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嘲笑知音体但胡勋璧是传奇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pgx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音体”文章标题在网络时代备受网友嘲弄,比如古典名著《红楼梦》被改成《情天恨海奈何天!表兄妹近亲乱伦禁忌酿成的爱情悲剧》,《三国演义》被改成《跨省作案的刘关张叛乱集团覆灭记》等。多年稳居国内期刊发行量第一的《知音》,29年前,却是由一间阁楼、3万元开办经费、五六个人的办刊队伍起步的。
  1984年5月,当时大兴机关办经济实体之风,各地妇联都提出了兴办实体的项目。时任湖北省妇联主任的周明觉得,企业不好办,但办一本杂志,算得上个“实体”,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妇女。
  在省委领导的支持下,杂志的筹办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雷一大推荐了胡勋璧
  省妇联领导意识到,只有过硬的主编,才能担负起办好刊物这一重任。于是,她们明察暗访四处选“将”。
  后来长期担任知音二把手的雷一大是省妇联机关工作人员,有妇联“一支笔”的美称,他被确定为办刊人员。这次胡勋璧退出一把手位置后,正是雷一大接位。
  雷一大说,当时他因为给报刊写稿也认识了一些编辑记者,脑子里过了一遍后,想起了《湖北青年》杂志编辑组组长胡勋璧,他认为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时年28岁的胡勋璧已经有多年的办刊经验:20岁的时候,他就是武穴市田镇区委的通讯干事;22岁,担任《湖北青年》杂志社驻黄冈地区记者站站长,同时也是共青团黄冈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81年,胡勋璧调到《湖北青年》编辑部工作,随后被提拔为编辑组组长。
  当时的省妇联领导考察发现,胡勋璧不仅有采编经验,还有管理能力。省妇联派出干部跟胡勋璧见面,征求他的意见,当时胡勋璧正好对刊物如何贴近读者、启迪读者充实人生、完善人生有着深入的思考,希望有个平台实现自己的创意和梦想。双方一拍即合。
  《知音》差点叫“女性之光”
  万事开头难。第一难,难在取刊名。
  当时的刊物几乎都在刊名前加上地域名称。省妇联的干部们在讨论刊名时,建议以《湖北妇女》命名的占绝大多数,最后,以暂定名《湖北妇女》和《家庭内外》向湖北省委宣传部打报告,决定二选一。
  “当时我和胡总都不满意,我们觉得刊名要响亮,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在未定名之前,广泛向社会征集刊名。”雷一大说,他们跑到邮局、大学、纺织厂征集刊名,最后一共征集来了29个刊名,其中就有“知音”。
  到底哪个做刊名,最后由省妇联领导和筹备人员投票决定,结果,得票第一的是“女性之光”,“知音”排第二。
  胡勋璧和雷一大两人一琢磨,还是觉得“知音”好,首先,中国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武汉汉阳的古琴台。在“知音”故里创办“知音”杂志,再合适不过了。其次,这个刊名也可理解为广大妇女同胞的“知音”,跟办刊宗旨相契合。第三,“女性之光”的刊名会使内容变得狭隘。
  1984年10月,湖北省妇联党组开会,专门研究刊名问题,党组成员对《女性之光》、《知音》、《家庭内外》三个刊名选定哪一个发生严重分歧,在时任省妇联副主任罗玉珍的力主下,选定《知音》作为刊名。
  刊名算是定下来了,事情又突然起了变化。按惯例,只要省委省政府批准了办杂志,就会批给人员编制指标以及人头经费和办刊资金。当时正逢财政体制改革,省妇联接到的批复文件却是省财政仅一次性拨给3万元开办经费。杂志社的性质是“企业管理,自负盈亏”,也就是说,必须走市场自己养活自己。
  面对这个变化,胡勋璧萌生过退意,但他想得更多的是,杂志筹办工作已经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不能半途而废,对梦想的追求,使他不再犹豫,带着伙伴们继续往前走。
  创刊号险些胎死腹中
  《知音》的方向最终确定为“纪实性”刊物。然而,刊物却差点儿因此胎死腹中。
  这是因为,胡勋璧有心将《知音》作为试验田,改变当时报刊以说教为主、缺少个性的特点,办一本真正符合读者口味的杂志。他们面临财政“断奶”、自负盈亏的压力,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办刊。
