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州市鼓楼区政府网站日前刊发消息称,1月29日上午,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一行前往安泰街道综合文化站进行调研。这是李书磊首次以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身份在媒体上亮相,也坐实了之前外界关于他任职的传言。
此前的1月22日,中共中央党校官方网站显示,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重要“文胆”的李书磊,已不再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一职。目前,中央党校校长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常务副校长为习近平另一位重要智囊何毅亭,其他三名副校长分别为张伯里、徐伟新、黄浩涛。
外媒当时透露,李书磊将空降习近平曾长期任职的福建,担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而前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1月20日已在其籍贯地浙江省的两会上当选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书磊的履新,被视为将加强其地方工作经验,有助未来的升迁。
另据福建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1月25日在公布福建省拥军优属慰问总团组成人员名单的相关报道中列出的省领导顺序,李书磊的排名位于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之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之前。
曾经的“北大神童”
公开简历显示,李书磊出生于1964年1月,河南省原阳县人。刚刚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年仅14岁的他就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当时班上很多同学都较他年长一倍,故有“北大神童”之称。
据李书磊后来自己解密,上学早的原因是“我小学时连跳两级,跳级是因为在班里学的东西我大哥在家里都教过我了”。当时,他自称“小孩儿里的文人”,最愉快的事情就是能看很多书。“我把家里的书都看了一遍,《林海雪原》、《西游记》、《红楼梦》,能找到的我都看。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当“文革”狂飙之时,生于1960年代早期的这批人成了幸运儿,由于年纪尚小,他们受到的冲击不大,不用像他们的哥哥姐姐一样,早早地去上山下乡。而待他们稍长,接受完高中教育时,1977年高考恢复,李书磊等成绩优异的农村孩子得以步入高校深造。据称,当时他的姐姐拿着北大录取通知书去找他,他正在黄河滩上放羊,“这下子终于不用放羊了,我把羊鞭扔进了黄河”。
李书磊本科毕业后转到中文系攻读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他与媒体曝光度颇高、被认为思想激进左倾的现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同为1964年生人,但1983年,孔考入北大中文系本科时,李已经是中文系硕士二年级学生。
换句话说,孔庆东算得上是李书磊的嫡系师弟了。孔后来在一篇《北大博士李书磊的怪异风采》的文章中也写道:“李书磊在当今的青年学者圈里,属于少年得志、官高爵显的一位,我等文学青年皆以师兄事之。”
他还戏谑称,刚上北大不久,班主任说带一位研究生来给介绍学习经验,结果领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孩子来了”,“在感觉上,(年纪很轻的)李书磊却怎么看也并不像个师兄,连师弟也不像,说得冒犯一些,倒有点像师外甥——即某位师姐的高徒或者令郎也。”
学而优则仕
同现今很多智囊高官一样,毕业后的李书磊走上了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他亦官亦学,且仕途堪称顺风顺水。
1984年硕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任助教,两年后,又重返北大中文系考取博士研究生,之后再回到中央党校任教。
1989年起,李书磊先后担任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副教授,文史教研部语文教研室主任、社会主义文化教研室主任,文史教研部副主任、主任,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培训部主任,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等职。
其间,他还曾两次赴地方挂职锻炼:1992年1月到1993年5月,在河北青龙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挂职任西安市委副书记。
2008年12月,年仅44岁的李书磊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官至副部级。其时,中央党校校长正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
李书磊的才学为中共官场所公认,在学界也颇受好评。他曾在文章《宦读》中说:“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20多年间,他出版有专著、论文集及随笔集多部。上世纪90年代,他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写文化评论,产生了较大反响,被誉为“第五代评论家”,当选过“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的《为什么远行》、《杂览主义》、《重读古典》、《文学的文化含义》、《我观世音》等一系列书籍,不少也曾跻身畅销书榜,在全国拥有相当可观的读者。
