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患者口服阿帕替尼治疗,为阿帕替尼组,35例患者应用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姑息性化疗,为FOLFOX4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血清甲胎蛋白变化、临床症状
【机 构】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233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患者口服阿帕替尼治疗,为阿帕替尼组,35例患者应用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姑息性化疗,为FOLFOX4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血清甲胎蛋白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率、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改善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阿帕替尼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27.03%(10/37),高于FOLFOX4组的17.14%(6/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7,P=0.313);阿帕替尼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4.86%(24/37),高于FOLFOX4组的48.57%(17/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8,P=0.163)。治疗16周后,阿帕替尼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280±20)ng/ml,显著低于FOLFOX4组的(450±2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49,P<0.001);阿帕替尼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率为86.49%(32/37),明显优于FOLFOX4组的57.14%(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0,P=0.006);阿帕替尼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2.97%(27/37),明显优于FOLFOX4组的42.86%(1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2,P=0.010)。阿帕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2个月,较FOLFOX4组的2.8个月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P=0.028);阿帕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0.9个月,较FOLFOX4组的6.6个月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29,P<0.001)。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手足综合征,FOLFOX4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及肝功能损害;两组不良反应多数为1或2级,给予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和改善。
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晚期肝细胞癌安全有效,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改善其临床症状。
其他文献
放疗主要以局部治疗肿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可以通过损伤DNA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也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有抑制作用,更有激活效应。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的抗体作为目前最热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通过恢复和提高机体T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抑制肿瘤的增长。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疗效较单一治疗模式提高。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检测中不同检测方法及检测样本的实际使用状况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科170例接受EGFR驱动基因检测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病例资料,对初次检测结果及连续检测实施状况作出分析。结果170例患者初次检测EGFR突变率为49.4%(84/170),女性患者EGFR敏感突变检出率高于男性[61.4%(43/70)∶41.0%(41/100);χ
目的评价和对比多柔比星单药治疗及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两种二线化疗方案在复发性铂耐药卵巢癌患者化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复发性铂耐药型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用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组(PLD组)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组(G/O组),每组40例。评定两组治疗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CA125表达情况进
抗氧化剂是机体防御氧化应激的重要物质,能够通过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维持体内氧化还原物质的平衡。研究表明新型抗氧化剂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对多种泌尿系统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氧化剂在泌尿系统肿瘤的预防及治疗中极具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抗肿瘤新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肿瘤DNA(ctDNA)在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价值,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血浆ctDNA检测更为精准、快速。ctDNA凭借其安全、非侵入性等优点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指导用药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尽管目前血浆ctDNA检测的应用仍存在不足,但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浆ctDNA在卵巢癌的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发病率低的罕见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内分泌治疗、放化疗,但效果仍不理想。米托坦是目前治疗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最主要的药物,但由于其剂量治疗窗较窄,临床使用中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节拍式化疗是一种以"低剂量、高频、持续给药"为特征的新兴治疗模式,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可在疗效与毒性之间达到平衡。现将我科1例晚期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联合节拍化疗的治疗过程进行
肺肉瘤样癌是一类分化差的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我科收治1例晚期肺肉瘤样癌患者,应用安罗替尼治疗取得良好近期疗效。
支链氨基酸转移酶1(BCAT1)作为催化支链氨基酸代谢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合成的通路。研究发现BCAT1在白血病、胶质瘤、鼻咽癌、胃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作为恶性肿瘤新的治疗靶点。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辅助TP方案(多西他赛+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0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消癌平组(n=55)和TP组(n=45)。TP组给予TP方案化疗,消癌平组在TP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癌平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多种实体瘤取得明显疗效,但是单药治疗有效率不高。因此,探寻合适的疗效预测标志物、精准选择潜在获益人群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等可能与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关,对这些标志物的深入分析和探索可能为临床筛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人群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