  在创刊号选题上,他们组织了一批婚恋题材的作品,谈论人情人性的话题,还约写了一些案例报道和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文章。
  “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文章必须‘三深入’,即深入生活、深入家庭、深入心灵,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弘扬人情美和人性美,这就是我们的选稿主旨。”胡勋璧说。
  在雷一大看来:“这些稿件贴近生活,真实反映现实,能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有股清新之气。”
  然而,这种他们眼中的“清新”在当时却触上了“高压线”。当时,虽然改革开放五六年了,但由于“左”的影响,报刊上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问题还很严重,政治味很浓。而且,当时还有个清除精神污染运动,领域和范围扩大到十分荒唐的地步,连《马克思传》内页因有马克思夫人燕妮袒露肩膀和颈胸的传统欧洲装束的照片,也被视作“黄色书籍”予以没收。
  在《知音》创刊号印刷时,有人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看到了样刊,当即向省委反映创刊号有严重问题。几位老干部还找到领导告状,要求停发创刊号。
  胡勋璧和省妇联领导急了。省妇联领导反复审阅了创刊号稿件,认为尽管个别文章、个别标题有些“不合时宜”,但整体导向上是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是好的。
  于是,省妇联领导找到时任省委副书记钱运录反映问题,钱运录把反映“有问题”的稿件看了以后,也觉得整体上是好的,不能因个别文章的微小问题将一本刊物扼杀在摇篮中,因此,他作出“导向是正确的,边发行边提高”的批示,亲自做工作,让有关部门为《知音》放行,《知音》这才逃过一劫。
  “知音体”的诞生及争议
  1985年1月,创刊号面世,一时洛阳纸贵。中国期刊界的一颗新星开始闪耀。
  有人说,《知音》的成功,源于对人性本身的解放、理解、悲悯心的呼应,它既有新闻杂志的新鲜信息,又有文学杂志的内在张力,对读者的诉求呼应得很充分。“‘文革’结束后,先是因被桎梏了多年的情感爆发,文学刊物有了猛增。接下来人们清理既往、建设新生活的欲求强烈,生活类刊物在此时创刊,所以一问世就获得了成功。”   雷一大说,《知音》的文体和选题,让许多人觉得《知音》是真正的“知音”,所以特别抢手。“那两年我去新疆出差,在报摊上看到,买《知音》必须要搭其它滞销的杂志,因为《知音》实在卖得太火了。”
  从创刊之初几期看,《知音》的一些东西从一开始就固定下来了,20多年未作大的变动。比如,创刊号封面上是女杂技演员李莉萍的半身照片。20多年来,《知音》的封面都有一位封面女郎。
  名人的情感故事也在创刊号上出现,斯琴高娃的人生苦恼被娓娓道来,这也是《知音》坚守了20多年的选题;《一个离婚女子的痛苦呐喊》等人情、人性故事的出现,后来被《知音》做到了极致;《爱情天幕上一个颤抖的问号》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题,也奠定了《知音》杂志文章标题制作的道路。
  这条道路在网络时代备受网友嘲弄,四大古典名著标题被改写为“知音体”的网络创造很欢乐。像《红楼梦》被改成《情天恨海奈何天!表兄妹近亲乱伦禁忌酿成的爱情悲剧》;《西游记》成《浪子回头,善良的师父指引我重返西天求学之路》;《水浒传》成《象烟花一样的离去——3个走进黑社会的女人的青春挽歌》;《三国演义》成《跨省作案的刘关张叛乱集团覆灭记》,等等。
  但上海市妇联原副主席,《现代家庭》杂志社原社长、总编孙小琪认为:“几十年过来,《知音》人性美、人情美定位从来不变,只在自己认定的模式上精耕细作,这对品牌形成很关键。”
  “创刊号的成功,也验证了我们提出的‘三深入’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将‘三深入’确定为最主要的办刊思路,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胡勋璧说:“没有对质量上的强大追求,不能当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我们不可能取得成功。”
  但这种操作模式,也使得《知音》颇受指责,最具代表性的声音是,《知音》是靠骗取廉价的眼泪获得的发展。这种声音一直伴随着《知音》成长的始终。
