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江都中学地处“天下三分明月”独享其二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由中共苏北行署创建于抗战烽火初熄的1945年9月,现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和已达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的省级重点中学。经过四次搬迁扩建,办学规模日渐扩大,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现已成为在本地区具相当影响力的高级中学。
语文教研组是江都中学学科教研组中的传统大组,也是教育教学和学科研究成就突出的强组。全教研组现有在职成员36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学科带头人4名,中青年骨干3名,教学能手5名,拥有中高级职称者22名,承担着全校54个教学班级的语文教育教学任务。长期以来,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团结协作,锐意创新,积极进取,在语文教育教学和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适应和标志着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成就,在扬州市乃至苏中地区一直成绩突出,广受赞誉;另一方面,多项工作在更广大的范围受到好评和奖掖。这里就语文教研组近年来所获得的省市级以上奖励及相关事项简列如下:
2005年和2007年,由顾月琴和刘小棣等老师指导的学生分别荣获江苏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
2006年9月,因连年高考语文成绩在扬州市名列前茅,高三语文备课组被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授予“优秀备课组”称号;
2008年10月,由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授予江花文学社“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称号;
2009年4月,由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社等单位联合授予“作文教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9年12月,教研组及孟华、张庆山老师被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分别评为江苏省高中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
2010年3月,由张庆山老师等主持的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第8期立项课题《基于课程资源综合开发的校本课程体系的立体建构》顺利开题;
2010年12月,由孟华、张庆山老师主持的扬州市教科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阅读鉴赏选修课程的立体构建》成功结题;
2011年2月,由孟华、张庆山、刘小棣等老师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诵读经典促进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策略和有效途径》成功申报。
不凡业绩的取得,是一代又一代江中语文人不懈努力奋力进取的结果,是江中语文教研组综合素质与整体实力的证明,是江中语文教研组每一个成员兢兢业业真抓实干又科学施教注重实效的体现。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江中语文教研组是一个有着深厚底蕴和优秀传统的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江中语文教研组从成立之初,就秉承了革命老区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着力进取的优秀传统和顽强作风,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使语文教研组在江都中学一直成为优秀标杆教研组。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江中语文教研组更是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在学制改革、教材变更、新课程理念、有效性教学等历次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中都能把握契机,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各项教改举措在周边较大区域内领风气之先。如今,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贯彻和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广泛开展,江中语文教研组正教研并举,全面推进,继续谱写着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其次,江中语文教研组一贯秉持“敢创新,有特色,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与工作作风。
江中语文教研组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从思想理念到方针策略直至方式方法,历来注重探索创新,“语文教学的分层次模式”“个性化作业设计”“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大班制条件下的有效教学”“选修课的多样化”“校本课程的立体构建”“学生文学社建设”等一批批教研内容不断得到推进、实验和总结,并反过来指导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如今,“不创新便落后”的思想已深入教研组每一个成员的心灵深处并时刻推动着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前进。
如果说创新需要打破陈规的勇气与胆识,那么,在推陈的基础上出新就更需要智慧与信心。江中语文教研组之所以能成为业内强组并在一定范围有相当影响,正在于其教育教学工作特色鲜明。
特色之一,强基础固根本的教育教学。语文教育教学始终强调把人文关怀和基于学生终身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始终强调既要“高分”更要“高能”,始终围绕“面向全体学生”和“培养全面能力”,使每一个学生能都既“成才”更“成材”。
特色之二,分层次有梯度的教育教学。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个性,分层次施教,分层次作业,分层次检测;适当降低起点,精确定位靶点,多方位多举措激励所有学生学习的触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有所乐”中“学有所得”。
特色之三,教学相长教研结合的教育教学。一方面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与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参与性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以教引研以研促教,教研相辅相成。目前江中语文教研组除已结题的课题项目之外,还承担着从市级省级直到国家级多项教研课题项目,而结合《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启动,2011年度新一轮申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语文教育教学说起来或许不难,真正难的是把理想变成现实,这其中的关键是落实。江中语文教研组正是在抓落实重实效上敢较真会较真。备课授课坚决不搞表面热热闹闹实际走过场表演痕迹明显的所谓“新课改”,作业训练坚决不做明明不同年级不同学情而试题却内容相近面目相似结构相仿的所谓“仿真训练”“模拟考试”,教研课题坚决不重理论漂亮时髦实际大而空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作用有限的选题。同时,作为抓落实重实效的另一项主要措施,江中语文教研组一直把集体备课作为纪律制度来执行,以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流程,定主备人的“五定”方式和小组主备全体参与的备课模式以及一轮讨论二轮定稿三轮自选的完整流程,确保集体备课有章有序有实效。
