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老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具有个人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在部分边远的农村地区,语文教学仍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一些死知识,死答案,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试题稍有变化,稍为灵活,机器即无法运作。这与素质教育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深感于此,我觉得处理好课堂提问,对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积极而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浅谈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的境地,最终一无所获。“学”离不开“思”,“思必须有利于学”,学与思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同样,凡学必有问。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传承式教学,即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学习方法呆板。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所需的教育。在凡事都讲创新的今天,更需要的是创新教育。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展开的。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才会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问题意识”是学习创新的动力,它是新思维诞生的摇篮,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在创新学习中,一个学生如不会提问题,也就不会去创新。
二、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提问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因此,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掌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在此环节,教师还需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由于家庭背景、自身技能、生活环境、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等都不相同,那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因生而异”,促使全体学生的集体参与,推动课堂提问的有效形成。
三、提问目的要明确
明确地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准确捕捉提问的核心,较快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如,在教学《半截蜡烛》内容时,笔者想要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文章的目的,则将问题设定为: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他主要的用途是照明,那么半截蜡烛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然后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身不由己地将自己带入到特定的環境中,有了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再如,教学《船长》一课时,笔者设定了如下问题情境:当船发生撞击,人们处于生命危险时,船长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体现出来的是船长什么样的思想品质?提问的方式不一样得到的效果往往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明确课堂提问的真正目的,才能将提问的价值更好地凸显出来。
四、要善于激发学生提问
好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目的。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一篇课文的开头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为什么这样选材、组材,而不是那样,从中是否可以看出作者的独具匠心呢?教师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实践,从中归纳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学生的思维固然具有如下特征,即灵活性、广阔性、敏捷性,但是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是燃不起来和没有方向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问得妙,问得巧,问得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中。因而,在笔者看来,精彩的语文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完善审美情趣的基石。
五、课堂提问要有选择性
有的老师喜欢不分主次,不管难易,处处设问,殊不知这满堂问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荔枝》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来唤醒我们关爱父母的心。那么在分析课文和文中重点句子时,应抓住这个中心设计问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对这句话,有的老师可能会这样提问:句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她在干什么?用手摸着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繁琐的提问,浪费了许多时间,还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针对文章的重点,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句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不停”和“小心翼翼”以及“爱怜”在句中出现,体现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了母亲连贯的三个表示动词的词和三个形容词,明白了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把大的让给儿子。此外,教师的提问还要做到明确具体,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必须在备课时多下功夫,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使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浅谈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的境地,最终一无所获。“学”离不开“思”,“思必须有利于学”,学与思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同样,凡学必有问。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传承式教学,即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学习方法呆板。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所需的教育。在凡事都讲创新的今天,更需要的是创新教育。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展开的。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才会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问题意识”是学习创新的动力,它是新思维诞生的摇篮,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在创新学习中,一个学生如不会提问题,也就不会去创新。
二、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提问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因此,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掌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在此环节,教师还需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由于家庭背景、自身技能、生活环境、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等都不相同,那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因生而异”,促使全体学生的集体参与,推动课堂提问的有效形成。
三、提问目的要明确
明确地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准确捕捉提问的核心,较快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如,在教学《半截蜡烛》内容时,笔者想要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文章的目的,则将问题设定为: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他主要的用途是照明,那么半截蜡烛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然后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身不由己地将自己带入到特定的環境中,有了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再如,教学《船长》一课时,笔者设定了如下问题情境:当船发生撞击,人们处于生命危险时,船长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体现出来的是船长什么样的思想品质?提问的方式不一样得到的效果往往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明确课堂提问的真正目的,才能将提问的价值更好地凸显出来。
四、要善于激发学生提问
好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目的。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一篇课文的开头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为什么这样选材、组材,而不是那样,从中是否可以看出作者的独具匠心呢?教师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实践,从中归纳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学生的思维固然具有如下特征,即灵活性、广阔性、敏捷性,但是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是燃不起来和没有方向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问得妙,问得巧,问得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中。因而,在笔者看来,精彩的语文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完善审美情趣的基石。
五、课堂提问要有选择性
有的老师喜欢不分主次,不管难易,处处设问,殊不知这满堂问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荔枝》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来唤醒我们关爱父母的心。那么在分析课文和文中重点句子时,应抓住这个中心设计问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对这句话,有的老师可能会这样提问:句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她在干什么?用手摸着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繁琐的提问,浪费了许多时间,还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针对文章的重点,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句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不停”和“小心翼翼”以及“爱怜”在句中出现,体现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了母亲连贯的三个表示动词的词和三个形容词,明白了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把大的让给儿子。此外,教师的提问还要做到明确具体,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必须在备课时多下功夫,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使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