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向下的研究视域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g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基层社会,县官群体,官制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6-0071-02
  
  官制历来是历史研究中的重头戏,地方官制则是官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两千年的古代社会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行政体制,它要求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同时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因而地方官制设置的是否合理,运转的是否正常,不仅是国家行政机制得以运行的保证,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政治、社会的安定。因此,“亲民之官”的县官群体成为学术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史学界对乡村基层社会的研究也成为热门课题,越来越多的治史者认识到,基层是构筑一个社会体制与结构的基石,基层社会的状况,往往能客观直接地揭示一个时代的本来面貌,从而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性。这种眼睛向下看的研究视角,正在成为现今史学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张玉兴君的《唐代县官与地方社会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此书是李治安教授主编的“基层社会与国家权力研究丛书”之一)是对这两大热点的有益探索。该书试图将唐代县级官府与基层社会相结合进行研究,其主旨在于从县级行政组织的角度,来透视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的运作。围绕此中心,全书除绪论外分为七章,前三章探讨县级机构中官吏的设置,包括县令、县丞、县主簿、县尉以及胥吏等,后四章则将县级官府放人唐代地方社会整体视野中,重点探讨县级官府与科举制、乡里制,以及地方诸势力的关系。
  应当说,近年对唐代地方社会,包括县级官府、县令及县佐吏、乡里制度的研究成果不算少,特别是一些史学新秀,对此倾注了极大热情,将其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题目进行研究,推动了这一问题的深入。但是,由于存世的史料偏少,记载零散和片面,国家权力经过种种环节到达地方运作的错综复杂性,以及地方基层组织始终处于不断变化调整中,诸如此类,都为后人对这一层面的历史解读造成了困难。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人言言殊。未有定说,这表明对基层社会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与余地。张君博采众家之长,加上自己独立思考,对以往研究中欠缺与较为薄弱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对于县官群体的整体研究,特别是在县丞、县主簿问题的研究上,披沙拣金,发前人所未发。对基层社会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乡里制中评价,提出“乡实里虚”的一家之言,亦具有学术价值与新意,兹进行介绍。
  首先,对于县佐官的研究,是该书的重点,也最具有学术价值。中国古代的县僚佐体制在隋唐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始之于情,而完成于唐。这就是该书所说的“一令三佐”的县级行政体制(第151页)。唐代县级官员除了主官县令之外,还有县丞、县主簿和县尉。县丞的地位仅次于县令,位居佐吏之首,是一县事务的通判官。县主簿地位次于县丞,具有钩稽文书,纠察县政失误职能,是一县的勾检官。县尉位居县级官员之末,是一县的判官,具体负责处理县中的各项事务。在县级地方行政系统中,三者相互合作又各有分工,共同辅佐县令完成一县的治理任务。据笔者所知,日本学者曾对唐代县尉有所研究,对县丞和主簿似乎尚无专文研究,这里只谈后两者。
  县丞是一县佐官之首,到隋代时始成为国家官职中正式的一员。作为“通判县事”的唐代县丞,其职掌史书没有明文规定,其在县级行政组织中的地位,以及在前期后设置上有哪些变化,史学界也缺少专门的研究。张玉兴查检了大量分散在各处的相关史料,并结合唐代县丞厅壁记及吐鲁番出土文书,钩稽出唐代县丞的主要职掌,以及县丞的兼(以本官兼任它职)、摄(代理它官职)、判(另一类的差摄)与差出(被指派充任本职以外的工作)的特殊情况。县主簿则更具特色,其设置前期比较稳定,赤县(京县)二人,他县一人;而后期则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他们所职掌的勾检、监印等职能对清明县政,弥补县行政的失误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县主簿的出身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无论是科举出身,还是门荫出身,抑或流外人流,一旦他们获得出身后都有资格出任县主簿。其迁转官职也具有特殊性,绝大部分是监察御史、侍御史、补阙、拾遗,以及县官吏,包括县令、县丞、县尉等官职。对县丞和主簿的研究,可以说填补了这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此外,对县令任期变动和京畿县令问题也都有独特的看法,有充实旧说之功。
