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的估算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地、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引领学生亲近估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的好习惯。教师通过激发兴趣、联系生活等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渗透估算。在一定具体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能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才能不断提高估算能力。
关键词: 估算意识 估算方法 估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可见估算的重要性,学生的估算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地、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引领学生亲近估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的好习惯。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在一定具体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能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才能不断提高估算能力。
一、激发兴趣,走进估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品味学数学的情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顺利掌握知识。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时,师生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数的王国里看一看?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你们认识这些数吗?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教师用学生喜爱熟悉的卡通形象把100以内的数“带到”生活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让学生玩猜一猜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蚕豆,我张开大手用力抓一把,抓了多少粒呢?同学们一起数一数、猜一猜,如果你这样抓一把,可能抓到多少粒?(同学们抓一把蚕豆大约在10粒左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人人参与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准确估算,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在有趣的玩中学习估一估,不知不觉走近估算。
二、联系生活,渗透估算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估算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渗透估算。
比如,教学《比的意义》时,教师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人体上存在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渗透估算,先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估算,如先进行犯罪身高的估计,再对估计的数进行计算。这样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教师要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策略多样,领悟估算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对信息做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做出判断,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获得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如教学“286 312=( )”计算时,有的学生把286估成290,312估成310,290 310=600,结果约是600;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了整百数300,312估成310,300 310=610。估算策略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由于学生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
总之,要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估算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引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估算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昕华.试分析小学数学估算的有效教学[J].时代教育,2013(14).
[2]罗玉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J].教育导刊,2010(11).
[3]龚磐安.试谈估算教学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0(04).
关键词: 估算意识 估算方法 估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可见估算的重要性,学生的估算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地、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引领学生亲近估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的好习惯。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在一定具体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能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才能不断提高估算能力。
一、激发兴趣,走进估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品味学数学的情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顺利掌握知识。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时,师生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数的王国里看一看?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你们认识这些数吗?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教师用学生喜爱熟悉的卡通形象把100以内的数“带到”生活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让学生玩猜一猜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蚕豆,我张开大手用力抓一把,抓了多少粒呢?同学们一起数一数、猜一猜,如果你这样抓一把,可能抓到多少粒?(同学们抓一把蚕豆大约在10粒左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人人参与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准确估算,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在有趣的玩中学习估一估,不知不觉走近估算。
二、联系生活,渗透估算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估算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渗透估算。
比如,教学《比的意义》时,教师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人体上存在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渗透估算,先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估算,如先进行犯罪身高的估计,再对估计的数进行计算。这样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教师要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策略多样,领悟估算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对信息做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做出判断,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获得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如教学“286 312=( )”计算时,有的学生把286估成290,312估成310,290 310=600,结果约是600;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了整百数300,312估成310,300 310=610。估算策略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由于学生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
总之,要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估算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引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估算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昕华.试分析小学数学估算的有效教学[J].时代教育,2013(14).
[2]罗玉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J].教育导刊,2010(11).
[3]龚磐安.试谈估算教学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