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从几起看似没有关联的冤案开始。兵工厂里含冤绝望喊着“我没有”死去的女工,经过刘青云饰演的松东路亲试自杀后证明出的冤案,还有江燕饰演的女人自导自演的一出“完美犯罪”。看似与片名关系都不大,但是也为这部难得的真正把重心置于“推理”之上的电影埋下了初起的线索。
影片开始没多久,就是刘青云饰演的松东路在洗手间上吊自杀的过程,刘青云硬是将自己的脖子伸进绑在高处的绳套内,两腿凌空扑腾,垂死挣扎……看到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疑惑,莫非主角一亮相就要挂了?这看似不合理的剧情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得以合理的解释。自杀的刘青云没有死,相反死里逃生的他却津津有味的进行案情推理,此时令人恍然大悟,原来刘青云的上吊实则是为了案情而亲力亲为拿自己做实验,这种不要命的警察令人愕然敬佩的同时无疑让我们对这部影片增加了不少期待。
在松东路的自杀实验后,他得出了结论:“又是一起冤案”。此时影片抛出了第一个贯彻其中的疑问:究竟是看清犯罪真相平冤重要,还是阻止犯罪的发生重要。这固然是一个假命题,但是“都重要”的回答显然只是局外人的答案。对于松东路来说,他只能有一个选择。于是他乘上了穿越过整片油菜花田的列车,去一个新的地方,尝试种新的选择:阻止犯罪。
列车上松东路给诸人讲述的故事无疑是整片的一个亮点所在。默片式的故事重现有着在商业片中不可多得的惊艳。江一燕饰演的女囚犯,自导自演了出完美犯罪。她和松东路是一对最佳对手。松东路分析犯罪心理,她则分析警察破案的心理。松东路着重于细节与证据,她却着重于人性。自然,他们之间是有着未曾诉诸于口的情愫的。像是那条紫色围巾,像是那句“保重”。最后,也是在她对人性的分析中,圆满了这个故事最后的逆转推理。当然,列车上的松东路,在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或许只是为了再次重温一下自己的信念:人性本善,没有坏人,只有变坏了的好人。这一信念贯穿了整部影片。在他前往异地的路上,他再次强调这一点,因为他即将要去尝试一个新的选择:阻止好人变坏。
松东路的旅程还未到达目的地,谢霆锋饰演的郭追便上场了。很明显,这是一个有别于松东路的存在。他黑白分明,坚信好与坏之间的清晰界限。他所做的,是阻止犯罪的发生,在尽早的时间里找出犯罪的人,并加以制止。而不是如同松东路一样,在犯罪发生后的分析。他冷静,敏捷,骁勇。擅长追踪线索,从脚印、声响、小动作等细节推测罪犯的特征。
刘青云与谢霆锋开始了探案之旅,这也是观众参与感最强的一段时间,观众和角色拥有同样多的线索,也跟随他们的视线勘察了所有的罪案现场,如果熟悉罪案设计者,随着蛛丝马迹的一点点泄露,大概已经可以猜到摆在最前端的凶手,难免心头暗暗得意,但影片却预留了反转的余地,任何人不到最后一分钟,还是不会估到隐藏幕后的真正主谋。
银幕中已经甚少见到如此纯粹的悬疑推理影片,即使久负盛名的香港警匪片也多以正邪对抗的故事开篇与收场,重心还肯放在“推理”之上的,屈指可数寥寥数部而已。就罪案与推理类型片的影迷而言,《消失的子弹》无疑是令人欣喜的,着力于案件的逻辑推理以及阴谋的布控成局,无论是密闭性的案件发生亦或开放性的故事走向,观众都有极强的参与感,而故意做旧的影像风格,更像是对罪恶世界的次感性记取。
影片在对故事氛围的营造和培养方面做得不错,如果记忆还原到兵工厂女工含冤枉死的夜里,你定会觉得她那一声声“我没有”喊的有些太过用力,当然,用力的还有廖启智和吴刚,从出场到离场,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在给人物的“恶”和“贪”做注解,表情丰富,却像是在绷着演戏——这并非是故事在偷偷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反而让观众在第
时间便放弃了对他们的思考,将视线盯牢不动声色的刘青云与谢霆锋。
故事结束时,列车再次穿过了那片金色的油菜花田,来时充满期望,归时满怀惆怅。前后的呼应虽说俗套,却让故事的完整性得到了体现。故事的最后,松东路撕掉了笔记本上写着“没有坏人,只有变坏了的好人”的那页纸,我们大郅在此时都会猜想,这个属于他的信念,随着这撕除的动作,究竟是被推翻了?抛弃了?还是不需要再用白纸黑字的记录,时刻提醒自己了?
