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全球产业链展开,分析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原因,立足我国国情,通过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研究,考察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障碍。经研究,发现国家经济类型、国家政府政策、产业结构、科学技术能力、人力资本都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障碍,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合理、平稳、快速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障碍 对策
  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 Services),简单地说,就是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即为三次产业的实物生产和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投入的部门,其产品和服务不是最终消费品,而是中间投入品,包括物流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法律咨询、工业设计等服务业。自生产性服务业兴起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王金梅,2011)、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山静静,2010)、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黄莉芳,2011)、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臧霄鹏等,2011)、发展趋势(赵弘,2009)、产业聚集(申玉铭等,2009)等方面。同时,还有很多学者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程大中(2008)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杨玉英(2010)从供需角度分析、刘纯彬等(2011)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到目前为止,极少有学者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考察生产性服务业。
  本文在基于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通过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基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位置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障碍,并提出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程的建议及对策。
  一、全球产业链的形成
  全球产业链(Global Value Chain)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至处理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销售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章新建,2006)。
  早期,由于劳动者劳动技能和劳动效率存在差异,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内往往形成一定的社会分工,劳动者各司其职,共同参加社会劳动。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发展,以及各国和地区之间商品交换即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一定体系的国际分工。各国会集中生产出口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就具有绝对劣势。这就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与斯密的理论不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由于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不同,一国生产具有相对优势而不一定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就可以从出口该产品中获利。任何国家都可以根据“两利取其大,两害取其轻”的原则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再次,根据H-O理论,由于各国的要素禀赋度不同,各国通常会集中生产那些需要使用本国拥有丰富的供给、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的产品。1990年,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主要由四个方面决定: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以及竞争对手的表现。我国的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根据对相关信息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原因的研究分析,这与我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水平低、人才匮乏以及国家政策等原因紧密相关。
  由此来看,影响现存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资源禀赋度(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科技水平、资源禀赋有差异,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获得利润最大化,各国生产者往往会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着眼于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润。国际分工格局形成,经济与生产逐渐全球化,各国进行专业化的集中生产,在全球形成一条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即全球产业链。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深化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各国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都有了长足发展,专业化生产也更加深化,全球分工更加明确,发达国家凭借着发达的经济条件和先进的技术条件,主导着全球产业链,而发展中国家大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而成为制造工厂。总的来说,国际分工形成的全球生产系统是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基础,而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又反过来了促进了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推动生产全球化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及形成原因
  (一)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从全球产业链的形态——“微笑”曲线(如下图表示)来看,我国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下游,即低端位置,主要从事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组装、生产等活动,而发达国家则处于产业链的上中游,是全球产业链的主导,负责产品或服务的开发、管理与售后服务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性生产活动。
  (二)我国产业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原因
  (1)在世界范围内,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得较为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了我国全球价值链的提升
  虽然我国从2012年一跃成为第二经济体,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等仍需进一步完善。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大都以提高GDP为原则,各个地方每年都被要求完成一定的GDP任务。拉动经济增长有三辆马车—即消费、投资和出口。美国等大多数发达国家主要依靠人民“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而在我国,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故即使老百姓有钱了也不敢随便花,只得存起来。出口也不足以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首先,巨额的贸易出口量同时也带来了巨额的贸易进口量,但是净出口并不能够带来很大的外汇储备积累,而分散性加工贸易的特点却极其突出。我国正逐渐成为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制造业基地,但是这并没有创造出我国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型高竞争力的制造企业。这样的发展便导致在进口时原材料以及初级加工品的提供的垄断,则进口价格不断地攀升,制造成本也就越来越高;而在出口的时候,最终产品的产品又具有完全竞争性,那么我国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便没有定价权,我国便缺少了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为了促进产品的出口,我国企业使劲地压低成本,甚至牺牲劳工的利益,从而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同时还要受到外国反倾销、非技术壁垒等方面的贸易制裁和限制。   其次,我国大部分出口都是由外资企业构成的,这就导致大量的出口也就带来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出口导向型的外资悄悄地发生变化,而新增的外商直接投资将目标市场瞄准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的贡献率越来越低。并且外资的大量涌入会导致未来大量利润的涌出。因此,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会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带来巨大的冲击压力。
  这样,我国的加工制造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而对外资的依赖以及外资的技术垄断等因素又导致对我国本土企业的排挤,使得我国的高端产业得不到发展。
  (2)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落后、人才匮乏使得我国处于全球产业链底端位置
