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中国画第一特点是意境创作的追求,推陈出新是中国画进步的宗旨,中国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创作。
关键词:国画 线 精神
一、概述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 中国化的历史十分悠久。“仰韶文化”中彩色陶器上的纹样和装饰,是迄今为止我们祖先最早的绘画艺术,距今已有60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为帛画,汉代印度佛教绘画也传入中国,并发展迅速,出现大量精美壁画,如敦煌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写意山水画发展起来,山水花鸟开始作为独立的画科。宋元时期,“界画”产生,风俗画兴盛起来,同时水墨山水画也大有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一大批画派,如“浙派”、“吴门派”,推动中国画进一步发展。近现代时期,比较杰出的画家也很多,如吴昌顺、齐白石、丰子恺等人,推进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纵观中国画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是在历史的积淀中一步步发展,并融合外族艺术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日臻成熟。中国画在世界绘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突出贡献是我们的前人一步步鑄就的,了解中国画发展概述,是欣赏中国画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中国画中线的运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三、中国画中蕴含的精气气韵
中国画另有一种精神便是民族精神。中国画重人品,重修养,并重节操。北宋以后绘画益盛,文人如黄山谷、苏东坡等,都主张画是人品的表现。这种重人品弃形似的思想,影响以后中国绘画的,非常重要。这种重修养、重人品的条件,本是中国画一贯的精神,尤其在北宋以后特别抬头。中国画画一个人,不只是画外表,而是要像这个人的精神,一般人所谓“全神气”,即是要把这人的精神表达出来。所以中国画要画的不是形,而是神。这种写意的精神,是产生于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尤其是中国人的思想。
中国画重笔法(即线条)。中国人用毛笔写字,作画也用毛笔,书画的工具方法相同,因此中国书画是可以认为同源的。这是中国绘画超然之第一点。 第二,中国画重气韵。六朝时南齐有一位人物画家谢赫,他是中国画最早的一位批评家。谢赫的气韵之说,最初的含义或是指能出诸实对而又脱略形迹,笔法位置一任自然的一种完美无缺的画面,这是中国绘画超然之第二点。中国画重自然。中国几千年来,以儒教为中心。虽然儒教思想在政治上非常深厚,但是,促成中国艺术之发展和孕育中国艺术之精神的应该是道家思想。士大夫之崇尚自然,应该相信是山水画发达之原因,同时也是道家思想发展中之美景。中国人如果永远不放弃山水画,中国人的胸襟永远都是阔大的。这是中国绘画超然之第三点。
四、结语
中国画,自顾恺之始标志着文人进入画坛,也酿就了中国画的诗化的特质。诗的特征是丰富的想象和感情的抒发。画家们可以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依据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体验,用绘画的方式“壮景抒情”,“借物言志”,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及对国运兴衰、民族荣辱的关心。无论是对时事的积极参与,还是洁身自爱,众醉独醒的孤鸣,皆流露于尺素之间。石涛就曾有过“一生郁勃之气,无所发泄,一寄予诗画,故有豁然长啸,有时若戚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寓之”的感慨。随着题画诗的出现和绘画款识的逐步完善,绘画“意境”美最大限度地显示出它诱人的魅力。
关键词:国画 线 精神
一、概述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 中国化的历史十分悠久。“仰韶文化”中彩色陶器上的纹样和装饰,是迄今为止我们祖先最早的绘画艺术,距今已有60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为帛画,汉代印度佛教绘画也传入中国,并发展迅速,出现大量精美壁画,如敦煌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写意山水画发展起来,山水花鸟开始作为独立的画科。宋元时期,“界画”产生,风俗画兴盛起来,同时水墨山水画也大有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一大批画派,如“浙派”、“吴门派”,推动中国画进一步发展。近现代时期,比较杰出的画家也很多,如吴昌顺、齐白石、丰子恺等人,推进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纵观中国画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是在历史的积淀中一步步发展,并融合外族艺术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日臻成熟。中国画在世界绘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突出贡献是我们的前人一步步鑄就的,了解中国画发展概述,是欣赏中国画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中国画中线的运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三、中国画中蕴含的精气气韵
中国画另有一种精神便是民族精神。中国画重人品,重修养,并重节操。北宋以后绘画益盛,文人如黄山谷、苏东坡等,都主张画是人品的表现。这种重人品弃形似的思想,影响以后中国绘画的,非常重要。这种重修养、重人品的条件,本是中国画一贯的精神,尤其在北宋以后特别抬头。中国画画一个人,不只是画外表,而是要像这个人的精神,一般人所谓“全神气”,即是要把这人的精神表达出来。所以中国画要画的不是形,而是神。这种写意的精神,是产生于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尤其是中国人的思想。
中国画重笔法(即线条)。中国人用毛笔写字,作画也用毛笔,书画的工具方法相同,因此中国书画是可以认为同源的。这是中国绘画超然之第一点。 第二,中国画重气韵。六朝时南齐有一位人物画家谢赫,他是中国画最早的一位批评家。谢赫的气韵之说,最初的含义或是指能出诸实对而又脱略形迹,笔法位置一任自然的一种完美无缺的画面,这是中国绘画超然之第二点。中国画重自然。中国几千年来,以儒教为中心。虽然儒教思想在政治上非常深厚,但是,促成中国艺术之发展和孕育中国艺术之精神的应该是道家思想。士大夫之崇尚自然,应该相信是山水画发达之原因,同时也是道家思想发展中之美景。中国人如果永远不放弃山水画,中国人的胸襟永远都是阔大的。这是中国绘画超然之第三点。
四、结语
中国画,自顾恺之始标志着文人进入画坛,也酿就了中国画的诗化的特质。诗的特征是丰富的想象和感情的抒发。画家们可以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依据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体验,用绘画的方式“壮景抒情”,“借物言志”,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及对国运兴衰、民族荣辱的关心。无论是对时事的积极参与,还是洁身自爱,众醉独醒的孤鸣,皆流露于尺素之间。石涛就曾有过“一生郁勃之气,无所发泄,一寄予诗画,故有豁然长啸,有时若戚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寓之”的感慨。随着题画诗的出现和绘画款识的逐步完善,绘画“意境”美最大限度地显示出它诱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