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压线损管理内容复杂,涉及较为系统的技术实施流程。在低压配网管理过中,首先应该指出影响其出现低压线损的各种因素,再提出合理有效的降损措施。文章重点分析了该部分内容,并且对低压配网线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低压配网;线损;计算方法;降损措施
1 引言
低压线损管理能够客观反映低压配网的技术结构与经营管理质量,为线损制定相应的线损计算方法与降损措施。一般来说,影响低压线损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低压配电网络、设备和人为线损管理两大方面。为了提出行之有效的降损措施,应该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低压线损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低压配网设备影响因素
(1)当前我国城建发展快速,但在电网配置方面却存在严重的城乡不对称差距问题,例如农村地区在低压配网规划布局方面相比于城市大幅度落后。从低压配网的历史状况来看,我国首期农网改造完成于2002年,在变压器设计标准方面主要按照负荷增长的1.5倍进行设计,另外在导线与设备控制方面也完全参照该标准来选定。但15年内城乡用电量增长已经超过4倍,这种用电量的自然增长迫使农网改造不得不进一步加速推进,但迫于农村自然条件的客观限制,当前我国农村在低压配网改造方面还存在改造条件不利等问题,这导致了原有的农村低压配网电压器负荷中心随农村地理位置发生严重偏移,供电半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供电电压的大幅度降低,导致线损率越来越高。(2)目前低压表计计量存在误差的影响因素,这是因为目前依然有很大部分地区的低压配网在采用机械表计设备。机械表本身存在灵敏度偏差,测量监控精度偏低,但功耗偏大等问题(每月超过1kWh)。如此一来,对于拥有近数百万只机械低压表计的地区来说,其损耗不可小觑。而且当前机械表由于存在技术漏洞,所以一旦发生故障或被他人窃电极不容易发现,这也会为地方低压配网带来较大的电能损失。(3)低压配网容易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低压配网中配电线路负荷分布不均,缺乏规律性。当前低压配网中大部分线路为动力线路,且许多用电设施存在混载现象,这导致了针对用户的负荷分配严重不均;其次,低压配网格局存在严重不合理问题,配电线路会受到过多的季节性用电与临时用电影响,线路故障时常发生。总体来讲三相负荷的不均匀导致了配电变压器损耗与线路损耗的增加。(4)低压配网存在功率因数过低问题,目前许多加工企业会采用感性负载用电设备,这些设备与无功补偿无法配套,所表现出的功率因數相当之低,容易影响到线路中配电变压器的正常经济化运行。
2.2 人为管理影响因素
当前低压线路拥有点多面广的基本特征,所以在管理方面容易出现人为疏忽导致低压线损过高情况出现。究其原因,还与技术工作人员的低压线损考核与实际管理内容相互脱节有关。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4方面。(1)线损在管理与考核制度方面均不尽完善,这也是当前在低压配网人为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工作执行缺陷,即对低压配网的管理流程与管理界面无法准确划分,且对于规章制度的遵守执行也都并不到位,无法真正做到降损措施有效指导。(2)在营业普查力度方面表现不强。目前对低压配网相关故障问题的营业普查工作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即普查规模较大,但普查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在普查目的方面也较为模糊。即使是查处了问题其整改力度表现依然相对薄弱,无法做到奖惩分明,这就造成了基于人为管理因素的低压配电线路电能损失。(3)通过用电普查,我们发现城郊结合部窃电现象严重。通过过去的用电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某些商业户、动力户存在绕表接线、电流回路开路、调整电能表计数器变速比、改变计量倍率以及接线方式等等窃电方法。这些窃电方法极大程度影响了地方供电企业的低压配网线损率,也造成了相当大的电能经济损失,对地方输配电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相当不利。(4)生产运行部门对于低压线路的设备巡视还不够到位,无法及时发现低压配网隐患,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电能损失。
3 低压线损降损技术防控措施
3.1 完善基础管理,及时更新资料
经常性开展线损调查、自查、互查活动,掌握线损管理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将负荷特性、表计型号和运行年限、线路长度和状况等基础信息逐一搜集,登记造册,汇总第一手资料。结合营配贯通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户台关系发生变更时,及时更新SG186和PMS2.0系统数据库,保持现场和系统数据一致。要求每个台区客户经理上班第一件事查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时了解表计数据采集和冻结情况,如有异常,第一时间进行消缺。
