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正值冬季,中医认为冬季为“闭藏”之季,阳气潜伏,阴气盛极,万物生机闭藏,生理功能处于抑制、降低状态,人体若在此时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进机体功能活动,增进脏腑活力,增强体质,因此,冬季是进补的大好季节。
在这一理论影响下,一进入冬季,很多人就开始忙不迭地选择补品,冬虫夏草、燕窝、人参、甲鱼、阿胶……什么贵选什么,与此同时,由于冬季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人们更偏爱食用高能量食物,如猪肉、牛肉和羊肉等动物性食物。但对于长期素食者而言,由于膳食中缺少动物性食物,因此可能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铁及优质蛋白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对于这类人群,该如何进行冬补呢?
平衡膳食最为关键
所谓膳食平衡,就是要保证所食用的食物之间、各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度平衡,以满足人体需要。众所周知,人体所需的必需营养素约40种,按种类可概括为七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及膳食纤维为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为此,日常饮食中,就要特别注意食物中的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及摄入,要考虑膳食品种的多样化(就是我们说的“杂”),通过不同食物的组合、互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例如谷类缺乏赖氨酸,豆类缺乏蛋氨酸,谷类和豆类混食,可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对于素食者而言同样一定要避免吃单一的食物,要经常变换花样。
动物性食物是铁和锌的良好来源,对于素食者,他们需要的蛋白质、铁和锌等,可以从豆类、坚果、种子和大豆制品中获得。素食者需要的钙,可通过摄入海带、紫菜、芝麻酱和绿叶蔬菜等来摄取。鱼类中含有大量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在核桃、亚麻仁中也能找到,可以通过多摄入豆类和坚果类食物获取。
豆类是营养宝库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自古就有食用大豆的传统,传统饮食观念认为:“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可见豆类对人体的重要性。营养学家普遍认为,豆类是素食主义者补充蛋白质的最佳食物,被誉为“植物肉”。根据豆类含有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划分,豆类食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富含高蛋白质、高脂肪,其以大豆为代表。大豆蛋白质含量达35%~40%,而畜肉中含量仅为10%~20%,鱼类蛋白质含量一般也只有15%~25%,与这些肉类食物不同,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动物性食物,且都属于优质蛋白质。另一类是以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为特征的其他豆类,如绿豆、赤豆、豌豆、蚕豆、芸豆等。
大豆制品品类繁多,有豆腐、豆皮、腐竹、豆浆、豆芽,以及调味品豆豉、腐乳、酱油等,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口味独特。作为新鲜蔬菜,扁豆、豇豆、毛豆等所含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均比其他蔬菜高,蛋白质质量也好于谷类食物,在膳食中作为副食,能与谷类蛋白质相互补充,而且新鲜豆类蔬菜中的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除蛋白质含量丰富外,豆类食物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所含核黄素是植物性食物中含量较高者。
那每天要吃多少豆类食物才合适呢?营养学家建议每天食用 豆腐干80 g左右(大约相当于市售2块豆腐干的量),或素鸡80 g或北豆腐150 g或盒装内酯豆腐大约280 g,就可满足人体对豆类食物的需要,如果换算成食用其他豆类,大约相当于食用50 g青豆或者黑豆、绿豆等。
杂粮粥是上佳选择
杂粮粥是素食者冬季进补的另一选择,在食材的选择上,种类宜杂,品种宜多。杂粮主要有高粱、小米、荞麦、燕麦、大麦、薏仁、绿豆、小豆、蚕豆、豌豆、豇豆、黑豆等。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粗杂粮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铁、镁、锌、硒的含量比细粮多,粗杂粮中的钾、钙、维生素E、叶酸、生物类黄酮也比细粮丰富。燕麦富含蛋白质,高粱富含脂肪酸及丰富的铁。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是睡眠不好人群的最佳食品;薯类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是冬季补养的上佳选择。
