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国学已成为炙手可热的一个话题。首先的表现便是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开办的数量与日俱增,而以此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得以走出国门,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中国的绘画、剪纸、武术、戏剧、中医等一些传统艺术也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国人也因此备感欣慰和鼓舞,各地各种花样的国学班亦是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这应该说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现象。人们也普遍认为,通过传统文化和国学的学习,有益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益于提高人文底蕴和优雅情怀,让人知书达理。固然,这些精华的部分我们无可置否,但是其中的糟粕是不是也应该说道说道呢?
打骂教育——“国学”的传统劣根
开班传授国学,这本应该是有益于千秋的功德之事,但是最近发生的一则事件却很让人揪心。有人打着“国学班”的幌子,竟然做出了令人发指的虐童兽行,甚至还拿孩子当工具骗爱心捐款。
2014年年中,河北保定10岁女孩童童被母亲张某送到顺义去读“女德国学班”,不料却遭“国学班老师”张红霞非人的虐待:针扎指甲、揪头发撞墙、踩断锁骨、被逼吃用过的手纸……最终孩子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在医院住了很多天,除了身体上的伤口未愈合,小童童的精神也一直出于惊骇和不稳定之中。
张红霞如此的凶残行为,让人一想便心生寒意。而且,她还顶着“国学班老师”的名号:一边是标榜重仁道文化的国学,一边是对孩子惨无人道的虐待,这二者的指向判若天壤。而且,童童本来是有父母的孩子,张红霞竟然在微信上说“这是被社会遗忘了的孩子,请帮助她们”,来骗取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正因为如此,这一事件曝光后,立马引燃网民怒火,一片错愕之下,觉得此人简直是对“女德”和“国学”的侮辱和抹黑。
张红霞的行为纵然是过了头,但是潜下心来细想,在古代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是否就已经存在类似的打骂教育呢?
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严格的厉害的先生能教出好学生,这好像是古代中国的传统共识。尤其在古代,当父母送孩子到学堂读书时,总要交代老师说,对我们的孩子不要客气,该打要打,当骂则骂,临了还要加上一通“玉不琢,不成器”之类的道理,帮助老师去除顾虑。所以,几千年下来,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打骂学生似乎变成了理所应当,还名曰是为孩子的出息和成才着想。
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先生在教书时是拿着戒尺的,调皮不听话或背诵不出的孩子,便要受到惩罚。“持尺破风而落”,掌心便有血印一道。其实惩罚并不等于体罚,它是教育的副产品,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长期存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很早就有“夏楚二物,收其威耳”之说,孔子的《礼记》中“朴作教刑”的古训也广为世人赞同和沿用。不打不成材,是古代教育简明的写照。
但打骂的教育方式却并不符合今天的社会伦理,与现代的教育理念也大相径庭。张红霞虐童事件,便暴露了国学教育中本身存在的陋习。
泥沙俱下的国学热
除了对学生人格非常不尊重的打骂教育之外,接着国学热“逆袭”而来的传统糟粕,也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传统文化中是有很好的一些理念,但也有许多很糟糕的理念。比如君臣父子的社会体系,讲究臣子要绝对服务和服从君主,孩子要绝对服务和服从父母。其实现在看来,对于领导、对于长辈,必要的尊重是对的,但是盲目的服从就是愚忠和愚孝,是完全错误的。再比如三从四德的观念,讲究妇女要绝对服从自己的丈夫,为自己的家庭奉献一切,这本身就蕴含着女性地位低的糟糕观念,有性别歧视的意味。此外,传统文化中还有官本位的思想,抑制了人们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人们变得势利和功利。
国学背后的糟粕,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钱文忠就看得很清楚,他曾经说:“统归入‘国学’名下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珍惜和热爱是可喜的,但是我也担忧,我们这股‘热现象’是否有足够清醒和理性的认识?”他认为,“国学热”的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我们今天能够有把握读懂《论语》、《三字经》和《百家姓》吗?当下的‘国学热’在相当程度上是泛商品化推波助澜的结果,形形色色内容可疑的‘国学班’就是明证。虚热只会更让我们头脑发昏,忽视传统文化自身的局限性。”
国学和现实世界有点拧巴
如果我们继续剖析披着“国学”外衣的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其中有个致命的缺陷,即缺乏甚至压抑人的自我主体性。
在国学宣扬的那些传统理念中,每个人生活的重心是在围绕着与他人的关系运转的,是通过他人来寻觅自己的所在,自己生存的意义,而不是通过自己来认定自己。国学告诉我们,要让领导对自己满意,让长辈对自己满意,让身边的兄弟和朋友对自己满意,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不能逾越规矩一步。
可是如此一来,自我在哪里?个性在哪里?
当今世界是一个标榜自我,追求个性和创新的时代,这种依赖型的自我观已经有些跟不上步调了。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各种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互联网的极速发展让世界变成一个村,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日渐频繁,各国文化大有互相融合的趋势。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性会降低很多,在这种大潮之下,保持自我的主体性就显得异常重要和必要。
如此,国学所宣扬的那套古老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就变得不合时宜,与现实世界有点儿拧巴了。而国学思想之下塑造的人也就变得和这个新的时代有所脱节。现代社会里,一个优秀的文化应该让人能够返本开新,力争更加自信、成熟、开放和包容,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传统理念的屁股后面,不敢越雷池一步。
更为可怕的是,原本还有些好东西的国学如今却变成一种被兜售的商品而热起来,那么它已然变质了。所谓的国学大师越来越多,国学班越来越多,对国学感兴趣的人貌似也越来越多,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活跃了。可是繁华背后,真正沉下心来想一想,这里面又有多少打着国学的旗号在坑蒙拐骗呢?
