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口气读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习近平在正定》一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河北省正定县位于华北平原的滹沱河畔,我的家乡湖北省汉阳县(现为武汉市蔡甸区)位于江汉平原的通顺河边。地理位置都属于中国三大平原范围,地形地貌十分相似。蓦然间,30多年前长江支流通顺河河畔汉阳县农村老家田间地头的一幕又出现在眼前:在江汉平原的田坎边,是一条笔直的碎石路直通天际,两边是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公社和大队的干部,头戴黄草帽,三三两两蹬着“永久”牌二八自行车,会聚在田间地头,查看庄稼,细捏着粉状的泥土,商讨着土地墒情。20世纪80年代的暑假,我在读高中,每年夏天学校放假都要回生产大队参加夏收夏种,经常接触到这些从公社下乡的干部。今天读到习近平同志1982年至1985年在河北正定县的生活场景,我感到格外亲切,一股泥土芬芳气息扑面而来。
书的封面是一张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1983年初春正定县城的大街上,摆着一张方桌,29岁县委書记习近平身穿一身褪色军装,探身向左前俯首,倾听白发大娘在叙说家常。书中真实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呕心沥血推动正定发展的感人画面,生动反映了一幅幅习近平同志与正定广大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感人场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与正定人民朝夕相处,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他用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青春无悔的感人诗篇。
他在正定有很多动人的事迹。有生活上照顾老干部,把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做老干部活动室的故事;有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向中央和省委反映正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上级调查核实后决定把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缓解了正定农民口粮紧张问题的故事;有习近平同志“扯开嗓门喊人才”引进石家庄机床附件厂的工程师武宝信的故事;有借助电视剧《红楼梦》打造“荣国府”景区极大地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开创了旅游业“正定模式”的故事。
但是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他下乡必用的“坐骑”——半旧的二八自行车。最打动我的他用情用心用力,始终以土地般的质朴、以亲人般的关心、以赤子般的情怀,用自己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丈量出468平方公里正定大地。3年零2个月,他走遍了正定县的沟沟坎坎,走遍全县25个公社222个大队,靠的是一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习近平同志只要不出城关,他就骑自行车。他对身边的同志说,骑车有三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他每次骑车下乡,从不提前通知,总是直接到农民耕作田间地头,同农民一起下地劳动,了解农事,给他们出主意。由于他穿着朴素,对土质、种植和做农活十分在行,没有一丝一毫官气。第一次接触他的农民和村干部常常把他当成公社派来的农业技术员。1984年,县委书记习近平下乡到西柏棠公社塔元庄大队,途经滹沱河。当时没有桥,河里都是泥沙,骑自行车过不去河,推着也走不动,他就把自行车扛在肩上,踩着淤泥过河,裤腿满是淤泥。
“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习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血、一份深情,展示出习近平人格魅力的伟大力量。《习近平在正定》一书通过一篇篇“访谈”生动描绘了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再现了习近平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作为基层一线的共产党员,我通过品读此书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口述史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也深刻感受到青年县委书记习近平正是从正定县从政起步的那一刻起,对中国的农村、农民和农业有了深切的了解和感悟,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习近平总书记说“正定是他从政的起点”。还原那段历史,再现习近平总书记正定时期的艰苦朴素生活和成长历程,人们更加全面、历史地了解总书记的过去和现在,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党的十八大后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一中全会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他在河北省正定县从政开始的理想,更是记录总书记个人成长过程中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自然流露。
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也是锻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习近平在正定》给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实践课。启发我们要进一步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动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激励我们要进一步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警醒我们要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作者系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某基层单位党支部副书记
书的封面是一张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1983年初春正定县城的大街上,摆着一张方桌,29岁县委書记习近平身穿一身褪色军装,探身向左前俯首,倾听白发大娘在叙说家常。书中真实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呕心沥血推动正定发展的感人画面,生动反映了一幅幅习近平同志与正定广大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感人场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与正定人民朝夕相处,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他用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青春无悔的感人诗篇。
他在正定有很多动人的事迹。有生活上照顾老干部,把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做老干部活动室的故事;有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向中央和省委反映正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上级调查核实后决定把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缓解了正定农民口粮紧张问题的故事;有习近平同志“扯开嗓门喊人才”引进石家庄机床附件厂的工程师武宝信的故事;有借助电视剧《红楼梦》打造“荣国府”景区极大地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开创了旅游业“正定模式”的故事。
但是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他下乡必用的“坐骑”——半旧的二八自行车。最打动我的他用情用心用力,始终以土地般的质朴、以亲人般的关心、以赤子般的情怀,用自己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丈量出468平方公里正定大地。3年零2个月,他走遍了正定县的沟沟坎坎,走遍全县25个公社222个大队,靠的是一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习近平同志只要不出城关,他就骑自行车。他对身边的同志说,骑车有三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他每次骑车下乡,从不提前通知,总是直接到农民耕作田间地头,同农民一起下地劳动,了解农事,给他们出主意。由于他穿着朴素,对土质、种植和做农活十分在行,没有一丝一毫官气。第一次接触他的农民和村干部常常把他当成公社派来的农业技术员。1984年,县委书记习近平下乡到西柏棠公社塔元庄大队,途经滹沱河。当时没有桥,河里都是泥沙,骑自行车过不去河,推着也走不动,他就把自行车扛在肩上,踩着淤泥过河,裤腿满是淤泥。
“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习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血、一份深情,展示出习近平人格魅力的伟大力量。《习近平在正定》一书通过一篇篇“访谈”生动描绘了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再现了习近平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作为基层一线的共产党员,我通过品读此书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口述史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也深刻感受到青年县委书记习近平正是从正定县从政起步的那一刻起,对中国的农村、农民和农业有了深切的了解和感悟,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习近平总书记说“正定是他从政的起点”。还原那段历史,再现习近平总书记正定时期的艰苦朴素生活和成长历程,人们更加全面、历史地了解总书记的过去和现在,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党的十八大后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一中全会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他在河北省正定县从政开始的理想,更是记录总书记个人成长过程中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自然流露。
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也是锻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习近平在正定》给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实践课。启发我们要进一步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动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激励我们要进一步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警醒我们要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作者系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某基层单位党支部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