  其次,唐代基层社会管理方式比之前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唐代县以下行政建制,根据志书所载,大致是实行乡里制度的同时,辅之以村坊制。但乡、里是否实体,二者的关系如何?由于史料记载的语焉不详和歧义,成为学术界久有争议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乡、里两级制说、乡消亡说、乡里并存说,等等,张著在清理诸说的基础上,提出己见。认为此时实行的不是乡、里两级制,而是呈现出以乡级行政为主,乡实里虚,辅之以村坊制共同治理的模式。作者通过对吐鲁番敦煌出土的《永淳元年西州高昌县下太平乡符为百姓按户等贮粮事》《唐贞观十八年西州高昌武城等乡户口帐》《周长安四年二月敦煌县里正等牒》等官方文书的解读,来印证乡级行政的存在,以乡为单位的行政事务的执行者则是里正,里正成为实际的乡级长官,维持着乡级行政的运转。作者接着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出于国家政权削弱基层势力,加强地方控制的需要;二是村坊制度的确立,分担了乡里部分职能,确保里正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乡级行政运转。可以说,张著对唐代地方基层建制这一错综复杂的问题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这些看法,也许不尽周全完备,但都为理清这些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不论是上面所举两个问题的研究,还是在通篇的论述中,都贯穿着作者动态考察的方法。因为唐代是一个变革时期,虽然对这种变革的性质的认识存有分歧,但唐前期与唐后期的历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则是不争的事实,如陈寅恪所说:“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作者不论是考察县令和其佐官,还是探析县级官府与基层社会的关系,都能紧扣时代脉搏,充分考虑到社会变化的因素,将前期与后期进行对比研究,如此才能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张玉兴君涉足历史领域的时间尚短,作为史学新人,在不长的时间内将这一有难度的课题做到了如此有深度的探讨,实属不易。但在笔者看来,这一题目尚有进一步开拓余地。
  首先作为制度的研究,窃以为不应忽视“人治”,即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与制度本身联系起来,也就是学界通常所说的“活的制度史”。怎样能活起来呢?对于县级机构的研究,除了将其放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当中,作为“关系”的制度史外,将制度运作与执行制度的“人”联系起来考察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制度运作的成败与否,与执行这些制度官员密不可分。是这些“人”在执行着县政的各项职能,维护县级官僚机器的运转,也是他们才使得制度的执行呈现出千差万别,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这一点非常重要,制度的研究不仅仅在于对那些法律条文的解析,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是如何在这一制度中进行活动、执行的。毕竟,历史是由人构成的,而作为地方制度中重要县官群体,他们首先是人,是制度的实施者,他们在施政的过程中必然有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而不仅仅是制度的附庸。例如,县官对下是群众的“父母官”“青天大老爷”,要为民做主;同时作为封建政权的最下层主官,又要面对来自上层和中央的压力。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的中间人物,他们的心态如何?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呢,还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官与贪官,何去何从。这些对制度条文的执行又会存在怎样的影响?这或许是读者更感兴趣的地方。但遗憾的是,该书尽管对唐代县官群体进行的统计、勾勒,并分析了他们的出身、迁转等内容,但对于“人”与制度之间的关联分析较少。这可能与唐代史料的缺失有关,但如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方面内容进行探讨,则能够增色不少。
  其次,对于县级官府与基层社会的联系问题也可深入挖掘。该书除绪论外分为八章,前三章是对县级官吏的分析,作为一个整体没有问题。但后几章谈论县级官府与基层社会关系则稍显单薄。特别是第五、六两章对于唐代乡里制度的研究,尽管在乡里制度研究问题上新意不少,但似乎与县级官府联系不够紧密。如果能够从信息沟通角度,来分析县级官府与乡里社会之间的信息上传和下达,并对信息传达的途径、方式、效率进行综合分析,或许更能动态地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之,这是一部有学术分量的论著,此书的出版,对重构唐代地方社会大厦无疑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责任编辑:柳文全
其他文献
多年来,笔者和同仁为教学需要,殷殷寻觅着一种能适合国内高校历史专业各层次学生的英语用书。我们也自编、选用过多种教材,油印本、铅印本都有,多因内容、结构等原因而屡有缺憾。国内诸多大专院校情况大同小异。一种适用于历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专业英语用书长期缺位。值得欣慰的是,张德明教授的《历史专业英语》(55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  细读之,可见《历史专业英
众所周知的泄露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从来没有被发现或者披露——如果基础设施没有重大改变,只会变得更糟  索尼、Anthem、人事管理办公室、Target、雅虎,过去两年,大规模泄露事件接二连三——2017年将是最具灾难性的一年。  安全专家一直在提醒,大多数企业甚至不知道他们被攻破了。攻击者依靠隐身来了解网络,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和系统,并窃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只是最近,企业才开始改进了他们的检测工作,
