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法调查了外国语学院低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认知状况,探讨了年级、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等对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影响,以及道德认知状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道德认知;大学生
大学生道德认知状况如何,关系着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着他们成长、成才。只有调查清楚大学生的道德认知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侧重的开展大学生德育。其中低年级大学生进入大学时间不久,是大学德育的重点对象。此次调查以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年级、二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查考他们的道德认知状况,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14份,其中大一有效调查问卷214份,大二有效调查问卷200份。
一、低年级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调查结果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最初由皮亚杰提出,后经科尔伯格继承与发展。笔者依据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来测量本学院低年级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第一水平是前习俗水平,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和个人主义、实用目标和交换阶段;第二水平为习俗水平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双边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及人际顺从阶段和社会系统和良心阶段;第三水平是后习俗水平或原则化水平,分为两个阶段社会契约或社会功利和个人权利阶段和普遍性伦理学原则阶段。
从表一的统计情况看,外院低年级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有显著差距,大部分学生进入到后习俗水平阶段。大一有59%的学生处于后习俗水平,大二有64%的学生处于后习俗水平。大二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要好一些。
依据表二统计数据,外国语学院绝大部分学生的年纪处于18至20岁之间。18岁阶段,56%处于后习俗阶段,19岁阶段,65%处于后习俗阶段,20岁阶段,60%处于后习俗阶段。
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中,16%处于前习俗水平,22%处于习俗水平,62%处于后习俗水平,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中,17%处于前习俗水平,22%处于习俗水平,61%处于后习俗水平。可见,生源地对于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中,17%处于前习俗水平,21%处于习俗水平,62%处于后习俗水平。非独生子女中,16%处于前习俗水平,23%处于习俗水平,61%处于后习俗水平。总体来讲,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影响较小。
69位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学生中,父母是大学文化水平的比例是41%、32%;91位处于习俗水平的学生中,父母是大学文化水平的比例是35%、30%;254位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学生中,父母是大学文化水平的比例是36%,24%。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并不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的道德认知水平就越高。
通过以上数据得出结论,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大学生已处于后习俗水平阶段。经过一学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本学院的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有提升。高学历父母其子女的道德认知水平却反而相对较低。可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
二、低年级大学生道德认知现状调查结果
笔者参考了辽宁师范大学刘丹的硕士论文——《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关于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问题,从对社会道德生活的认知和对自身的道德品格认知两个层面设置了调查问卷,考察外国语学院低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状况。
1.大学生对社会生活道德的认知
(1)你觉得较高的道德水平表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热爱祖国、乐于助人、孝敬父母处于道德认知中的较高水平,这也是学生选择最多的三个选项。选择勤俭节约选项的学生相对较少,这和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有关。有理想信念并不属于道德认知范畴,但却有过半学生选择,说明部分低年级大学生对道德的具体内涵并不足够清楚。
(2)国家、家庭、个人,哪个利益更重要?
76%的大一学生,79%的大二学生认为国家利益更重要;18%的大一学生,18%的大二学生认为家庭利益更重要。有个别学生选择了个人利益选项。
(3)社会约束与个人自由哪个更重要?
大一学生中,57%的学生认为社会约束更重要,36%的学生认为个人自由更重要,7%的学生不清楚;大二学生中,56%的学生认为社会约束更重要,36%的学生认为个人自由更重要,8%的学生不清楚。两个年级几乎没有差异。
(4)享受权利当以责任为先,是否赞同?
94%的大一学生,96%的大二学生都表示赞同。权利与责任的关系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清楚的认识。
(5)你认为生活的目标是什么?
绝大部分学生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生活的目标,重视个人的发展。以挣钱为目的的学生极少。
(6)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吗?
25%的大一学生,24%的大二学生认同此观点,33%的大一学生,36%的大二学生不认同此观点,剩下的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不一定是相互利用的。
2.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品格认知
(1)你如何看待诚信?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属于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视的道德原则之一。此题考查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太坚持诚信原则,往往要视情况而定。
(2)你发现别人准备考试作弊,你会如何处理?
上题从知的角度考察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此题设置了具体情境,从行的角度考察大学生在生活中的诚信情况。能够制止别人的作弊行为的只占少数,大部分学生抱着别人的行为和自己无关的想法。
(3)网上聊天,你对网友撒过谎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传递信息、接受知识的重要平台。网络道德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选择有时撒谎和偶尔撒谎的学生人数最多,49%大一学生选择了有时撒谎,43%的大一学生选择了偶尔撒谎,48%的大二学生选择了有时撒谎,43%的大二学生选择了偶尔撒谎。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交环境中,诚信令人堪忧。
(4)之前是否自愿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
(5)以后有机会,是否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这两题是从知、行两个方面看他们服务他人的精神。82%的大一学生,92%的大二学生曾参加过志愿服务;96%的大一学生,97%的大二学生愿意以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方面,大学生知行较统一。
(6)你认为大学生总体道德修养水平如何?