  起起落落坚持自身特色
  从1987年年底开始,《知音》发行量遭遇滑铁卢:1988年最高月发行量跌到100万份以下,年平均月发行量只有80万份;1989年最高月发行量跌落到60万份,年平均月发行量只有49万份。
  怎么办,胡勋璧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篇篇可读,期期精彩。
  胡勋璧说,下跌的原因,一是遭遇竞争,大量文化生活类刊物创刊;二是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杂志涨价,影响了发行量,“但更主要的还是杂志本身不像过去那样受读者欢迎”。
  当时大家都很焦虑,开始眼红别的刊物,如南方的《家庭》和北方的《女友》,前者以报道名人明星见长,后者注重文章和版面表现形式的新颖与活泼。
  《知音》内部有人坐不住了,有的主张要走《家庭》的路,有的认为要像《女友》那样办刊。“但我们几个主要负责人的阵脚没有乱。一个刊物特色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努力才得以不断强化和明确的,而且受到编辑、记者的工作经验、人才结构等条件的制约, 是其各方面优势的集中反映,如果我们不顾本刊实际,盲目地去模仿和学习别人,只能是邯郸学步, 陷入更困难的境地。”
  胡勋璧认识到,《知音》发行量不断下滑,并不是编辑方针错了,“特色”上有问题,恰恰相反,是因为没有坚持好自己的特色,离普通读者远了。
  于是,他在全体编辑会议上郑重提出: 坚持“三深入”的编辑方针不动摇。围绕突出“人情美、人性美”的特色,力争达到“篇篇可读、期期精彩”(后又调整为“期期有重点,篇篇是美文”)的质量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作出重大改革。
  首先是严把审稿质量关。负责三审和二审的主编、副主编真正做到以质取稿。对外部的作者,彻底杜绝关系稿、人情稿上版面;对内部的编辑记者不搞平衡,不照顾情绪,谁的稿件质量好就上谁的稿件。主编、副主编带头去组织高质量的稿件,以身示范。
  第二,改变现在大多数报刊社按版面或栏目分工的做法,编辑没有固定的栏目,可以采写和组织各个栏目的文稿,择优刊发,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证发稿质量。
  第三,对作者舍得进行感情投资。除了通过编辑出差、书信、电话与作者交流信息、密切联系外,对有突出贡献的作者,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作者笔会,所有费用均由杂志社承担,这一做法,也是大众刊物中实行得最早的。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篇篇可读、期期精彩”逐步成为读者对《知音》的由衷评价,发行量稳步上升。1994年重新突破百万份大关,最高月发行量达到115万份;1995年第5期发行量达到140万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扩张 但从不盲目
  从1996年开始,《知音》发行量蹭蹭地往上涨,1996年年底达到200万份,1997年第5期达到280万份,1998年第9期发行量达到了320万份。而在同期,许多曾辉煌一时的刊物却稀里哗啦地倒下去了,曾经期发行量高达960万份的《大众电影》、曾经一刊风行的《青年一代》等逐渐式微。
  随着发行量的突飞猛进,《知音》富了。为了让《知音》进一步做大做强,胡勋璧们想起了扩张之路,其中的一个思路就是“一业为主,多业发展;一刊为主,系列发展”。
  “我们当时也认识到,单靠一本杂志,一年12期,要创造出太大的空间不大可能,所以我们决定展开更多布局。”胡勋璧说。
  1996年8月,《知音》推出《知音·海外版》,创刊号发行量即达8万份,后来增长至50万份。
  为了改变月刊周期太长的缺陷,1999年起,《知音》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分为上半月版和下半月版。
  2000年11月和2001年3月,知音杂志社又创办了《打工》和《好日子》杂志。《打工》也分为上半月版和下半月版,有“小知音”之称,创刊第二年就实现了月发行量30万份,后又发展到50万份。
