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是当前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英语教学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体验;师道尊严中融入情感教育;语言技能中提升学习策略。
【关键词】构建 以人为本 英语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异彩纷呈,新的理念亦深入人心。《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些要求说明,课改后的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那么,在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下面笔者就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英语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体验
课堂是学生学英语的主阵地,教材是学生学英语的主资源,但如果“以书为本”,照本宣科,只把英语单纯作为一门学科知识来传授,那么,学生的语言思维被固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范围也只能被限制在教材里,造成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我们要实现语言实践过程,就要求我们留心周围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生活特点,作教材的“开发者”,而不是教材的“执行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尽量使内容贴近学生,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质疑,进行探究。
在课堂上构建“信息化”和“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课内外相联系,采取多种活动途径,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将英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娱乐、休息等各个层面中去,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生活环境之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譬如,在学习到“Beijing will host the 2008 Olympics”这个话题单元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三个任务:①收集历届奥运会的口号和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②设计吉祥物(Monkey King/Panda/…);③撰写“我为奥运做贡献”的调查日记,如Protect the environment(环保)。而在课堂上则设置“北京2008”梦想剧场,让学生扮演出租车司机、外宾、导游、服务员、运动员等角色,通过英语短剧表演超前演绎出奥运北京的风采。此举能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生活英语的乐趣。
另一方面,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永远是一条至关重要、事半功倍的学习途径。因此,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新颖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发展性学习任务。例如:
1.让学生体味生活中的英语。如学习了“仁爱”版八年级英语教材中的人物介绍后,课后让学生去收集他们喜欢的歌星像片,结果同学们纷纷从不同途径找到了“超级女声”李宇春、周笔畅等歌星像片,并在像片旁边用英语写出了Chinese name / English name/ Date of birth/ Height/ Weight/ Masterpiece等人物简介,展示出了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英文海报佳作。
2.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英语。如学习“Telephone”这一话题,除了课堂上设计一些模拟交际性的任务外,课外可以要求他们用刚学到的句型和老师打几个电话,切身体会一下打电话的真实过程。又如,了解了“A letter”、“E-mail”的形式,可鼓励他们试写一封英文信或利用电脑课时间发一封“E-mail”,通过不同的通讯方式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联系,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价值。而我的网易邮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字幕:“Hello, Madam!How are you?”。真可谓“人本”的快乐!
3.了解学生,投其所好。如学到八年级“I like pop music”这一话题时,就鼓励学生收集各类音乐磁带并辨别出古典、流行、民歌等多种音乐风格,让他们在满足音乐享受的同时又学到英语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学唱流行歌曲中的英语句子,如“You are my super star.(Super Star)/ I love you just like mouse loves rice.(老鼠爱大米)/ My heart will go on.(泰坦尼克号)”。
4.让学生体验原汁原味的English。鼓励学生在家里看电视英语节目,如“蓝猫英语”、“动感英语”、“少儿英文歌曲”等,还可坚持听英语磁带或英语广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英语。
二、师道尊严中融入情感教育
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教育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情感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作为新型教师,不能“唯我独尊”以训斥、羞辱、罚抄作业等强制性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学管理,应放下“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子,牢固树立学生本位观,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话。同时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伙伴关系,创造和谐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4 Topic1中谈到了countryside(乡村)的优点,如山清水秀噪声少,意在引导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大多数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表达了对乡村的喜爱。但有个别学生就提出他向往大城市,并列举了多种原因,诸如大城市交通便捷、娱乐休闲方式多。对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并鼓励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城市与乡村的利弊。 2.应在榜样示范、激励竞争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检验。这就需要我们很好处理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个细节。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时,关切地问上一句“Do you have any problems?”;当学生胆怯、怕答错而犹豫时,鼓励说:“Don’t be shy! Try again! You can do better!”;当学生表达正确或有进步时,称赞说:“Oh, that’s great! You are clever!”;当学生要向别人提问时,引导他们说:“Excuse me.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当他们的作业完成得出色时,批改时注上几句欣赏和激励的话语或图画★等等。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他人欣赏和尊重,尤其对英语学困生而言,更需要我们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那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为此,可在课堂上唱英文歌,表演英语小对话,用简单英语做游戏或哑剧配音等方式,多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和信任。当这种需要被满足时,他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积极变化,如自信、勇敢、坚强等,而这些品质正是一个高素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
3.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渗透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一来提高学生今后使用英语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二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感受世界的五彩缤纷,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异国文化,吸取它们的积极因素,提高跨文化意识。例如,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许多家庭都喜爱养狗。西方人养狗是把它当宠物,因而dog备受宠爱和青睐。而在中国,养狗大多是为了看家或食用,很多汉语中的“狗”具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知道这些,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西方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 意即为汉语中的“爱屋及乌”,而不至于翻译成“Love my house, love my bird.”
