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广泛的意义理解“情感”:是一切态度体验,包括情绪体验都属于情感的范围。它的核心意义是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人自己的需要之间的联系。同时,个体通过反映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态度体验,形成各种性格特征,这些是情感过程的结果,也属于情感的范围。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等特征。
情感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和思维等心智技能的发挥受到主体情绪状态的影响。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发挥主体潜在的各种技能,这就是情感的激智功能。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语言,声调,节奏和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演绎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样学生的情绪,状态,兴奋度,同样也能引起教师的共鸣,这就是情感的感染功能。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数学课程上来,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情感的移情功能。
一、情感教学的作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体现了情感因素的内涵、特征与功能及在小学数学学习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针对我们这里的现状,使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低到中等强度的积极情感状态时,往往倾向于采取最简单的策略,而不考虑选择的余地。其结果或者是较快的,有效的决策,或者是有偏见的,草率的,不正确的决策。当然是否产生简单化的决策,取决于当时任务的性质。当任务十分重要时,就不会出现这种带有草率性的情况。我们利用这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心。教师应灵活地运用教材,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劳动联系在一起;把数学与科学技术、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学数学有用且很重要。。
二、认知和情感并重
在教学目标上,要做到数学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并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作为完整的人,认知和情感都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目标教学都是不合理的教学。同时,数学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认知的结果和情感的结果,而这两个方面的结果都既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我们必须以追求积极的结果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具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智力,形成良好的认知风格等明确目标,又要具有形成学生积极的个性倾向性,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的明确目标。
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两方面的目标,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学的情感;教师还要有亲和力,讲究上课的艺术,使师生间能用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用表情传递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情感帮助记忆
积极的情感能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它表现在对信息的储存,修正和提取等方面。一方面情感信息和其它各种信息一并储存在大脑中,当新信息与旧信息发生联系时,情感信息就会与其它信息建立联系。积极的情感都会与当时的学习过程迅速建立联系,加快信息的组织,加工和储存;而消极的情感与学习过程联系时就会给记忆造成混乱,导致记忆信息的编码速度缓慢甚至停止,使可用于处理信息的空间减小,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当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时,学生的情感会不断地修正长时记忆的内容,从而影响学习过程。积极的情感会使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内容处于稳定的状态;消极的情感会使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内容变化或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而影响记忆的效果。此外,学生检索和提取记忆信息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情绪的状态。
根据以上所说,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时,首先要鼓励学生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心态,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的精神,这样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消除消积的情感,学生学习的潜力得以正常发挥。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害怕上数学课,害怕教师的提问,一听说考试就害怕(焦虑)或由于过份紧张发言时口语表达不流畅。教师采取心理疏导 ,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获得移情体验;在课堂中我用幽默的语言上课,让他们在快乐中把教师,数学,情感和谐地联系在一起。听学生发言时耐心等待,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实在不会时,重复别人的发言,也是一次学习。当考试成绩差时,不把试卷直接给家长,在讲解后再出同种类型的试卷给学生做,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压学生。
四、把情感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结合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界定为好奇心、求知欲、体验、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探索与创造的精神,并详细列出了小学阶段具体情感目标。
小学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和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以及逐渐增强学习数学兴趣。具体地说就是在学、做、思、算中学习,用非智力因素的理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和积极参与探索创新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逐渐形成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把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
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它提倡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因为情感直接影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它对数学教学的影响贯穿始终,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把健康的情感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把情感态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数学教学应根据情感因素的内涵与目标设计、制定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把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与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作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富有情感地教,学生应富有情感地学。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数学教学目标和情感目标。
(贵州省盘县平关镇地境小学)
情感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和思维等心智技能的发挥受到主体情绪状态的影响。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发挥主体潜在的各种技能,这就是情感的激智功能。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语言,声调,节奏和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演绎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样学生的情绪,状态,兴奋度,同样也能引起教师的共鸣,这就是情感的感染功能。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数学课程上来,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情感的移情功能。
一、情感教学的作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体现了情感因素的内涵、特征与功能及在小学数学学习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针对我们这里的现状,使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低到中等强度的积极情感状态时,往往倾向于采取最简单的策略,而不考虑选择的余地。其结果或者是较快的,有效的决策,或者是有偏见的,草率的,不正确的决策。当然是否产生简单化的决策,取决于当时任务的性质。当任务十分重要时,就不会出现这种带有草率性的情况。我们利用这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心。教师应灵活地运用教材,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劳动联系在一起;把数学与科学技术、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学数学有用且很重要。。
二、认知和情感并重
在教学目标上,要做到数学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并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作为完整的人,认知和情感都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目标教学都是不合理的教学。同时,数学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认知的结果和情感的结果,而这两个方面的结果都既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我们必须以追求积极的结果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具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智力,形成良好的认知风格等明确目标,又要具有形成学生积极的个性倾向性,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的明确目标。
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两方面的目标,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学的情感;教师还要有亲和力,讲究上课的艺术,使师生间能用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用表情传递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情感帮助记忆
积极的情感能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它表现在对信息的储存,修正和提取等方面。一方面情感信息和其它各种信息一并储存在大脑中,当新信息与旧信息发生联系时,情感信息就会与其它信息建立联系。积极的情感都会与当时的学习过程迅速建立联系,加快信息的组织,加工和储存;而消极的情感与学习过程联系时就会给记忆造成混乱,导致记忆信息的编码速度缓慢甚至停止,使可用于处理信息的空间减小,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当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时,学生的情感会不断地修正长时记忆的内容,从而影响学习过程。积极的情感会使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内容处于稳定的状态;消极的情感会使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内容变化或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而影响记忆的效果。此外,学生检索和提取记忆信息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情绪的状态。
根据以上所说,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时,首先要鼓励学生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心态,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的精神,这样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消除消积的情感,学生学习的潜力得以正常发挥。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害怕上数学课,害怕教师的提问,一听说考试就害怕(焦虑)或由于过份紧张发言时口语表达不流畅。教师采取心理疏导 ,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获得移情体验;在课堂中我用幽默的语言上课,让他们在快乐中把教师,数学,情感和谐地联系在一起。听学生发言时耐心等待,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实在不会时,重复别人的发言,也是一次学习。当考试成绩差时,不把试卷直接给家长,在讲解后再出同种类型的试卷给学生做,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压学生。
四、把情感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结合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界定为好奇心、求知欲、体验、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探索与创造的精神,并详细列出了小学阶段具体情感目标。
小学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和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以及逐渐增强学习数学兴趣。具体地说就是在学、做、思、算中学习,用非智力因素的理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和积极参与探索创新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逐渐形成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把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
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它提倡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因为情感直接影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它对数学教学的影响贯穿始终,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把健康的情感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把情感态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数学教学应根据情感因素的内涵与目标设计、制定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把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与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作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富有情感地教,学生应富有情感地学。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数学教学目标和情感目标。
(贵州省盘县平关镇地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