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美金秋,如诗如画。大地铺金,如痴如醉。清早,走进长岭县新安镇,一股清香随风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一辆辆大货车穿镇而过,驶向天南地北。映入眼帘的是街路两侧挂起晾晒的萝卜条。远远望去,像一片片水帘,蔚为壮观;靠近细看,像一块块白玉,洁净剔透。
在新安镇党委、政府大门口,经过晾晒后的萝卜条堆得小山似的;10多位村民挥汗如雨,紧锣密鼓分拣装袋;两台直达湖北的大货车静候道边,整装待发。这一幅热气腾腾的生产劳动画面,把新安镇的农业发展良好势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新安镇是个百年老镇,曾是方圆百里的“老集场”,故因“百年集场”而得名。如今,新安镇以“五辣两甜”特色产业闻名全国。全镇今年种植“五辣两甜”经济作物面积达9000公顷,其中,白根萝卜种植面积4000公顷,辣椒种植面积2000公顷。
为什么一个普通小镇能发展成为一个特色大镇?
新安镇党委书记林大勇拨开了迷雾,归纳起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第一,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种植经济作物。第二,这里地处长岭中心地带,毗邻203国道,交通比较便利。第三,新安人自古经商意识强,市场敏锐度高,能及时发现商机,更重要的是敢打敢拼、敢作敢为。
不过,新安镇也曾因当地人思想保守而一度萧条过。那时,新安人固守“一亩三分地儿”,自扫门前雪,导致日子起色不大。但是,随着对创业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浓烈,新安人转变了观念,放宽了眼界,敞开了胸怀,在当地打造了一种开放、包容、共享的商业文化,形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
“这几年,通过土地流转,搞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分享市場信息、互通有无、抱团取暖,畅通了市场销售渠道。”林大勇说,“新安人有着很强的契约精神,勤劳守信,商业文明程度高。”
一个特色大镇带动了一个商贸重镇的崛起——杂粮杂豆收购市场、种肥经销市场和农机销售市场等农贸市场融合发展,148个辣椒协会、西瓜协会、萝卜协会等协会团体百舸争流,1200多个工商业户千帆竞发。
自此,一个“干”字在新安镇热烈升腾,干出了精气神,干出了新景象,干出了大天地。新安镇干部群众从历史实践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唯有立足特色农业,“干”字当先,才能带来高质量发展。
“五辣两甜”便应运而生。
“金字招牌”,是用汗水擦出来的
“五辣两甜”中的“五辣”是指辣椒、白根萝卜、大蒜、洋葱和大葱,“两甜”是指西瓜和香瓜。其中,以“五辣”中的白根萝卜种植为首屈一指,久负盛名,支撑起新安镇经济作物种植的半壁江山,享誉全国各地。新安镇也成为全国白根萝卜三大主产区之一。
张国富是新一村村民,在白根萝卜经营领域深耕12年,现供货量占新安镇的80%以上。他不仅是新安镇供货商的代言人,也是吉林省最大的供货商。
“我每天至少要发100吨白根萝卜条,到现在发了3000多吨,今年估计要发4700吨。”打量着新安镇党委、政府大门口那近160吨白根萝卜条,张国富津津乐道、信心满满,“尽管这样,新安镇白根萝卜产值还有很大空间,要达到1万吨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如此大阵势,他已从9月延续至今,预计到12月结束。
如今,新安镇白根萝卜条远销湖北、山东和安徽等地,出口韩国。“新安”两字已经成为闪亮的金字招牌。而张国富更是看准商机,野心勃勃。他打算成立一家合作社,把当地白根萝卜种植户吸纳进来,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专家的指导服务,打造出完整的种产销成长体系,扩大新安镇白根萝卜的市场占有率,惠及更多农户。
“品牌产业,是靠党和政府支持出来的,金字招牌是干部群众用汗水擦亮的。”林大勇大力赞同张国富的做法,支持他先试先行。不过,他想得更多的则是如何服务企业、做强产业,“一要为企业发展搭建好平台,走村入户宣传白根萝卜种植的益处,增加种植面积。二要引进白根萝卜深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使其卖出好价钱。总之要让企业和群众都受益。”
“账”,是用心血算出来的
在新安镇,人人都有一个账本,人人都会算经济账。领导干部算好大账、长远账,工商户算成本账、时间账,农户算收益账、发家致富的账。
现阶段,新安镇农产品深加工是“缺项”。白根萝卜产业就是典型例子。它往往是销往南方进行深加工,然后再加工包装成新品打进北方市场。而当地供货商和种植户则处在产业链底端,是“卖力不得好”。新安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这点,着力聚焦“补短板、提品质”,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引进深加工企业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
