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罢把酒问天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74751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轼豪放词虽篇数不多,却以广阔的视野,奔放的热情,旷达的性格,冲开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的地位提升至诗的地位。本文从苏轼的思想和个性,革新词风以及“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来阐述豪放词风的形成,并评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形成;影响
  宋代,是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词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样式更是大放异彩,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极盛一时,独占鳌头。而苏轼则是其中的中流砥柱,他的豪放词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最杰出的作家,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造,开创了豪放词。苏轼豪放词风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曲折的经历和鲜明的个性是他豪放词风形成的主导因素和基础。
  一、从客观方面来说,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的要求促使苏轼去创作实践
  词,又称为长短句,是一种能合乐歌唱的诗体。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虽经晚唐五代的发展,但仍以婉约风格为主,而且受格律严重约束、内容范围狭窄,仅用于娱乐。因此,词这种文学样式本身急需词人起来改变那种一花独放、沉闷单调的局面。北宋初期多数词人的作品虽有豪放之声,但还囿于传统偏见,没有创造。柳词的内容虽然香词艳语专写男女恋情,但他改革了词体,这就为苏轼革新词体和“以诗为词”开了先河。再有北宋一些文人的作品,如《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表现出苍凉劲拔的特色,开拓了新的词境,发豪放派词风之先声。苏轼则继承了前人作风,把雄壮豪迈的气概融入低吟浅唱之中,扩大了词的题材,使词充满了生命力,公然向传统词风挑战,提出了要词坛上“自是一家”别树一帜,从而开创了“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的豪放词风。
  二、苏轼的自身因素是豪放词形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一)旷达豪放的自然野性
  [1]在苏轼生命和艺术中,都充满了非同一般的“野性”。在苏轼诗词中喜欢用的意象中,“我们就能多次地看到‘野鸭’‘野鹘’‘野凫’‘野菊’‘野桔’等这样一些具野味意象的诗作”[2]。这种“野性”,是崇尚自然之野性,也是狂放不羁之野性,它其实是苏轼徘徊于出仕与归隐之时形成的特殊人生观。诚如朱靖华先生所言:“实是他好纵放逸,浑朴天真,雍容旷达与大自然打成一片的情怀的体现”[3]。
  苏轼的野性寄于山水之间。生活中的苏轼摆脱不掉所厌恶的官场作风,只能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自然之中,他常借大自然的雄奇美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苏轼的“野性”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生态度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高层次追求,东坡的“野性”正是在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与延伸过程中渐趋练达、成熟,他在苦难现实中深刻思考人生意义,达到了精神追求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从而豪迈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苏轼用豪放乐观的心态,追求精神的不朽,所以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打击,他总是乐观豪迈,旷达疏放,即使他被贬谪到人烟寂寞的海边,依然日啖薯芋而华堂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轼的这种野性,造就了词坛上独有的豪放词,正是有了他的狂放不羁,才有了他豪放的词风。
  (二)革新词风是苏轼的自觉行为
  苏轼创作词,始于神宗熙宁八年(1072年)杭州通判任上,他的创作一开始就独辟蹊径,将柳永标举出来,立为反面靶子,努力追求一种不同于柳的审美风格。这说明苏轼反对当时以柳永为代表的传统词风,开创新词风,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苏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框,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1]。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时期,苏轼因政治原因,自求外放为官。到密州后,这一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词成。本词通篇咏月,月是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它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在这首词中,诗人怀念兄弟虽未说出一个念字,但在月圆之夜看到的朱阁、圆月,想到的月宫境况,都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而作者在最后,又给予自己以安慰,此处是最见他的大手笔之处,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所谓“东坡后人之无人学坡,非豪放技巧难学,盖无东坡之独特人生遭际与思想深度耳![2]”
  (三)“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
  苏轼以鲜明的个性为基点来批判地接受传统,并以自己独特的处世经验来理解传统的。苏轼使词跟诗一样,具备了言志抒怀的功能,解除了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束缚,扩大了它所表情达意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把人们的视野从历来单纯的酒宴、歌妓、翠帐、香径的狭小圈子引向广阔的天空,使词从“花间”、“樽前”的小圈子走向了社会的各个领域[5]。苏轼的“以诗为词”,主要是以诗的意境和韵味入词,同时又保留并发挥词之特有的艺术魅力。这才是成功的“诗化”创新的结果,使苏词的抒情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词中往往以自我为抒情主人公,突出自我的主观情绪,表现个体的心灵矛盾。苏词筚路蓝缕的开拓,使词朝着独立抒情诗体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消融了词的音乐特征,使诗词逐渐合流。他的词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词为诗裔,诗词同源”,打破了诗与词在内容和题材上的严格界限,适应了诗、词合流这一必然趋势。苏轼的大胆探讨,为词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形式与技术方面丰富了词的表现能力。所以,尽管具有清雄旷达词风的作品在现存苏轼词中为数并不甚多,但它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宗立派的历史性作用。因此,苏轼标榜豪放、旷达,改变了词创作的固有风貌,“自成一家”最终创立了豪放词风。
  三、苏轼的豪放词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苏轼的豪放词思想深刻,情感深沉,给人以无穷的联想。特别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苏轼成为欧阳修以后北宋文坛的旗帜和杰出领导者,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以及陈师道等,都受到过苏轼的培养和影响,成为知名的文人。如南宋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在南宋以后,苏轼诗词文集更加流行。他的一生执中持平,刚正不阿,虽屡遭贬谪而处之泰然的处世态度,也引起后世正直文人的同情和敬仰,他浪漫主义的精神和豪放不羁的词风为后来许多诗人词家所喜爱和仿效,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苏轼对词体进行的全面改革,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以后宋词出现了空前繁荣,并最终实现了与唐诗的同等地位,其中苏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豪放词方面苏轼是时代的领跑者,为后代文人墨客的创作和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卓越的美学范式和空间。历经千年而不衰变和褪色的豪放词都是让我们深深感怀和心潮澎湃的。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木斋.苏东坡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朱靖华.苏轼论[M].京华出版社,1997.
