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三章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xi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走过了太多的都市喧嚣,我经历了太多的人世纷扰,哪里还有洁净的乐土?哪里还有宁静的家园?踏遍了大地山川,我在苦苦的找寻。人说,在那遥远遥远的地方,人类还留有一方净土——喀纳斯。
  哦,喀纳斯,我要把你找到。
  
   喀纳斯之春
  
   清脆的水声是春天的音符,它欢欢畅畅地来了,跳跳荡荡地来了。它扑进了小溪,融入了大河,奏响了喀纳斯春天的乐章。
  哦,喀纳斯,我终于投入了你的怀抱。
   喀纳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布尔津县境内,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接壤,总面积达2千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纳斯湖风光秀丽,山水清绮。它形成于距今约20万年前。在第四纪冰川期,冰碛物阻塞河道,形成了神奇壮观的高山湖泊——喀纳斯湖。当地人叫它喀纳斯,据说这出自蒙古语。
   很久以前,山中一对猎人夫妻苦盼着儿子出世,可是猎人的妻子却难产,痛苦不堪。山上的仙鹿跑来,它跳进清澈的湖水,顷刻之间,湖水变得五彩斑斓。猎人的妻子喝下湖水立刻转危为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猎人为了感谢治病的圣水,给新生的儿子取名喀纳斯。
   这片苍天厚土是蒙古族土瓦人、哈萨克族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他们说,生活在美丽的喀纳斯,就像在母亲的怀抱一样。
   春天来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开始转场。他们赶着牛羊,走向高山的牧场,搭起新的毡房,迎接夏季晴暖的阳光。喀纳斯春夏相连,方才还享受这春光融融,很快就迎来莺飞草长的夏天。
   喀纳斯的夏天美得像梦。清晨,薄雾漫过了山谷,为河道披上一层轻纱。中午,雾气又升上了山崖,它像羊群在天空漫游,像巨龙在林中游动,像奔腾的海潮,像盛开的白花……
   雾是湖水的性情,也是喀纳斯的精灵,山因雾而神秘,湖因雾而朦胧,山山水水画梦中。喀纳斯的大自然仪态万千,金莲花如火,石蒜花似雪,勿忘我蓝,野芍药如丹。喀纳斯呀,你是一幅多彩的画卷,舒展地铺向天边。炊烟袅袅,更显出草原的宁静;白雾迷蒙,把人带入迷人的仙境。
   土瓦人的生命在这里蔓延、滋长,土瓦人的生活与绿色的大自然水乳交融。
   “香喷喷的奶酒,
   热腾腾的茶,
   走进了毡房,
   回到了家。
   热情的酒歌催人醉呀,
   吃不够土瓦人的奶疙瘩”。
   喀纳斯的湖水千曲百转,穿过幽深的山谷,穿过寂静的林荫,在天地之间,画出了一条最有韵致的优美曲线。在河道中央,两个小岛多像巨大的脚印。上了年纪的人都说,当年成吉思汗挥师西征,踏平百川,他涉水过河的足迹如今仍是清晰可见。一段神话般的历史,就这样刻写在山水之间。
   喀纳斯湖水发端于友谊峰冰川之下,全长125公里。河水蜿蜒曲折,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三百多个,它们像珍珠在大地上错落。当年,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才远征西域,路经喀纳斯时,一下子被这里的美景吸摄了。他诗性大发,忍不住挥毫泼墨,写下了动人诗篇:
   “谁知西域逢佳景,
  始信东君不识情。
   国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喀纳斯,你这人间的净土,美丽的天堂。
  
  喀纳斯之秋
  
   季节的风在树梢上掠过,绚丽的秋天来了。
  冬天到来之前,树叶燃烧起全部的生命激情,将山峦染得红彤彤,金灿灿。
  卧龙湾,巨大的龙浮出了水面,秋水潋滟,仿佛是它闪光的鳞片。喀纳斯气候怡人,纯净湿润,春、夏、秋三季的气温平均在十六、七度左右。人在其中,仿佛跨越了万丈红尘,一下子走进了天国的梦境。
  秋,在白桦林中漫步。秋,在金黄的波光中闪烁。在这里,我感受着秋的成熟,秋的磅礴,迸涌着心灵的颂歌,生命的欢乐!