  “我们虽然在扩张,但从来不盲目扩张。”胡勋璧说,“1999年改成半月刊的时候,我们在1998年做了大半年准备,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新招了很多人,多次试刊,改成旬刊也是一样的,都提前准备和培训了队伍。全国这么多刊物,像我们这样改成功的不多。我们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知音也在适时向期刊出版相关产业延伸,1996年,创办广告公司、发行公司、印务公司。2000年前后,在网络投资和教育投资热潮中,知音又投资兴办了知音网站和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这两个是知音的战略性投资项目。
  胡勋璧说,知音的多元产业格局思路非常清晰,由四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核心层,即品牌产品《知音》,第二个层次是从第一个层次延伸出来的知音系列刊报,第三个层次是与刊报出版密切相关的知音系列子公司,第四个层次是战略性投资项目。
  在胡勋璧看来,这种发挥品牌资源优势、通过品牌资源延伸来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和开发成本,实现低成本扩张,较快达到产业发展目标和效益预期,“基本上我们办一个成一个”。
  实力雄厚 但频遭打击
  在2000年后知音传媒集团的发展中,最耀眼的是《知音漫客》。仅用6年时间,这份创刊于2006年的期刊新锐就完成了从名不见经传到发行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跨越。《知音漫客》可谓是《知音》期刊阵容中的异数,因为它根本不针对成人世界办刊,而是面向90后。
  说起办刊初衷,胡勋璧说:“很简单,我也是动画爱好者,我女儿很小时,我就跟她一起看阿童木和一休,小孩非常喜欢看动漫,读者群很庞大。后来我碰到《知音漫客》现在的主编李靖(原名朱家君),他在这方面也有着敏锐的嗅觉,于是就创办了这本刊物。”
  现在,基于《知音漫客》平台进行的多元开发,如图书出版、手机漫画、动画、游戏、在线商店,已经让知音传媒集团又多了一个产业集群。2011年,《知音漫客》的收入已超过《知音》杂志,利润率也与《知音》杂志相距不远。
  “这等于再造了一本《知音》。”胡勋璧说。
  如今,知音形成了以《知音》杂志为核心的期刊出版、广告经营、书刊发行、印刷制版、物业开发、网络媒体、动漫制作、高等职业教育等多元产业构成的产业格局,正准备进军资本市场。
  随着知音传媒集团产业越来越大,办公地点先是搬到了水果湖高15层的知音大厦,2006年1月,又搬到了紧邻东湖的面积近百亩的新办公区。
  但打击随之而来,据新京报报道,2014年5月25日,知音传媒突发“人事地震”。招股书显示,知音传媒副总经理朱家君(又名李靖)被董事会解职,同时接受公安部门调查。武汉市公安局向新京报记者确认,因涉嫌“职务侵占罪”,朱家君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有消息源称,朱家君被拘,系知音传媒主动报案。
  此事过去才3月,“掌门人”又因涉裸官问题黯然而退。据悉,胡勋璧的孩子早年去加拿大留学,身体不太好,胡的老婆出于照顾目的也去了国外。湖北省妇联建议胡勋璧将家人接回国内,继续主持知音传媒工作。因家人已入加拿大国籍,且考虑到孩子身体状况,胡勋璧拒绝了这一请求,因此下课,但其本人并无违纪行为。
  在纸媒危机下,曾经辉煌、而今四处碰壁图破壁的知音频遭打击,何去何从未为可知,徒令人慨叹。
  但无论怎样,胡勋璧永远是中国报刊界的传奇。
  编辑 倚天
  《商道》杂志QQ⑥群号:287760029
其他文献
曾经风光一时的杨光,与很多邵东批发市场里的暴发户一样,用几年时间败光了之前仿佛一夜积聚起来的巨额财富。  黯然回到老家,千万家产只剩下五十万元现金。恰值两个儿子高中毕业,升学无望,最后这五十万元,成为支持他们进入商界唯一的敲门砖。  那天,老大杨槐和弟弟杨梨一进门,就看到五十万元被分成了两叠——高度相差却如此悬殊。平时关系不错的兄弟俩,内心的距离随着这两叠钱的差距悄然被拉开。  父亲拿起十万元那叠
期刊
冯仑:1959年生,陕西西安人,万通控股董事长,企业界称他为“商界思想家”,地产界称他为“学者型”开发商。  在全中国、全世界,只有少数人能挣到很多钱,他们靠的是什么?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情,究竟让一个人能够创造财富、能够成功的是哪些因素?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李嘉诚创业时,许多人都比他有钱,但后来那些人不见了,或者财富排在他后面;比尔·盖茨创业时,比他钱多的人也很多,但盖茨成了首富。中国许多
期刊
