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对生活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随着初中升上高中,物理知识的加深、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将由老师督促学习变成自己主动学习,开始觉得不知所措,甚至陷入迷茫的境地。如果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就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构建愉悦的高中物理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幸福。
一、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这门课程由于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开设,对许多学生来讲不太适应,甚至学习不入门,不知从哪里学起。到高中刚刚明白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但物理的课程难度也逐渐加深,给一些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从而对实验也不感兴趣了。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物理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物理知识整体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综合性较强,具有简单而抽象的知识结构。学生若不借助老师的辅导,独立去接受和理解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巧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和生活常识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高中生的心理正在逐渐成熟,对各种事物都比较好奇,而高中物理课的很多知识正是在启发学生去揭示很多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真谛,如果巧妙地把这些现象搬到课堂上来,创设一种问题教学情境,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比如说可以问同学:“谁知道神舟七号飞船升空的原理?乘电梯上楼时快要停下时为什么会有轻飘飘的感觉?”老师提出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建立一个和谐的讨论氛围, 由此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思考和回答,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解析,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物理课堂,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教学。
三、优化教学语言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的作用”这些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指出,物理语言的准确和规范。“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这样才能实现如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培养审美能力。
美育是培養审美能力的教育,即以美的诱导为先导,以审美情感为内驱力,最后获得深入的潜意识深层次的陶冶审美情操效应.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这一点对健全学生的人格非常重要.未来的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样也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美育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美育的目标必须借助于具体生动的美的形象,诉诸学生的感觉、情感,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目标方能实现。如在“二力平衡”的教学中,经过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当整洁、美观、稳固的实验器材或自制演示装置展示在讲台上时,器材的精细、光洁、对称,装置的美观、稳定、均衡……宛若一座雕塑造型,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在心理结构的层次上产生了审美愿望.教师娴熟的操作,顺利完成了“玩具人站笔尖”实验、“模拟黄山飞来石”实验,及时向学生输出了审美信息,最终使学生进入了愉悦的审美状态.此过程极好地体现了物理演示实验的指导思想美,实验装置新颖性的美,实验技术操作艺术性的美.
五、进行激励评价
1、抓住学生的特长、多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实事求是地赞美学生。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学生,一次真诚的赞美,可能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 一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我在教学过程中做过如下尝试。我班一位男生,上课喜欢睡觉无心学习,但喜欢打篮球,在他的带领下,在高一“新生杯”篮球比赛中我们班荣获冠军。我抓住这个契机,上物理课时给他 “颁奖”,事先利用自家种的花做成花环,亲手把花环戴在他的头上,当班上响起雷鸣般掌声的那一刻,他的脸上绽放出久违、自信、陶醉的笑脸。这时我顺水推舟,指出篮球运动中蕴藏的物理知识,如:投球、传球(抛体运动),接球(缓冲)等,并提出:“如果你在上课时能精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课,相信你会更棒的,在你的带领下我们的篮球队将会走得更远,你将来可能成为一名球星”。此后,我发现他有了明显的进步,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及时准确地给以善意的赞美。高明的教师不仅会赞美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成绩和优点,还善于赞美学生潜在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在获得满足时会更加注意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在原有基础上便会随之提高。有的同学作业进步了,我通常在上面写着“你进步了!”、“你的作业真棒!”、“你的字很漂亮!”等等这样的评语,并在课堂上及时表扬,这样会产生无穷的魔力,学生会认为老师在时刻关注、肯定自己,幸福感就由然而生。
“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情绪,决定着学生的情绪;教师的今天,决定着学生的明天,也决定着祖国的未来。”幸福课堂是一种崇高境界,更是一项浩大且艰巨的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只要理想不灭,幸福,就在灯火阑珊处!让我们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拥抱幸福的明天。
一、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这门课程由于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开设,对许多学生来讲不太适应,甚至学习不入门,不知从哪里学起。到高中刚刚明白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但物理的课程难度也逐渐加深,给一些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从而对实验也不感兴趣了。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物理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物理知识整体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综合性较强,具有简单而抽象的知识结构。学生若不借助老师的辅导,独立去接受和理解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巧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和生活常识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高中生的心理正在逐渐成熟,对各种事物都比较好奇,而高中物理课的很多知识正是在启发学生去揭示很多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真谛,如果巧妙地把这些现象搬到课堂上来,创设一种问题教学情境,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比如说可以问同学:“谁知道神舟七号飞船升空的原理?乘电梯上楼时快要停下时为什么会有轻飘飘的感觉?”老师提出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建立一个和谐的讨论氛围, 由此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思考和回答,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解析,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物理课堂,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教学。
三、优化教学语言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的作用”这些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指出,物理语言的准确和规范。“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这样才能实现如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培养审美能力。
美育是培養审美能力的教育,即以美的诱导为先导,以审美情感为内驱力,最后获得深入的潜意识深层次的陶冶审美情操效应.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这一点对健全学生的人格非常重要.未来的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样也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美育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美育的目标必须借助于具体生动的美的形象,诉诸学生的感觉、情感,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目标方能实现。如在“二力平衡”的教学中,经过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当整洁、美观、稳固的实验器材或自制演示装置展示在讲台上时,器材的精细、光洁、对称,装置的美观、稳定、均衡……宛若一座雕塑造型,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在心理结构的层次上产生了审美愿望.教师娴熟的操作,顺利完成了“玩具人站笔尖”实验、“模拟黄山飞来石”实验,及时向学生输出了审美信息,最终使学生进入了愉悦的审美状态.此过程极好地体现了物理演示实验的指导思想美,实验装置新颖性的美,实验技术操作艺术性的美.
五、进行激励评价
1、抓住学生的特长、多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实事求是地赞美学生。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学生,一次真诚的赞美,可能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 一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我在教学过程中做过如下尝试。我班一位男生,上课喜欢睡觉无心学习,但喜欢打篮球,在他的带领下,在高一“新生杯”篮球比赛中我们班荣获冠军。我抓住这个契机,上物理课时给他 “颁奖”,事先利用自家种的花做成花环,亲手把花环戴在他的头上,当班上响起雷鸣般掌声的那一刻,他的脸上绽放出久违、自信、陶醉的笑脸。这时我顺水推舟,指出篮球运动中蕴藏的物理知识,如:投球、传球(抛体运动),接球(缓冲)等,并提出:“如果你在上课时能精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课,相信你会更棒的,在你的带领下我们的篮球队将会走得更远,你将来可能成为一名球星”。此后,我发现他有了明显的进步,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及时准确地给以善意的赞美。高明的教师不仅会赞美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成绩和优点,还善于赞美学生潜在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在获得满足时会更加注意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在原有基础上便会随之提高。有的同学作业进步了,我通常在上面写着“你进步了!”、“你的作业真棒!”、“你的字很漂亮!”等等这样的评语,并在课堂上及时表扬,这样会产生无穷的魔力,学生会认为老师在时刻关注、肯定自己,幸福感就由然而生。
“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情绪,决定着学生的情绪;教师的今天,决定着学生的明天,也决定着祖国的未来。”幸福课堂是一种崇高境界,更是一项浩大且艰巨的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只要理想不灭,幸福,就在灯火阑珊处!让我们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拥抱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