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救治中早期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iuyu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创伤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 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每组分别为6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物理措施预防VTE,抗凝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于出血基本停止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分别监测两组VTE发生率及失血指数、出血相关并发症、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率、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 

结果

两组共发生VTE 13例,其中常规治疗组10例(17%),抗凝治疗组3例(5%)(P<0.05)。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失血指数分别为1.252±1.033和1.447±1.196,发生消化道出血分别为2例(3%)和5例(8%),发生伤口创面出血分别为5例(8%)和8例(13%)(P>0.05)。抗凝组无HIT发生。在评估终点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0.97±0.10和1.03±0.17(P<0.05),纤维蛋白原(FIB)分别为(4.85±1.37)g/L和(4.01±1.16)g/L(P<0.05),血小板(PLT)分别为(317.68±141.71)×109/L和(422.20±178.16)×109/L(P<0.05)。 

结论

创伤后早期于出血基本停止时选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VTE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其他文献
期刊
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具有免疫调理、分泌细胞因子和取材方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成为细胞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MSCs在炎症反应进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可通过与炎症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炎症反应,包括减弱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的能力、调节巨噬细胞向促进炎症的M1型和抑制炎症的M2型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转化、调节促进炎症的T细胞与抗炎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Tregs)之间的平衡等机制来调节炎症反
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CECs)用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这方面研究已经取得诸多成果,但也存在诱导效率不高或诱导时间过长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将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及诱导信号分子,分析了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为重建眼表提供高增殖能力的种子细胞和最终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目的观察多份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静脉输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5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大桥医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MRI确诊),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脐血MNC组和对照组,急性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慢性期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脐血MNC组在常规治疗或康复治疗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 2014年9月收治的6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41例)和FHR组(28例)。PFNA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80~101岁,平均86.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1.0)d。FHR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80~99岁,
期刊
目的探讨预镇痛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应激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25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分,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镇痛组、传统镇痛组和无镇痛组。预镇痛组在入院时即予舒芬太尼联合曲马多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传统镇痛组在患者疼痛难以忍受时临时予肌注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