大学生对自身道德修养水平评价较好。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相比,对自身道德修养水平的评价有少许降低。
通过调查发现,本学院低年级大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处于后习俗水平,大一和大二学生道德认知状况相差不大,他们对社会道德总体认知正确,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道德认知现状趋向多元化,个人化倾向突出,个体自由意识较强,由重视国家利益向重视家庭利益、个人利益转化。二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务实,像对待别人作弊的問题上,大部分学生只是尝试劝戒。三是人情冷漠,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倾向于互相利用,乐于助人向志愿服务转变。此外,诚信危机也在大学生中出现。他们在网络中的道德认知急需加强教育。
参考文献:
[1]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
[2](美)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
关键词:道德认知;大学生
大学生道德认知状况如何,关系着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着他们成长、成才。只有调查清楚大学生的道德认知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侧重的开展大学生德育。其中低年级大学生进入大学时间不久,是大学德育的重点对象。此次调查以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年级、二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查考他们的道德认知状况,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14份,其中大一有效调查问卷214份,大二有效调查问卷200份。
一、低年级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调查结果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最初由皮亚杰提出,后经科尔伯格继承与发展。笔者依据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来测量本学院低年级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第一水平是前习俗水平,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和个人主义、实用目标和交换阶段;第二水平为习俗水平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双边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及人际顺从阶段和社会系统和良心阶段;第三水平是后习俗水平或原则化水平,分为两个阶段社会契约或社会功利和个人权利阶段和普遍性伦理学原则阶段。
从表一的统计情况看,外院低年级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有显著差距,大部分学生进入到后习俗水平阶段。大一有59%的学生处于后习俗水平,大二有64%的学生处于后习俗水平。大二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要好一些。
依据表二统计数据,外国语学院绝大部分学生的年纪处于18至20岁之间。18岁阶段,56%处于后习俗阶段,19岁阶段,65%处于后习俗阶段,20岁阶段,60%处于后习俗阶段。
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中,16%处于前习俗水平,22%处于习俗水平,62%处于后习俗水平,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中,17%处于前习俗水平,22%处于习俗水平,61%处于后习俗水平。可见,生源地对于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中,17%处于前习俗水平,21%处于习俗水平,62%处于后习俗水平。非独生子女中,16%处于前习俗水平,23%处于习俗水平,61%处于后习俗水平。总体来讲,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影响较小。
69位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学生中,父母是大学文化水平的比例是41%、32%;91位处于习俗水平的学生中,父母是大学文化水平的比例是35%、30%;254位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学生中,父母是大学文化水平的比例是36%,24%。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并不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的道德认知水平就越高。
通过以上数据得出结论,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大学生已处于后习俗水平阶段。经过一学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本学院的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有提升。高学历父母其子女的道德认知水平却反而相对较低。可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
二、低年级大学生道德认知现状调查结果
笔者参考了辽宁师范大学刘丹的硕士论文——《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关于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问题,从对社会道德生活的认知和对自身的道德品格认知两个层面设置了调查问卷,考察外国语学院低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状况。
1.大学生对社会生活道德的认知
(1)你觉得较高的道德水平表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热爱祖国、乐于助人、孝敬父母处于道德认知中的较高水平,这也是学生选择最多的三个选项。选择勤俭节约选项的学生相对较少,这和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有关。有理想信念并不属于道德认知范畴,但却有过半学生选择,说明部分低年级大学生对道德的具体内涵并不足够清楚。
(2)国家、家庭、个人,哪个利益更重要?
76%的大一学生,79%的大二学生认为国家利益更重要;18%的大一学生,18%的大二学生认为家庭利益更重要。有个别学生选择了个人利益选项。
(3)社会约束与个人自由哪个更重要?
大一学生中,57%的学生认为社会约束更重要,36%的学生认为个人自由更重要,7%的学生不清楚;大二学生中,56%的学生认为社会约束更重要,36%的学生认为个人自由更重要,8%的学生不清楚。两个年级几乎没有差异。
(4)享受权利当以责任为先,是否赞同?
94%的大一学生,96%的大二学生都表示赞同。权利与责任的关系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清楚的认识。
(5)你认为生活的目标是什么?
绝大部分学生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生活的目标,重视个人的发展。以挣钱为目的的学生极少。
(6)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吗?
25%的大一学生,24%的大二学生认同此观点,33%的大一学生,36%的大二学生不认同此观点,剩下的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不一定是相互利用的。
2.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品格认知
(1)你如何看待诚信?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属于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视的道德原则之一。此题考查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太坚持诚信原则,往往要视情况而定。
(2)你发现别人准备考试作弊,你会如何处理?
上题从知的角度考察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此题设置了具体情境,从行的角度考察大学生在生活中的诚信情况。能够制止别人的作弊行为的只占少数,大部分学生抱着别人的行为和自己无关的想法。
(3)网上聊天,你对网友撒过谎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传递信息、接受知识的重要平台。网络道德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选择有时撒谎和偶尔撒谎的学生人数最多,49%大一学生选择了有时撒谎,43%的大一学生选择了偶尔撒谎,48%的大二学生选择了有时撒谎,43%的大二学生选择了偶尔撒谎。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交环境中,诚信令人堪忧。
(4)之前是否自愿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
(5)以后有机会,是否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这两题是从知、行两个方面看他们服务他人的精神。82%的大一学生,92%的大二学生曾参加过志愿服务;96%的大一学生,97%的大二学生愿意以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方面,大学生知行较统一。
(6)你认为大学生总体道德修养水平如何?
大学生对自身道德修养水平评价较好。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相比,对自身道德修养水平的评价有少许降低。
通过调查发现,本学院低年级大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处于后习俗水平,大一和大二学生道德认知状况相差不大,他们对社会道德总体认知正确,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道德认知现状趋向多元化,个人化倾向突出,个体自由意识较强,由重视国家利益向重视家庭利益、个人利益转化。二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务实,像对待别人作弊的問题上,大部分学生只是尝试劝戒。三是人情冷漠,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倾向于互相利用,乐于助人向志愿服务转变。此外,诚信危机也在大学生中出现。他们在网络中的道德认知急需加强教育。
参考文献:
[1]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
[2](美)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