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兴趣对增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培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粗浅的对策,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原因方法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一旦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就会自觉的接受并积极的投入到这种体育运动中来。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因此,对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
1、体育经历的缺乏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大多数学生一直以升学、高分为目标,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课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只认为体育课就是简单地玩玩而已,又疲劳,又浪费时间,也就逐渐放弃了体育锻炼,激发不了对体育的兴趣。
2、教学模式陈旧
体育课的上课模式一成不变,单调的教法与活动内容,缺乏新颖和创新。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大学所学的内容基本上在中小学就已经掌握了,相似内容在大学体育课堂上频繁出现,使大学生对体育课感到无味、导致学习兴趣逐步缺失。
3、教师的能力有限
教师的自身能力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组织练习能力、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有所欠缺,学生也就会对教师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不良的情绪及看法,导致失去体育兴趣 。
4、学生自身能力欠缺
有些大学生本身体质或者体育基础就较差,课堂上感觉力不从心,跟不上其他学生的节奏,逐渐丧失学习信心。
二、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持久兴趣的条件
1、体育意识
只有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才能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是时代的需要,是人身健康、心理健康的需要。只有正确理解这一点,学生才能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
2、自身条件
自身的条件是影响和决定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体育运动的项目不同,运动的方法、形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等情况去选择那些适合的运动项目,项目越适合自己,兴趣才越容易持久。
3、體育锻炼后的效果与感受
良好的效果会增强继续锻炼的信心,锻炼后的心理感受更为重要。一次同伴的赞扬,一次观众的掌声,都会令人陶醉,使人难忘。身体的健康,体质的增强,能使自卑者树立自尊心。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的巨大魅力,很可能使一部分人对其产生坚强的决心、足够的信心和喜悦的心情。
三、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1、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突出对学生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内容单调、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的现象,必须选择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教材,使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得到正确的指导。如果学生具备了各种体育实践能力,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职业特点、生活环境、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终身受益。因此,要加强和改进理论课教学,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2、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休闲体育接轨
首先,要从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要素上来拓展高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要选择1~2个优势项目,使每一个学生自觉参与到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当中去,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其次,要从面向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把学生乐意长期坚持的休闲体育加进来,如武术、健美操、舞蹈、游泳、网球,等等。要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游戏性、健身性和时代性。课程设置应依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基础、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区别对待,充分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和张扬。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大学生思想较活跃,他们不仅仅只想到单一的体育技术,而想更多地掌握一些有关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手段、方法既要符合教学原则,又要结合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灵活多样的内容,引导他们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在体育选修课的学习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在编排上,可打破原有的系、班组合,教学中配备专项教师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学生欲求得到满足,提高体育兴趣,在某一运动中,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另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条件的应尽量开设一些健美操、武术、舞蹈和康乐性球类项目的教学内容,强化“大众体育”项目,淡化竞技项目,使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及社会体育同步发展。
4、增加开课年限,提高授课时数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应受到高度重视。建议高校体育课增加开课年限和授课时数。扩大学生锻炼身体的领域,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同时使学生感到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体育的迅猛发展,学校作为大众体育的一块很好的基地,正在被重视起来。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观念,这是我们得职责。
参考文献:[1]刘晓瑜.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延堂.浅谈中学体育课兴趣的培养[J].体育科学.2001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原因方法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一旦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就会自觉的接受并积极的投入到这种体育运动中来。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因此,对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
1、体育经历的缺乏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大多数学生一直以升学、高分为目标,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课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只认为体育课就是简单地玩玩而已,又疲劳,又浪费时间,也就逐渐放弃了体育锻炼,激发不了对体育的兴趣。
2、教学模式陈旧
体育课的上课模式一成不变,单调的教法与活动内容,缺乏新颖和创新。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大学所学的内容基本上在中小学就已经掌握了,相似内容在大学体育课堂上频繁出现,使大学生对体育课感到无味、导致学习兴趣逐步缺失。
3、教师的能力有限
教师的自身能力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组织练习能力、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有所欠缺,学生也就会对教师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不良的情绪及看法,导致失去体育兴趣 。
4、学生自身能力欠缺
有些大学生本身体质或者体育基础就较差,课堂上感觉力不从心,跟不上其他学生的节奏,逐渐丧失学习信心。
二、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持久兴趣的条件
1、体育意识
只有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才能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是时代的需要,是人身健康、心理健康的需要。只有正确理解这一点,学生才能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
2、自身条件
自身的条件是影响和决定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体育运动的项目不同,运动的方法、形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等情况去选择那些适合的运动项目,项目越适合自己,兴趣才越容易持久。
3、體育锻炼后的效果与感受
良好的效果会增强继续锻炼的信心,锻炼后的心理感受更为重要。一次同伴的赞扬,一次观众的掌声,都会令人陶醉,使人难忘。身体的健康,体质的增强,能使自卑者树立自尊心。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的巨大魅力,很可能使一部分人对其产生坚强的决心、足够的信心和喜悦的心情。
三、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1、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突出对学生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内容单调、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的现象,必须选择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教材,使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得到正确的指导。如果学生具备了各种体育实践能力,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职业特点、生活环境、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终身受益。因此,要加强和改进理论课教学,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2、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休闲体育接轨
首先,要从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要素上来拓展高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要选择1~2个优势项目,使每一个学生自觉参与到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当中去,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其次,要从面向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把学生乐意长期坚持的休闲体育加进来,如武术、健美操、舞蹈、游泳、网球,等等。要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游戏性、健身性和时代性。课程设置应依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基础、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区别对待,充分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和张扬。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大学生思想较活跃,他们不仅仅只想到单一的体育技术,而想更多地掌握一些有关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手段、方法既要符合教学原则,又要结合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灵活多样的内容,引导他们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在体育选修课的学习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在编排上,可打破原有的系、班组合,教学中配备专项教师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学生欲求得到满足,提高体育兴趣,在某一运动中,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另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条件的应尽量开设一些健美操、武术、舞蹈和康乐性球类项目的教学内容,强化“大众体育”项目,淡化竞技项目,使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及社会体育同步发展。
4、增加开课年限,提高授课时数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应受到高度重视。建议高校体育课增加开课年限和授课时数。扩大学生锻炼身体的领域,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同时使学生感到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体育的迅猛发展,学校作为大众体育的一块很好的基地,正在被重视起来。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观念,这是我们得职责。
参考文献:[1]刘晓瑜.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延堂.浅谈中学体育课兴趣的培养[J].体育科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