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各校的现实情况来看,品德学科大多是由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师兼教的。所以,让这些老师们去通读并研究全套的品德教材,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是不大可能完成的。因此,在探究品德课同一主题“螺旋上升”的实践中,教师问的合作和分享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在教研组内组织好品德教材研究分析、教学设计的合作与分享,有针对性地进行细化研究,从而让每一位任课的教师都了解其中的“坡度”,找到征服这个“坡度”的有效方法。
一、列出各册主题,进行同类归并
相同教学主题在不同年级是如何呈现“螺旋上升”这一特点的?要想全面了解这一点,就应该指导任课教师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各年段在相同教学主题的内容呈现上的区别。这样,教学时才能从容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发展。
1.列出主题,同类归并。
先请各年级的负责人列出自己任教年级本学年内的各单元主题,由教研组长进行汇总,并对相同或相关的教学主题进行同类归并。
如“成长”这一话题,贯穿整套品德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有“我长大了”,“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有“我要安全地成长”“我的成长与家庭”,下册又有“我的成长与学校”“我的成长与他人”,四年级上册有“成长不烦恼”……这些同属一个主题,而内容的侧重点却各不相同。
2.了解“坡度”,心中有数。
组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请品德学科(包括“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对照各年级列出的单元主题,有目的地选取各年级的品德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材阅读。这样,教师就可以大致了解同一主题内容在品德教材中的出现顺序及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览全貌”,从而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处于怎样的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多少做到心中有数,对本年段的教学任务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二、进行目标比照,认识渐进过程
1.关注不同时段相同主题间的差异。
如果仔细研究主题相同而出现时段不同的教材,就会发现它们的内容存在着差异,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生学习课文的目的要求也存在“渐进性”的差异。
如“我与家庭”系列的课文,低年级的单元主题为“我爱我家”,突出了一个“爱”字,其引导方向也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爱长辈:而中年级的单元主题为“我的成长与家庭”,重点落在了“成长”,引导学生以体会亲情、关注家庭、多做家务等形式来回报长辈的疼爱。
关注了不同时段相同主题问的差异,我们就能把握不同的精彩,更加有目的、有秩序地引导学生的成长。
2.合作列出部分主题目标“渐变”的过程。
品德学科相同主题多次出现“螺旋上升”这一现象,除了了解、除了关注,我们还应该指导教师们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教材呈现特点等,分工合作,列出部分较为重要的教学主题目标“渐变”的过程。
如上述的“交通安全”这一主题,在品德的课程标准中,隶属于“我的家乡”这个大主题,一年级的教材为《上学路上》,指导学生安全回家、及时回家;到了=三年级为《平安回家》,指导学生认识交通标志、在交警的指挥下过马路等等。
列出了它们的“渐变”过程,我们就能发现,这两篇课文内容相似而要求有所提高,它们还各有一副“交通棋”,很好地体现了品德教材“螺旋上升”的特点。经过交流,教师们就再也不可能出现“一年级时也下过交通棋?”的问题了。
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们体会到了“螺旋上升”这一教学目标设计方法的价值——认识了它,教学目标的落实就不再零散,而是成了与儿童成长相伴的系统教学过程,它能使教师持续地关注学生不断成长的情况,以保证学生的行为养成有持续发展性。
三、精选教学方式,追寻有效课堂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阳学牛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选择巧妙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彤成良好的品德并得到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了解了品德教材“螺旋上升”的设计意义和结构特点后,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精选教学策略,去追寻学生真正得到成长的有效课堂。
如在《品德与生活》的系列教材里,有“四季”系列,编者按照各年级学生所处的季节不同,分别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上下学期安排了“冬”“夏”“秋”“春”四个主题的单元教材,内容有观察、游玩,还有手T等等。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教材的侧重点及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差异。在这四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分别可以采用看看想想、写写画画、说说唱唱、做做玩玩等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从而让他们得到持续的发展。
看来,“螺旋上升”的,不仅有品德学科的教学内容,还有品德教学的方法运用,还有学生成长的快乐……
一、列出各册主题,进行同类归并
相同教学主题在不同年级是如何呈现“螺旋上升”这一特点的?要想全面了解这一点,就应该指导任课教师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各年段在相同教学主题的内容呈现上的区别。这样,教学时才能从容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发展。
1.列出主题,同类归并。
先请各年级的负责人列出自己任教年级本学年内的各单元主题,由教研组长进行汇总,并对相同或相关的教学主题进行同类归并。
如“成长”这一话题,贯穿整套品德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有“我长大了”,“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有“我要安全地成长”“我的成长与家庭”,下册又有“我的成长与学校”“我的成长与他人”,四年级上册有“成长不烦恼”……这些同属一个主题,而内容的侧重点却各不相同。
2.了解“坡度”,心中有数。
组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请品德学科(包括“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对照各年级列出的单元主题,有目的地选取各年级的品德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材阅读。这样,教师就可以大致了解同一主题内容在品德教材中的出现顺序及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览全貌”,从而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处于怎样的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多少做到心中有数,对本年段的教学任务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二、进行目标比照,认识渐进过程
1.关注不同时段相同主题间的差异。
如果仔细研究主题相同而出现时段不同的教材,就会发现它们的内容存在着差异,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生学习课文的目的要求也存在“渐进性”的差异。
如“我与家庭”系列的课文,低年级的单元主题为“我爱我家”,突出了一个“爱”字,其引导方向也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爱长辈:而中年级的单元主题为“我的成长与家庭”,重点落在了“成长”,引导学生以体会亲情、关注家庭、多做家务等形式来回报长辈的疼爱。
关注了不同时段相同主题问的差异,我们就能把握不同的精彩,更加有目的、有秩序地引导学生的成长。
2.合作列出部分主题目标“渐变”的过程。
品德学科相同主题多次出现“螺旋上升”这一现象,除了了解、除了关注,我们还应该指导教师们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教材呈现特点等,分工合作,列出部分较为重要的教学主题目标“渐变”的过程。
如上述的“交通安全”这一主题,在品德的课程标准中,隶属于“我的家乡”这个大主题,一年级的教材为《上学路上》,指导学生安全回家、及时回家;到了=三年级为《平安回家》,指导学生认识交通标志、在交警的指挥下过马路等等。
列出了它们的“渐变”过程,我们就能发现,这两篇课文内容相似而要求有所提高,它们还各有一副“交通棋”,很好地体现了品德教材“螺旋上升”的特点。经过交流,教师们就再也不可能出现“一年级时也下过交通棋?”的问题了。
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们体会到了“螺旋上升”这一教学目标设计方法的价值——认识了它,教学目标的落实就不再零散,而是成了与儿童成长相伴的系统教学过程,它能使教师持续地关注学生不断成长的情况,以保证学生的行为养成有持续发展性。
三、精选教学方式,追寻有效课堂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阳学牛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选择巧妙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彤成良好的品德并得到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了解了品德教材“螺旋上升”的设计意义和结构特点后,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精选教学策略,去追寻学生真正得到成长的有效课堂。
如在《品德与生活》的系列教材里,有“四季”系列,编者按照各年级学生所处的季节不同,分别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上下学期安排了“冬”“夏”“秋”“春”四个主题的单元教材,内容有观察、游玩,还有手T等等。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教材的侧重点及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差异。在这四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分别可以采用看看想想、写写画画、说说唱唱、做做玩玩等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从而让他们得到持续的发展。
看来,“螺旋上升”的,不仅有品德学科的教学内容,还有品德教学的方法运用,还有学生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