三、语言技能中提升学习策略
众所周知,英语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对一名初中生而言,他的语言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教,这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可是,如果教师只是为教英语而教英语,只知道传授语言知识,而不懂得授之方法,那只会“累了自己,苦了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以达到不需要老师教,学生就能掌握知识。也有教育人士说:“一个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笔者认为,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教师要启发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只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才能像特级教师魏书生那样,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能照常进行学习,且成绩优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只重视语言技能的强化训练,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渗透。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兼顾差异,运用多种策略,促进学法渗透。如,用生物知识来理解humans and nature(人与自然的关系);用美术上的涂色游戏来复习色彩单词;用歌曲形式复习单词或句子;用计算比赛的形式复习数词;用自然界中食物链的形式学习动物类词汇及形容词的比较级。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今后学习到类似内容,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主动学习、掌握和应用。
2.展望远景,重视学法的获得,促其终身发展。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英语,更应是会学英语,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终身学习、终身运用。这里,笔者想提几种适合学生用的学习策略。
(1)突破词汇记忆关。除教会学生用基本的音标拼读法记忆外,更应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出奇特联想记忆法。如,Wednesday: We(我们)→d(的)→ne(哪吒)→s(死)→day(日子)→伤心(星期三)。
(2)教学中应提倡运用任务型活动,以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逐步培养、渗透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
(3)教学中提倡向周围朋友、同学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少走弯路。
(4)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如单词的记忆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学习时间的统筹安排,知识巩固中要掌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及时进行复习。
(5)学会使用课外参考书和中学生英语词典工具书,同时借助工具书阅读《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沙龙》等课外读物。
(6)激发“笔下英语”的创作热情,主动用学过的英语词汇、句型来写日记,不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进而学会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力争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英语教学,它通过挖掘和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倡导体验教育,从而极易被学生深切感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相信每一位教学中的“改革者”只要把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宗旨,勤于反思,勇于实践,在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够运筹帷幄。
【参考文献】
[1] 于世华. 浅谈教师呈现教材的三种方式,《教学与管理》,2004(8).
[2] 汪玉玲. 文化与词汇,《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7).
[3] 孟令全. 教与学关系新论,《课程·教材·教法》,2004(7).
[4] 肖传剑.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钦工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构建 以人为本 英语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异彩纷呈,新的理念亦深入人心。《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些要求说明,课改后的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那么,在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下面笔者就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英语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体验
课堂是学生学英语的主阵地,教材是学生学英语的主资源,但如果“以书为本”,照本宣科,只把英语单纯作为一门学科知识来传授,那么,学生的语言思维被固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范围也只能被限制在教材里,造成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我们要实现语言实践过程,就要求我们留心周围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生活特点,作教材的“开发者”,而不是教材的“执行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尽量使内容贴近学生,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质疑,进行探究。
在课堂上构建“信息化”和“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课内外相联系,采取多种活动途径,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将英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娱乐、休息等各个层面中去,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生活环境之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譬如,在学习到“Beijing will host the 2008 Olympics”这个话题单元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三个任务:①收集历届奥运会的口号和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②设计吉祥物(Monkey King/Panda/…);③撰写“我为奥运做贡献”的调查日记,如Protect the environment(环保)。而在课堂上则设置“北京2008”梦想剧场,让学生扮演出租车司机、外宾、导游、服务员、运动员等角色,通过英语短剧表演超前演绎出奥运北京的风采。此举能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生活英语的乐趣。
另一方面,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永远是一条至关重要、事半功倍的学习途径。因此,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新颖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发展性学习任务。例如:
1.让学生体味生活中的英语。如学习了“仁爱”版八年级英语教材中的人物介绍后,课后让学生去收集他们喜欢的歌星像片,结果同学们纷纷从不同途径找到了“超级女声”李宇春、周笔畅等歌星像片,并在像片旁边用英语写出了Chinese name / English name/ Date of birth/ Height/ Weight/ Masterpiece等人物简介,展示出了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英文海报佳作。
2.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英语。如学习“Telephone”这一话题,除了课堂上设计一些模拟交际性的任务外,课外可以要求他们用刚学到的句型和老师打几个电话,切身体会一下打电话的真实过程。又如,了解了“A letter”、“E-mail”的形式,可鼓励他们试写一封英文信或利用电脑课时间发一封“E-mail”,通过不同的通讯方式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联系,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价值。而我的网易邮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字幕:“Hello, Madam!How are you?”。真可谓“人本”的快乐!
