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SCOR模型對供应链风险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在供应链外部环境,内部运作和合作三个方面。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对供应链风险进行防范。
[关键词] 供应链风险 SCOR模型 风险防范
随着供应和需求不确定的增加、市场的全球化、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企业合作等所导致的供应链关系的日趋复杂,以及供应链所处环境的变化加快,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 (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是由供应链协会SCC主持开发的产品。它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由5个基本的管理流程组成,它们分别是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流程。本文研究就是基于SCOR模型分析供应链运作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一、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风险分析
1.供应链外部环境风险因素
(1)自然灾害、疾病、恐怖主义和战争。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风险、洪涝、风暴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是供应链失败的风险因素。疾病及战争也会影响供应链管理的绩效。
(2)社会环境。政治不稳定,政府对行业的管治及政府关于产品和工艺质量、环境及安全标准方面的严格管制成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公共事业,如供水、供电等出现供应中断时,也会对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有严重的影响。
2.供应链内部运作风险因素
(1)采购供应流程风险。采购供应流程中,采购的价格过高和采购品质量不符合要求会导致供应链运作发生危机;此外,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发生破坏的风险,选择不当是指选择单一供应商、供应商的实力不够、关键供应商破产等;最后就是交货迟延也会导致供应链运作发生危机。
(2)计划与制造流程风险。计划流程是企业根据需求预测数据在供应链进行统一计划,以平衡需求和供应。故计划的不准确和调整困难会导致供应链管理达不到预期目标。
制造流程中,关键客户的流失和客户变动过大都会导致供应链风险的产生;此外,由于供应链的成员之间因需求预测、批量订货价格波动和短期博弈等原因所导致的牛鞭效应现象,致使企业对需求无法准确把握;最后,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弹性不足,如生产的柔性低和规模过小。
(3)配送与退货流程风险。配送流程中,企业如何保质、保时地将货物送到目的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存有的风险有:运输失败,如无法保质、保时地将货物运送到正确的地点;配送管理软件发生故障或系统崩溃。退货流程中,退货业务处理不当,就会使企业的信誉受损,还会增加运营成本,从而影响供应链绩效。
(4)财务与控制风险。在企业中,财务能力的不足和财税制度不健全(如资金占用过高、资产专用性高和做假账等)也会使企业所在的供应链存有风险;还有就是企业对产品成本和库存控制不当都会导致资金占用;最后,作业安全制度的不健全也会使供应链运作存在风险。
3.供应链合作风险因素
合作伙伴间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以代理合同的方式,在合作过程中,信息起着主要的作用。供应链合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基础薄弱所导致的沟通不畅和不及时影响了供应链的运作绩效;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所导致的自利原则及合作伙伴之间缺乏信任,使合作伙伴之间存在着代理风险和道德风险;利润分配不公和风险责任分配不公都会导致供应链的破裂。
二、供应链风险的防范
针对我们前面的风险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整体上可以将这些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像自然灾害、政治的不稳定等就属于不可控风险,对于此类风险,企业应建立应急措施,使得损失尽可能地降到最低;而对于其他的可控风险,企业应从日常业务上对其进行关注。
1.供应链内部运作风险防范
(1)采购供应流程风险。企业应该从战略的角度选择供应商,与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并开发后备供应商。此外,还要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检,以此来确保供应链稳定进行。
(2)计划和制造流程风险。对于下游的非最终客户,企业应加强与其在销售环节的信息共享降低需求波动,同时增强计划的柔性,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多变性;此外,采用尽量接近最终客户的网上直销方式,缩短上市时间和获取需求信息,降低风险;最后,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强生产的弹性,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3)配送和退货流程风险。企业需要优化自己的配送网络,适当的将一些业务外包,从而提高配送绩效;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GPS、EDI、POS和RFID等新兴技术来提高交货的速率和效率,降低供应链的风险。
(4)财务控制风险。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和投资的科学性规范,减弱财务的风险。对于运作中的控制风险,从企业的日常管理抓起,建立一套预警信号,其中“临界值”可以根据行业水平和自身水平来确定,当现实情况偏离临界值过大时,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早减轻和消除风险。
2.供应链合作风险防范
供应链中,各企业不是孤立的,仅仅使自己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并不能保证整条链的最大化,因此,各企业如何协作发展,使得1+1>2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而协作主要体现在交流合作上,像沃尔玛让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加强交流合作的目的就是使信息的共享度尽可能最大化,使得整条链能够更快更好地满足市场的多样性需求,提升整条链的反应速度。为此,要设计激励合同和加强信息的合作基础性建设,如加强供应商的激励、建立EDI通信渠道、举行成员交流会等。
参考文献:
[1]Cranfield Management School.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R].Cranfield University,2002
[2]丁伟东刘凯贺国先:供应链风险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Vo1.13 ,No.4,P64-66