  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优秀的人才,是产业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建设发展高端产业的人才也极其匮乏。这就造成我国的生产方式及管理方法落后,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利润不高,产业结构得不到优化。
  表1 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表2 中央政府教育支出比重
  从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中央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统计数据来看,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对于技术的研究、教育的发展的支出比重偏小。财政对教育、研究支持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因此就造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因为我国科技实力相对较弱,缺乏高端人才,产业得不到有质量的发展和优化,故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
  3.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我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宽阔的土地也是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底端的一个原因。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劳动技能也不高,只能从事简单的制造、组装等体力劳动,获取少量的加工费。
  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全球产业链的结构对其发展的影响
  根据我国政府在《十一五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按照全球产业链的“微笑曲线”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进行的是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
  (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分工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工业来说,仍然比较滞后,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为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一国经济实力地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部分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其经济格局的主导,成为其在国际分工中抢占先机的关键。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由于长期处于国际分工所形成的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受到发达国家企业的遏制,在我国处在经济增长快进发展时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却相对偏慢,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仍不能相适应。
  表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水平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计算得出
  分析上表,可以得出几点:(1)从2004—2007年,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分别增长了15.6%、20.4%、28.8%,高于同期服务业和GDP的增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到了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较2007年,只增长了16.5%。(2)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不断加大,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比较小,甚至低于印度及巴西等国家;此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虽有增长,但是增长率非常低,分别为0.279%、1.835%、2.430%(2004—2007,2008为金融危机时期,增长率为负值)。(3)从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对GDP的增长的贡献率很低,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增长率也相对比较低,-0.753%、2.828%、4.628%。
  总的来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处在起飞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还未能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全球产业链的结构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之所以得不到长足发展,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与我国产业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底端位置,受到处于高端位置的发达国家的企业的遏制,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合理、生产结构不完善、技术落后以及人才匮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发达国家的企业凭借处在全球产业链中上游的优势地位遏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1)大量进口机器设备严重抑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导致了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地不断增长
  根据研究认为,以分工为代表的中间需求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工业体系分工的深化和拓展所导致的中间需求变化是促进服务活动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而由资本化的迂回化的生产过程又是导致中间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通过迂回生产,资本替代劳动,产业链越来越长,分工越来越细。同时,在机器设备等资本货物在生产活动中的大量运用,使大量劳动者从直接的劳动生产中释放出来,从而投入到位制造和加工提供服务的活动(即为生产性服务业)中来,这就为以中间需求为表现形态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作为通过加工贸易而加入发达国家企业掌控的全球产业链的我国企业,往往要按照国际大买家的技术标准、产品规格和国外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生产,通常国际大买家会以提供相关技术和机器设备作为其加入全球产业链的条件。这就理所当然地刺激了发达国家资本货物(Capital Goods)制造的发展,相反地,却抑制了我国资本货物制造业的发展。最终,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却因为缺乏需求而缺乏发展的机会。   (2)外资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垄断趋势严重阻碍了我国本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从制造业等领域逐渐转移到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有垄断之趋势。一些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企图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掌控我国的产业链,从而控制我国产品、服务的生产。这样,其便可控制我国产品的生产数量、价格、销售渠道等,支配了整个生产过程,盘剥国内企业和广大劳动人民,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严重阻碍了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严重的甚至会断送我多民族企业的未来,进而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削弱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如,普华永道中天、毕马威华振、德勤华永、安永华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得到我国在“特许经营”等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基本控制和垄断了我国的会计审计业,并获得了高额的垄断利润。
  (3)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导致我国技术相对落后以及人才匮乏,从而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大都是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其依赖的通常为高级的生产要素,如:知识资本、技术资本。邓小平也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技术与人才,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发展更需要技术与人才。由此可见,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产业依旧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最底端位置,在国际分工中负责生产、加工附加值极低的零部件,导致大量劳动力均被吸收到制造业等工业领域,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的缺失。不仅如此,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上游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往往不会让高附加值、高科技、高创新的工序留在国外,不会让国外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在某些领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某些产业领域的科技水平甚至达到了国际水平,但由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再加上外国企业的技术垄断、技术封锁,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位置。外国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为了控制和巩固其竞争地位,实现其控制全球市场、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往往实行技术垄断。此外,外国企业往往采用高薪聘用、中学培养、高校挖掘、设立奖学金等手段吸引、挖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科技人才,导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人才的匮乏,进一步巩固了外国企业技术垄断的地位,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近几年,外国公司在我国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独资、合资控股的方式投资,这就更强化了外国企业的技术垄断。