有评论称,与易中天、于丹等明星学者不同,李书磊不借古人之口贩卖自己的“理论”,而是引导读者从古人那里寻找精神依托。在1989年到1991年间,他曾在北京西郊赁屋而居,闭门苦读古书。“读到感动之处……就把心得写成札记。有一天傍晚,我走出家门,门外正纷纷扬扬地飘着大雪。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站在雪地里,不知为什么,我竟泪流满面。”后来,他将读书札记整理发表,便有了1997年的《重读古典》。他说,“追根溯源,对于国土的情感,对于中华民族的情感,包括对于中国经典和汉语的情感,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寄托。”李书磊还极为推崇唐代诗人白居易,因为“读出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深悲悯”。
不过,孔庆东口中的这位“磊落书生”很快就转身步入官场,与他的读者渐行渐远。
有传李书磊早在西安挂职时就认识了习近平。习一当上中央党校校长,他就被拔擢为副校长,成为当时中央党校年纪最轻的副校长。他被习看上,可能是因他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关注,以及其文能够做到“长短不一、笔调有别”。
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在中央党校副校长任上5年余,李书磊甚少接受媒体采访,他的部下评价其称“严谨、低调、务实”,他几乎不喝酒,一般也只参加他分管领域的外事活动,“有着学者的严谨,但也有文人的幽默”。对于外界来说,多少显得有些“神秘”。
但在外媒解读中,李书磊一直视为中共“文胆”级人物。
据悉,习近平在党校的多篇讲话均出自李书磊之手。李书磊曾在其所撰文章《再造语言》中提出,“修明政治、改善生存必得从改善语言开始。”而这与习近平上位伊始就以改文风推动改作风、进而全面整风高度契合。
李书磊真正受到媒体高度关注,始自2012年11月的十八大。当时外媒报道称,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大记者会上的讲话语出惊人,去“党八股”、接近平民化,很多人都在打听文稿的起草者是谁。同时,习近平将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这等于是他就任后首度发布政纲,外界也开始关注写手又是谁。习有自己的风格,北京官场中传出有两人值得注意,其一就是号称“北大神童”的李书磊;另一位则是被称为海归“老兵”的经济专家刘鹤,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刘鹤,在38军当过兵,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获MPA(国际发展)学位,曾为三任中共总书记起草经济讲稿。去年初,刘已任中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并督导起草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方案。
外媒将李书磊、刘鹤二人称为习近平的两大“文胆”。甚至也有海外政论网站表示,此前曾有传闻称李书磊已调到“习办”,出任习近平“政治秘书”。
而随着此番李书磊空降福建,排名靠前,相关人事变动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印证了有关李书磊的仕途走向传闻。外界普遍预料,在其获重用到地方进一步历练之后,未来将有望在习近平班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此前的1月22日,中共中央党校官方网站显示,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重要“文胆”的李书磊,已不再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一职。目前,中央党校校长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常务副校长为习近平另一位重要智囊何毅亭,其他三名副校长分别为张伯里、徐伟新、黄浩涛。
外媒当时透露,李书磊将空降习近平曾长期任职的福建,担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而前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1月20日已在其籍贯地浙江省的两会上当选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书磊的履新,被视为将加强其地方工作经验,有助未来的升迁。
另据福建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1月25日在公布福建省拥军优属慰问总团组成人员名单的相关报道中列出的省领导顺序,李书磊的排名位于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之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之前。
曾经的“北大神童”
公开简历显示,李书磊出生于1964年1月,河南省原阳县人。刚刚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年仅14岁的他就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当时班上很多同学都较他年长一倍,故有“北大神童”之称。
据李书磊后来自己解密,上学早的原因是“我小学时连跳两级,跳级是因为在班里学的东西我大哥在家里都教过我了”。当时,他自称“小孩儿里的文人”,最愉快的事情就是能看很多书。“我把家里的书都看了一遍,《林海雪原》、《西游记》、《红楼梦》,能找到的我都看。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当“文革”狂飙之时,生于1960年代早期的这批人成了幸运儿,由于年纪尚小,他们受到的冲击不大,不用像他们的哥哥姐姐一样,早早地去上山下乡。而待他们稍长,接受完高中教育时,1977年高考恢复,李书磊等成绩优异的农村孩子得以步入高校深造。据称,当时他的姐姐拿着北大录取通知书去找他,他正在黄河滩上放羊,“这下子终于不用放羊了,我把羊鞭扔进了黄河”。
李书磊本科毕业后转到中文系攻读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他与媒体曝光度颇高、被认为思想激进左倾的现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同为1964年生人,但1983年,孔考入北大中文系本科时,李已经是中文系硕士二年级学生。