[3]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韩景丰丁建时:基于系统分析的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6年,Vol.28 ,No.10,P61-64
[关键词] 供应链风险 SCOR模型 风险防范
随着供应和需求不确定的增加、市场的全球化、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企业合作等所导致的供应链关系的日趋复杂,以及供应链所处环境的变化加快,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 (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是由供应链协会SCC主持开发的产品。它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由5个基本的管理流程组成,它们分别是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流程。本文研究就是基于SCOR模型分析供应链运作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一、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风险分析
1.供应链外部环境风险因素
(1)自然灾害、疾病、恐怖主义和战争。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风险、洪涝、风暴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是供应链失败的风险因素。疾病及战争也会影响供应链管理的绩效。
(2)社会环境。政治不稳定,政府对行业的管治及政府关于产品和工艺质量、环境及安全标准方面的严格管制成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公共事业,如供水、供电等出现供应中断时,也会对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有严重的影响。
2.供应链内部运作风险因素
(1)采购供应流程风险。采购供应流程中,采购的价格过高和采购品质量不符合要求会导致供应链运作发生危机;此外,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发生破坏的风险,选择不当是指选择单一供应商、供应商的实力不够、关键供应商破产等;最后就是交货迟延也会导致供应链运作发生危机。
(2)计划与制造流程风险。计划流程是企业根据需求预测数据在供应链进行统一计划,以平衡需求和供应。故计划的不准确和调整困难会导致供应链管理达不到预期目标。
制造流程中,关键客户的流失和客户变动过大都会导致供应链风险的产生;此外,由于供应链的成员之间因需求预测、批量订货价格波动和短期博弈等原因所导致的牛鞭效应现象,致使企业对需求无法准确把握;最后,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弹性不足,如生产的柔性低和规模过小。
(3)配送与退货流程风险。配送流程中,企业如何保质、保时地将货物送到目的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存有的风险有:运输失败,如无法保质、保时地将货物运送到正确的地点;配送管理软件发生故障或系统崩溃。退货流程中,退货业务处理不当,就会使企业的信誉受损,还会增加运营成本,从而影响供应链绩效。
(4)财务与控制风险。在企业中,财务能力的不足和财税制度不健全(如资金占用过高、资产专用性高和做假账等)也会使企业所在的供应链存有风险;还有就是企业对产品成本和库存控制不当都会导致资金占用;最后,作业安全制度的不健全也会使供应链运作存在风险。
3.供应链合作风险因素
合作伙伴间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以代理合同的方式,在合作过程中,信息起着主要的作用。供应链合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基础薄弱所导致的沟通不畅和不及时影响了供应链的运作绩效;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所导致的自利原则及合作伙伴之间缺乏信任,使合作伙伴之间存在着代理风险和道德风险;利润分配不公和风险责任分配不公都会导致供应链的破裂。
二、供应链风险的防范
针对我们前面的风险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整体上可以将这些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像自然灾害、政治的不稳定等就属于不可控风险,对于此类风险,企业应建立应急措施,使得损失尽可能地降到最低;而对于其他的可控风险,企业应从日常业务上对其进行关注。
1.供应链内部运作风险防范
(1)采购供应流程风险。企业应该从战略的角度选择供应商,与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并开发后备供应商。此外,还要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检,以此来确保供应链稳定进行。
(2)计划和制造流程风险。对于下游的非最终客户,企业应加强与其在销售环节的信息共享降低需求波动,同时增强计划的柔性,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多变性;此外,采用尽量接近最终客户的网上直销方式,缩短上市时间和获取需求信息,降低风险;最后,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强生产的弹性,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3)配送和退货流程风险。企业需要优化自己的配送网络,适当的将一些业务外包,从而提高配送绩效;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GPS、EDI、POS和RFID等新兴技术来提高交货的速率和效率,降低供应链的风险。
(4)财务控制风险。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和投资的科学性规范,减弱财务的风险。对于运作中的控制风险,从企业的日常管理抓起,建立一套预警信号,其中“临界值”可以根据行业水平和自身水平来确定,当现实情况偏离临界值过大时,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早减轻和消除风险。
2.供应链合作风险防范
供应链中,各企业不是孤立的,仅仅使自己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并不能保证整条链的最大化,因此,各企业如何协作发展,使得1+1>2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而协作主要体现在交流合作上,像沃尔玛让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加强交流合作的目的就是使信息的共享度尽可能最大化,使得整条链能够更快更好地满足市场的多样性需求,提升整条链的反应速度。为此,要设计激励合同和加强信息的合作基础性建设,如加强供应商的激励、建立EDI通信渠道、举行成员交流会等。
参考文献:
[1]Cranfield Management School.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R].Cranfield University,2002
[2]丁伟东刘凯贺国先:供应链风险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Vo1.13 ,No.4,P64-66
[3]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韩景丰丁建时:基于系统分析的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6年,Vol.28 ,No.10,P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