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久不用钢笔了,竟然坏了,自己无从下手,又不想放弃,便在网上搜可以修笔的地方。在北京的东四南大街上,竟然还存活了一家修笔店,并且是从1962 年开起来的,简直不可思议。
第一次去吃了闭门羹,两扇木门紧闭,挂着一张牌子“休息”,下面是小字“3点营业”。木门中间嵌着玻璃,透过可以看到工作室。工作室面积不大,写字台、柜台摆放得错落有致。整个门都是木制的,店名是金色的大字写在深灰色的墙面上。
这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房子,好像时光走神忘了带走的旧物。可这一带做生意的人,没有人敢小瞧了张老师傅的店,就连这片的民警都能说出这里的来头。只有新客人才会“扑空”。张老师傅每天下午3点到5点工作,倒不是因为生意少,而是因为他年纪大了,精力有限。
虽然营业时间极短,但风雨无阻地开张,作息非常规律。有次北京遇连续大风,大街上人们冻得面红耳赤,冲进一个男子,还没来得及站稳,就对着张老师傅乐了。大老远从海淀赶过来,一路担心不开门,现在真是如愿以偿。张老师傅也幽默,“我要不开门,那您不就碰锁了吗?”
张老师傅的顾客遍布几代人,爷爷在这里修过笔,孙子还到这里买笔、修笔。谁也想不到,换了人间,都动摇不了的竟然是修钢笔店。
店铺一进门,是老式柜台。玻璃木柜里出售的钢笔,不是什么名牌,价格不等,是实实在在好用的书写工具。柜台侧面的写字台就是张老师傅的工作台,也是有了年头的,一盏墨绿色的搪瓷工作灯,发着橘色的光。张老师傅戴一副金丝眼镜,头发花白,坐在桌前。桌子上钳子、镊子、剪刀,还有各种钢笔零部件,一台古旧的磨尖机不知道打磨过多少只钢笔尖。他背脊微弯,研究着手中的笔,无比专注。工作台对着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奖状,大红色的旌旗垂着黄色的穗子,那是他生意鼎盛时最好的肯定。
张老师傅17岁就跟着父亲一起在东安市场卖钢笔,那时候钢笔是热销货,很受欢迎。顾客的钢笔有小毛病时,他就顺手帮人修修。钢笔尖劈了,钢笔管裂了,丢个小零件,换个笔管什么的,他很快摸索出门道。顾客们很快发现他修过的笔比之前更好用了,甚至有些新钢笔,都要带来给张老师傅磨一磨,写字才能更顺畅。
后来,他就租了店铺,专心做修笔生意。比起一般的修笔师傅,他独创了一手“点尖儿”的绝活。钢笔大多数毛病都是坏在笔尖上,笔尖娇气,很容易摔坏。钢笔头上有一个比小米粒还小的圆珠,掉了钢笔就不能用了,需要把圆珠粘到笔尖上,然后在圆珠上开出缝才能流出墨水。这道工艺在笔厂里都是激光加工,可张老师傅就靠手工电弧焊把一个小钢珠焊在笔尖儿的顶端,焊得恰到好处,再在钢珠上开条小缝,做成钢笔尖儿。
“点尖儿”用的材料都是从德国进口的铂金材料,顺滑又耐磨,写上几十年都没有问题。绝活为张老师傅带了荣誉,也带来伤害,没有戴护目镜的意识,每次都被火苗烤眼睛,伤得很厉害。30年前,他得了视网膜炎,“点尖儿”这门绝活做不了。可也没有让那些慕名而来的客人失望。面对摔弯了笔头的钢笔,他用一把小钳子,轻轻地、慢慢地掰,笔尖儿一点点变直,就像从未摔过一样。
过去以修理钢笔为业的人很多,现在修钢笔成了最不吃香的行当。很多人向张老师傅传授生意经,还有的出主意,说铺子的地理位置好,租出去一个月房租也快赶上半年收入。这些他从未考虑过,别说转出铺子,就连离开几天他都不舍得,生怕来找他的顾客扑空。
旁人无法体会他对钢笔的情感,每个人总要有自己终生信守的东西。这是一个儒雅的、颇具耐心的老实人,本分了一辈子,也因太过本分而落伍,他的店铺也落伍,他的手艺也落伍,只是,却是最奢侈的落伍。
第一次去吃了闭门羹,两扇木门紧闭,挂着一张牌子“休息”,下面是小字“3点营业”。木门中间嵌着玻璃,透过可以看到工作室。工作室面积不大,写字台、柜台摆放得错落有致。整个门都是木制的,店名是金色的大字写在深灰色的墙面上。
这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房子,好像时光走神忘了带走的旧物。可这一带做生意的人,没有人敢小瞧了张老师傅的店,就连这片的民警都能说出这里的来头。只有新客人才会“扑空”。张老师傅每天下午3点到5点工作,倒不是因为生意少,而是因为他年纪大了,精力有限。
虽然营业时间极短,但风雨无阻地开张,作息非常规律。有次北京遇连续大风,大街上人们冻得面红耳赤,冲进一个男子,还没来得及站稳,就对着张老师傅乐了。大老远从海淀赶过来,一路担心不开门,现在真是如愿以偿。张老师傅也幽默,“我要不开门,那您不就碰锁了吗?”