在加工方式上,由于杂粮含淀粉较粳米少,且含较多膳食纤维,不易消化和烹煮,所以可以先将豆类,如赤豆、薏仁和糙米等浸泡在水中,先用锅煮开至7分熟时,再将粳米加入共煮至软烂后食用。
坚果不可少
素食者缺乏动物性食物,易造成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而坚果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脂溶性维生素,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冬季气候严寒,多补充坚果是补益身体的很好选择。坚果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还可以弥补动物性食物摄入少引起的矿物质不足。
但过多的油脂,即使是植物油,对人体的健康也是不利的。坚果能量高,13 g核桃仁或者15 g花生或杏仁中所含能量相当于一勺油,因此在食用坚果时,应注意相应减少植物油的摄入,保证每天摄入的植物油不超过30 g(大约3勺)。
值得推荐的素食者冬季补品
如今的饮食早已不是单纯追求果腹,健康、美味、营养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要求。很多人可能会感觉,素食食谱过于单调,编不出什么花样,少了很多饮食乐趣。其实,只要注意烹调方法,注意合理搭配,就既能吃出美味,又能吃出健康来。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于冬季的美味素食:
冬菇栗莲羹
原料:水发冬菇50 g、栗子300 g、莲子100 g、绿叶蔬菜适量、湿淀粉10 g、食用油、酱油、芝麻油、白糖、味精适量。
做法:冬菇去蒂洗净。栗子横割一刀,煮至壳裂,用漏勺捞出,剥壳去膜。莲子用冷水浸泡,煮熟;锅置旺火上加入食用油烧热,倒入栗子、莲子和冬菇煸炒,然后加入酱油、白糖和汤水。烧沸后,放入味精,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淋上芝麻油,起锅装盘,四周点缀焯熟的绿叶蔬菜即可。
特点 冬菇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用于治疗食欲减退,少气乏力,体质虚弱。栗子可健脾养胃,补肾强筋。整道菜品色彩分明,清爽美观,素食者、体质偏弱、营养缺乏者,可常食。

芋头素豌豆汤
原料:洋葱1个,黄豌豆(干豆)400 g,薏仁75 g,胡萝卜3根,西芹3根,土豆2个,芋头2个,调味料适量。
做法:洋葱、胡萝卜、西芹分别切块,土豆、芋头切丁。豌豆和薏仁咸煮半熟备用。用中高火将锅烧热,用油将洋葱炒5分钟左右,再加入豌豆、薏米、胡萝卜、西芹、土豆和芋头,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煨熟即可。
特点
洋葱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薏仁能健脾祛湿,抗肿瘤;胡萝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能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芹菜含丰富的膳食纤维。整道菜品色彩分明、营养丰富,是一款非常适合素食者食用的美味汤品。
香菇木耳芋头羹
原料:去皮芋头10粒,木耳2朵,香菇2只,青椒半只,胡萝卜1根,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各种材料泡发、洗净、切丁,热锅中加入少许油烧热,先煸炒青椒、木耳、香菇,炒熟后淋入鲜味汁,装盘。锅中加入少许油烧热,倒入芋头丁和胡萝卜丁翻炒,然后加水焖煮至芋头软烂,倒入青椒、木耳、香菇,翻动焖熟,加胡椒粉起锅装盘即可。
特点
芋头有开胃生津、消炎镇痛、补气益肾等功效,可消除淋巴结核;木耳可补气养血,抗肿瘤;香菇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整道菜品味美可口,是防癌抗癌佳品,尤其适合于女性朋友常食。
腰果菌菇酱
原料:腰果20 g,核桃仁10 g,茶树菇25 g,香菇25 g,牛肝菌25 g,杏鲍菇25 g,豆瓣酱5 g,调料适量。
做法:各类食材洗净,将茶树菇、香菇、牛肝菌、杏鲍菇切丁备用。炒锅置火上倒入橄榄油,待油温烧至六成热时,倒入腰果、茶树菇、香菇、牛肝菌、杏鲍菇旺火炒香,再加入豆瓣酱、酱油、白糖、米醋调味,勾芡出锅。然后将核桃仁炒香,撒在菌菇上即可。
特点
腰果能补肾强筋,核桃仁具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茶树菇、香菇、牛肝菌和杏鲍菇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整道菜品菌香浓郁,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
总之,素食者只要合理平衡膳食,同样可以在严冬季节,通过饮食调节,起到补益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