  2. 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位置,长期从事加工、组装、制造环节的生产活动,大大削弱了我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合理
  根据相关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通过加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链来实现产品、服务和产业的升级。不可否认,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加入全球产业链,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高速发展。但是,从Schmitz & Knorringa在2000年的研究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全球生产价值链实现功能升级和部门间的升级尚缺乏经验上的支持,甚至全球产业链已经构成了制约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障碍,以至于无法攀升到全球生产链的高端,实现对全球产业链的掌控。发达国家通过全球产业链,将具有高创新力、高附加值和高进入壁垒的核心部件的生产保留在自己国家内部,将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控制在从事惯例化的、边际报酬递减的低附加值和几乎没有进入壁垒的劳动密集型的非核心部件的加工、制造、组装环节。跨国公司通过世界贸易的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主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达到对全球产业链的控制,完全堵住了我国沿着全球产业链的升级进入物流运输、金融、信息服务等多种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高知识资本密集型活动、高研发投入的研发和设计的生产性服务业留在发达国家,就连原料采购、物流运输、金融保险等诸多环节都被掌控而留在了发达国家内,在加上我国有着雄厚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就只有加工、制造、组装等中间环节转移到我国。因此,我国以加工贸易形式加入全球产业链就削减了我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导致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长期滞后发展的局面。
  3. 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导致我国产业结构不完善,从而阻碍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按照生产全球化的要求,根据国际分工,我国的产业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主要负责零件生产、加工、装配等低附加值的生产,这就形成了我国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较服务业发展迅速。而工业也成了我国的主导产业,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正由于工业在我国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政策、资金等各方面都侧重于支持、扶助工业的发展,而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获得国家的支持相对较薄弱,且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政策的制约,长期得不到发展,这就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完善。产业结构的不完善,也成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又一障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水平持续增长,我国的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合理性不断提升——从之前的“一、二、三”向“二、三、一”转变(如图2)。如图所示,1988年以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一直保持着45%左右的高比重),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分别居于其后;1985年开始,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到1988年,第二产业仍然居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关键性突破,并且第三产业的比重还在不断地增加。从图2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产业机构不断地完善,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是工业居主导地位,服务业的发展仍然 相对落后,满足不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我国香港)的产业结构基本属于“三、二、一”模式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为国内的主导产业。   同时,我国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底端,依靠大量极其廉价的劳动力来争取微薄的加工费、组装费,只能在划定的规则标准下与跨国企业亦步亦趋,并使得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依赖于跨国公司,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国自主调整、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难度。
  正因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极大程度挤占了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我国吸收的外资60%以上也都流向了制造业领域。工业的发展,消耗了我国大部分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吸引了大部分人才在工业领域)、资金等。综合各种因素,我国工业的发展,挤占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影响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另一障碍。从结构上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偏小;传统服务业的竞争过度,而新兴业务的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小。2003年,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7.4%,比美国低了20%多;而邮政业、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7.4%,大大地超过了美国(7.9%)、德国(8.8%)、日本(8.8%)。同时,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迅速,而西部的发展则远远落后于东部。据相关统计,东部地区的产值占了全国产业总量的一般以上,增长贡献率则高达60.4%。
  四、解决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得不到快速发展,是由于我国产业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位置造成的,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优化我国服务业和整体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而获得更多的比较收益、推动制造业转型、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都具有关键意义。正因为如此,国家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我国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下游,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其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化。
  1. 通过压缩加工贸易、平衡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国家产业价值链、调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等措施,逐步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2. 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加大发展服务业的力度,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3. 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科研力度,加大对科研的支出,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完善科研设施,建立社会科研成功共享机制;引进国外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吸收借鉴外国的技术,通过研究改进转化为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技术。
  4. 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采取积极地措施,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引进策略,把高端人才聚集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来:
  (1)在国际上引进人才,建立与国际合作、开发、共享的通道,这是解决我国目前人才匮乏最有效率的方法;
  (2)坚定不移地实行人才强国策略,注重国内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动国内生产、学习、研究的结合;
  (3)对生产性服务业劳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人员的综合素质。