张老师傅的顾客遍布几代人,爷爷在这里修过笔,孙子还到这里买笔、修笔。谁也想不到,换了人间,都动摇不了的竟然是修钢笔店。
店铺一进门,是老式柜台。玻璃木柜里出售的钢笔,不是什么名牌,价格不等,是实实在在好用的书写工具。柜台侧面的写字台就是张老师傅的工作台,也是有了年头的,一盏墨绿色的搪瓷工作灯,发着橘色的光。张老师傅戴一副金丝眼镜,头发花白,坐在桌前。桌子上钳子、镊子、剪刀,还有各种钢笔零部件,一台古旧的磨尖机不知道打磨过多少只钢笔尖。他背脊微弯,研究着手中的笔,无比专注。工作台对着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奖状,大红色的旌旗垂着黄色的穗子,那是他生意鼎盛时最好的肯定。
张老师傅17岁就跟着父亲一起在东安市场卖钢笔,那时候钢笔是热销货,很受欢迎。顾客的钢笔有小毛病时,他就顺手帮人修修。钢笔尖劈了,钢笔管裂了,丢个小零件,换个笔管什么的,他很快摸索出门道。顾客们很快发现他修过的笔比之前更好用了,甚至有些新钢笔,都要带来给张老师傅磨一磨,写字才能更顺畅。
后来,他就租了店铺,专心做修笔生意。比起一般的修笔师傅,他独创了一手“点尖儿”的绝活。钢笔大多数毛病都是坏在笔尖上,笔尖娇气,很容易摔坏。钢笔头上有一个比小米粒还小的圆珠,掉了钢笔就不能用了,需要把圆珠粘到笔尖上,然后在圆珠上开出缝才能流出墨水。这道工艺在笔厂里都是激光加工,可张老师傅就靠手工电弧焊把一个小钢珠焊在笔尖儿的顶端,焊得恰到好处,再在钢珠上开条小缝,做成钢笔尖儿。
“点尖儿”用的材料都是从德国进口的铂金材料,顺滑又耐磨,写上几十年都没有问题。绝活为张老师傅带了荣誉,也带来伤害,没有戴护目镜的意识,每次都被火苗烤眼睛,伤得很厉害。30年前,他得了视网膜炎,“点尖儿”这门绝活做不了。可也没有让那些慕名而来的客人失望。面对摔弯了笔头的钢笔,他用一把小钳子,轻轻地、慢慢地掰,笔尖儿一点点变直,就像从未摔过一样。
过去以修理钢笔为业的人很多,现在修钢笔成了最不吃香的行当。很多人向张老师傅传授生意经,还有的出主意,说铺子的地理位置好,租出去一个月房租也快赶上半年收入。这些他从未考虑过,别说转出铺子,就连离开几天他都不舍得,生怕来找他的顾客扑空。
旁人无法体会他对钢笔的情感,每个人总要有自己终生信守的东西。这是一个儒雅的、颇具耐心的老实人,本分了一辈子,也因太过本分而落伍,他的店铺也落伍,他的手艺也落伍,只是,却是最奢侈的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