而今国学复兴,一些不合时宜的糟粕也随之夹杂而来。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心底要对国学有一个辩证而理性的认知,别被那些披着羊皮的国学“狼”给忽悠了。
这应该说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现象。人们也普遍认为,通过传统文化和国学的学习,有益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益于提高人文底蕴和优雅情怀,让人知书达理。固然,这些精华的部分我们无可置否,但是其中的糟粕是不是也应该说道说道呢?
打骂教育——“国学”的传统劣根
开班传授国学,这本应该是有益于千秋的功德之事,但是最近发生的一则事件却很让人揪心。有人打着“国学班”的幌子,竟然做出了令人发指的虐童兽行,甚至还拿孩子当工具骗爱心捐款。
2014年年中,河北保定10岁女孩童童被母亲张某送到顺义去读“女德国学班”,不料却遭“国学班老师”张红霞非人的虐待:针扎指甲、揪头发撞墙、踩断锁骨、被逼吃用过的手纸……最终孩子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在医院住了很多天,除了身体上的伤口未愈合,小童童的精神也一直出于惊骇和不稳定之中。
张红霞如此的凶残行为,让人一想便心生寒意。而且,她还顶着“国学班老师”的名号:一边是标榜重仁道文化的国学,一边是对孩子惨无人道的虐待,这二者的指向判若天壤。而且,童童本来是有父母的孩子,张红霞竟然在微信上说“这是被社会遗忘了的孩子,请帮助她们”,来骗取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正因为如此,这一事件曝光后,立马引燃网民怒火,一片错愕之下,觉得此人简直是对“女德”和“国学”的侮辱和抹黑。
张红霞的行为纵然是过了头,但是潜下心来细想,在古代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是否就已经存在类似的打骂教育呢?
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严格的厉害的先生能教出好学生,这好像是古代中国的传统共识。尤其在古代,当父母送孩子到学堂读书时,总要交代老师说,对我们的孩子不要客气,该打要打,当骂则骂,临了还要加上一通“玉不琢,不成器”之类的道理,帮助老师去除顾虑。所以,几千年下来,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打骂学生似乎变成了理所应当,还名曰是为孩子的出息和成才着想。
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先生在教书时是拿着戒尺的,调皮不听话或背诵不出的孩子,便要受到惩罚。“持尺破风而落”,掌心便有血印一道。其实惩罚并不等于体罚,它是教育的副产品,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长期存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很早就有“夏楚二物,收其威耳”之说,孔子的《礼记》中“朴作教刑”的古训也广为世人赞同和沿用。不打不成材,是古代教育简明的写照。
但打骂的教育方式却并不符合今天的社会伦理,与现代的教育理念也大相径庭。张红霞虐童事件,便暴露了国学教育中本身存在的陋习。
泥沙俱下的国学热
除了对学生人格非常不尊重的打骂教育之外,接着国学热“逆袭”而来的传统糟粕,也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传统文化中是有很好的一些理念,但也有许多很糟糕的理念。比如君臣父子的社会体系,讲究臣子要绝对服务和服从君主,孩子要绝对服务和服从父母。其实现在看来,对于领导、对于长辈,必要的尊重是对的,但是盲目的服从就是愚忠和愚孝,是完全错误的。再比如三从四德的观念,讲究妇女要绝对服从自己的丈夫,为自己的家庭奉献一切,这本身就蕴含着女性地位低的糟糕观念,有性别歧视的意味。此外,传统文化中还有官本位的思想,抑制了人们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人们变得势利和功利。
国学背后的糟粕,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钱文忠就看得很清楚,他曾经说:“统归入‘国学’名下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珍惜和热爱是可喜的,但是我也担忧,我们这股‘热现象’是否有足够清醒和理性的认识?”他认为,“国学热”的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我们今天能够有把握读懂《论语》、《三字经》和《百家姓》吗?当下的‘国学热’在相当程度上是泛商品化推波助澜的结果,形形色色内容可疑的‘国学班’就是明证。虚热只会更让我们头脑发昏,忽视传统文化自身的局限性。”
国学和现实世界有点拧巴
如果我们继续剖析披着“国学”外衣的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其中有个致命的缺陷,即缺乏甚至压抑人的自我主体性。
在国学宣扬的那些传统理念中,每个人生活的重心是在围绕着与他人的关系运转的,是通过他人来寻觅自己的所在,自己生存的意义,而不是通过自己来认定自己。国学告诉我们,要让领导对自己满意,让长辈对自己满意,让身边的兄弟和朋友对自己满意,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不能逾越规矩一步。
可是如此一来,自我在哪里?个性在哪里?
当今世界是一个标榜自我,追求个性和创新的时代,这种依赖型的自我观已经有些跟不上步调了。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各种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互联网的极速发展让世界变成一个村,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日渐频繁,各国文化大有互相融合的趋势。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性会降低很多,在这种大潮之下,保持自我的主体性就显得异常重要和必要。
如此,国学所宣扬的那套古老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就变得不合时宜,与现实世界有点儿拧巴了。而国学思想之下塑造的人也就变得和这个新的时代有所脱节。现代社会里,一个优秀的文化应该让人能够返本开新,力争更加自信、成熟、开放和包容,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传统理念的屁股后面,不敢越雷池一步。
更为可怕的是,原本还有些好东西的国学如今却变成一种被兜售的商品而热起来,那么它已然变质了。所谓的国学大师越来越多,国学班越来越多,对国学感兴趣的人貌似也越来越多,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活跃了。可是繁华背后,真正沉下心来想一想,这里面又有多少打着国学的旗号在坑蒙拐骗呢?
而今国学复兴,一些不合时宜的糟粕也随之夹杂而来。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心底要对国学有一个辩证而理性的认知,别被那些披着羊皮的国学“狼”给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