《消失的子弹》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09年在以色列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发表的一次演讲,题目叫做《永远在蛋这边》。内容大致是讲,“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村上春树崇尚人权独立,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不应服从于体制。刘青云在《消失的子弹》中扮演的政务警察松东路正是这样一个永远站在蛋这一边的角色,认可每一位鲜活的灵魂存在,每一个生命都不应被辜负,无论是以任何好听的名目,正义的幌子。
有的人在时代中心境通透,识大体明大局依然怀有对个体的悲悯。然而面对即将倾倒的坚硬高墙,就必须做出抉择。向前看和向后看,不可兼得。向前看,后面牺牲;向后看,前面牺牲。人生,有时候看得越发通透,是对自己的越发残忍。明知不是对的,也不得不为的心境。这或许就是郭追明知或许可以免于一死,却不得不自杀的结局所在。
无论向前看,还是向后看,大多数人们都只是一颗脆弱的蛋。而这种脆弱,却是任何人都无法保护的生而为人的无力感。不是变坏了的好人,只是没有办法去界定这个世界的好坏,明知有些事情不是对的,没无法坚信哪些作为一定是列的。影片中的郭追有着必然的错,松东路的坚持,却未必是列的。这让我们想起了《无间道》里的经典一幕,当刘德华恳求梁朝伟给一次机会做个好人的时候,无数观众都在期盼着梁朝伟能够不计前嫌,遗忘过往的答应。然而随着枪声响起,我们才发现,这世界有时对于正与邪,对与错的绝对界定,何尝不是以一种导致邪不能归正,错不能回头的残酷规则。
影片开始没多久,就是刘青云饰演的松东路在洗手间上吊自杀的过程,刘青云硬是将自己的脖子伸进绑在高处的绳套内,两腿凌空扑腾,垂死挣扎……看到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疑惑,莫非主角一亮相就要挂了?这看似不合理的剧情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得以合理的解释。自杀的刘青云没有死,相反死里逃生的他却津津有味的进行案情推理,此时令人恍然大悟,原来刘青云的上吊实则是为了案情而亲力亲为拿自己做实验,这种不要命的警察令人愕然敬佩的同时无疑让我们对这部影片增加了不少期待。
在松东路的自杀实验后,他得出了结论:“又是一起冤案”。此时影片抛出了第一个贯彻其中的疑问:究竟是看清犯罪真相平冤重要,还是阻止犯罪的发生重要。这固然是一个假命题,但是“都重要”的回答显然只是局外人的答案。对于松东路来说,他只能有一个选择。于是他乘上了穿越过整片油菜花田的列车,去一个新的地方,尝试种新的选择:阻止犯罪。
列车上松东路给诸人讲述的故事无疑是整片的一个亮点所在。默片式的故事重现有着在商业片中不可多得的惊艳。江一燕饰演的女囚犯,自导自演了出完美犯罪。她和松东路是一对最佳对手。松东路分析犯罪心理,她则分析警察破案的心理。松东路着重于细节与证据,她却着重于人性。自然,他们之间是有着未曾诉诸于口的情愫的。像是那条紫色围巾,像是那句“保重”。最后,也是在她对人性的分析中,圆满了这个故事最后的逆转推理。当然,列车上的松东路,在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或许只是为了再次重温一下自己的信念:人性本善,没有坏人,只有变坏了的好人。这一信念贯穿了整部影片。在他前往异地的路上,他再次强调这一点,因为他即将要去尝试一个新的选择:阻止好人变坏。
松东路的旅程还未到达目的地,谢霆锋饰演的郭追便上场了。很明显,这是一个有别于松东路的存在。他黑白分明,坚信好与坏之间的清晰界限。他所做的,是阻止犯罪的发生,在尽早的时间里找出犯罪的人,并加以制止。而不是如同松东路一样,在犯罪发生后的分析。他冷静,敏捷,骁勇。擅长追踪线索,从脚印、声响、小动作等细节推测罪犯的特征。
