巷口停下等红灯,阿虫慢悠悠走过去,发现巷口的监视器坏掉了,耷拉着,阿虫矮身过去,沿着街边公园走到大泽寺门前。
每天下午大泽寺前的花坛边都聚集着附近小区的老人,打牌的、聊天的、跳舞的,街道办也就把各种标语展板都摆放到这里:招募协警,科普预防煤气中毒、老年健康生活十问十答、菊科植物观赏指南。阿虫估摸着郝珊还有一会儿才来,就自己先进寺里。
大泽寺原本是要收门票的,凭皈依证才能免票。而且,寺庙接待访客到五点也就结束了。只不过,阿虫算是熟人了,直接进去,也没人说什么。走到正殿前,几个居士正跪在蒲团上诵经,一个知客僧正在送走最后一批游客。不一会儿,殿里敲起了报钟,声音清越,僧房那边起了动静,两队僧人从门廊鱼贯而出,晚课要开始了。
阿虫逆着僧人的队列,走进后院。客房上挂着止单的牌子,一个胖僧人正在跟一位女施主解说大师傅写的几个字的含义,阿虫给他递一个眼色,就走到中庭的莲花台前看水里的枯荷梗:水下的淤泥斑驳杂冗,干枯的茎秆影影绰绰,水面却是平滑如镜、光洁如新。阿虫站了一会儿,正殿里就传来诵经声,是《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听了一会儿,胖僧人走了过来:呵,来啦,有事吗?
爷爷想吃包子,你知道当年我家包子店那些家什现在去哪儿了?阿虫问道。
那哪儿知道,怎么,你还要自己做啊?去隔壁买一点儿不就好了嘛。胖和尚努努嘴,隔壁包子店是市里有名的老字号了,以前是阿虫家的,如今已经盘给了别人,不过招牌还在,生意也还是很好。
我想自己做,每个步骤,毕竟……阿虫话没说完,胖和尚表示理解。
说起来,他俩认识也有不少年头了。半大不小的时候,有一阵,阿虫常到寺庙来玩,胖和尚拉着他一聊好半天。相识是缘,相见是缘,再见,每一次再见,都是缘。方丈室里有一副对联:“诸佛等慈父,人命如电光。”胖和尚对阿虫解释何谓生命如电光。电光一闪,人就没了。还不止是一闪,是一闪,又一闪。每打一个闪,你就不是你,闪也不是闪了。那时的阿虫,听得迷迷瞪瞪,似懂非懂。这会儿,胖和尚说:你可以先去包子店里看看,不过我估计就算当年没被清走,后来也该被店主扔了,一来新人新气象,二来你爷爷当年那些家什也没人会用。
你再帮我想想,还可能在哪儿?
胖和尚想了一会儿,说,要不去市失物招领所看看?据说当年清理街道的东西后来都被扔到那里去了。
阿虫一怔,还有这地方?
我也是听师兄提起,说是有这么个地方,不过知道的人不多,或许没什么人捡到东西会交到那儿的。况且,你們家的东西,在垃圾站的可能性更大。胖和尚说完之后似乎觉得有些不妥。
阿虫好像并没有在意:谢谢,我抽空去看看,你知道失物招领所在哪儿吗?
我也不清楚,我好久没离开过这儿了。你自己找找吧,现在不是有手机地图什么的嘛,据说一查就知道了。
阿虫出寺庙的时候,僧人们已经开始绕堂了,急促的脚步绕着正殿前的小广场,口中念着佛,阿虫不得不从花坛里踩着泥出来,脚下滑滑的,走起路来都有些不像自己了。但是,什么才是自己呢?自己原本又是什么样的呢?每时每刻,生命都在变化着,哪一刻才是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