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加中药湿热敷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3月-8月期间我科接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采取针灸推拿加中药湿热敷的疗法;对照组仅给予针灸推拿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推拿合中药湿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中药湿热敷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70-01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椎间关节退变,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头、颈、肩、上肢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1]。在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多见,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60%,其常见临床表现以一侧颈肩上肢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伴上肢放射痛、麻木为主。可因颈部屈曲后伸、患侧旋转或仰头、咳嗽时症状加重,手指麻木,握力减弱,持物有时堕落,日久可伴肌肉萎缩。40岁以上长期伏案工作或睡眠姿势不良者易患本病。近年由于电脑手机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有明显低龄化趋势[2]。本科室应用针灸推拿加中药湿热敷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8月期间在我科接诊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6岁~71岁,平均(43.4 12.3)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3.9年;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46.5 12.3)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2.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并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取针灸推拿加中药湿热敷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①推拿:患者正坐,医者先以拿捏、按揉等法放松双侧颈部肌肉,斜方肌、三角肌、冈上肌及上肢肌肉;用一指禅按压颈项部中线自风府至大椎穴,再从棘旁两侧自风池下至大杼穴;最后拿捏肩井部[3]。每次20min。②针灸:主穴取风池、天柱、颈夹脊、肩井、天宗、后溪、申脉、阿是穴等,每次取穴4~6个。操作: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进针,行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以有酸、麻、脹、痛感为宜,留针30min。③中药湿热敷:将羌活、独活、桃仁、红花、伸筋草、透骨草、木瓜、桑枝、鸡血藤、葛根等中药装入布袋放到锅中煎煮40-60min,再放入毛巾加热20-30min,患者取卧位,将毛巾拧至干湿适中,热度以患者的耐受力而定,敷于患者颈部,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而更换毛巾[4]。每次15~20min。
对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1.3 疗效标准[5]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以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和工作、生活能力的恢复为指征,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阳性体征消失,颈肩部、上肢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自觉症状显著减轻,阳性体征明显好转,颈肩部、上肢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较轻劳动和工作;有效: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有好转,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肩部、上肢肢体功能改善;无效: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治疗组共50例,治愈3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有效率为94%;对照组共50例,治愈26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2.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骨质增生、棘间韧带损伤、松弛,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等,使颈神经根受到伤害性刺激及压迫而发病[6]。在中医范畴中属于“痹症”,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项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其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7]。针灸推拿加中药湿热敷疗法,先行推拿,接着针灸,其目的是为了先改善颈部组织血液循环,除痉挛,消炎症,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症状,达到疏经活络,调和气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再施中药湿热敷,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药物有效成份直接渗入病变部位的深部组织,充分发挥药效,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的作用[8]。此三种方法配合治疗,相得益彰,疗效好,副作用少,且简便经济,效果显著,患者容易接受。
本次研究证明,针灸推拿加中药湿热敷的疗法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症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7.
[2]于丽华,张兆捷.中药垫热敷法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9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20-121.
[3]吴国成,王得斌.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4例[J].甘肃中医,2009,22(5):28-29
[4]庞贞兰.中药湿热敷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5例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08,36(2):231-23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5-189.
[6]张建宏,,彭楠,等.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稚病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J].中国康复,2010(3):,19(6):335一339.
[7]裘沛然,陈汉平.新编中国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641.
[8]李雪明.中药熏蒸联合湿热敷治疗颈椎病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6(3):13-18.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中药湿热敷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70-01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椎间关节退变,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头、颈、肩、上肢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1]。在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多见,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60%,其常见临床表现以一侧颈肩上肢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伴上肢放射痛、麻木为主。可因颈部屈曲后伸、患侧旋转或仰头、咳嗽时症状加重,手指麻木,握力减弱,持物有时堕落,日久可伴肌肉萎缩。40岁以上长期伏案工作或睡眠姿势不良者易患本病。近年由于电脑手机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有明显低龄化趋势[2]。本科室应用针灸推拿加中药湿热敷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8月期间在我科接诊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6岁~71岁,平均(43.4 12.3)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3.9年;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46.5 12.3)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2.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并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取针灸推拿加中药湿热敷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①推拿:患者正坐,医者先以拿捏、按揉等法放松双侧颈部肌肉,斜方肌、三角肌、冈上肌及上肢肌肉;用一指禅按压颈项部中线自风府至大椎穴,再从棘旁两侧自风池下至大杼穴;最后拿捏肩井部[3]。每次20min。②针灸:主穴取风池、天柱、颈夹脊、肩井、天宗、后溪、申脉、阿是穴等,每次取穴4~6个。操作: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进针,行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以有酸、麻、脹、痛感为宜,留针30min。③中药湿热敷:将羌活、独活、桃仁、红花、伸筋草、透骨草、木瓜、桑枝、鸡血藤、葛根等中药装入布袋放到锅中煎煮40-60min,再放入毛巾加热20-30min,患者取卧位,将毛巾拧至干湿适中,热度以患者的耐受力而定,敷于患者颈部,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而更换毛巾[4]。每次15~20min。
对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1.3 疗效标准[5]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以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和工作、生活能力的恢复为指征,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阳性体征消失,颈肩部、上肢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自觉症状显著减轻,阳性体征明显好转,颈肩部、上肢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较轻劳动和工作;有效: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有好转,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肩部、上肢肢体功能改善;无效: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治疗组共50例,治愈3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有效率为94%;对照组共50例,治愈26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2.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骨质增生、棘间韧带损伤、松弛,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等,使颈神经根受到伤害性刺激及压迫而发病[6]。在中医范畴中属于“痹症”,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项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其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7]。针灸推拿加中药湿热敷疗法,先行推拿,接着针灸,其目的是为了先改善颈部组织血液循环,除痉挛,消炎症,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症状,达到疏经活络,调和气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再施中药湿热敷,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药物有效成份直接渗入病变部位的深部组织,充分发挥药效,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的作用[8]。此三种方法配合治疗,相得益彰,疗效好,副作用少,且简便经济,效果显著,患者容易接受。
本次研究证明,针灸推拿加中药湿热敷的疗法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症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7.
[2]于丽华,张兆捷.中药垫热敷法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9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20-121.
[3]吴国成,王得斌.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4例[J].甘肃中医,2009,22(5):28-29
[4]庞贞兰.中药湿热敷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5例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08,36(2):231-23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5-189.
[6]张建宏,,彭楠,等.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稚病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J].中国康复,2010(3):,19(6):335一339.
[7]裘沛然,陈汉平.新编中国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641.
[8]李雪明.中药熏蒸联合湿热敷治疗颈椎病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6(3):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