  喀纳斯山顶银光闪耀,现代冰川雄伟壮丽。山坡上呈垂直分布的是西伯利亚太加林带。浓雾笼罩的山谷,更多了几分神秘。喀纳斯的神奇之处很多,它的湖水颜色变幻莫测,时而幽蓝,时而油绿,时而乳白,时而微青,因时而异,四季不同。
  土瓦人以放牧、狩猎为生,吃自己制作的奶酪、奶茶、奶疙瘩等,住自己搭建的木屋毡房。他们以牛、羊毛赶毡御寒,以发酵的牛奶自制奶酒,这是一个能歌善舞,善良纯朴的民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曾经是古代诗人的梦想,而喀纳斯人的生活,岁岁年年,从来都是这样恬静、悠然。
  湖水在秋光里沉淀,仿佛是一块巨大的美玉,镶嵌在天地中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喀纳斯河水与额尔齐斯河汇合,裹着日月,挟着牧歌,日日夜夜向着北方流去,它是中国境内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大河。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挺拔的落叶松、苍劲的五针松、塔形的云杉、俏丽的白桦,遮天蔽日,郁郁葱葱。
  走上这人迹罕至的山径,我要去领略山顶的风景。“赤橙黄绿青蓝柴,谁持彩练当空舞?”秋天的色彩幻化无穷,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任诗人有生花的妙笔,又怎能把它形容?深秋的天,高远宁静;深秋的水,湛蓝澄明。
  阿尔德什老人是土瓦人的老前辈,也是喀纳斯历史的见证。一管芦笛,吹出了千年流水的神韵,悠悠天籁,呼应着大自然的心声。时光,在湖水中流动,岁月如轮;春夏秋冬,逝去的是秋水,不老的是心灵。只要这圣水还在,青山还在,喀纳斯人的生活就永远祥和从容。
  秋色深了,秋意浓了。依照阿尔德什老人的指点,我走进湖区山深处,去探访大自然一个又一个的奇景。山在身边游走,水在心中涌动。在这样的时刻,我静静体会天地的雄浑,感受生命的律动。
  万军雷霆,雨雪风霜,绿色的枝干被凝成褐色的雕像,而你依然不改往日的风骨,昂首屹立,让人们去体会大千世界无尽的沧桑。树在舞蹈,山在沉思,水在欢歌。秋天的喀纳斯,没有凄凉,没有萧瑟,有的是激情的奔涌,生命的执着。
  深秋的湖水慢慢成了乳白色,这是上流白湖的水涌入的结果。我抬头远望前面茫茫苍苍,简直是牛奶的海洋,我终于来到了白湖。深深的湖水不知道掩藏了多少秘密。以前,人们只知道英国的尼斯湖有湖怪,而现在很多人来此,为的是一睹喀纳斯湖怪的风采。
  当地的人说,湖中有一种怪兽,他在云暗天低时出没,把壮马肥牛拉进深深的湖底。当地的人说湖水中有很多大鱼,其中最著名的是哲罗鲑,又叫大红鱼。19世纪末,一个俄罗斯人在喀纳斯湖中,曾经捕到过一条长10多米,重达几吨的大鱼。而不久前,一场大雨过后,一个老阿妈在湖边发现了一条搁浅的大红鱼,它虽然小得多,但也有一百来斤重呢。
  生命是一段行程,而大自然才是真实的永恒。山中树,云中雪,水边草,路边花,每一种存在都有它自己的灵性。喀纳斯的红叶,是生命在晚秋的吟诵。雄伟的阿尔泰山守卫着深秋的白湖,山顶上的白雪银光闪闪,像是天神在给天地加冕。雪线下,山林黄绿相间,是山水间靓丽的风景线。湖山相映,妙趣天成。
   日出,是一个希望的诞生;日落,是又一个希望的孕育。“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巍巍苍山,镌刻了历史的瞬间;潺潺流水,守卫着美丽的家园。
   喀纳斯,你来自遥远天国的梦境,纤尘不染;你像一首动人的诗篇,意韵深婉。在你坦诚的世界,人们会了解什么是纯净,什么是美妙,什么是圣洁。
   喀纳斯,你令人遐想,令人感动。你这壮丽的湖山,是动人的诗篇。
  
  喀纳斯之冬
  
   走过春天的烂漫,夏的繁华,秋的丰盈,喀纳斯开始进入漫长的严冬。我不会错过这雪压冰封的季节,因为置身于银色的世界,乐在其中,妙趣无穷。
   茫茫白雪覆盖了山峰,只有轻快的马蹄踏破大地的寂静。喀纳斯的村落银装素裹,而木屋中土瓦人的生活则像冬天的太阳一样,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玉宇澄明,周天寒彻,这是大地的写意,这是蓝天的泼墨。
   白雪皑皑,白雾茫茫,冬天的喀纳斯有一番玉洁冰清的模样。冬天是严寒的,但是冬天却最能显示喀纳斯的本色,它掩去了流水的喧哗,褪去了野花的色彩,坦坦荡荡地亮出了大自然本真的色调。
   经历多少年的斗转星移,古代岩画依然栩栩如生,镌刻着当地人久远的历史。小鸟在寒冬中啼鸣,生命在白雪上跃动,玉树琼枝显示出纯净的诗意。白雪藏起了喀纳斯湖的真实面貌,平展展,静悄悄。