3.2 固化例会制度,加强线损管控
市公司统一制定并下发乡镇供电所《低压线损管理分析报告模板》和《低压线损分析会议事规则》,定期召开月度、季度线损管控分析会。
3.3 开展检查稽查,堵塞电能损失
加大电力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规范用电秩序。实施“警企联动”,每年组织反窃电专项行动,认真分析可能窃电的手段、时间,并结合线路电能的损失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突击检查,不定期开展24h用电监察等。认真组织电能量稽查,重点对公司封印管理、表计故障、表计轮换流程、电价类别和临时用电进行稽查,并对表计数据进行核对,杜绝抄核收环节内外勾结的行为发生。加大线路走廊检查和清障力度,对重点区域每天巡视并及时清障,登记造册。
3.4 强化人为因素管控
首先,在人为管理降损方面的防控措施首先要强化电力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对策,将线损率列入到企业考核目标中,并与员工奖金、工资挂钩,提高线损考核效率,并科学合理实施低压配网理论线损的计算过程,保证所管辖线路变更状况与参数变更都能做到及时有效修正,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降损计划。例如推行地区电表表计自动抄录考核,供电量数据同时率优化,通过各种方法来降低地区内的低压配网线损率波动。其次,强化辖区内的低压配网营业普查力度,严格查处用户偷漏电现象与电能表接线问题。对于某些用电量波动偏大的用电户,则要定期进行用电参考量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结束语
农村低压线损管控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做好该项工作需要线损管控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紧密配合协同,按照“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奖罚并重、重在执行”的原则进行强力推动,才能确保公司各项线损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刘鹏. 县级供电企业中低压线损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 周晓琳. 关于有效降低中低压线损率措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
[3] 叶希.供电所低压线损管理服务质量改进方案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06):51+55.
(作者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
关键词:低压配网;线损;计算方法;降损措施
1 引言
低压线损管理能够客观反映低压配网的技术结构与经营管理质量,为线损制定相应的线损计算方法与降损措施。一般来说,影响低压线损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低压配电网络、设备和人为线损管理两大方面。为了提出行之有效的降损措施,应该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低压线损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低压配网设备影响因素
(1)当前我国城建发展快速,但在电网配置方面却存在严重的城乡不对称差距问题,例如农村地区在低压配网规划布局方面相比于城市大幅度落后。从低压配网的历史状况来看,我国首期农网改造完成于2002年,在变压器设计标准方面主要按照负荷增长的1.5倍进行设计,另外在导线与设备控制方面也完全参照该标准来选定。但15年内城乡用电量增长已经超过4倍,这种用电量的自然增长迫使农网改造不得不进一步加速推进,但迫于农村自然条件的客观限制,当前我国农村在低压配网改造方面还存在改造条件不利等问题,这导致了原有的农村低压配网电压器负荷中心随农村地理位置发生严重偏移,供电半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供电电压的大幅度降低,导致线损率越来越高。(2)目前低压表计计量存在误差的影响因素,这是因为目前依然有很大部分地区的低压配网在采用机械表计设备。机械表本身存在灵敏度偏差,测量监控精度偏低,但功耗偏大等问题(每月超过1kWh)。如此一来,对于拥有近数百万只机械低压表计的地区来说,其损耗不可小觑。而且当前机械表由于存在技术漏洞,所以一旦发生故障或被他人窃电极不容易发现,这也会为地方低压配网带来较大的电能损失。(3)低压配网容易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低压配网中配电线路负荷分布不均,缺乏规律性。当前低压配网中大部分线路为动力线路,且许多用电设施存在混载现象,这导致了针对用户的负荷分配严重不均;其次,低压配网格局存在严重不合理问题,配电线路会受到过多的季节性用电与临时用电影响,线路故障时常发生。总体来讲三相负荷的不均匀导致了配电变压器损耗与线路损耗的增加。(4)低压配网存在功率因数过低问题,目前许多加工企业会采用感性负载用电设备,这些设备与无功补偿无法配套,所表现出的功率因數相当之低,容易影响到线路中配电变压器的正常经济化运行。
2.2 人为管理影响因素
