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不喜欢数学课,上课不认真听课,难以理解其中的定义、定理等理论知识,解题中往往一知半解,能听懂自己做却不正确.就这些学习障碍表现,做了一系列的尝试:活跃课堂,吸引学生;抽象概念形象化,通过感性认识帮助理解理性知识;巧设问题,逐步加深;解题中的关键步骤要讲解透彻;解题中加强口算练习.
【关键词】中职数学;学习障碍;对策
初中毕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入学成绩低,普遍基础较差,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推理、计算和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作为任课教师,本人深有感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讲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再加上原本就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更使学生不知所云;教师偶有提问,也是应者寥寥,出现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沉闷、尴尬气氛.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困难生随之增多.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进生随之也会增多,今后的数学课堂将是一潭死水,学生不听课,作业不会做,教师上课没劲,缺乏激情.在几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本人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活跃课堂,吸引学生
上课时教师面带笑容,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愉快的心情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放松,大脑才能更好地放开、活跃起来,比如某些娱乐节目总有一群忠实的观众,学生也会像观众那样配合教师.
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某段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适当地增添一些调味剂,增加一些幽默感,吸引住学生.试想,为什么赵本山一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能吸引观众的眼睛?不就是冲着他的幽默感吗!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中国有一句古话:“强扭的瓜不甜.”我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能够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老师在上课时,为了时时吸引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某些教学方法、定义、定理,不妨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增强课堂气氛.
在《圆》的概念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导入: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神秘一笑)
生:圆形(自信回答).
师:为什么要做成圆形?难道做成三角形、四边形……不行吗?
生:不行,它们无法运动.
师:那如果我非要做成这种形状呢?(并随手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轮子的自行车模型)
生:(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会忽高忽低!
师: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忽高忽低了?
生:(议论纷纷,最后探讨出结论)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至此,教师自然地给出圆的定义.这样逐步精心设问又不缺乏幽默,让学生思维逐渐活跃,思路豁然开朗,心情愉悦地掌握了知识.
二、抽象概念形象化,通过感性认识帮助理解理性知识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而中职数学中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理性认识是由感性认识转化而来的,只有在对某事物某问题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牢固的理性认识,而直观教学就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最好途径.学生在观察、操作、游览中,获取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这些知识一旦转化为理性知识,则比纯理性化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掌握更为牢固.
抽象和推理严谨的《立体几何》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讲清以往讲不清的概念.圆柱体在课本中是这样叙述的:“圆柱可以看成是矩形以它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这一抽象的叙述使学生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因为看不见又摸不着.而教师利用静止的几何图形又讲不清楚.几何画板可以直观地展示矩形旋转一周所围成的曲面,这样以往讲不清的概念现在讲清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了.减少了课堂上抽象费时的讲解,为学生观察现象、发现结论、探讨问题创设了较好的“情景”,不仅使学生便于理解,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为了搞好形象化教学,教师要做“有心人”,认真研究和掌握好的教学方法.而多媒体是目前进行形象化教学的主要手段.
三、巧设问题,逐步加深
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教师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如概念的理解、例题的要求、练习的完成都具体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因此,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把握知识点的传授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编制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同时要提问适度.好的提问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例如,下面是讲授椭圆定义的提问:
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概念,同学们还记得这两种曲线的定义吗?(学生很快回答了这两种曲线的第一定义)
师:能把这两种曲线的定义统一起来吗?
生: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当0<e<1时的点的轨迹为椭圆,当e>1时的轨迹是双曲线.
师:那么当e=1时又会是什么轨迹呢?(学生议论纷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e=1时的轨迹——抛物线(并得到椭圆的定义).
四、解题中的关键步骤要讲解透彻
课堂上教师分析解题思路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让学生真正动手解题,仍是困难重重,略经教师“点拨”,便会恍然大悟.这个“点拨”就是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因而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要把关键步骤讲透彻,使大部分学生能不经“点拨”也能完成相关练习.
例: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而且在(0,+∞)上是增函数,求证:f(x)在(-∞,0)上也是增函数.这个例题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刚步入职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其解法的.本例涉及的知识点有区间概念、不等式性质、函数奇偶性、函数单调性;本例的重点是比较大小,难点是区间转化,疑点是变量代换;本例所用教学方法是定义法,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本例的成败关键,也就是防止学生犯错误的是如何突破难点和疑点.
五、解题中加强口算练习
学生会解某个数学题,并不一定能做正确,中职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不高.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这种口算练习中的成功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口算练习的方法,可以是单独回答,可以是集体回答,也可以是小组比赛.
