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育人的指导作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e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高等院校育人成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认识、准确把握这个体系的内容是个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育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过程,本文就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育人的指导作用做一个初步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育人的关系定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高校的育人成才是一个层状结构,其中,广大师生的核心价值观是育人成才的核心主导层,坚定信心、顽强作风、纪律观念、心理素质、奉献精神等是新时代人才的外部显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精神的培养具有决定意义,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育人的指导作用是个关键。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高校育人成才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是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高校独特的性质和办学宗旨决定了育人成才的重要地位,育人成才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为谁学习为谁成才的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直接决定着高校育人成才的方向。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灌输,通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接受才能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确保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偏向,不变色。因此,从本质上说,高校育人成才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不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育人成才紧密结合,就不能培育我们真正需要的新世纪新型人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育人的前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灌注于军民之中,就不能激发军民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就不能得到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能”。这种进步的政治精神,直接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现阶段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种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是一个无往不胜国家的动力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高校而言,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坚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实现育人和富国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经过实践检验,有着广泛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它凝聚着党心、军心和民心。因此,帮助高校师生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锤炼、激发学生们顽强拼搏、立志成才的前提。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高校育人的动力源泉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熄、薪火相传、抵御侵略、赢得解放,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对高校师生来讲,打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是增强大家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做好新时期成才报国准备的必然要求,是在无私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思想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走向共同富裕,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时刻激励着高校师生不断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和瞄准新时期改革前沿,立志成才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是使高校师生成为栋梁之才的“酵母”。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抉择、确定价值取向的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特殊的群体,要求在具备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基本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新时期特点,标准高于社会,要求严于社会的道德品质。高校学生道德品质是新时期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着学生们行动的方向,为广大师生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利于帮助高校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帮助未来的人才培养职业道德,是使之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的法宝;有利于凝聚坚强的道德力,是新时期高校育人成才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育人的指导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育人的指导,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下,遵循由心理、思想、伦理、法理以至政理的渐次形成规律,人道地进行富有人情人性意味的思想指引,是高校现代思想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适用于每一位中国公民。
  从内涵上来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育人的指导作用,是指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和手段,遵循由心理、思想、伦理、法理以至政理的渐次形成规律,教育和引导高校师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进行思想和行动,以在思想政治上确保为报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人(ofthepeople)、借人(bythepeo-ple)和为人(forthepeople)是其精髓之所在,抓住了人,特别是抓住了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特点规律,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发挥高校育人指导作用的精髓。
  再从外延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大家“心甘情愿”,就是要符合人的愿望而让人去想去干,它应该生动活泼,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其形式和规律既能调动个体和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能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育人的指导,必须是人性化的,体现人学规律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人学是一门完整的研究个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必然延伸。
  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育人指导作用的基本对策
  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的育人指导作用,就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课堂理论灌输、课外自主学习、日常管理教育、实践体验锤炼和文化环境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立体式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
  (一)打造时代化教学平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入”
  认真贯彻胡主席“三个紧贴”的指示要求,突出强化政治理论课在保方向、出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树立“紧跟时代、强 基固本”、“任职牵引、能力为重”、“知行统一、全面发展”、“多维施教、综合育人”等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着眼解决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规定教材为基本依据,以问题牵引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把社会关注的思想政治热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学生理论理解上的难点、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疑点作为重点,使理论的系统性和教学的针对性有机融为一体,既有效传授知识,又解开思想扣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二)打造一体化实践平台,把课堂向社会延伸
  积极适应现代社会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和任职要求,充分利用高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管理素质、工作能力“四位一体”教学实践平台。利用心理课程教学和训练器材,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训练,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育;利用高校内外社会实践课堂的丰富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传统教育、参观见学和假期社会调查,精心组织热点讨论、时事点评等活动,坚定高校学生信党爱党跟党走的思想认识;利用高校各种管理平台,让学生在各个岗位进行模拟锻炼,在参与领导、实施自我管理教育中增长能力。
  (三)打造信息化网络平台,占领思想政治育人前沿阵地
  积极应对信息网络给当今高校学生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把高校深厚的思想政治育人积淀、信息领域的人才技术优势和数字化校园平台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建立远程网络高校、电子图书馆、网上校史馆以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核心价值体系考评系统等专题网站,精心构建全校一体化思想政治育人网络体系。特别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心理导航、道德修养、人文熏陶等多个维度,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知识获取的广泛性、平台交流的互动性、资源使用的共享性,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大容量、人性化的学习教育网络平台。
  (四)打造综合化环境平台,形成“处处是课堂”的育人氛围
  积极推进文化融合,着力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为国家和社会新型人才成长提供优良环境和深厚土壤。深入开展“恪守校训、弘扬校风、唱响校歌”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紧跟时代、站在前沿的精英之志;注重建强功能彰显的文化阵地,突出校刊校报、文化路、文化墙和生态文化园等阵地的思想内涵,精心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努力使每条路、每面墙、每条横幅、每句口号、每项活动都成为教育手段和育人课堂,让大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境界;把平时的文化活动纳入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让各种舞台文化成为政治课程。
  参考文献
  [1]黄海.试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长效机制[J]高校教育研究,2008(8):23.
  [2]孙彩平.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88.
  [3]侯惠勤.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二次战略性飞跃[M].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7).
  [4]蒋庆哲,张冠军.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社会思潮[J]_高校理论战线,2010(6).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分析德化县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德化县2013—2018年HFMD个案进行疫情和报告质量分析。结果德化县2013—2018年HFMD发病1 300例,重症1例,无死亡,发病率72.45/10万,2015年后疫情呈上升态势;病例主要在5月、6月和7月;男女均为1岁组发病较多,分别为2 108.35/10万和1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由于生活观念的影响以及抚养幼儿所需的社会成本较高,现代妇女通常情况下只生一胎,集中优势资源细心呵护自己的“独苗”.因此,父母在性生活中往往会采取相应的避孕措施.目前,
期刊
目的:总结HXN型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手术体会,分析影响手术操作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脊柱外科作者组采
(接12月上)rn教训rn李某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以往仅仅注重对血压及其血糖的控制,而忽略高血压糖尿病对肾脏的损伤.患者10年前发现糖尿病,没有把高血压药物换成ACEI或ARB.5年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Our staff is now in preparation for the upcoming launch date with the BMJ Publishing Group.The first important step is to accept and review all the articles in
期刊
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是卫生应急管理和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各缔约国应具备包括国家立法、 政策和筹资, 协调和国家归口单位间沟通、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