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既要继承过去优良的传统,又须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目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我在此谈谈对实施新课程的一些认识。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就极容易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比较低,容易浪费时间,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教师对新单元的知识如果不分轻重缓急,一味拼命传授,就会回到“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去,学生也就只能像是装知识的“桶”,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了。相反,对学生而言,新单元中所涉及的数学新概念、新术语、新符号、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新的思维模式等都必须注意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有了这个重要的主导作用,学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有了这个基本能力,在开展学习时就不容易出现盲目浪费时间的现象,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共同提高才成为可能,从而凸显全体学生在标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成为可能。
二、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高中数学在走进新的课程后,课堂教学形式将是多样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怎样,其核心必须以生为本,必须落到人才的培养上。离开了人才的培养,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数学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定位自己,要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首席”转换。
1.让学生自主地探究
反思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听”也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教与学的模式表面上看教师讲得“潇洒”,学生听得“入胜”,但慢慢地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就退化了,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很难甚至不会学习以适应新的环境。实际上,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度点拨;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其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这次课改实施过程中,我尝试在“备、讲、练、查、辅”这几个本来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环节上作了改革:提前布置学案让学生“备课”;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讲课”;通过提供范例让学生模仿命题,从学生的命题中再筛选组合成卷,实现了学生“自查”;通过考查,和科代表等幾个学生组成“公关”小组,对掌握知识稍差的学生共同“辅导”,以避免我一个人孤军奋战。这些做法使学生学得自觉,更使我教得轻松,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理念要求我们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2.让学生愉快地合作
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形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不爱当众发言的学生,也在小范围内有了自我表现的空间。最后教师可把问题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学生,这时让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泛开展合作学习的空间。例如,我在讲授解析几何的知识内容前简单地介绍了一些有关解析几何起源的知识,未曾想这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课下与同伴分工,搜集有关解析几何起源的史实知识。在第二节课上,各组学生积极选派代表展示搜集到的成果,这使我从中也获益匪浅。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去形成描述概念、经历过程等。
三、利用媒体,提高整合教学效果
多媒体以其生动、直观、新颖的特征能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能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尝试,对数学对象进行多重表征,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新教材加强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如教材中专门设置了信息技术与应用的有关内容,讲解了使用Excel和《几何画板》作函数图像,以及对一些数据的处理;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实现“二分法”求近似解的任务,等等。这样更便于学生了解、掌握和归纳有关的性质,认识有关概念的本质,也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实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数学对象
的形象化、数学关系的显性化对于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
四、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要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和学习实际的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使之适应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例如在“数列”这一模块的学习中,教师要坚决克服一讲到底、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注意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发现、类比、猜想和证明等方式得到一些数学结论。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紧紧抓住活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等方面就能尝到甜头。
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活动要有充分的背景和有价值的探究素材,在加强探究能力训练与培养的同时,也要主要避免将探究形式化、庸俗化,防止为了探究而放任自流,为了探究而搞“探究题海”。要明白,有效的探究主要是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要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所以,探究不等于不讲,不等于不用规范的语言去归纳总结。实践表明:在数学课上,教师在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作指导,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有效的活动式教学的前提下,采用“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正确的。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就极容易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比较低,容易浪费时间,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教师对新单元的知识如果不分轻重缓急,一味拼命传授,就会回到“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去,学生也就只能像是装知识的“桶”,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了。相反,对学生而言,新单元中所涉及的数学新概念、新术语、新符号、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新的思维模式等都必须注意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有了这个重要的主导作用,学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有了这个基本能力,在开展学习时就不容易出现盲目浪费时间的现象,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共同提高才成为可能,从而凸显全体学生在标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成为可能。
二、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高中数学在走进新的课程后,课堂教学形式将是多样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怎样,其核心必须以生为本,必须落到人才的培养上。离开了人才的培养,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数学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定位自己,要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首席”转换。
1.让学生自主地探究
反思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听”也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教与学的模式表面上看教师讲得“潇洒”,学生听得“入胜”,但慢慢地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就退化了,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很难甚至不会学习以适应新的环境。实际上,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度点拨;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其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这次课改实施过程中,我尝试在“备、讲、练、查、辅”这几个本来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环节上作了改革:提前布置学案让学生“备课”;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讲课”;通过提供范例让学生模仿命题,从学生的命题中再筛选组合成卷,实现了学生“自查”;通过考查,和科代表等幾个学生组成“公关”小组,对掌握知识稍差的学生共同“辅导”,以避免我一个人孤军奋战。这些做法使学生学得自觉,更使我教得轻松,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理念要求我们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2.让学生愉快地合作
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形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不爱当众发言的学生,也在小范围内有了自我表现的空间。最后教师可把问题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学生,这时让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泛开展合作学习的空间。例如,我在讲授解析几何的知识内容前简单地介绍了一些有关解析几何起源的知识,未曾想这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课下与同伴分工,搜集有关解析几何起源的史实知识。在第二节课上,各组学生积极选派代表展示搜集到的成果,这使我从中也获益匪浅。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去形成描述概念、经历过程等。
三、利用媒体,提高整合教学效果
多媒体以其生动、直观、新颖的特征能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能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尝试,对数学对象进行多重表征,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新教材加强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如教材中专门设置了信息技术与应用的有关内容,讲解了使用Excel和《几何画板》作函数图像,以及对一些数据的处理;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实现“二分法”求近似解的任务,等等。这样更便于学生了解、掌握和归纳有关的性质,认识有关概念的本质,也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实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数学对象
的形象化、数学关系的显性化对于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
四、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要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和学习实际的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使之适应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例如在“数列”这一模块的学习中,教师要坚决克服一讲到底、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注意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发现、类比、猜想和证明等方式得到一些数学结论。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紧紧抓住活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等方面就能尝到甜头。
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活动要有充分的背景和有价值的探究素材,在加强探究能力训练与培养的同时,也要主要避免将探究形式化、庸俗化,防止为了探究而放任自流,为了探究而搞“探究题海”。要明白,有效的探究主要是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要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所以,探究不等于不讲,不等于不用规范的语言去归纳总结。实践表明:在数学课上,教师在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作指导,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有效的活动式教学的前提下,采用“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