当前低压线路拥有点多面广的基本特征,所以在管理方面容易出现人为疏忽导致低压线损过高情况出现。究其原因,还与技术工作人员的低压线损考核与实际管理内容相互脱节有关。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4方面。(1)线损在管理与考核制度方面均不尽完善,这也是当前在低压配网人为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工作执行缺陷,即对低压配网的管理流程与管理界面无法准确划分,且对于规章制度的遵守执行也都并不到位,无法真正做到降损措施有效指导。(2)在营业普查力度方面表现不强。目前对低压配网相关故障问题的营业普查工作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即普查规模较大,但普查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在普查目的方面也较为模糊。即使是查处了问题其整改力度表现依然相对薄弱,无法做到奖惩分明,这就造成了基于人为管理因素的低压配电线路电能损失。(3)通过用电普查,我们发现城郊结合部窃电现象严重。通过过去的用电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某些商业户、动力户存在绕表接线、电流回路开路、调整电能表计数器变速比、改变计量倍率以及接线方式等等窃电方法。这些窃电方法极大程度影响了地方供电企业的低压配网线损率,也造成了相当大的电能经济损失,对地方输配电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相当不利。(4)生产运行部门对于低压线路的设备巡视还不够到位,无法及时发现低压配网隐患,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电能损失。
3 低压线损降损技术防控措施
3.1 完善基础管理,及时更新资料
经常性开展线损调查、自查、互查活动,掌握线损管理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将负荷特性、表计型号和运行年限、线路长度和状况等基础信息逐一搜集,登记造册,汇总第一手资料。结合营配贯通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户台关系发生变更时,及时更新SG186和PMS2.0系统数据库,保持现场和系统数据一致。要求每个台区客户经理上班第一件事查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时了解表计数据采集和冻结情况,如有异常,第一时间进行消缺。
3.2 固化例会制度,加强线损管控
市公司统一制定并下发乡镇供电所《低压线损管理分析报告模板》和《低压线损分析会议事规则》,定期召开月度、季度线损管控分析会。
3.3 开展检查稽查,堵塞电能损失
加大电力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规范用电秩序。实施“警企联动”,每年组织反窃电专项行动,认真分析可能窃电的手段、时间,并结合线路电能的损失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突击检查,不定期开展24h用电监察等。认真组织电能量稽查,重点对公司封印管理、表计故障、表计轮换流程、电价类别和临时用电进行稽查,并对表计数据进行核对,杜绝抄核收环节内外勾结的行为发生。加大线路走廊检查和清障力度,对重点区域每天巡视并及时清障,登记造册。
3.4 强化人为因素管控
首先,在人为管理降损方面的防控措施首先要强化电力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对策,将线损率列入到企业考核目标中,并与员工奖金、工资挂钩,提高线损考核效率,并科学合理实施低压配网理论线损的计算过程,保证所管辖线路变更状况与参数变更都能做到及时有效修正,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降损计划。例如推行地区电表表计自动抄录考核,供电量数据同时率优化,通过各种方法来降低地区内的低压配网线损率波动。其次,强化辖区内的低压配网营业普查力度,严格查处用户偷漏电现象与电能表接线问题。对于某些用电量波动偏大的用电户,则要定期进行用电参考量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结束语
农村低压线损管控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做好该项工作需要线损管控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紧密配合协同,按照“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奖罚并重、重在执行”的原则进行强力推动,才能确保公司各项线损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刘鹏. 县级供电企业中低压线损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 周晓琳. 关于有效降低中低压线损率措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
[3] 叶希.供电所低压线损管理服务质量改进方案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06):51+55.
(作者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