换句话说,孔庆东算得上是李书磊的嫡系师弟了。孔后来在一篇《北大博士李书磊的怪异风采》的文章中也写道:“李书磊在当今的青年学者圈里,属于少年得志、官高爵显的一位,我等文学青年皆以师兄事之。”
他还戏谑称,刚上北大不久,班主任说带一位研究生来给介绍学习经验,结果领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孩子来了”,“在感觉上,(年纪很轻的)李书磊却怎么看也并不像个师兄,连师弟也不像,说得冒犯一些,倒有点像师外甥——即某位师姐的高徒或者令郎也。”
学而优则仕
同现今很多智囊高官一样,毕业后的李书磊走上了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他亦官亦学,且仕途堪称顺风顺水。
1984年硕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任助教,两年后,又重返北大中文系考取博士研究生,之后再回到中央党校任教。
1989年起,李书磊先后担任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副教授,文史教研部语文教研室主任、社会主义文化教研室主任,文史教研部副主任、主任,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培训部主任,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等职。
其间,他还曾两次赴地方挂职锻炼:1992年1月到1993年5月,在河北青龙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挂职任西安市委副书记。
2008年12月,年仅44岁的李书磊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官至副部级。其时,中央党校校长正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
李书磊的才学为中共官场所公认,在学界也颇受好评。他曾在文章《宦读》中说:“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20多年间,他出版有专著、论文集及随笔集多部。上世纪90年代,他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写文化评论,产生了较大反响,被誉为“第五代评论家”,当选过“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的《为什么远行》、《杂览主义》、《重读古典》、《文学的文化含义》、《我观世音》等一系列书籍,不少也曾跻身畅销书榜,在全国拥有相当可观的读者。
有评论称,与易中天、于丹等明星学者不同,李书磊不借古人之口贩卖自己的“理论”,而是引导读者从古人那里寻找精神依托。在1989年到1991年间,他曾在北京西郊赁屋而居,闭门苦读古书。“读到感动之处……就把心得写成札记。有一天傍晚,我走出家门,门外正纷纷扬扬地飘着大雪。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站在雪地里,不知为什么,我竟泪流满面。”后来,他将读书札记整理发表,便有了1997年的《重读古典》。他说,“追根溯源,对于国土的情感,对于中华民族的情感,包括对于中国经典和汉语的情感,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寄托。”李书磊还极为推崇唐代诗人白居易,因为“读出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深悲悯”。
不过,孔庆东口中的这位“磊落书生”很快就转身步入官场,与他的读者渐行渐远。
有传李书磊早在西安挂职时就认识了习近平。习一当上中央党校校长,他就被拔擢为副校长,成为当时中央党校年纪最轻的副校长。他被习看上,可能是因他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关注,以及其文能够做到“长短不一、笔调有别”。
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在中央党校副校长任上5年余,李书磊甚少接受媒体采访,他的部下评价其称“严谨、低调、务实”,他几乎不喝酒,一般也只参加他分管领域的外事活动,“有着学者的严谨,但也有文人的幽默”。对于外界来说,多少显得有些“神秘”。
但在外媒解读中,李书磊一直视为中共“文胆”级人物。
据悉,习近平在党校的多篇讲话均出自李书磊之手。李书磊曾在其所撰文章《再造语言》中提出,“修明政治、改善生存必得从改善语言开始。”而这与习近平上位伊始就以改文风推动改作风、进而全面整风高度契合。
李书磊真正受到媒体高度关注,始自2012年11月的十八大。当时外媒报道称,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大记者会上的讲话语出惊人,去“党八股”、接近平民化,很多人都在打听文稿的起草者是谁。同时,习近平将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这等于是他就任后首度发布政纲,外界也开始关注写手又是谁。习有自己的风格,北京官场中传出有两人值得注意,其一就是号称“北大神童”的李书磊;另一位则是被称为海归“老兵”的经济专家刘鹤,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刘鹤,在38军当过兵,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获MPA(国际发展)学位,曾为三任中共总书记起草经济讲稿。去年初,刘已任中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并督导起草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方案。
外媒将李书磊、刘鹤二人称为习近平的两大“文胆”。甚至也有海外政论网站表示,此前曾有传闻称李书磊已调到“习办”,出任习近平“政治秘书”。
而随着此番李书磊空降福建,排名靠前,相关人事变动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印证了有关李书磊的仕途走向传闻。外界普遍预料,在其获重用到地方进一步历练之后,未来将有望在习近平班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