刘青云与谢霆锋开始了探案之旅,这也是观众参与感最强的一段时间,观众和角色拥有同样多的线索,也跟随他们的视线勘察了所有的罪案现场,如果熟悉罪案设计者,随着蛛丝马迹的一点点泄露,大概已经可以猜到摆在最前端的凶手,难免心头暗暗得意,但影片却预留了反转的余地,任何人不到最后一分钟,还是不会估到隐藏幕后的真正主谋。
银幕中已经甚少见到如此纯粹的悬疑推理影片,即使久负盛名的香港警匪片也多以正邪对抗的故事开篇与收场,重心还肯放在“推理”之上的,屈指可数寥寥数部而已。就罪案与推理类型片的影迷而言,《消失的子弹》无疑是令人欣喜的,着力于案件的逻辑推理以及阴谋的布控成局,无论是密闭性的案件发生亦或开放性的故事走向,观众都有极强的参与感,而故意做旧的影像风格,更像是对罪恶世界的次感性记取。
影片在对故事氛围的营造和培养方面做得不错,如果记忆还原到兵工厂女工含冤枉死的夜里,你定会觉得她那一声声“我没有”喊的有些太过用力,当然,用力的还有廖启智和吴刚,从出场到离场,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在给人物的“恶”和“贪”做注解,表情丰富,却像是在绷着演戏——这并非是故事在偷偷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反而让观众在第
时间便放弃了对他们的思考,将视线盯牢不动声色的刘青云与谢霆锋。
故事结束时,列车再次穿过了那片金色的油菜花田,来时充满期望,归时满怀惆怅。前后的呼应虽说俗套,却让故事的完整性得到了体现。故事的最后,松东路撕掉了笔记本上写着“没有坏人,只有变坏了的好人”的那页纸,我们大郅在此时都会猜想,这个属于他的信念,随着这撕除的动作,究竟是被推翻了?抛弃了?还是不需要再用白纸黑字的记录,时刻提醒自己了?
《消失的子弹》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09年在以色列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发表的一次演讲,题目叫做《永远在蛋这边》。内容大致是讲,“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村上春树崇尚人权独立,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不应服从于体制。刘青云在《消失的子弹》中扮演的政务警察松东路正是这样一个永远站在蛋这一边的角色,认可每一位鲜活的灵魂存在,每一个生命都不应被辜负,无论是以任何好听的名目,正义的幌子。
有的人在时代中心境通透,识大体明大局依然怀有对个体的悲悯。然而面对即将倾倒的坚硬高墙,就必须做出抉择。向前看和向后看,不可兼得。向前看,后面牺牲;向后看,前面牺牲。人生,有时候看得越发通透,是对自己的越发残忍。明知不是对的,也不得不为的心境。这或许就是郭追明知或许可以免于一死,却不得不自杀的结局所在。
无论向前看,还是向后看,大多数人们都只是一颗脆弱的蛋。而这种脆弱,却是任何人都无法保护的生而为人的无力感。不是变坏了的好人,只是没有办法去界定这个世界的好坏,明知有些事情不是对的,没无法坚信哪些作为一定是列的。影片中的郭追有着必然的错,松东路的坚持,却未必是列的。这让我们想起了《无间道》里的经典一幕,当刘德华恳求梁朝伟给一次机会做个好人的时候,无数观众都在期盼着梁朝伟能够不计前嫌,遗忘过往的答应。然而随着枪声响起,我们才发现,这世界有时对于正与邪,对与错的绝对界定,何尝不是以一种导致邪不能归正,错不能回头的残酷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