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新机遇。地方本科院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及课程建设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创业教育模式单一及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等问题,结合“互联网+”这种新经济形态,地方本科院校应紧紧依托院校特色,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创业教育资金投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努力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断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提供新的契机。
【关键词】 “互联网+” 创业实践 大学生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革命正式拉开序幕。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7提“互联网+”,强力助推经济转型。“互联网+”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加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特点
“互联网+”,通俗来讲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但这又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核心是推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从而创造出“1+1>2”的效果。“互联网+”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它的跨行业融合、创新发展及广泛应用上。同时,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当前大学生对于网络不再陌生,特别是90后、00后们已经非常熟悉网络计算机语言,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更加快捷,在此背景下,他们开展创业实践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愿意创业者多。由于互联网创业门槛低,创业内容丰富,创业风险较小,加上社会成功案例引导及社会环境营造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有力的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有意愿创业者增多,大多试图通过互联网创业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二是创业形式较灵活。当前大学生捕捉商机能力较强,能够较快适应市场需求,创业形式选择较为灵活,现实中较为常见的模式是C2C、O2O和C2B等。
三是创业成功率不高。虽然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上热情高涨,但是现实中创业成功的人数依然很少,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在离开学校后能够存活下来的几率就更少。
二、“互联网+”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普及度不断提高,互聯网+时代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也开始更加关注大学生创业实践,在全社会“双创”浪潮的驱动下,各类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热情,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于 2016 年 12 月 28 日首次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的数据表明,过半的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已经具有创业意识。同时,自1998 年清华大学的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以来,我国各地方高校开展的创业类比赛不断涌现,高校创业园区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的创业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充分发挥了创业教育在带动学生创业实践中的作用。但是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及课程建设不足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实践形式多样化、灵活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遇。但是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先天性不足导致有些地方本科院校甚至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或者开设的创业教育类课程缺乏系统性,相关的创业课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都难以统一。在师资队伍上,很多院校的任课教师大都是各二级学院辅导员或者就业指导老师,缺乏有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学生接收到的创业教育知识也大都源于课本理论,教师也大都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对于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关注度不够。
(二)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搭建还不完善
创业实践是实现创业教育目的最有效途径。但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搭建上还不够完善。大学生创业实践孵化基地除了学校的创业园之外,没有其他可供利用的“练兵场”,很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也只是停留在心动而没有行动。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也不够健全,缺乏对创业信息的关注,更少有企业创业者或者专业人士给予创业者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大都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创业比赛获得一定的创业体验和积累,无法帮助学生实现经验的转化。
(三)大学生创业资金和政策激励较缺乏
大学生创业实践需要资金的支持。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在可能导致创业失败的三大风险“缺少资金”、“缺乏企业管理验”及“市场推广困难”中,“缺少资金”稳居第一。同时,在政策激励上还大都停留在表面,规模度不够。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还局限于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企业风投以及学校的创业基金,这类受众群体有限,无法真正实现创业教育规模化,很多创业项目也因为没有资金支持而夭折。
(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核心技术难度大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掌握核心技术非常关键,这对于初入创业行列的大学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前“技术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技术能力能否领先竞争对手,充足的人才储备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但是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虽然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缺乏一定竞争优势,且创业项目团队建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互补优势,也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挤压和淘汰。 三、“互联网+”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对策建议
“互联网+”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给予支持和解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一)加深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地方本科院校应依据各自地域优势,从学校专业特色出发,实际分析市场需求,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切实履行高等教育服务地方责任,创新性的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教育新体系,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同时,注重创业教育任课教师的选拔与培训,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举办创业类比赛,不断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加强基地建设,健全创业实践平台,优化资源整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求学生创业实践必须与大数据紧密结合,整合包括企业、高校、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不断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各类资源和政策支持。同时,根据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为学生构建并健全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各类创业资源网络平台和各类特色创业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科学分析创业项目,实现学生创业项目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降低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并落实政策激励,提升服务质量
大学生创业实践离不开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因此,政府应积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对已出台的各类创业扶持优惠政策进行细化宣传,简化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审批和基金支持审批程序,同时,政府、高校应注重服务质量提升,积极践行“最多跑一次”要求,帮助学生尽快获得创业项目和资金,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并依据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对相关政策进行修订,充分保障学生创业项目能够做起来,成长起来。
(四)注重團队建设,攻克技术难题,掌握核心技术
“互联网+”时代使得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和概念不再陌生,并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大学生创业实践由于自身实际条件所限,在开展创业实践过程中就更应该注重团队建设,逐步克服“单打独斗”的传统创业实践观念,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把握每次创业实践机会,积累起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在眼界布局上不应该仅局限于底层次的追逐,更应该追求技术难题的攻克,掌握立身之本的核心技术,把握自身创业实践的主动权,提升创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董鲁皖.九成在校生有创业意向[N].中国教育报,2016-12-29(3).
[2] 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
[3] 雍莉莉,宋恒恒,谢心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7).
