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学生学习之中产生的错误在某种角度分析与利用的话,其便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变“错”为“宝”,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正视错误,有正确的错误观.巧用错误,以错误为“契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新知.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反思走向完善.
【关键词】错误资源;初中数学;巧用错误;教学质量
一、换角度正确看待“错误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错误.其实,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所伴随生成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征必然是谨小慎微、害怕出错.作为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换位思考,不斥责、挖苦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巧妙的利用正是当下需要数学教师把控的,最大化地服务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巧用错误资源,提高教学实效
(一)以错误为“契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二)教师可以故意“示错”,提高学生对错误的免疫能力
思维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从而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它不但能引起学生对某些易错问题的注意,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和改正错误,使学生经历从错误认识走向正确认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而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自信,对学习也充满热情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在认识、理解、感悟的关键处,可以故意写错、演示错、出示错例,给学生制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启迪学生的智慧.
(三)利用错误,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数学中的分类思想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逻辑方法,分类思想不仅在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概念学习中十分重要,而且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缺乏分类思想,考虑问题不全面,肯定容易出错.
三、巧用“错误资源”几个注意点
(一)数学日记,反思理错,让错误“与日俱减”
写数学日记有利于学生放开思维,自主建构自己所理解的数学,有利于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学习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最重要的在于前者能有效地意识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学生能对错误进行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将当时的想法写下来,这种行为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成绩.
学生通过记错误日记,不断反思、总结,这好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然越来越少了.
(二)纠错集,让错误“引以为戒”
1.错题的收集要精选,应该有的放矢,讲究方法.
对于一些识记性的错误和一些涉及应试技巧导致的失误,可在试卷或作业纸上直接进行订正,没有必要整理下来.可重点对“理解、应用”层次的知识点,也就是对那些规律方法性比较强,又易出错的知识点和容易思维阻塞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同时不能只是一味地整理,还应做好补偿性训练及时地巩固成果.
2.抄录时能尽可能省时.
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本来就重,所以要让学生们将建立错题集坚持下去,要不断督促,更要不断指导和鼓励,选出优秀的错题集让学生传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要鼓励他们坚持每天将当天的错题收录到错题集里,形成习惯.学生建立错题集时要尽量节约时间,不要一味手抄,掌握一些节时小方法,如,选择题将会错的选项抄下来,较长的题目可以剪或复印之后再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也可以让父母帮忙抄题目,自己只写出解答.
3.错题本上也可以记载一些非常典型、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优秀习题.
有的优秀习题,自己没有犯错,但因为这种题目很新颖,具有代表性,就有收集的价值.这类题型代表性和综合性较强,有时候命题者有可能设置“陷阱”在其中,一不小心,就会失誤.因此,将它们纳入错题集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对特殊的知识点加以防范,是免入“陷阱”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青岳.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错误资源;初中数学;巧用错误;教学质量
一、换角度正确看待“错误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错误.其实,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所伴随生成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征必然是谨小慎微、害怕出错.作为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换位思考,不斥责、挖苦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巧妙的利用正是当下需要数学教师把控的,最大化地服务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巧用错误资源,提高教学实效
(一)以错误为“契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二)教师可以故意“示错”,提高学生对错误的免疫能力
思维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从而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它不但能引起学生对某些易错问题的注意,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和改正错误,使学生经历从错误认识走向正确认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而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自信,对学习也充满热情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在认识、理解、感悟的关键处,可以故意写错、演示错、出示错例,给学生制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启迪学生的智慧.
(三)利用错误,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数学中的分类思想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逻辑方法,分类思想不仅在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概念学习中十分重要,而且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缺乏分类思想,考虑问题不全面,肯定容易出错.
三、巧用“错误资源”几个注意点
(一)数学日记,反思理错,让错误“与日俱减”
写数学日记有利于学生放开思维,自主建构自己所理解的数学,有利于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学习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最重要的在于前者能有效地意识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学生能对错误进行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将当时的想法写下来,这种行为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成绩.
学生通过记错误日记,不断反思、总结,这好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然越来越少了.
(二)纠错集,让错误“引以为戒”
1.错题的收集要精选,应该有的放矢,讲究方法.
对于一些识记性的错误和一些涉及应试技巧导致的失误,可在试卷或作业纸上直接进行订正,没有必要整理下来.可重点对“理解、应用”层次的知识点,也就是对那些规律方法性比较强,又易出错的知识点和容易思维阻塞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同时不能只是一味地整理,还应做好补偿性训练及时地巩固成果.
2.抄录时能尽可能省时.
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本来就重,所以要让学生们将建立错题集坚持下去,要不断督促,更要不断指导和鼓励,选出优秀的错题集让学生传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要鼓励他们坚持每天将当天的错题收录到错题集里,形成习惯.学生建立错题集时要尽量节约时间,不要一味手抄,掌握一些节时小方法,如,选择题将会错的选项抄下来,较长的题目可以剪或复印之后再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也可以让父母帮忙抄题目,自己只写出解答.
3.错题本上也可以记载一些非常典型、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优秀习题.
有的优秀习题,自己没有犯错,但因为这种题目很新颖,具有代表性,就有收集的价值.这类题型代表性和综合性较强,有时候命题者有可能设置“陷阱”在其中,一不小心,就会失誤.因此,将它们纳入错题集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对特殊的知识点加以防范,是免入“陷阱”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青岳.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