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信息革命将塑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生存形态和生活形态,由于网络传播所造成的人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变更以及对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所产生的影响,使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信仰培育的方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领域一个全新的、亟待解决的命题。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政治文化 信念 方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观念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高等教育职能观、价值观和发展观[1]。运用网络以巩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信念的方法,必须创新网络政治文化的观念、内容、形式和机制,并使四者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一、创新网络政治文化观念的方法
从信息通信的角度看,全球化就是信息克服空间障碍在全世界的自由传递。网络所具有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对于政治文化培育工作来说,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因此,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和分析网络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扬长避短、推陈出新,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形成创新政治观念的方法。
其一,重视网络作用,形成全球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信息传递的多向手段。充分认识网络给高校政治文化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战略高度重视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强而有力地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客观认识网上不良行为、不良信息的隐蔽性和个性化特征。
其二,以开放的心态正视网络带来的政治文化挑战。准确判断、客观把握、评价网络对大学生政治文化觉悟和对社会政治思潮的判断能力的影响。由于成熟的大学生网民对网络政治信息,特别是来自国外的网络政治信息、虚假信息有较理智的选择性,所以,应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不成熟大学生网民的筛选、引导和监督。
其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工作者的培养与教育。通过网络政治社会化实践,学习和掌握网络政治知识。通过举办报告会、研讨会和座谈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宣传媒体加强对网络及正确的网络政治文化观的宣传介绍,主动加强对网络政治文化和大学生网民的深入研究,加快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网络文化培育的有效载体。
二、创新网络政治文化内容的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网络政治文化培育方法,要注重深化基本点、把握重点、突破热点、诠释疑点,在动态中拓宽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的内容。
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内容的时效性,注重研究热点问题。依据网络传播政治信息的速度快速的特点,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者要在网络政治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和内容的时效性、前瞻性和预测性,杜绝“马后炮”、“讲旧闻”,要使网络成为反映热点问题的一面镜子、讨论焦点问题的一个平台、深挖难点问题的一部机器。结合网络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受印刷、运输、发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的特点,把握好网络对于热点问题的宣传,使大学生在自觉自愿关注热点问题的同时,能运用网络所提供的素材,根据政治文化基本理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巩固大学生网络政治信念的内容。
另一方面,要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内容的针对性,重点问题重点讨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工作者应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把重点的政治理论、政治信念和正确的理想信念融于科学知识当中,力戒网络上的政治文化干瘪的说教。
三、创新网络政治文化形式的方法
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要广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的多重感官刺激功能,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长久保持学习成果。一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培育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二是依据网络政治信息的超容量本质,使培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选择性;三是由网络技术演绎主旋律政治性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易懂。
四、创新网络政治文化机制的方法
改变过去单一的集中培育模式,实行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形式多样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政治文化培育机制。针对网络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积极探讨在新的环境下充分运用传统政治文化培育工作积累的经验和机制,同时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方法上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之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工作的机制创新。
在充分发挥网络提升大学生的个体性和群体性作用的同时,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引入网络领域,教育大学生网民把网络政治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政治意识、政治意志和政治责任,提高网络政治文化的自我教育功能。同时,教育者和大学生要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教育者要屏蔽动机、包装培育行为,以全新辩证的思维方式、平等友好的待人态度、接近受众的语言风格,潜移默化地达到培育目标。
其一,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教育者自己对网络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了切实的体验,形成了理性的认识,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才能树立起教育者的威信,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其二,教育者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摒弃行政权威压服的工作思路和思想,强化教育者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使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上网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因而,要重视问题的讨论,要有意识地组织、传递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信息,强化某些积极信息,促进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发生正向的变化。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要讲求以情动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既是一种宣传教育,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网络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提供了一个全接触式的、开放性的情感舞台。网络技术的运用,在以往单调的政治文化说教中加入图像、声音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视觉、听觉,给大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取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网络政治文化培育的优良效果,进而达到运用网络巩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信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利、李胜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高等教育观念[J].辽宁教育研究,2007,(2):48.