“落地1户优质的深加工企业,是‘一石三鸟’。”“当家人”算的是大账、综合账,“一是可以整合全镇白根萝卜种植资源,形成合力,做强品牌,壮大市场。二是可以打造一条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不仅种植户、供货商和加工企业都能从中获得红利,还能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三是可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和财政税收。”这已成为林大勇下一步重点谋划的项目。
除了白根萝卜,辣椒也是新安镇的特色产业。对此,张国富心里有一杆秤。“新安镇有‘朝天椒’(干椒)和‘千斤红’(鲜椒)两种。一垧地能产‘朝天椒’7000斤,价格也高,2018年每斤达到12元。但后期人力成本高,市场价格也不稳定,风险较大。”他盘算起了辣椒的投入成本。“‘千斤红’不一样,一垧地能产5万斤,价格虽然低一些,但市场稳定,收益也大。”于是,他打算明年重点开发“千斤红”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
新三村村民邵文龙与张国富一样,也是新安镇赫赫有名的供货商。他的“生意经”就是对时间账精打细算。“什么农作物下来,我就收什么,比如,白根萝卜、辣椒、西瓜、黄豆等,我都收。只要市场行情好,老百姓认可,我就做。”今年,仅新安镇西瓜,他就收了5000吨,但他认为当地西瓜种植面积还需增加。这不,他卖完西瓜,现在正忙着卖黄豆。屋外的那100吨黄豆正被五六名村民打包装袋运上大货车,待发广西和白山。
在通往保安村的田间地头,村民王郑莱一家人围在一处空地上忙得不亦乐乎,周围挂满了白根萝卜。王郑莱在一台自制的小型设备上,给萝卜分瓣,其他人有的在精拣,有的在晾晒,分工协作,快速有效。“我家今年种了1.2公顷白根萝卜,能收1万多斤萝卜条。”王郑莱停下手里的活儿,算起了收益账,“一斤萝卜条最低能卖到3元,1公顷地能卖5万元左右。如果把种子、肥料等成本除去,1公顷地至少能挣4万元,是种玉米的3倍。”
新安镇共有贫困户927户、2113人,现已脱贫530户、1321人。这离不开“五辣两甜”特色产业的长足发展。七大产业的齐头并进,带来了“双轮驱动”的长远效益,不仅让农户获得了种植红利,还增加了近千个就业岗位,实现了产业扶贫。
“脱贫攻坚,要靠产业。”林大勇的话,掷地有声,“乡村振兴,也要靠产业。”
天色渐暗,晚霞初上。新安大地色彩斑斓,绚烂夺目。白根萝卜伴路延伸,火红辣椒垂枝劲长,粒粒黄豆遍地铺金……新安镇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清晰明了,正逐步在变成生动现实,让人们感受并期待着这片热土上无限发展的可能。
在新安镇党委、政府大门口,经过晾晒后的萝卜条堆得小山似的;10多位村民挥汗如雨,紧锣密鼓分拣装袋;两台直达湖北的大货车静候道边,整装待发。这一幅热气腾腾的生产劳动画面,把新安镇的农业发展良好势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新安镇是个百年老镇,曾是方圆百里的“老集场”,故因“百年集场”而得名。如今,新安镇以“五辣两甜”特色产业闻名全国。全镇今年种植“五辣两甜”经济作物面积达9000公顷,其中,白根萝卜种植面积4000公顷,辣椒种植面积2000公顷。
为什么一个普通小镇能发展成为一个特色大镇?
新安镇党委书记林大勇拨开了迷雾,归纳起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第一,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种植经济作物。第二,这里地处长岭中心地带,毗邻203国道,交通比较便利。第三,新安人自古经商意识强,市场敏锐度高,能及时发现商机,更重要的是敢打敢拼、敢作敢为。
不过,新安镇也曾因当地人思想保守而一度萧条过。那时,新安人固守“一亩三分地儿”,自扫门前雪,导致日子起色不大。但是,随着对创业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浓烈,新安人转变了观念,放宽了眼界,敞开了胸怀,在当地打造了一种开放、包容、共享的商业文化,形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
“这几年,通过土地流转,搞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分享市場信息、互通有无、抱团取暖,畅通了市场销售渠道。”林大勇说,“新安人有着很强的契约精神,勤劳守信,商业文明程度高。”
一个特色大镇带动了一个商贸重镇的崛起——杂粮杂豆收购市场、种肥经销市场和农机销售市场等农贸市场融合发展,148个辣椒协会、西瓜协会、萝卜协会等协会团体百舸争流,1200多个工商业户千帆竞发。
自此,一个“干”字在新安镇热烈升腾,干出了精气神,干出了新景象,干出了大天地。新安镇干部群众从历史实践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唯有立足特色农业,“干”字当先,才能带来高质量发展。
“五辣两甜”便应运而生。
“金字招牌”,是用汗水擦出来的
