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看到施一公先生對中国优秀理工科生去向发出的遗憾,“为什么很多理工科出身优秀的学生最终选择做咨询或金融?工作几年后对当时的选择是否感到一丝遗憾?”他说“当这个国家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出了大问题。”施教授指出,大学是核心,研究型大学不应以就业为导向,不应该在大学里一味强调就业。然而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房价为“天价”的今天似乎有些不现实。在专业机构对众多转行精英调查回答改行“不后悔”的理由中,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了同一样东西——钱。当庞大理工精英多选择金融获得高收入时,我们就确有必要反思一下这种社会现象了。
作为一名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高三学生,在我们的作文中,几乎所有社会现象都能用一个大背景来表述—“在这个物质纷扰、喧嚣的社会中…”不错,人们渴望在商海中赢千生利,在政坛上立万扬名,学术上著作等身,在世上留下热血沸腾活过的痕迹。我渴望成功,期待幸福。也被众多创业神话、劝世恒言撕扯着...
说心里话,“拜金主义,一心为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的帽子还真不能扣在这些转行金融的理工类精英头上。在我相识的很多人中,他们当初也有科研报国的志向,但现实饿了,也许会把梦想吃掉。当科研注定要“艰困耐劳、不怕牺牲”,要买不起房子而跟女朋友分手,可能会一事无成或者有成果也得不到尊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也会被消磨。中国并不是没有钱学森和陈景润,而是财富更加集中的现实掩盖了学子朴素的梦想。
当精英们都想转行干金融,传统的制造业、工程行业、军工行业越来越难以留下人才,我感到难过,也感到担忧。因为这意味着对专业人才的浪费。意味着学不以致用。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在数理化的竞赛中获得很好的成绩,这让我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都可能是专业上的人才,为国家做出科技上的贡献;一方面,我也明白真正从事科研并殚精竭虑的人还是会寥寥无几。可能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他们的收入和工作环境与金融类工作相差太大。精神上的建立需要得到物质上的保障。
施老师强调大学培养的是领袖和精英,却对他们走向岗位后生活之艰辛,研究条件之蹉跎这些具体问题没有给予答案,不能不说是避重就轻。施老师说是就业的指标考核严重干扰了研究型大学,但我认为不是指标生出了功利、淡化了情怀,而是就业本身就太过重要了,它是民生之本。而这些理工类精英选择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其本身也是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
社会应营造更良好的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气氛。在217条回答中,有一条这样写道:“作为曾经的转基因动物科研从业人员,当我了解到社会中对转基因作物都排斥至极的时候,当我看到学校里一头头转基因奶牛被培育、被圈养而不被社会接纳时,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既然比我优秀的师长,费尽心力做出来的成果都无法被社会认可,我又能做什么呢?』,其实,科学大多着眼于未来,急功近利并不是科学的方向。
有一种现象你注意了吗?当下盛行的综艺节目我们也可以发现,科学类综艺节目根本无法与《见字如面》《朗读者》等充满人文精神的节目竞争。可事实上,唯有人文+科学一色,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往往对金融学家的只言片语趋之若鹜,并奉为圭臬,颇有“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色彩。
我希望高考制度进一步完善,让那些小城市、接触信息少的高中生,也能拥有为国奉献青春的机会,让他们为国奉献青春的热忱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热忱不被埋没于瓦砾碌碌中。
施教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使我敬佩。正如他所言,大学是培养大家之才,培养国家各个行业精英和领袖的地方。而我作为一名高中生,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当个体生命与恢弘时代连结,我们的生命,必定有着无比的深度与广度,无限的活力与潜力。我们每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贡献。我很幸运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大有前途,中国科学界会有很多的钱学森和陈景润。
(作者单位:山西省实验中学1513班)
作为一名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高三学生,在我们的作文中,几乎所有社会现象都能用一个大背景来表述—“在这个物质纷扰、喧嚣的社会中…”不错,人们渴望在商海中赢千生利,在政坛上立万扬名,学术上著作等身,在世上留下热血沸腾活过的痕迹。我渴望成功,期待幸福。也被众多创业神话、劝世恒言撕扯着...
说心里话,“拜金主义,一心为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的帽子还真不能扣在这些转行金融的理工类精英头上。在我相识的很多人中,他们当初也有科研报国的志向,但现实饿了,也许会把梦想吃掉。当科研注定要“艰困耐劳、不怕牺牲”,要买不起房子而跟女朋友分手,可能会一事无成或者有成果也得不到尊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也会被消磨。中国并不是没有钱学森和陈景润,而是财富更加集中的现实掩盖了学子朴素的梦想。
当精英们都想转行干金融,传统的制造业、工程行业、军工行业越来越难以留下人才,我感到难过,也感到担忧。因为这意味着对专业人才的浪费。意味着学不以致用。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在数理化的竞赛中获得很好的成绩,这让我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都可能是专业上的人才,为国家做出科技上的贡献;一方面,我也明白真正从事科研并殚精竭虑的人还是会寥寥无几。可能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他们的收入和工作环境与金融类工作相差太大。精神上的建立需要得到物质上的保障。
施老师强调大学培养的是领袖和精英,却对他们走向岗位后生活之艰辛,研究条件之蹉跎这些具体问题没有给予答案,不能不说是避重就轻。施老师说是就业的指标考核严重干扰了研究型大学,但我认为不是指标生出了功利、淡化了情怀,而是就业本身就太过重要了,它是民生之本。而这些理工类精英选择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其本身也是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
社会应营造更良好的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气氛。在217条回答中,有一条这样写道:“作为曾经的转基因动物科研从业人员,当我了解到社会中对转基因作物都排斥至极的时候,当我看到学校里一头头转基因奶牛被培育、被圈养而不被社会接纳时,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既然比我优秀的师长,费尽心力做出来的成果都无法被社会认可,我又能做什么呢?』,其实,科学大多着眼于未来,急功近利并不是科学的方向。
有一种现象你注意了吗?当下盛行的综艺节目我们也可以发现,科学类综艺节目根本无法与《见字如面》《朗读者》等充满人文精神的节目竞争。可事实上,唯有人文+科学一色,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往往对金融学家的只言片语趋之若鹜,并奉为圭臬,颇有“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色彩。
我希望高考制度进一步完善,让那些小城市、接触信息少的高中生,也能拥有为国奉献青春的机会,让他们为国奉献青春的热忱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热忱不被埋没于瓦砾碌碌中。
施教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使我敬佩。正如他所言,大学是培养大家之才,培养国家各个行业精英和领袖的地方。而我作为一名高中生,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当个体生命与恢弘时代连结,我们的生命,必定有着无比的深度与广度,无限的活力与潜力。我们每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贡献。我很幸运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大有前途,中国科学界会有很多的钱学森和陈景润。
(作者单位:山西省实验中学151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