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镇:盘活闲置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b13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都区泰兴镇立足镇情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泰兴乡村振興示范点。通过编制乡村产业规划、创新基层工作机制、搭建社企合作平台、探索社企合作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市场为导向,借助集体经济组织平台,实现了乡村闲置资源的盘活,更好地促进泰兴乡村的“三生”融合,助推泰兴乡村振兴发展。
  绘就新蓝图
  通过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社区规划、村庄规划、项目规划等多重规划措施,高站位绘就泰兴镇乡村振兴蓝图。全方位、立体式的规划体系,实现了全镇乡村振兴在形态、业态、生态、文态上的“四态”融合。
  一是总体优化空间规划,实现合理布局。结合泰兴镇的本底和总体规划,盘查乡村闲置用地,集中整理统一规划,对乡村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利用。合理布局村民生活住宿、生产经营、生态休闲空间区域,促使乡村“三生”空间充分融合,给居民美丽宜居的生活体验。
  二是系统谋划产业项目,推动振兴发展。利用乡村闲置用地进行盈利性盘活,对农业产业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观光旅游特色农业,一、三产业互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民增加收益。泰兴镇编制了《新店子社区“美泉春晓”产业发展规划》等村社产业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泰兴发展。
  三是利用集体经济平台,焕活发展生机。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联接乡村与企业,将村民的对乡村发展意愿表达更为充分的传达给企业,企业据此灵活制定发展策略,实现有人情味、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新店子社区形成了社区集体企业实物入股进驻企业的社企合作模式。
  探索新路径
  在推进中,大力改革、勇于创新,努力处理好政府、市场、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的相互关系,以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动力不足、组织软弱、载体缺乏等困境。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振兴,为家园的建设谋思路、提意见、献力量。以群众为主体,探索群众自主改造模式,通过自主申请搬迁、征地拆迁、闲置资源盘活、农业优化升级等方式,完成集中规划建设民居,改善升级基础设施,优化农业产业项目等任务;以村党委为核心,构建“村党委领导+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参与+村民融入发展”的新型乡村振兴体系。
  二是倾向市场主导。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撬动市场资源,借助集体经济组织的平台,导入社会资本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有效加快了项目实施。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逐步搭建起“租金、股金、薪金、保金、财产性收入”的农民“五金增收体系”,形成“市场主体驱动+财政支持辅助+农户主动融入”的新型投入驱动机制,助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文明。
  三是依托集体组织。以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成立集体法人公司,以政府及农村集体委托的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从事土地整理及流转、农村闲置资源的盘活、新农村建设等相关项目,盘活各种资源要素,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经济发展,破解了“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人往哪里去”的乡村振兴三大难题。同时,将收益进行整合再投入,服务乡村道路、公共活动空间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反哺乡村建设。
  激活新点子
  泰兴镇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点子,不断创新发展,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
  一是创新基层工作机制。为解决基层工作“做实难”的问题,泰兴镇创新形成“镇党委委员+村党代表、党员+群众”的“三连+”工作机制,成立了“三连+”工作组,工作组深入到群众中搜集社区居民的就业意愿、闲置资源状况及流转意愿和其他与社区发展息息相关的信息,并及时反馈和处理相应问题。同时,工作组每月要向镇党委汇报工作情况。在这样的工作机制下,“三连+”工作组针对社区发展事务定人、定时、定措施,简单事务的立刻解决,比较复杂的事务开会讨论解决,情况严重的事务则由镇党委督办解决。目前,全镇共成立127个“三连+”工作组,去年10月至今,已有1120亩土地资源委托流转。“三连+”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党组织的振兴,为基层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搭建社企合作平台。社区积极为企业的进驻搭建良好平台,为社区闲置资源和企业进驻牵线搭桥并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努力促成企业放心投入资金技术、社区资源更好发挥自身优势的良好局面。实行一、三产业联动发展,大力推进现代特色观光农业振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利用现有的空闲房屋,进行优化升级再利用,配套相应公共服务设施,使资源利用集中化,提高利用率,给以村民美丽宜居的生活体验。