[摘要]粮食外交是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冷战时期美国粮食外交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即“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时期(1954—1961)、“通过发展实现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时期(1961—1963)以及“粮食用于自由计划”时期(1963—1969)。依据美国解密外交档案,就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粮食外交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特点,本文也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展会之一,北京车展堪称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在今年的展会中,智能网联汽车成为热点,5G 车联网崭露头角,车内服务生态迅速扩张,人车交互方式持续创新,各大科技巨头在汽车领域的争夺也愈发激烈。  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后的“数字化助手”,腾讯智慧出行已经与31家车企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合作落地车型达120款。上汽集团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已累计投资超人民币35亿元,在车机系统、感知系统、高
【摘要】通史与西北区域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是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的一条重要路径。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在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开设《敦煌学》《简牍学》《丝路文明史》等西北区域史课程,编撰《敦煌学教程》、《甘宁青考古八讲》《简牍学教程》《西北边疆考古教程》等西北区域史教材,在教学研究中积极探索通史与西北区域史相结合的合理模式,组织开展通史与西北区域史相结合的学生实践,凸显出本科教学改革的特色和优势。 
今年,备受关注的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由此可见,新基建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之一。  新基建关键在“新”,新基建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特别是科技门槛,不能照搬原来的布局、建设、运行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理念,以包容审慎的态度,为其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新基建布局要超前,必须要认清未来科技革命的方向和重点,谨防不考虑实际需求
2013年9月20日至22日,由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欧洲学会、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驻上海领事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办,由南京大学英国与英联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英国史国际学术研討会”在南京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学术期刊的80多名专家学者。会议共举行了9场学术报告会,就英国史、英帝国史、海洋大国与海洋战略以及其他世界历
11月1日,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公司副总裁林松涛宣布正式发布原创短视频平台“yoo视频”。  据林松涛介绍称,yoo视频以人格化账号为主体,通过Vlog和Vstory两种不同的内容形态,展示有故事的人和有态度的价值观。Vlog是来源于生活,展示自己人格化的内容,而Vstory则是故事性的内容、高于生活的表达,如微短剧、微综艺。  有数据显示,88%的互联网用户会使用短视频社交,短视
20世纪60年代后半叶,英国政府实行收入政策,限制工人工资上涨,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1967年英镑贬值,民众不满情绪加剧,罢工尤其是非官方罢工此起彼伏。1968年,研究英国工会状况的《多诺万报告》出炉。1969年,时任就业与生产部(DEP)大臣的芭芭拉·卡斯尔颁布名为《代替冲突》(In Place of Strife)的白皮书,希望在增强工会权利的同时对工会的罢工行为加以管制。该白皮书遭到了工会的
摘要 美惜甘是荷属东印度时期爪哇普遍设立的一种机构。但在巴达维亚华人社区里,它不仅仅是一个慈善机构,而且还是一个管理遗产税务的机构。在设立之初,美惜甘因其慈善功能得到了巴城华人的热烈欢迎,但随后却因其功能的复杂及因此带来的定位的不明确性而招致华人社会的反对。综而言之,巴城美惜甘与当地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变得相当微妙。  关键词 美惜甘,巴达维亚,华人社会  中图分类号 K3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