再者,江中教研语文组一直是人才荟萃,名家云集的所在。
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一样,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理念先进、能力突出、敢想肯干的人才,而江中语文教研组就拥有像孟华、张庆山、陈斌、刘小棣、黄正国、陈昌荣、刘正萍等久经锤炼、成就丰硕、名声远播、分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荣誉称号(或表彰)的中坚骨干教师。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以韩松林、顾月琴、张卫东、余海娟、徐晓琴、杨慧荣、龚茂生、赵景异、于国华等老师为代表的众多中青年教师敢想敢干,锐意进取,成长迅速,成绩斐然,充分预示着江中语文教研组的未来必将更加绚丽灿烂。
提到江中语文教研组这个优秀群体中的领军人物,当数孟华、张庆山两位特级教师。
孟华老师从教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修炼了很深的语文教学功底,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善长运用情境式教学,教学语言活泼、生动,激情启智。语文教学高屋建瓴,纵横捭圔,深入浅出,具有大家之气。近五年有二十多篇文章发表在省级及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多篇论文获全国、江苏省教育学会、中语会优秀教育论文一、二等奖。同时,还主持并参与了多个市、省及国家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张庆山老师教育理念先进,教改经验丰富,教学业绩突出,积极从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在省、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教育科研论文,其中两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主持或参与市、省及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五个,主编校本课程教材三部。
古籍《禹贡》有云:“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江汉朝宗于海。” 在长江奔腾入海的漫长征途中,人们习惯把从江苏扬州以下至入海口的长江下游江段称为扬子江,意即与隋唐年间扬州城南扬子津毗邻的那段大江。时至今日,扬子江已演变为整条长江的通称。扬子津和扬子江在唐代中期以前十分出名,在唐诗中多有反映。如孟浩然《夜宿扬子津》诗:“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李白《横江词》说的是马当附近大江风涛险恶,却也拉扬子津作为陪衬:“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到了南宋,文天祥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脱险南归途中,作《渡扬子江》一诗述志:“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就在这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物风流、优秀文化传统积淀深厚的所在,江苏省江都中学语文教研组既拥有得天独厚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条件和氛围,又深感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神圣而伟大。白乐天诗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承受着党和人民崇高教育事业的阳光,沐浴着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的春风,凭借着永不自满自强不息的精神,依托着踏实苦干不懈探索的工作,江中语文教研组这朵鲜花必将比火更红,江中语文教研组这江活水必将比蓝更绿——我们必将成就无愧前人不惭后世的阳光下最崇高的业绩!
刘小棣,江苏江都市江都中学语文教师。本文编校:舒 坦
语文教研组是江都中学学科教研组中的传统大组,也是教育教学和学科研究成就突出的强组。全教研组现有在职成员36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学科带头人4名,中青年骨干3名,教学能手5名,拥有中高级职称者22名,承担着全校54个教学班级的语文教育教学任务。长期以来,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团结协作,锐意创新,积极进取,在语文教育教学和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适应和标志着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成就,在扬州市乃至苏中地区一直成绩突出,广受赞誉;另一方面,多项工作在更广大的范围受到好评和奖掖。这里就语文教研组近年来所获得的省市级以上奖励及相关事项简列如下:
2005年和2007年,由顾月琴和刘小棣等老师指导的学生分别荣获江苏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
2006年9月,因连年高考语文成绩在扬州市名列前茅,高三语文备课组被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授予“优秀备课组”称号;
2008年10月,由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授予江花文学社“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称号;
2009年4月,由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社等单位联合授予“作文教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9年12月,教研组及孟华、张庆山老师被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分别评为江苏省高中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
2010年3月,由张庆山老师等主持的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第8期立项课题《基于课程资源综合开发的校本课程体系的立体建构》顺利开题;
2010年12月,由孟华、张庆山老师主持的扬州市教科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阅读鉴赏选修课程的立体构建》成功结题;
2011年2月,由孟华、张庆山、刘小棣等老师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诵读经典促进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策略和有效途径》成功申报。
不凡业绩的取得,是一代又一代江中语文人不懈努力奋力进取的结果,是江中语文教研组综合素质与整体实力的证明,是江中语文教研组每一个成员兢兢业业真抓实干又科学施教注重实效的体现。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江中语文教研组是一个有着深厚底蕴和优秀传统的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江中语文教研组从成立之初,就秉承了革命老区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着力进取的优秀传统和顽强作风,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使语文教研组在江都中学一直成为优秀标杆教研组。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江中语文教研组更是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在学制改革、教材变更、新课程理念、有效性教学等历次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中都能把握契机,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各项教改举措在周边较大区域内领风气之先。如今,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贯彻和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广泛开展,江中语文教研组正教研并举,全面推进,继续谱写着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其次,江中语文教研组一贯秉持“敢创新,有特色,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与工作作风。