  三是探索社企合作模式。经过探索,新店子社区形成了社区集体企业实物入股进驻企业的社企合作模式。社区成立集体性质的社会企业,将社区闲置资源按实物入股进驻企业,并将该股份委托给进驻企业代持,同时社区放弃除财务分配决策以外的其他股东权利,进驻企业必须在固定年限内给社区集体企业分红返还全部最初闲置资源入股额,在此之后社区集体企业减少所持股份,进驻企业每年分红给社区集体企业一定比例的盈利额,分红点每三年按一定方式递增。在这种模式下,既实现了进驻企业无压力获得所需资源,又实现了社区对闲置资源的盈利性盘活。
其他文献
从7月1日傍晚开始,淮州新城两委办挂职副主任、金堂县工业区管委会综合办主任谢军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不时跳出“祝贺军哥当选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向你学习”之类的微信短信……忙到8点才吃晚饭的他频频放下碗筷,一条条回复信息……  “态度好、有耐心、点子多。”提到谢军,跟他同事多年的金堂工业区机关党支部书记陈强笑着说,“企业对他最满意的就是有问题立马解决的服务意识,哪怕回个短信都是神速。”  排忧解难,事事
期刊
成都生活
期刊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社区发展治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成都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方法,构建了一套针对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行之有效、适应性强、体系化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发展背景及存在问题  大邑县沙渠镇,是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的大邑县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承载地。近年来,隨着企业不断入驻,全镇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带动社会结构迅速变迁,为全镇的社区治理提出
期刊
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绿色发展,带给我们的
期刊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大邑县遵循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规律,充分弘扬厚植于民间的道家和谐文化,依托社区基本单元,积极试点探索诉源治理“无讼社区”建设,筑牢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构建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城乡社区“诉源治理”新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大邑实际的诉源治理“无讼
期刊
近年来,青羊区立足“改、建、提、治、创”,积极改善社区居住和服务环境,大力拓展城市宜居空间,推进社区发展治理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社区发展活力和社区治理水平。  立足“改”,改善社区居住服务环境  紧扣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和“中部区域优化”战略,优化社区居住和服务环境。  加快老旧城区改造。优先推动天府锦城青羊片区“五大行动”有关项目,加快改造棚户区、老旧院落和城中村,改善市民居住生活环境。今年计
期刊
2017年以来,成都市创新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探索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今年6月14日~16日,由国家民政部、国台办共同指导,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海峡论坛·第六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在厦门举行。开幕式上,成都市作为内地唯一一个受邀城市作交流发言。本刊特将成都部分优秀基层经验汇编如下。  郫都区战旗村  党建引领聚合力 把握机遇促发展  2018年2月12日,习近
期刊
成都高新区草池镇绛溪社区为高新东区首批农迁社区之一,共安置1087户、4658人。2018年11月,絳溪社区党委和绛溪社区筹备组正式成立,全面启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作为高新东区农迁社区的典型代表,绛溪社区坚持城市化社区建设定位,发挥基层党建核心作用,以新区打造和机场建设为背景,不断丰富“党建+”内涵,积极探索高新东区农迁社区发展治理经验模式。  以志愿行动为切入点,用温情激发共建意识  一是多元组
期刊
成都已经步入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TOD表达新时代。2019年3月,成都陆肖TOD示范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成都“开工建设13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根据TOD项目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合资控股等方式注册企业法人,以企业化运作方式推动实施。作为新成立的专业TOD国有企业,聚焦创建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是其属性和使命,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规划远期发展目标,一流企业需要一
期刊
1~5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中央党校学习。  1日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推进残疾人工作现场办公,吴凯、刘旭光参加。  3日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列席省委常委会会议。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会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一行,曹俊杰参加。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  4日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2019年全市二季度重点项目竞进拉练暨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