3.了解学生,投其所好。如学到八年级“I like pop music”这一话题时,就鼓励学生收集各类音乐磁带并辨别出古典、流行、民歌等多种音乐风格,让他们在满足音乐享受的同时又学到英语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学唱流行歌曲中的英语句子,如“You are my super star.(Super Star)/ I love you just like mouse loves rice.(老鼠爱大米)/ My heart will go on.(泰坦尼克号)”。
4.让学生体验原汁原味的English。鼓励学生在家里看电视英语节目,如“蓝猫英语”、“动感英语”、“少儿英文歌曲”等,还可坚持听英语磁带或英语广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英语。
二、师道尊严中融入情感教育
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教育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情感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作为新型教师,不能“唯我独尊”以训斥、羞辱、罚抄作业等强制性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学管理,应放下“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子,牢固树立学生本位观,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话。同时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伙伴关系,创造和谐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4 Topic1中谈到了countryside(乡村)的优点,如山清水秀噪声少,意在引导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大多数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表达了对乡村的喜爱。但有个别学生就提出他向往大城市,并列举了多种原因,诸如大城市交通便捷、娱乐休闲方式多。对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并鼓励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城市与乡村的利弊。 2.应在榜样示范、激励竞争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检验。这就需要我们很好处理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个细节。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时,关切地问上一句“Do you have any problems?”;当学生胆怯、怕答错而犹豫时,鼓励说:“Don’t be shy! Try again! You can do better!”;当学生表达正确或有进步时,称赞说:“Oh, that’s great! You are clever!”;当学生要向别人提问时,引导他们说:“Excuse me.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当他们的作业完成得出色时,批改时注上几句欣赏和激励的话语或图画★等等。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他人欣赏和尊重,尤其对英语学困生而言,更需要我们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那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为此,可在课堂上唱英文歌,表演英语小对话,用简单英语做游戏或哑剧配音等方式,多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和信任。当这种需要被满足时,他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积极变化,如自信、勇敢、坚强等,而这些品质正是一个高素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
3.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渗透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一来提高学生今后使用英语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二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感受世界的五彩缤纷,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异国文化,吸取它们的积极因素,提高跨文化意识。例如,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许多家庭都喜爱养狗。西方人养狗是把它当宠物,因而dog备受宠爱和青睐。而在中国,养狗大多是为了看家或食用,很多汉语中的“狗”具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知道这些,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西方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 意即为汉语中的“爱屋及乌”,而不至于翻译成“Love my house, love my bird.”
三、语言技能中提升学习策略
众所周知,英语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对一名初中生而言,他的语言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教,这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可是,如果教师只是为教英语而教英语,只知道传授语言知识,而不懂得授之方法,那只会“累了自己,苦了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以达到不需要老师教,学生就能掌握知识。也有教育人士说:“一个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笔者认为,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教师要启发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只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才能像特级教师魏书生那样,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能照常进行学习,且成绩优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只重视语言技能的强化训练,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渗透。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兼顾差异,运用多种策略,促进学法渗透。如,用生物知识来理解humans and nature(人与自然的关系);用美术上的涂色游戏来复习色彩单词;用歌曲形式复习单词或句子;用计算比赛的形式复习数词;用自然界中食物链的形式学习动物类词汇及形容词的比较级。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今后学习到类似内容,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主动学习、掌握和应用。
2.展望远景,重视学法的获得,促其终身发展。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英语,更应是会学英语,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终身学习、终身运用。这里,笔者想提几种适合学生用的学习策略。
(1)突破词汇记忆关。除教会学生用基本的音标拼读法记忆外,更应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出奇特联想记忆法。如,Wednesday: We(我们)→d(的)→ne(哪吒)→s(死)→day(日子)→伤心(星期三)。
(2)教学中应提倡运用任务型活动,以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逐步培养、渗透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
(3)教学中提倡向周围朋友、同学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少走弯路。
(4)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如单词的记忆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学习时间的统筹安排,知识巩固中要掌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及时进行复习。
(5)学会使用课外参考书和中学生英语词典工具书,同时借助工具书阅读《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沙龙》等课外读物。
(6)激发“笔下英语”的创作热情,主动用学过的英语词汇、句型来写日记,不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进而学会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力争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英语教学,它通过挖掘和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倡导体验教育,从而极易被学生深切感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相信每一位教学中的“改革者”只要把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宗旨,勤于反思,勇于实践,在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够运筹帷幄。
【参考文献】
[1] 于世华. 浅谈教师呈现教材的三种方式,《教学与管理》,2004(8).
[2] 汪玉玲. 文化与词汇,《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7).
[3] 孟令全. 教与学关系新论,《课程·教材·教法》,2004(7).
[4] 肖传剑.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钦工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