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操作的意义。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一整年内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的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分析这些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绝大多数急诊患者的急危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而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于患者于护理人员都有益。
【关键词】 急诊 护理操作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173-01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进行管理的活动[1]。急诊护理操作面对的通常是生命垂危、病情复杂的患者以及突发事件所引起的批量伤员,因此其具有高风险性,也是导致医疗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实施医疗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将高风险发生率将至最低。以下将展示我院一年来对急诊护理实施风险管理的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以我院2013年1月到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男女共100)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均在18-68岁之间。
1.2 方法
1.2.1 成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2]
该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全权负责,急诊科主任及护士长全力配合。护理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该管理小组,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1.2.2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急诊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风险评价即使对识别的风险可能存在的后果进行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就是要探讨研究以往发生纠纷和赔偿的事件,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
1.2.3 制定风险管理制度
针对风险识别和评价中的各项问题,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当然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还是风险预防,只有避免操作意外的发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吸痰告知、褥疮预防告知、注射刺激性药物告知、下床训练恢复告知、室外活动安全告知等为已在执行的管理制度。
1.2.4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
及时开展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首先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动员工作,提高风向管理和防范风险的意识。然后组织护理工作者学习相关风险管理制度,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的一项指标,一方面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其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进而增强全科护理工作者识别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1.2.5 加强监督管理以完善管理制度
其一,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都由护士长或急诊科主任来监督,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其二,护理部主任对法相的问题进行统一管理,定期组织风险管理小组的人员进行探讨以完善管理。
1.3 评价指标
记录并评价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和差错发生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7.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患者的护理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数据资料进行t检验分析,若P﹤ 0.05,说明实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前,有4例患者发生了护理缺陷,另有4例患者出现了护理差错;实施风险管理后,仅有1例患者发生了护理缺陷,1例患者出现了护理差错。通过对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得出,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分析
3 讨论
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而且对技术的要求也高,所以该科室的护理质量能够直接反应一个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急诊救治能力[3],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急诊科的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率也居全院最高。因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于患者于护理人员都有很大的好处,于病人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于护理人员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并实现自我保护。然而,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护理技能不断增强,才能使整体护理水平在上一个台阶,同时,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各项告知,实际上考察的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若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增加[4],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护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
综上所述,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疗护理纠纷和赔偿的概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和医院的信誉度。
参考文献
[1] 刘玉青,吕萍.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降低医疗纠纷的体会[J].当代护士.2012.下旬刊:169
[2] 陈平,钟永,袁逊,曾密,许甜,余柏来.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2012.19(10A):37
[3] 菜佩源.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90-91
[4] 张玲,吴月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84-485
【关键词】 急诊 护理操作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173-01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进行管理的活动[1]。急诊护理操作面对的通常是生命垂危、病情复杂的患者以及突发事件所引起的批量伤员,因此其具有高风险性,也是导致医疗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实施医疗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将高风险发生率将至最低。以下将展示我院一年来对急诊护理实施风险管理的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以我院2013年1月到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男女共100)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均在18-68岁之间。
1.2 方法
1.2.1 成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2]
该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全权负责,急诊科主任及护士长全力配合。护理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该管理小组,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1.2.2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急诊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风险评价即使对识别的风险可能存在的后果进行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就是要探讨研究以往发生纠纷和赔偿的事件,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
1.2.3 制定风险管理制度
针对风险识别和评价中的各项问题,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当然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还是风险预防,只有避免操作意外的发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吸痰告知、褥疮预防告知、注射刺激性药物告知、下床训练恢复告知、室外活动安全告知等为已在执行的管理制度。
1.2.4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
及时开展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首先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动员工作,提高风向管理和防范风险的意识。然后组织护理工作者学习相关风险管理制度,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的一项指标,一方面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其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进而增强全科护理工作者识别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1.2.5 加强监督管理以完善管理制度
其一,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都由护士长或急诊科主任来监督,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其二,护理部主任对法相的问题进行统一管理,定期组织风险管理小组的人员进行探讨以完善管理。
1.3 评价指标
记录并评价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和差错发生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7.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患者的护理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数据资料进行t检验分析,若P﹤ 0.05,说明实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前,有4例患者发生了护理缺陷,另有4例患者出现了护理差错;实施风险管理后,仅有1例患者发生了护理缺陷,1例患者出现了护理差错。通过对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得出,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分析
3 讨论
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而且对技术的要求也高,所以该科室的护理质量能够直接反应一个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急诊救治能力[3],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急诊科的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率也居全院最高。因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于患者于护理人员都有很大的好处,于病人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于护理人员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并实现自我保护。然而,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护理技能不断增强,才能使整体护理水平在上一个台阶,同时,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各项告知,实际上考察的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若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增加[4],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护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
综上所述,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疗护理纠纷和赔偿的概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和医院的信誉度。
参考文献
[1] 刘玉青,吕萍.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降低医疗纠纷的体会[J].当代护士.2012.下旬刊:169
[2] 陈平,钟永,袁逊,曾密,许甜,余柏来.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2012.19(10A):37
[3] 菜佩源.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90-91
[4] 张玲,吴月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8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