“五辣两甜”中的“五辣”是指辣椒、白根萝卜、大蒜、洋葱和大葱,“两甜”是指西瓜和香瓜。其中,以“五辣”中的白根萝卜种植为首屈一指,久负盛名,支撑起新安镇经济作物种植的半壁江山,享誉全国各地。新安镇也成为全国白根萝卜三大主产区之一。
张国富是新一村村民,在白根萝卜经营领域深耕12年,现供货量占新安镇的80%以上。他不仅是新安镇供货商的代言人,也是吉林省最大的供货商。
“我每天至少要发100吨白根萝卜条,到现在发了3000多吨,今年估计要发4700吨。”打量着新安镇党委、政府大门口那近160吨白根萝卜条,张国富津津乐道、信心满满,“尽管这样,新安镇白根萝卜产值还有很大空间,要达到1万吨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如此大阵势,他已从9月延续至今,预计到12月结束。
如今,新安镇白根萝卜条远销湖北、山东和安徽等地,出口韩国。“新安”两字已经成为闪亮的金字招牌。而张国富更是看准商机,野心勃勃。他打算成立一家合作社,把当地白根萝卜种植户吸纳进来,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专家的指导服务,打造出完整的种产销成长体系,扩大新安镇白根萝卜的市场占有率,惠及更多农户。
“品牌产业,是靠党和政府支持出来的,金字招牌是干部群众用汗水擦亮的。”林大勇大力赞同张国富的做法,支持他先试先行。不过,他想得更多的则是如何服务企业、做强产业,“一要为企业发展搭建好平台,走村入户宣传白根萝卜种植的益处,增加种植面积。二要引进白根萝卜深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使其卖出好价钱。总之要让企业和群众都受益。”
“账”,是用心血算出来的
在新安镇,人人都有一个账本,人人都会算经济账。领导干部算好大账、长远账,工商户算成本账、时间账,农户算收益账、发家致富的账。
现阶段,新安镇农产品深加工是“缺项”。白根萝卜产业就是典型例子。它往往是销往南方进行深加工,然后再加工包装成新品打进北方市场。而当地供货商和种植户则处在产业链底端,是“卖力不得好”。新安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这点,着力聚焦“补短板、提品质”,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引进深加工企业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
“落地1户优质的深加工企业,是‘一石三鸟’。”“当家人”算的是大账、综合账,“一是可以整合全镇白根萝卜种植资源,形成合力,做强品牌,壮大市场。二是可以打造一条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不仅种植户、供货商和加工企业都能从中获得红利,还能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三是可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和财政税收。”这已成为林大勇下一步重点谋划的项目。
除了白根萝卜,辣椒也是新安镇的特色产业。对此,张国富心里有一杆秤。“新安镇有‘朝天椒’(干椒)和‘千斤红’(鲜椒)两种。一垧地能产‘朝天椒’7000斤,价格也高,2018年每斤达到12元。但后期人力成本高,市场价格也不稳定,风险较大。”他盘算起了辣椒的投入成本。“‘千斤红’不一样,一垧地能产5万斤,价格虽然低一些,但市场稳定,收益也大。”于是,他打算明年重点开发“千斤红”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
新三村村民邵文龙与张国富一样,也是新安镇赫赫有名的供货商。他的“生意经”就是对时间账精打细算。“什么农作物下来,我就收什么,比如,白根萝卜、辣椒、西瓜、黄豆等,我都收。只要市场行情好,老百姓认可,我就做。”今年,仅新安镇西瓜,他就收了5000吨,但他认为当地西瓜种植面积还需增加。这不,他卖完西瓜,现在正忙着卖黄豆。屋外的那100吨黄豆正被五六名村民打包装袋运上大货车,待发广西和白山。
在通往保安村的田间地头,村民王郑莱一家人围在一处空地上忙得不亦乐乎,周围挂满了白根萝卜。王郑莱在一台自制的小型设备上,给萝卜分瓣,其他人有的在精拣,有的在晾晒,分工协作,快速有效。“我家今年种了1.2公顷白根萝卜,能收1万多斤萝卜条。”王郑莱停下手里的活儿,算起了收益账,“一斤萝卜条最低能卖到3元,1公顷地能卖5万元左右。如果把种子、肥料等成本除去,1公顷地至少能挣4万元,是种玉米的3倍。”
新安镇共有贫困户927户、2113人,现已脱贫530户、1321人。这离不开“五辣两甜”特色产业的长足发展。七大产业的齐头并进,带来了“双轮驱动”的长远效益,不仅让农户获得了种植红利,还增加了近千个就业岗位,实现了产业扶贫。
“脱贫攻坚,要靠产业。”林大勇的话,掷地有声,“乡村振兴,也要靠产业。”
天色渐暗,晚霞初上。新安大地色彩斑斓,绚烂夺目。白根萝卜伴路延伸,火红辣椒垂枝劲长,粒粒黄豆遍地铺金……新安镇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清晰明了,正逐步在变成生动现实,让人们感受并期待着这片热土上无限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