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暧米,女,十八岁。喜欢阅读,写作,行走。把文字当作吃饭一样的事,日日看,常常写。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一年级。
有时候我以为我能找到准确的词来形容青春,后来发现这个愿望是远远不能达成的。在那些时候,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在我们相爱的时候,在我们喧闹的时候,在我们孤独的时候,都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的青春,一次又一次的泪水。
我站在那里,和很多人在一起,那是九月最后的一天,天气晴朗,云团柔软如同女孩的嘴唇。开端的狂热鼓声,许多人开始随着节奏摇头晃脑,敲鼓的男孩面目清秀而下手狠毒,他的尖锐仿佛直接穿透到人的体内,把平日坚实的防护外壁敲得粉碎,我们就在这样的节奏中首先支离破碎,并且充满欢乐。就像少时的岁月,现在回忆,不过是许多的碎片,任何面庞都不完整,只有音乐,带给我们些许的安慰。
只有音乐。我以前常说,不摇滚和不早恋的青春是不完整的。每个人都要选择一个方式来祭奠自己的这几年,这些最闪亮的金子,我们要在还没有死去之前就选择好埋葬它们的坟墓。
那或许是生硬的。男孩弹着古典吉他,全场寂静无声。他开始有几个音弹得并不准确,到后来才渐渐进入状态。空旷的天空是天然的音乐厅,那是一首太过安静的曲子,那是情人在河边唱给心爱女子的曲子,那本不该是我们这么多人共同分享的。那些音符缓慢地从我们的皮肤抚过,是男人温暖的手,是女人优美的背,他弹的明明是那些晦涩的感情,它们在开始的时候就注定结束。
我环顾四周,有许多情侣,他们幸福地牵手或者拥抱,他们都静默地听着听着,莫名其妙地伤感。青春是没有未来可言的,而感情是六根脆弱的琴弦,一个绝望,一个无望。而这样的幸福,不过是挤在夹缝中的苟延残喘而已。
可幸福是不可推卸和替代的,哪怕瞬间而过。那个人,那些日子,那些曾经走过的路,听过的歌,看过的电影,都会在回想的第一刻击中内心深处,都是一辈子无法逃避的甜蜜和伤疤。
那或许是羞涩的。他们唱着民谣,一点点跑调,一点点俏皮的表情。他们穿着牛仔裤,我突然想起保罗·西蒙在1969年的蒙特利尔音乐节上唱《The sound of silence》的样子,压根不像个明星,双手插在裤兜里,很谨慎和小心,并且咬字清晰,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心里的紧张。
而在法大,这片小小的空场上,音乐除了校园以外,还带着流浪的味道。其实青春早就是一场没有后路的流浪,一场无谓或者有谓的出逃。
他们唱着,和声优美,略带沙哑。我们都是校园里的流浪者,夜里醒来,有时连家的方向都辨不清。我们就是同时决绝,又羞涩。我们就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相依为命,或者就独自一人,四处飘荡。
诗人说:我们的日子有时过得那么飘零,那么飘零。
那也是需要大声叫喊的。因为它残酷,充满裂痕,充满愤怒。这样的愤怒只是软绵绵的一个拳头,而在我们的眼里它却是无比坚硬,我们认为它可以打中任何我们想击败的,可最后被击败的只有我们自己。
大声吼叫,电吉他的SOLO急促倾泻。男孩唱着死亡金属,歌词谁都听不懂,可是谁都激动得叫喊。我们潜意识里知道,自己被磨平了多少棱角,自己被剥夺了多少勇气,自己再也没有办法激情起来了,就只好在音乐的激情中滥竽充数。
我们不敢正视这青春了,它把我们照得太过清晰。在它面前我们体无完肤。
后来有女孩唱了刘若英的《后来》。青春又变得柔和,她穿了奶白色的上衣,微微微笑,牙齿洁净,小腿美丽。她的唇齿间都是诱人的纯洁和天真,许多少女,她们的生命是上帝珍爱的宝贝,即使在青春也没有一丝污垢。
她们是天生成为宠儿的。在她们眼中,青春不过是“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错过就不再”的游戏,或者玩笑。她们相信爱情就是歌词中那样的,生活就是小说中这样的,人来人往,错过的,遗忘的,铭记的,都在她们的歌声中融化了。
天色渐暗的时候表演闭幕,直到最后一个音符终结,才感觉到寒意已经在我身边盘旋很久了。选择秋天进行这样的音乐,进行这样的青春再好不过,因为这是个适合开始和结束的季节,如同青春或者音乐,有些已经开始,而有些早就结束,
人们慢慢散开,逐渐地,这些因为音乐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又消失在学校中了。我看着忙碌地收拾器材的这些乐者,突然非常钦佩。我佩服他们还在唱,还在走。而我已经老了,走不动了,唱不动了。只好当个当个听者,当个在这里,一段时光的讲述者。
如果我们不曾为音乐感动,如果我们不曾为青春追悔,如果我们不曾感到怅然若失……其实没有这些“如果”,我们也一样惶惶地活着。