和其他中职学科教学一样,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作为中职数学教学一线的实践者,我们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相信中职数学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郑毓信.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通讯,2002(9).
[2]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关键词】中职数学;学习障碍;对策
初中毕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入学成绩低,普遍基础较差,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推理、计算和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作为任课教师,本人深有感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讲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再加上原本就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更使学生不知所云;教师偶有提问,也是应者寥寥,出现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沉闷、尴尬气氛.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困难生随之增多.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进生随之也会增多,今后的数学课堂将是一潭死水,学生不听课,作业不会做,教师上课没劲,缺乏激情.在几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本人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活跃课堂,吸引学生
上课时教师面带笑容,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愉快的心情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放松,大脑才能更好地放开、活跃起来,比如某些娱乐节目总有一群忠实的观众,学生也会像观众那样配合教师.
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某段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适当地增添一些调味剂,增加一些幽默感,吸引住学生.试想,为什么赵本山一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能吸引观众的眼睛?不就是冲着他的幽默感吗!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中国有一句古话:“强扭的瓜不甜.”我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能够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老师在上课时,为了时时吸引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某些教学方法、定义、定理,不妨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增强课堂气氛.
在《圆》的概念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导入: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神秘一笑)
生:圆形(自信回答).
师:为什么要做成圆形?难道做成三角形、四边形……不行吗?
生:不行,它们无法运动.
师:那如果我非要做成这种形状呢?(并随手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轮子的自行车模型)
生:(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会忽高忽低!
师: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忽高忽低了?
生:(议论纷纷,最后探讨出结论)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至此,教师自然地给出圆的定义.这样逐步精心设问又不缺乏幽默,让学生思维逐渐活跃,思路豁然开朗,心情愉悦地掌握了知识.
二、抽象概念形象化,通过感性认识帮助理解理性知识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而中职数学中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理性认识是由感性认识转化而来的,只有在对某事物某问题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牢固的理性认识,而直观教学就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最好途径.学生在观察、操作、游览中,获取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这些知识一旦转化为理性知识,则比纯理性化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掌握更为牢固.
抽象和推理严谨的《立体几何》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讲清以往讲不清的概念.圆柱体在课本中是这样叙述的:“圆柱可以看成是矩形以它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这一抽象的叙述使学生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因为看不见又摸不着.而教师利用静止的几何图形又讲不清楚.几何画板可以直观地展示矩形旋转一周所围成的曲面,这样以往讲不清的概念现在讲清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了.减少了课堂上抽象费时的讲解,为学生观察现象、发现结论、探讨问题创设了较好的“情景”,不仅使学生便于理解,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为了搞好形象化教学,教师要做“有心人”,认真研究和掌握好的教学方法.而多媒体是目前进行形象化教学的主要手段.
三、巧设问题,逐步加深
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教师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如概念的理解、例题的要求、练习的完成都具体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因此,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把握知识点的传授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编制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同时要提问适度.好的提问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例如,下面是讲授椭圆定义的提问:
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概念,同学们还记得这两种曲线的定义吗?(学生很快回答了这两种曲线的第一定义)
师:能把这两种曲线的定义统一起来吗?
生: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当0<e<1时的点的轨迹为椭圆,当e>1时的轨迹是双曲线.
师:那么当e=1时又会是什么轨迹呢?(学生议论纷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e=1时的轨迹——抛物线(并得到椭圆的定义).
四、解题中的关键步骤要讲解透彻
课堂上教师分析解题思路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让学生真正动手解题,仍是困难重重,略经教师“点拨”,便会恍然大悟.这个“点拨”就是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因而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要把关键步骤讲透彻,使大部分学生能不经“点拨”也能完成相关练习.
例: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而且在(0,+∞)上是增函数,求证:f(x)在(-∞,0)上也是增函数.这个例题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刚步入职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其解法的.本例涉及的知识点有区间概念、不等式性质、函数奇偶性、函数单调性;本例的重点是比较大小,难点是区间转化,疑点是变量代换;本例所用教学方法是定义法,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本例的成败关键,也就是防止学生犯错误的是如何突破难点和疑点.
五、解题中加强口算练习
学生会解某个数学题,并不一定能做正确,中职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不高.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这种口算练习中的成功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口算练习的方法,可以是单独回答,可以是集体回答,也可以是小组比赛.
和其他中职学科教学一样,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作为中职数学教学一线的实践者,我们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相信中职数学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郑毓信.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通讯,2002(9).
[2]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