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系减水剂掺量和速凝剂掺加时段对无碱液体速凝剂作用效果的影响及机理

来源 :混凝土世界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ou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喷射混凝土工程应用无碱液体速凝剂的重要性,并根据工程应用信息和课题组研究成果,对速凝剂的适应性做了定义,剖析了影响速凝剂应用效果的因素。利用所研制的无碱液体速凝剂AF-LR,以硫酸铝(Al2SO4)为主要速凝组分,就聚羧酸系减水剂(PCE)掺量和速凝剂掺加时段对无碱液体速凝剂作用效果的影响及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PCE会使AF-LR的速凝作用减弱,原因在于PCE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浆体水化早期钙矾石(AFt)的生成,但PCE自身具有的缓凝作用却会显著延长水泥水化反应的诱导期;在已拌合好的水泥浆体中,AF-LR掺加时间越晚,促凝效果越差。其原因在于,在没有速凝剂存在的情况下,水泥颗粒与水接触后,水泥水化反应完成诱导前期并进入相对“停滞”的诱导期,铝酸三钙(C3A)的表面被已经形成的AFt紧密包裹,此时加入速凝剂,仅靠速凝剂引入的Al3+和SO42-,难以形成足够多的AFt使水泥浆体快速凝结。
其他文献
报纸
大别山区是我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依托现有的项目在河南省罗山县通过生态地质调查[1]等工作手段系统调查了工区内重点生态地段的土壤、成土母质、风化壳、植被等发育情况及存在的生态地质问题,梳理总结了生态地质问题的成因机理及修复治理意见[7],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在速凝剂的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水泥与速凝剂的相容性问题,但是如何评价相容性及其影响因素尚待研究。本工作测试了不同水泥-速凝剂系统的宏观性能和早期水化放热情况,并通过一种定量评价相容性的综合方法,即多因子综合指标[f(a)值]评价法,将宏观性能与微观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计算对比不同水泥-速凝剂系统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碱性速凝剂与过渡相含量高的基准水泥相容性最好,f(a)值最高为74;3种无碱速凝剂与C3
期刊
鉴于对高校计算机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测评研究不足的现状,形成开展计算思维能力测评的思路。选取抽象建模、算法设计、问题识别与分解、自动化、概括迁移和合作关系六个子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计算思维评价模型。采集核心专业课的期末综合评价数据,经分析得出班级计算思维整体表现和个人计算思维等级,同时阐述了测评结果的应用方向,为新时代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提供一种新路径。
期刊
本文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计算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结合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发展,按照计算机语言教学、算法教学、图形化编程教学、生活算法教学、数据与计算教学等内容分类,基于大单元设计和独立课时教学方法探讨如何重构算法、编程与计算思维学习的融合关系,提高创新人才培养与公民素养发展的课程教学水平。
期刊
研究了无碱液体速凝剂对水泥基修补砂浆凝结时间、抗压、抗折及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规律,对掺加无碱液体速凝剂的修补砂浆的水化放热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碱液体速凝剂的掺入加速了修补砂浆早期的水化进程,缩短了修补砂浆的凝结时间,提高了修补砂浆的抗压、抗折和拉伸粘结强度;在速凝剂掺量为0~7%时,随着无碱液体速凝剂掺量的增加,修补砂浆的抗压、抗折和拉伸粘结强度均有所提高。
期刊
在65℃条件下将硫酸铝、二乙醇胺、硫酸镁以一定比例混合溶解,再掺加一种二乙醇胺羧酸酯与硅溶胶的络合稳定剂,合成了高性能无碱无氟液体速凝剂HLA,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0~30℃条件下速凝剂HLA储存2个月的性能稳定;掺量为7%~8%时,对不同牌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为2~4 min,终凝时间为6~10 min;水泥胶砂6 h抗压强度约1.0 MPa,1 d抗压强度为11.0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但同时也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为此,国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颁布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其涵盖了多个重点领域,如企业的人事权、物权等等,对企业战略性决策的制定以及发展方向都存在直接影响。在企业的办公室管理中,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可以使其内控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进而实现有效、科学的企业决策,使企业发展过程
期刊
报纸
<正>能源转型要走一条因地制宜、稳中求进和多能互补的道路。本世纪环境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尽早尽快地采取措施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此,必须实现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转型。但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转型路线上却存在争议,由于实践经验不足部分人有过于激进的要求。他们把过多期望和能源转型中极其复杂的问题,仅简单化地集于风光发电快速发展上。这类“自断其臂”的极端性思路和举措,大大削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