  此外,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加快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减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管制,建立有效地市场运行机制,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保护,正确、科学、合理引导我国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1)消除体制性方面的障碍,打破垄断性生产服务业的局面,放宽产业的准入条件,分离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限制,创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调动全社会资本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积极性,促进竞争主体的多元化;
  (2)参照给予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优惠政策,在用地保障、金融支持、要素价格、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反面,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有效地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交易成本,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后劲和活力;
  (3)加强财政资金方面的支持,有效拓宽生产性服务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其的金融支持力度;此外,政府可以设立引导资金,重点扶持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现代金融业、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领域的项目建设;
  (4)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发现,行业协会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一道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行业协会,通过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管理体制切实保障和维护相关行业企业的权益。
  注释:
  1.刘纯彬、杨仁发,《基于产业融合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2011年
  参考文献
  [1] 刘书瀚、贾根良、刘小军,出口导向型经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的根源及对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
  [2] 刘纯彬、杨仁发,给予产业融合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
  [3] 陈艳莹、王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多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
  [4] 熊宇,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外包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1
  [5] 卫旭东、胡君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1
  [6] 祝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
  [7] 徐伟,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 王雅玲,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J],商场现代化,2007.12
  [9] 徐楷,跨过公司全球技术垄断的目的、成因及后果[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3
  [10] 钟韦创,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下中国企业发展的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9
  [11] 陆亨元,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作用与影响—以苹果公司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往往在决策分析的过程中以及规划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其生态规划不尽合理。为了消除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需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我们还需要将提出的弹性规划应用在城市规划当中,从而满足城市生态化的目的,消除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不确定性分析;弹性规划;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
期刊
摘 要:在使用半自动光栅式检定仪检定百分表等指示表类仪器中,如何提高检定精度,减少人为误差,一直是计量人员的工作重点。而随着数控系统不断发展,利用数字化的控制手段可以提高半自动光栅式检定仪的分辨率,减少人为误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尝试将西门子/法纳克系统引入半自动光栅式仪表检定仪,通过程序控制,提高了检定仪的自动化程度和操作性,降低了人为误差,节约了购买自动化检定仪的高成本。  关键词:光栅式
期刊
摘要:所谓彩钢板也就是带有有机涂层的钢板,它的基板主要包括冷轧基板、热镀锌基板以及电镀锌基板三种,而其表面的土层种类也有很多种。本文以某高层建筑工程为例,浅要分析了斜坡屋面上钢板的安装方法以及施工工艺,以供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斜坡屋面;彩钢板;安装施工  某项工程由7幢高层建筑组合而成,这些高层建筑都有两层地下室,上部楼层最低为14层,最高为26层,其结构形式为短肢—剪力墙结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技能比赛标准、训练方法、比赛模拟三个环节研究饭店服务职业技能比赛,如何提高比赛选手的参赛水平,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比赛标准;训练  一、比赛标准  比赛标准由比赛组委会邀请比赛裁判制定的,在比赛标准公布后一般不得修改,解释权由比赛组委会进行相关解释。我院旅游类专业学生从1997-2014年,多次参加了乐山市饭店服务技能比赛、四川省高职院校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全国旅游院校饭店服
期刊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实施,建筑行业逐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水暖供应的施工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合理高效的水暖施工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还有助于提高水暖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建筑水暖施工的技术,旨在提高水暖施工中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
期刊
摘要:CLT酸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工艺对CLT酸废水进行处理。传统的一级、二级污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对CLT酸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的要求。本文以某生产CLT酸的工厂所提供的生产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铁碳填料加臭氧曝气、特殊填料加双氧水、络合萃取法三种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通过三种方法对于CLT酸废水进行预处理的试验结果比较,络合萃取法可有效降CLT酸废水的COD,预处
期刊
摘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中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关键环节。BOT融资模式是目前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发展比较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融资模式之一。但该模式本身设存在的缺陷导致,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着出资人承担风险过大、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投资各方利益冲突等问题;PPP是以各参与方实现“共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具有合理分配风险,提升融资成功概率等优点。本文结合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特
期刊
摘 要: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四个文化层面对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完善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策略,为今后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建设途径  课题:2013AYQDRW12,安康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  1 引言  地方本科院校
期刊
摘要:从北京奥运会到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新闻服务在中国的大型赛事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在新闻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8月,新闻服务亮相南京亚青会,本文作者有幸作为新闻服务网络运营部的一员参与了这次盛会,在此过程中发现了网络运营方面的一些问题,并试图为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新闻服务网络运营工作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闻服务;网络运营;南京;亚青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视觉形象有着感知、理解和创造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由选题绘画,把他们对各个学科学习知识的理解,用美术语言来展示,然后对作品进行多元智能评价,从而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同时使美术的科际联系功能得以发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科际联系,自由选题绘画,多元智能评价  有关调查说明我们的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从数量上看不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少,从深度上说也不比任何一个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