俞敏洪:1962年10月出生,江苏省江阴人,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网上流传“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我觉得这话挺好,表明了中国对“土豪”态度的改变。我们以前是“打土豪,分田地”,现在是“路见不平一声吼,抱着土豪不放手”。但是“土豪”到底是谁呢?这些“土豪”总体来说是现在中国的老一辈的企业家们,因为他们都是从很土出身的。  网上流传一个字叫做:4B Youth
期刊
好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小米的用户关系指1、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谷歌就深谙这个道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2004年谷歌推出Gmail电子邮件时,就完全依赖于口碑。当时,谷歌只提供了几千个Gmail的试用账户,想要试用的人,必须有人邀请才行。这些数量有限的“邀请码”迅速在全球流行,被用来交换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到迪拜度假两夜,或者交换旧金山的明信片。甚至,Gmail账
期刊
在日本AV女优纷纷来华淘金的风潮中,冲田杏梨杀出了一条血路,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成为继苍井空之后第二位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的女优。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从最初默默无闻,到如今粉丝百万,代言费不亚于国内二线明星,冲田杏梨背后有着一条怎样的商业发展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条成名之路,其实是另类品牌迎合主流价值观进而获得更大生存空间的一种方法论。  当明星的野心  冲田杏梨家境殷实,父亲经营着一家汽车
期刊
在德国要购置一栋房屋,首先要缴纳评估价值1%至1.5%的不动产税,房屋买卖还要缴3.5%的交易税,买卖盈利缴纳15%的差价盈利税,十年内出售即参照公司税标准征收资本收益的25%。  其结果是怎样呢?据说,10年来,德国名义上房价每年仅上涨1%,但德国物价水平平均每年涨幅达2%。  2014年夏天,一位全国人大委员称,中国可能最早在明年启动全国范围的房产税。此前房产税已经在重庆和上海进行了试点。新税
期刊
几毛钱拿货卖几块钱,一个店月收入一万多,跟上班赚的钱差不多,却比上班辛苦很多。如果开十家店,一家店赚一万,十家店就可以赚十万块钱,那日子就不一样了。  秦际华,70后四川汉子一枚。三十岁之前打着麻将赚着小钱,三十岁之后洗心革面开始创业,从此走上了职业加盟商的不归路。现在重庆拥有4家绝味鸭脖,2家麦丽丝,3家麦食尚。然而秦际华的主业却并非开加盟店,而是逛街。  秦际华的“前世今生”  和现在很多80
期刊
关于红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  俗话则说:“一日吃三枣,容颜不显老。”  当90%以上的人看好互联网(抱括移动互联网)并且热衷于网络淘金时,中国互联网教父、新科首富马云却说,下一个世界首富,将出现在健康产业领域。  当90%以上的人都发现了医院的楼越盖越高、越盖越多,看病挂号如果赶时间还得找黄牛帮忙,花钱做手
期刊
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一个组织或个人让您发展人员,并且通过发展“小学同窗、中学同学、亲朋家属……”  这是去年8月份来到西安加入“1040工程”传销组织后,小柳在自己笔记本上按照“经理”的授课,以难易程度标出的下一步自己的“拉人”计划,其中小学同窗已经被黑笔抹去,因为她的闺密小红已被成功拉入局。现在,她羽翼未丰的魔掌又正在伸向被画上了红圈的中学同学——远在江西老家的“小张”。  这是西安警方侦破的“
期刊
很多人工作一年半载甚至一两个月就跳槽,就迫不及待地在各个行业间转换,并美其名曰“了解各大行业情况”。这样的经历,只能说是走马观花般在职场上转了一圈,至于门道是什么,压根就没“老师,我大学读的专业不好,也没学到什么东西,大学四年算是白过了。大学毕业后先后找了两份工作,一份干了一个星期,另一份干了两个月,不太满意,辞职了。现在在家闲了半年了,也没找到适合的工作。现在有创业的想法,想拼一拼,老师给点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