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我们语文教师对这出“戏”却唱的异常艰难。学生每次作文望题生厌,叫苦连天。学生胸中无墨,硬挤强凑,自然不能挥洒成文。而教师改作文也头痛,错别字多,不用或乱用标点,句子不通,主题不鲜明等现象比比皆是,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早已忘记自己写的什么。就其结果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胡编乱造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积累的素材少或单一。4、缺乏想象力,文章不生动。5、题材千篇一律,难表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本人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首要任务,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真”激“趣”。
  老师每次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提示学生自己游戏前的感受,如何做游戏的,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或者干脆带学生做游戏,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以“变”求“趣”。
  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阅读范文,克隆作文。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分析了若干范文,对写作技巧的理论知识讲了不知多少遍,让学生联系课文,适当模仿,仿中求创。虽然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对写作差的学生适当模仿,先让他们开始愿意作文,再慢慢的通过阅读、模仿,收集名家名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习作资源,自己习作时好“移花接木”。
  三、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可以培养语感,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今中外,有哪位文学大师不是饱读诗书之人?他们多不是精通“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专家,却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这跟他们博览群书息息相关。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要多读多背。实践证明,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课内外都需多读多背佳句名篇。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四、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作文最苦恼的莫过于评改,经过几年的探索,作文评改采用“互评法”,有较好的效果。所谓“互评法”,就是在学生完成作文草稿后,老师为学生创设机会,使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互评、修改,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操作方法是:
  1、作品展示
  把学生的作文全部展示在自己的桌上,让同学自由选择,自由翻阅,并规定至少看五篇他人作文。
  2、初步评定
  学生看完一篇文章,虚心地吸取他人的优点,真正分享他人的成功,同时要负责任地指出不足,大到布局谋篇、思想立意,小到字词、标点地应用,都可发表意见,同时教师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互动,其乐融融。
  3、课堂PK。
  当学生评定有困难时,实施评定的学生与被评定的学生之间有分歧,产生隔阂、意见难以统一时,可开展评定交流。让学生面对面自由的、充分的交流、讨论、辩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努力谋求与他人一致的意见。教师站稳立场,充当“导演”的角色。完后再让他们诉说评定他人作品的苦乐感,反思自己。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在农村中学任教十几年的教师,我经历了学生从勤奋蜕变到懒惰的过程,90年代末期大部分学生勤奋刻苦,有追求,学习主动性强,但随着条件的改善,经济的发展,懒惰的学生反而越来越多,就我任教的学校来说,大部分学生行为懒散,作业匆匆了事,课堂昏昏欲睡,缺乏荣誉感。面对此情此景,老师们纷纷感慨,当代学生到底是怎么了?痛定思痛,我们不禁反思,造成学生懒惰的原因是什么,经过一番观察思考,我认为原因大致有如下
期刊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一个人有了好习惯,他就有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利息;一个人有了坏习惯,他就有一辈子都偿还不了的债务。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那么,语文学习应具备哪些好习惯呢?  一、注重小事,注重细节  1.良好的书写习惯。字如其人,要养成工工整整写字的好习惯。有些学生或家长没有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认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本来妙趣横生的语文课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出现了一种“个别学生逼着学,多数学生晕着学”的现象,据一项抽测表明,在中学的所有学科中最不愿意学的除了政治,下来就是语文了。因此,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就成了语文老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教学艺术,它的
期刊
写作是出于内心的意向,以情感和语言来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活动。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很少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他们常常有畏难情绪,觉得无事可写,常有类似“作文作文,实在难人”的苦衷,因而在每单元的习作训练中,许多学生的作文在发展性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生活面狭窄、阅读面狭窄;造假现象严重;练笔时间少,文笔表达生硬……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表达矫揉造作,失
期刊
作文者,乃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生活,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我认为: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研究生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捕捉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对此,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拥抱生活,采集素材  1、留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搜集较典
期刊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必须在阅读方面让学生进行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再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对此进行具体化,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断提高语文能力。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讨。  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生与生对话、生与师对话、不同文化对话的基础和保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作者及背景的介绍通常都放在导入新课后。很多时候讲到同一作品,每次都对作者生平、字、号、主要作品作详细介绍,这样的介绍对把握文本内容、理解主题、究竟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得而知。教师仅把此作为一个上课所必需的流程完成而已,好像不介绍,这节课就不完美。这是教者没有弄清楚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作者及背景资料是学生深入文本的一个梯子,那么何时拿出这把梯子,怎么用好这把梯子,笔者从以下三
期刊
自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沿海经济发展吸收了大量农民工,其中很多家长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导致大量留守学生的存在。在农村中学从教十多年了,农村中学生约50%属于这种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有许多方面的体验,几多感叹,几分遗憾。  一、留守学生现状分类  留守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方面:优秀学生少,不思进取的学生多。学习自觉努力的少,没有家庭长监督,从起步开始就落后,跟不上教材,这是普遍
期刊
在教学中,人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某些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他们平时爱读课外书,一部小说,一份杂志,乃至一张旧报纸,他们也百读不厌。这些学生往往在语文考试中,总能取得好成绩。尤其阅读分析题和作文总是高人一等,细细琢磨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我认为得益于他们的课外阅读。  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这是因为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阅读可以说是一种不带压力的阅读,但在阅读中能获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事倍功半,饱受诟病。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会高耗低效呢?主要原因是在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正是这些问题阻碍着教学前行的脚步。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一:教学理念滞后,忽视阅读主体。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阅读主体,是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第一个原因所在。在现实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