江中语文教研组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从思想理念到方针策略直至方式方法,历来注重探索创新,“语文教学的分层次模式”“个性化作业设计”“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大班制条件下的有效教学”“选修课的多样化”“校本课程的立体构建”“学生文学社建设”等一批批教研内容不断得到推进、实验和总结,并反过来指导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如今,“不创新便落后”的思想已深入教研组每一个成员的心灵深处并时刻推动着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前进。
如果说创新需要打破陈规的勇气与胆识,那么,在推陈的基础上出新就更需要智慧与信心。江中语文教研组之所以能成为业内强组并在一定范围有相当影响,正在于其教育教学工作特色鲜明。
特色之一,强基础固根本的教育教学。语文教育教学始终强调把人文关怀和基于学生终身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始终强调既要“高分”更要“高能”,始终围绕“面向全体学生”和“培养全面能力”,使每一个学生能都既“成才”更“成材”。
特色之二,分层次有梯度的教育教学。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个性,分层次施教,分层次作业,分层次检测;适当降低起点,精确定位靶点,多方位多举措激励所有学生学习的触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有所乐”中“学有所得”。
特色之三,教学相长教研结合的教育教学。一方面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与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参与性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以教引研以研促教,教研相辅相成。目前江中语文教研组除已结题的课题项目之外,还承担着从市级省级直到国家级多项教研课题项目,而结合《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启动,2011年度新一轮申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语文教育教学说起来或许不难,真正难的是把理想变成现实,这其中的关键是落实。江中语文教研组正是在抓落实重实效上敢较真会较真。备课授课坚决不搞表面热热闹闹实际走过场表演痕迹明显的所谓“新课改”,作业训练坚决不做明明不同年级不同学情而试题却内容相近面目相似结构相仿的所谓“仿真训练”“模拟考试”,教研课题坚决不重理论漂亮时髦实际大而空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作用有限的选题。同时,作为抓落实重实效的另一项主要措施,江中语文教研组一直把集体备课作为纪律制度来执行,以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流程,定主备人的“五定”方式和小组主备全体参与的备课模式以及一轮讨论二轮定稿三轮自选的完整流程,确保集体备课有章有序有实效。
再者,江中教研语文组一直是人才荟萃,名家云集的所在。
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一样,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理念先进、能力突出、敢想肯干的人才,而江中语文教研组就拥有像孟华、张庆山、陈斌、刘小棣、黄正国、陈昌荣、刘正萍等久经锤炼、成就丰硕、名声远播、分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荣誉称号(或表彰)的中坚骨干教师。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以韩松林、顾月琴、张卫东、余海娟、徐晓琴、杨慧荣、龚茂生、赵景异、于国华等老师为代表的众多中青年教师敢想敢干,锐意进取,成长迅速,成绩斐然,充分预示着江中语文教研组的未来必将更加绚丽灿烂。
提到江中语文教研组这个优秀群体中的领军人物,当数孟华、张庆山两位特级教师。
孟华老师从教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修炼了很深的语文教学功底,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善长运用情境式教学,教学语言活泼、生动,激情启智。语文教学高屋建瓴,纵横捭圔,深入浅出,具有大家之气。近五年有二十多篇文章发表在省级及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多篇论文获全国、江苏省教育学会、中语会优秀教育论文一、二等奖。同时,还主持并参与了多个市、省及国家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张庆山老师教育理念先进,教改经验丰富,教学业绩突出,积极从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在省、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教育科研论文,其中两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主持或参与市、省及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五个,主编校本课程教材三部。
古籍《禹贡》有云:“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江汉朝宗于海。” 在长江奔腾入海的漫长征途中,人们习惯把从江苏扬州以下至入海口的长江下游江段称为扬子江,意即与隋唐年间扬州城南扬子津毗邻的那段大江。时至今日,扬子江已演变为整条长江的通称。扬子津和扬子江在唐代中期以前十分出名,在唐诗中多有反映。如孟浩然《夜宿扬子津》诗:“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李白《横江词》说的是马当附近大江风涛险恶,却也拉扬子津作为陪衬:“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到了南宋,文天祥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脱险南归途中,作《渡扬子江》一诗述志:“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就在这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物风流、优秀文化传统积淀深厚的所在,江苏省江都中学语文教研组既拥有得天独厚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条件和氛围,又深感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神圣而伟大。白乐天诗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承受着党和人民崇高教育事业的阳光,沐浴着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的春风,凭借着永不自满自强不息的精神,依托着踏实苦干不懈探索的工作,江中语文教研组这朵鲜花必将比火更红,江中语文教研组这江活水必将比蓝更绿——我们必将成就无愧前人不惭后世的阳光下最崇高的业绩!
刘小棣,江苏江都市江都中学语文教师。本文编校:舒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