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2015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青干专项(QG15103)
作者简介:林银(1987-),男,河南省信阳市人,湖州师范学院辅导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创业教育。
【关键词】 “互联网+” 创业实践 大学生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革命正式拉开序幕。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7提“互联网+”,强力助推经济转型。“互联网+”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加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特点
“互联网+”,通俗来讲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但这又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核心是推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从而创造出“1+1>2”的效果。“互联网+”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它的跨行业融合、创新发展及广泛应用上。同时,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当前大学生对于网络不再陌生,特别是90后、00后们已经非常熟悉网络计算机语言,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更加快捷,在此背景下,他们开展创业实践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愿意创业者多。由于互联网创业门槛低,创业内容丰富,创业风险较小,加上社会成功案例引导及社会环境营造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有力的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有意愿创业者增多,大多试图通过互联网创业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二是创业形式较灵活。当前大学生捕捉商机能力较强,能够较快适应市场需求,创业形式选择较为灵活,现实中较为常见的模式是C2C、O2O和C2B等。
三是创业成功率不高。虽然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上热情高涨,但是现实中创业成功的人数依然很少,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在离开学校后能够存活下来的几率就更少。
二、“互联网+”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普及度不断提高,互聯网+时代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也开始更加关注大学生创业实践,在全社会“双创”浪潮的驱动下,各类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热情,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于 2016 年 12 月 28 日首次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的数据表明,过半的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已经具有创业意识。同时,自1998 年清华大学的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以来,我国各地方高校开展的创业类比赛不断涌现,高校创业园区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的创业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充分发挥了创业教育在带动学生创业实践中的作用。但是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及课程建设不足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实践形式多样化、灵活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遇。但是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先天性不足导致有些地方本科院校甚至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或者开设的创业教育类课程缺乏系统性,相关的创业课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都难以统一。在师资队伍上,很多院校的任课教师大都是各二级学院辅导员或者就业指导老师,缺乏有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学生接收到的创业教育知识也大都源于课本理论,教师也大都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对于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关注度不够。
(二)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搭建还不完善
创业实践是实现创业教育目的最有效途径。但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搭建上还不够完善。大学生创业实践孵化基地除了学校的创业园之外,没有其他可供利用的“练兵场”,很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也只是停留在心动而没有行动。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也不够健全,缺乏对创业信息的关注,更少有企业创业者或者专业人士给予创业者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大都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创业比赛获得一定的创业体验和积累,无法帮助学生实现经验的转化。
(三)大学生创业资金和政策激励较缺乏
大学生创业实践需要资金的支持。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在可能导致创业失败的三大风险“缺少资金”、“缺乏企业管理验”及“市场推广困难”中,“缺少资金”稳居第一。同时,在政策激励上还大都停留在表面,规模度不够。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还局限于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企业风投以及学校的创业基金,这类受众群体有限,无法真正实现创业教育规模化,很多创业项目也因为没有资金支持而夭折。
(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核心技术难度大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掌握核心技术非常关键,这对于初入创业行列的大学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前“技术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技术能力能否领先竞争对手,充足的人才储备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但是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虽然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缺乏一定竞争优势,且创业项目团队建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互补优势,也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挤压和淘汰。 三、“互联网+”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对策建议
“互联网+”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给予支持和解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一)加深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地方本科院校应依据各自地域优势,从学校专业特色出发,实际分析市场需求,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切实履行高等教育服务地方责任,创新性的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教育新体系,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同时,注重创业教育任课教师的选拔与培训,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举办创业类比赛,不断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加强基地建设,健全创业实践平台,优化资源整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求学生创业实践必须与大数据紧密结合,整合包括企业、高校、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不断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各类资源和政策支持。同时,根据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为学生构建并健全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各类创业资源网络平台和各类特色创业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科学分析创业项目,实现学生创业项目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降低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并落实政策激励,提升服务质量
大学生创业实践离不开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因此,政府应积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对已出台的各类创业扶持优惠政策进行细化宣传,简化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审批和基金支持审批程序,同时,政府、高校应注重服务质量提升,积极践行“最多跑一次”要求,帮助学生尽快获得创业项目和资金,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并依据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对相关政策进行修订,充分保障学生创业项目能够做起来,成长起来。
(四)注重團队建设,攻克技术难题,掌握核心技术
“互联网+”时代使得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和概念不再陌生,并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大学生创业实践由于自身实际条件所限,在开展创业实践过程中就更应该注重团队建设,逐步克服“单打独斗”的传统创业实践观念,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把握每次创业实践机会,积累起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在眼界布局上不应该仅局限于底层次的追逐,更应该追求技术难题的攻克,掌握立身之本的核心技术,把握自身创业实践的主动权,提升创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董鲁皖.九成在校生有创业意向[N].中国教育报,2016-12-29(3).
[2] 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
[3] 雍莉莉,宋恒恒,谢心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7).
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2015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青干专项(QG15103)
作者简介:林银(1987-),男,河南省信阳市人,湖州师范学院辅导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