   “少年得意马蹄急”,土瓦人的小巴郎不愧是“马背民族”的后代。他们扬鞭奋蹄,在这辽阔的湖面上,纵横驰骋,一决雌雄。
   厚厚的冰层下还藏着一条神龙呐。相传很久以前,有一条神龙偷偷下凡,它俯瞰天下,唯独爱上了喀纳斯。它整天在湖中畅游,不听龙王的召唤,不知不觉之间,大雪满天,冰封湖面。神龙被压在冰盖之下,永远留在了人间。
   大雪飘飘为喀纳斯村落披上锦袍,看不见山岗的肆虐,听不到天涯的咆哮,万籁寂静,落雪无声,喀纳斯的冬天情韵正浓。喀纳斯的冬天很冷,人们却不畏严寒,用生命的热情在冰雪的世界里编织生活的美梦。积雪遮盖了村中的小路,却挡不住人们往来的脚步。雪再大,他们有皮袍;路再陡,他们有雪橇。揣上奶酒,去跟朋友聊一聊吧!冬天给了喀纳斯白色的世界,也给了他们快乐和逍遥。
  雪在喀纳斯湖上展示着朴实无华的身影,雪在阿尔泰山上献出自己洁白的心灵。雪把天空擦得湛蓝湛蓝,雪把大地洗得干干净净。我想,厚雪覆盖的喀纳斯湖里,180米深处的湖怪还在做着悠长的美梦吧。
  长达七个月之久的喀纳斯的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度。天、地、湖、山洁白晶莹,单纯宁静,像一个动人的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中的松柏更别具坚毅的风采。
   喀纳斯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人们告诉我,仅列入国家级一类保护的动物,就有雪豹、墨鹳、貂熊、柴貂、北山羊等,此刻他们一定是在雪山深入冬眠。冰河中只有野鸭、水鸟在嬉游。著名学者钱伟长盛赞喀纳斯的美景,他说:“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
  1995年一位联合国环保官员到喀纳斯考察,看到这里原始风貌的山川,他激动地说:“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保存最好的自然景观。它的存在就在于向人们证明:人类曾经有过多么美好的栖身地。”
   一位到过喀纳斯的朋友震惊于这里山水的圣洁,他感慨地说:“真干净啊,连思想都是干净的。”
   喀纳斯,我将归去。你圣洁的山川、纯朴的人民,会永远的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的喀纳斯之行是一次精神的沐浴,灵魂的洗礼。
   此刻美丽的村落依然像牧歌一样,咏诵着她自己的曲调,而我将踏着积雪到远方去。
   喀纳斯,你不愧是人类的净土,世间的永恒。
其他文献
前不久,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吐鲁番地区鄯善洋海古墓作为青铜时代至唐的古墓葬,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洋海古墓群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面积达8000多亩,距吐峪沟大峡谷5公里,高昌故城15公里,这里分布着3000年前至唐之间的墓葬几千座,是目前新疆发现出土文物最精美的墓地之一,对于研究新疆和吐鲁番的历史、文化、民族的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墓里发现最早的竖琴  
期刊
单身潮出现对消费结构将产生深远影响,但是消费总量不会下降,反而有可能上升。    除了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找对象难”,单身潮出现的一个直接原因,则源于对结婚成本的考虑。  “赚钱,攒钱,退休后到法国或地中海边买座小房子,一个人开个小旅馆,画画、读书、做自己爱做的事。”35岁单身女性周颖(化名)的人生规划中,没有给家庭和伴侣留下任何位置。  作为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周颖的选择完全出于自愿,“我只
期刊
社会慈善捐助,出现了慈善家撤回捐助,慈善热情降温的现象。经调查捐助遭遇欺骗,账目不明,是造成“慈善障碍”的主因,五成人与五年前相比更冷静。    年底,首府和全国各地一样又刮起了一阵“年末捐助风”,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不少温暖的色彩,但与此同时,诸如慈善遭遇“李鬼”,慈善家怒撤捐助等消息也在网络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  那么,究竟这些慈善的背后是什么?2006年11月30日至12日,联合乌鲁木齐流动力