[2]赵宝红、陈利.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辽宁教育研究,2006,(11):96.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政治文化 信念 方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观念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高等教育职能观、价值观和发展观[1]。运用网络以巩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信念的方法,必须创新网络政治文化的观念、内容、形式和机制,并使四者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一、创新网络政治文化观念的方法
从信息通信的角度看,全球化就是信息克服空间障碍在全世界的自由传递。网络所具有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对于政治文化培育工作来说,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因此,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和分析网络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扬长避短、推陈出新,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形成创新政治观念的方法。
其一,重视网络作用,形成全球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信息传递的多向手段。充分认识网络给高校政治文化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战略高度重视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强而有力地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客观认识网上不良行为、不良信息的隐蔽性和个性化特征。
其二,以开放的心态正视网络带来的政治文化挑战。准确判断、客观把握、评价网络对大学生政治文化觉悟和对社会政治思潮的判断能力的影响。由于成熟的大学生网民对网络政治信息,特别是来自国外的网络政治信息、虚假信息有较理智的选择性,所以,应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不成熟大学生网民的筛选、引导和监督。
其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工作者的培养与教育。通过网络政治社会化实践,学习和掌握网络政治知识。通过举办报告会、研讨会和座谈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宣传媒体加强对网络及正确的网络政治文化观的宣传介绍,主动加强对网络政治文化和大学生网民的深入研究,加快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网络文化培育的有效载体。
二、创新网络政治文化内容的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网络政治文化培育方法,要注重深化基本点、把握重点、突破热点、诠释疑点,在动态中拓宽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的内容。
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内容的时效性,注重研究热点问题。依据网络传播政治信息的速度快速的特点,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者要在网络政治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和内容的时效性、前瞻性和预测性,杜绝“马后炮”、“讲旧闻”,要使网络成为反映热点问题的一面镜子、讨论焦点问题的一个平台、深挖难点问题的一部机器。结合网络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受印刷、运输、发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的特点,把握好网络对于热点问题的宣传,使大学生在自觉自愿关注热点问题的同时,能运用网络所提供的素材,根据政治文化基本理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巩固大学生网络政治信念的内容。
另一方面,要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内容的针对性,重点问题重点讨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工作者应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把重点的政治理论、政治信念和正确的理想信念融于科学知识当中,力戒网络上的政治文化干瘪的说教。
三、创新网络政治文化形式的方法
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要广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的多重感官刺激功能,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长久保持学习成果。一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培育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二是依据网络政治信息的超容量本质,使培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选择性;三是由网络技术演绎主旋律政治性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易懂。
四、创新网络政治文化机制的方法
改变过去单一的集中培育模式,实行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形式多样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政治文化培育机制。针对网络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积极探讨在新的环境下充分运用传统政治文化培育工作积累的经验和机制,同时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方法上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之网络政治文化培育工作的机制创新。
在充分发挥网络提升大学生的个体性和群体性作用的同时,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引入网络领域,教育大学生网民把网络政治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政治意识、政治意志和政治责任,提高网络政治文化的自我教育功能。同时,教育者和大学生要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教育者要屏蔽动机、包装培育行为,以全新辩证的思维方式、平等友好的待人态度、接近受众的语言风格,潜移默化地达到培育目标。
其一,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教育者自己对网络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了切实的体验,形成了理性的认识,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才能树立起教育者的威信,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其二,教育者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摒弃行政权威压服的工作思路和思想,强化教育者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使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上网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因而,要重视问题的讨论,要有意识地组织、传递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信息,强化某些积极信息,促进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发生正向的变化。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要讲求以情动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既是一种宣传教育,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网络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培育提供了一个全接触式的、开放性的情感舞台。网络技术的运用,在以往单调的政治文化说教中加入图像、声音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视觉、听觉,给大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取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网络政治文化培育的优良效果,进而达到运用网络巩固大学生网络政治文化信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利、李胜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高等教育观念[J].辽宁教育研究,2007,(2):48.
[2]赵宝红、陈利.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辽宁教育研究,2006,(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