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树》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638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读到顾城的一首诗《杨树》之时,对于用臂膀所换来的眼睛,先是有些不解,只得胡思乱想……
  粗俗的叫骂声再次传来,惊走了最后一窝鸟。结束了,我这样想,我也将被那个恶魔“肢解”了。在他赶来“肢解”我之前,请让我再回想一下我这短暂的一生吧!
  幼时的我,在一个大家庭中长大,这可真是一片好地段:土壤肥沃,河流清澈,阿姨叔叔们也都和蔼可亲。风吹雨打,造就了我的刚强与坚硬。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十余载时光随波逐流地奔去。
  几声叫骂传来,难以入耳。几个黑影逼近,他们只有两个枝丫,树干纤细得“一折就断”,仅存的一对细且短的根并未扎进泥土,还在四处移动。他们走近了,我看到他们身上挂着花里胡哨的布与皮革,两个枝丫上各有五个小分枝,也灵活自如。听长辈说,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放大的裸猿”——人类。
  这些人类的“手”(也就是那五个小分枝和分叉口)中提着一个银光闪闪的东西,有的将铁链子一拉,边缘上的个个尖锐的“刺”就会动(据说那是电动的)。他们将那些家伙架在我亲爱的长辈们的臂膀上,在机器的轰鸣声与长辈们痛苦的簌簌声之中,长辈们的臂膀接连落地,原先枝丫的位置留下一个个带着几圈纹路的令“树”悚然的淡黄大疤。那些人用绳子将他们口中的树枝扎好,带着它们扬长而去。
  从此,他们常常光顾这里,将越来越多的树枝带走。直到有一天,他们坐着“车”来到这里,将众多长辈们的躯干都带走了。而今,这里只剩下了我一棵树。走来的这个人似乎没有带车,我心中一阵窃喜:或許,他是来吃独食的,想砍下几个我的臂膀来拿走。果然,他并没有从我的腰上下手,只是砍下了我的几个臂膀,但疼痛未减。面对他满载而归的背影,我却只能借风抖动树叶,以示不平。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通过这只眼睛,我看到了人类的黑暗面,却无能为力,只能将根更深地扎入土中。我痛恨人类,却无能为力,只能将树叶抖落化作泪水。面对人类的一切狡诈手段,我毫无招架之力,我不禁问苍天,我们难道不是生命吗?谁来守护我们?
其他文献
每当那旋律宽广的小提琴声响起,坐在家中的我便沉浸在了旋律中。随着音符越加跌宕起伏,越加动荡、华丽,我也就更加陶醉了。  恍惚间,一条条五线谱从我眼前延伸向前方,一个个音符环绕在我身边后又飘向远方。它们交织着,勾勒着,把我带向了一个奇妙世界。一条条线谱,一个个音符,一点点画面渐渐清晰,那是1830年的汉堡。  昏黄的灯光集中在台上那位投入的演奏家身上,大家的目光也投向他。他是一位怪人,他的头发又黑又
期刊
室外阳光肆虐,室内酷热难耐。我忽发奇想,为什么不能写写雪,为燥热的气候和心情下一场洋洋洒洒的大雪。  我不是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仙。我只想通过写雪,来为自己燥热的心情降降温。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燃烧着一把看不见的火,只不过在平常的日子或者是非夏季的季节,不会轻易显现出来而已。而在内火燃烧的这个夏季时刻,我特别需要一场大雪,落在我的心头,浩浩荡荡在我的血脉里集聚,为我创造一个别人皆热我独凉爽的小环境。  
期刊
“哐,当,咚,叮——”电子扫描机器人把蓝色扫描光束从我脸上移开,随后报出一长串机械的声音:“今日第八十九次批报,进入者,新兵白雕,进入口令,幺拐两钩洞八。”  我面前的钢铁大门“吱——”地冒出白烟。机器人又说道:“允许进入。”我径直走了过去,用手要拉门环,却发现手中空空如也。哦,大门隐藏不见了。我向前穿过大门,回头一看,大门又冒出蓝烟,用手再一拉,嘿,大门又回来了。  面前有三部电梯似的箱状空间。