期刊
时下“啃老族”的生活状态:“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养儿防老”这一根深蒂固于中国人思想里的传统观念,如今正受到来自“啃老族”的冲击。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或青年中的“啃老”现象的网络调查,一周之内,竟有10万名网友参与,70%以上认为身边存在“啃老”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而且随着就业压力增
期刊
吹着加勒比海风,享受着热带雨林气候的哈瓦那东部农场的农民,应该没有想到中国新疆人会闯入他们的世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而让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前往古巴的新疆企业将中国企业的“管理员”制度推行哈瓦那地区的一些农场,双方在友好的合作中互相影响着。    从乌鲁木齐途经莫斯科,转道古巴共和国首都哈瓦那需要两天的时间。六年的光景,陈保安在这条路上辗转多次。作为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
期刊
学生历经几年奋战,考入高等学府后,或沉迷于网络,或无所事事,因成绩不合格,被学校给予降级或退学的处分,这些被“处理”的学生背后到底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2006年11月8日,首府一所高校一个专业的16名大一学生被学校做出留级或者由本科降为专科或劝退的处理。这不是个案,记者从首府部分高校了解到,今年大部分高校都有新生被处分的现象,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当初是以高分考入的,据了解,新生被处分的现象历年都
期刊
这不是幻想中的情节,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在依然重男轻女的一些农村里,男人们急切地找寻着另一半——女人。女人们哪里去了?进城去了。她们悄无声息,如退潮之海水从农村里退了出去……记者就此走访了吉木萨尔、奇台等地,发现农村男青年娶妻难的现状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农村光棍普遍多    走在吉木萨尔、奇台的乡镇集市上,只要你跟当地人聊起农村青年找对象难的事,几乎人人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总的说法是:农村男
期刊
明华制卡在发展中历经波折,每次波折过后,都重新走向了良性发展之路。    知道明华的人都说:“三年来,这小子靠卖卡发家了。”明华说这些人都是胡扯:“我卖得是技术。你知道什么叫智能一卡通吗?你想进自己的办公室,刷卡;中午吃饭了,刷卡;下班了,刷卡……不管你有多少程序,我一张卡就搞掂了。”  明华的指责多少有些没道理,因为使用明华制作的智能一卡通的企业还仅限于新疆一些大企业,大家不知道很正常。别人关于
期刊
政策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就像干涸的土地遇到了春雨,饮水思源,这些昔日民营企业的嫩绿小苗今日已长成参天大树。    两个政策助力民营创业    买买提·艾力原是新疆冶建四分公司的一名木工。家庭中有2个孩子,还有残疾、偏瘫的双方老人需要照顾。上个世纪的1988年,由于当时单位的效益不好,正常的家庭生活难以维系,艾力辞了职。为了能从困境挣扎出来,艾力用辞职时单位给的6千元再加上亲戚朋友凑的共计1万元开始起
期刊
红山附近这家红彤彤的“本命年祈福文化用品店”很是吸引人,每次坐车经过,双眼都会被那耀眼的红色所牵引,远远就见小店里围满了人,一片热闹喜庆的气氛。按耐不住好奇心,记者踏进了这家小店,探询到一段转换思维赢得财富的创业故事。  刘铁梁,一个从商十年之久的中年男子,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当大家都一拥而上做时尚前卫的生意时,他却从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本命年”中发现了商机。  走进刘铁梁的小店,就像进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