只是偶尔想起,年轻的时候,有一个下午,为了记得不太确切的理由,在模糊不清的地方,忘了和谁,听过一些让人疼痛的旋律。
所有一切,爱或不爱,都是青春。
有时候我以为我能找到准确的词来形容青春,后来发现这个愿望是远远不能达成的。在那些时候,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在我们相爱的时候,在我们喧闹的时候,在我们孤独的时候,都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的青春,一次又一次的泪水。
我站在那里,和很多人在一起,那是九月最后的一天,天气晴朗,云团柔软如同女孩的嘴唇。开端的狂热鼓声,许多人开始随着节奏摇头晃脑,敲鼓的男孩面目清秀而下手狠毒,他的尖锐仿佛直接穿透到人的体内,把平日坚实的防护外壁敲得粉碎,我们就在这样的节奏中首先支离破碎,并且充满欢乐。就像少时的岁月,现在回忆,不过是许多的碎片,任何面庞都不完整,只有音乐,带给我们些许的安慰。
只有音乐。我以前常说,不摇滚和不早恋的青春是不完整的。每个人都要选择一个方式来祭奠自己的这几年,这些最闪亮的金子,我们要在还没有死去之前就选择好埋葬它们的坟墓。
那或许是生硬的。男孩弹着古典吉他,全场寂静无声。他开始有几个音弹得并不准确,到后来才渐渐进入状态。空旷的天空是天然的音乐厅,那是一首太过安静的曲子,那是情人在河边唱给心爱女子的曲子,那本不该是我们这么多人共同分享的。那些音符缓慢地从我们的皮肤抚过,是男人温暖的手,是女人优美的背,他弹的明明是那些晦涩的感情,它们在开始的时候就注定结束。
我环顾四周,有许多情侣,他们幸福地牵手或者拥抱,他们都静默地听着听着,莫名其妙地伤感。青春是没有未来可言的,而感情是六根脆弱的琴弦,一个绝望,一个无望。而这样的幸福,不过是挤在夹缝中的苟延残喘而已。
可幸福是不可推卸和替代的,哪怕瞬间而过。那个人,那些日子,那些曾经走过的路,听过的歌,看过的电影,都会在回想的第一刻击中内心深处,都是一辈子无法逃避的甜蜜和伤疤。
那或许是羞涩的。他们唱着民谣,一点点跑调,一点点俏皮的表情。他们穿着牛仔裤,我突然想起保罗·西蒙在1969年的蒙特利尔音乐节上唱《The sound of silence》的样子,压根不像个明星,双手插在裤兜里,很谨慎和小心,并且咬字清晰,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心里的紧张。
而在法大,这片小小的空场上,音乐除了校园以外,还带着流浪的味道。其实青春早就是一场没有后路的流浪,一场无谓或者有谓的出逃。
他们唱着,和声优美,略带沙哑。我们都是校园里的流浪者,夜里醒来,有时连家的方向都辨不清。我们就是同时决绝,又羞涩。我们就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相依为命,或者就独自一人,四处飘荡。
诗人说:我们的日子有时过得那么飘零,那么飘零。
那也是需要大声叫喊的。因为它残酷,充满裂痕,充满愤怒。这样的愤怒只是软绵绵的一个拳头,而在我们的眼里它却是无比坚硬,我们认为它可以打中任何我们想击败的,可最后被击败的只有我们自己。
大声吼叫,电吉他的SOLO急促倾泻。男孩唱着死亡金属,歌词谁都听不懂,可是谁都激动得叫喊。我们潜意识里知道,自己被磨平了多少棱角,自己被剥夺了多少勇气,自己再也没有办法激情起来了,就只好在音乐的激情中滥竽充数。
我们不敢正视这青春了,它把我们照得太过清晰。在它面前我们体无完肤。
后来有女孩唱了刘若英的《后来》。青春又变得柔和,她穿了奶白色的上衣,微微微笑,牙齿洁净,小腿美丽。她的唇齿间都是诱人的纯洁和天真,许多少女,她们的生命是上帝珍爱的宝贝,即使在青春也没有一丝污垢。
她们是天生成为宠儿的。在她们眼中,青春不过是“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错过就不再”的游戏,或者玩笑。她们相信爱情就是歌词中那样的,生活就是小说中这样的,人来人往,错过的,遗忘的,铭记的,都在她们的歌声中融化了。
天色渐暗的时候表演闭幕,直到最后一个音符终结,才感觉到寒意已经在我身边盘旋很久了。选择秋天进行这样的音乐,进行这样的青春再好不过,因为这是个适合开始和结束的季节,如同青春或者音乐,有些已经开始,而有些早就结束,
人们慢慢散开,逐渐地,这些因为音乐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又消失在学校中了。我看着忙碌地收拾器材的这些乐者,突然非常钦佩。我佩服他们还在唱,还在走。而我已经老了,走不动了,唱不动了。只好当个当个听者,当个在这里,一段时光的讲述者。
如果我们不曾为音乐感动,如果我们不曾为青春追悔,如果我们不曾感到怅然若失……其实没有这些“如果”,我们也一样惶惶地活着。
只是偶尔想起,年轻的时候,有一个下午,为了记得不太确切的理由,在模糊不清的地方,忘了和谁,听过一些让人疼痛的旋律。
所有一切,爱或不爱,都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