期刊
三州功业之外张炜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苏东坡后来总结一生时只谈这三州,可见一路走来,无论是多么高的职位和多么大的建树,对他来说都不如这三州经历更具人生分量。这是他人生的三大挫折,是常人无可忍受之期。然而这三大炼狱却成为他最难忘怀、最大的冶炼地和铸造地。就在这些地方,他一次次重塑了灵魂,也发出了沉重的心灵之声。  但这三州之外,作为客观的目击者,却有无论如何都不能忽
期刊
我是一名光之后裔。我们的工作是在黑夜或人们的困难时期给人们送去温暖。本来我们是一群普通的孩子,被光之国的先祖幸运选中,获得一副光斗篷后,担任了这份特殊的使命。  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地球上没有昼夜更替后,没有黑夜,人们开始“熬日”,看着人们眼睛周围因连续工作而产生的“黑眼圈”,我真为他们悲哀!  光之国的先祖把我们聚在一起,沉痛地说:“孩子们,我知道你们富有同情心,为了挽回人们的睡眠时间,希望你们
期刊
这天,阳光轻柔地洒在我身上,窗外已经从冰雪覆盖的严寒景象变成了处处春暖花开,有绿草红花的样子了。我在家里的“体育用品仓库”——阳台上溜达着,看着跳绳、球拍……可最终目光落到了那双轮滑鞋上,那是我还在孩提时代练轮滑时买的,这一切勾起了我的回忆……  那天,我梦寐以求的轮滑鞋终于来访了。它是蓝白相間的,鞋底上有四个小轮,它一到便使我兴奋不已,我拉着爸爸,提着鞋,嚷着要试着滑一滑。于是,爸爸带我来到了公
期刊
这是一个白天不够用的时代。  无论你身处何方,从事何业,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昼日过少了。学生渴望更多能用来学习的时间,科学家渴求更多能用来研究的时间,农民则盼求更多能用来耕作的时间。白天的工作效率似乎远高于黑夜,这是人们的共识,也确乎是个事实。  但若是让整个夜晚都变为白昼,又会有几个人愿意呢?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  首先站出来反对的定是照明行业。没有了夜晚,照明能发挥的空间还剩多
期刊
夜幕降临,天空中撒满了碎金般的星星,皎洁的月光透过玻璃窗均匀地泼洒在我淡蓝色的羽绒被上,我躺在温暖而舒适的被窝里,随手关上了床头的台灯。我享受着窗外那片无垠的深蓝,聆听着钟表的嘀嗒声和马路上行人走在雪地里咯吱咯吱的脚步声。“叮铃铃,叮铃铃……”一阵熟悉的车铃声将我从半睡半醒中拉回了今天放学时的那一刻……  今天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三场雪,虽然已经放学了,我和同学们依然舍不得操场上的雪人和手心里攥得硬
期刊
邵丽  “从来没见过一个这么好的坏人。”在“知乎”上关于西门庆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帖子下面,有人如此留言。这未必是石破天惊的评语,也是最小众的声音,终究它不能代表主流话语。  估计最不招人待见的事,就是试图去评说西门庆。且不说对他大奸大恶的评价几百年来早已盖棺定论,后来的评论者即使对他固有的形象稍加修正,也都是谨言慎行。毕竟他所有的勾当都可以轻易地冠上恶名而永世不得翻身。  毋庸讳言,西门庆作的恶
期刊
賈平凹  木南是我几十年的朋友,他是一位极优秀的文化人,对文学艺术的挚爱和高迈的洞见,超乎寻常,对策划和书法的研究以及取得的成就显著,而摄影几十年来,实践着,坚持着,思维开阔,视点专注,风格独异。他是个大格局大能量的人,在探索文学艺术诸多方面的行进中挟风带雨,有光有电。  木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西安曲江贾平凹馆馆长、贾平凹作品版本收藏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国学产业研究院陕西分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