  [4]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李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非物质物化遗产是教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加深了教育遗产的传承性。教育名言作为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教育对联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在更深层次上帮助大家理解传承教育非物质物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非物质物文化遗产;教育名言;历史价值  一、教育名言产生和发展  名人名言,指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富有知识的名人所说的能够让人懂得道理的一句较为
期刊
摘要:展示生命、歌颂生命,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灵魂。牧歌式的文体则是沈从文最擅长的文体,《边城》是其中最为完善的作品之一。本文从《边城》中所体现出的牧歌情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强大的生命之力三个方面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揭开掩盖在牧歌情调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生命之意。  关键词:《边城》;牧歌;自然;生命  一、牧歌情调下的“美丽”与“忧伤”  牧歌本是表现牧人田园生活情趣的一种文学体裁。多被运用于诗歌
期刊
摘要:《我最后的公爵夫人》是罗伯特·勃朗宁运用“戏剧獨白”的写作手法创作的经典之作。一个失语的、无名的女性形象被叙述者所构建,这种手法深刻反映了女性被压迫的社会地位。本文利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从女性的社会地位、生存状态等角度着重剖析了在父权制社会里,女性与自然都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以及女性无声的反抗。  关键词:《我最后的公爵夫人》;戏剧独白;生态女性主义;父权制  一、简介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
期刊
摘要:一曲古有风韵的旗袍之曲;一个讲述仇恨与爱情的花样世界。《花样年华》是一曲中国传统的高山流水,服装造型犹如曲调一般多变却不离其宗;始终以旗袍为主体打造属于王家卫自己的花样世界。这部影片中的旗袍十分出彩,服飾成为两部影片的独到亮点,借此影片对比分析服饰在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花样年华;旗袍;服饰;影视  一、《花样年华》的服饰意义性  (一)服饰的时代性意义  (二)服饰的国别性意义  (三
期刊
让人过敏的花香,已经被远远抛在了后面  一条河流进九月的深处。被抛在后面的  还有谷子的躁动,黄豆的愤激  和洪水一样泛滥的欲望  几棵趔趔趄趄的树,几条狼狈不堪的沟壑  几处被撕裂的河堤,甚至几痕皱纹一样  还沾满泡沫的浮柴,都让人恍惚忆起夏天  那几场轻狂的风,那几场失控的雨  其实,一条河盛不下太多  几尾鱼,几条虾,几只丑陋的蛤蟆  就像一口锅里盛不下许多一样  几把青菜,几个馒头,外加些
期刊
站在树上看下去,浑浊的雨水  如乌合之众,蜿蜒在草丛里  小心翼翼的试探脚下的地势  几只蛤蟆口吐白沫,拼命说三道四  一片叶子能有大力气  握得住阳光,也扛得起风雨  一只鸟踩动了树枝  昨夜的梦,便纷纷扬扬的堕地  如果非要挑出一个更加开心的日子  那么,现在就是——  春风里尚未长成的身体  就猛然相遇了一场雪皓洁的洗礼  也许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  也许没有什么比快乐更轻  比如一场雪,一阵
期刊
三点半时候的师傅  和四点半时候的师傅  绝对不是一个人  八点半时候的师傅  和九点半时候的师傅  也绝对不是一个人  他在每天的每个时候  都不是同一个人,不管  他是不是穿着同样的衣服  我不明白为什么都认为  他是同一个人,而他却  一直笨拙的表演没有被揭穿
期刊
摘要:张爱玲对《红楼梦》有着独特的审美经历,“红楼梦魇”四字,道尽十年痴迷不寻常。张爱玲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狗尾续貂,附骨之疽”的苛刻评价,以及在严谨的版本和情节比照下,得出的“是创作非自传”结论,体现了现代作家高超的艺术感知力,这在近代的红学研究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红楼梦魇;解读;创作观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用十年之功精心撰写的学术著作,主要通过《红楼梦》版本的比对和繁琐的考证,提出自
期刊
浮华背后的落寞,富裕背后的空虚,电影中任何的运动形式都要依靠着影视的空间所存在的。而安东尼奥尼作为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大师,其在电影空间建构方面更是卓文不群。  一、物质空间  物质空间即电影中人物的生存空间与活动空间。在《红色沙漠》,导演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出工业化物质空间的嘈杂与冷漠。  通过人物的空间安排感知空间  在《红色沙漠》中,导演安东尼奥尼为了显示工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冷漠与隔阂,
期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既是文学作品存在的显现,使文学实现物化;又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生成的重要条件。走进一个作家的文学世界,语言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门,透过语言去欣赏作家构建的文学世界。于是,语言不再仅仅具有传播信息的意义,还具有了审美价值。本文即是从语言入手,通过分析汪曾祺的语言观,试图发现汪曾祺小说的艺术创作是如何实践他在语言上的要求,进而揭示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观念的革新和语言实践的创新方面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