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是教育和社会的结合点,大学生创业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系统工程,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如何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问题,是摆在政府、社会、高校面前重要的政治任务。特别是技术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是解决就业创业难问题有效途径。因此,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到生产一线积极创新创业,无疑是解决大学生创业业问题乃至社会创业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四位一体”创业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创新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近年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地方高校如何转型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创业能力提升问题,目前在一些地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学校方面,存在创业教育模式陈旧,课程设置的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地改善,特别是在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既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创业促进就业,更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作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其次,在企业方面,缺乏强有力的项目驱动和基地有支撑。校企合作、科教融合需要实践平台支撑,如果校企合作企业不进行拨给专项创业经费,就无法打造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系统。校企合作企业一方面,应当理性对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创新创业项目、科技创新赛事为抓手,搭建不同层次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教育平台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集中企业优质导师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自主创新实验-职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业毕设”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大平台,通过多层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训练,实现企业对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全程引导。
再次,在政府方面,没有出台创新创业的教育评估标准,评价模式有待改进,特别是与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相关的支持体系不完全,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在支持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四位一体”创业体系建设的对策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和湖南工学院是两所多学科性本科院校,既有着长期办学历史,又有着崭新发展历程的工科型高校。计算机学院是这两所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特别是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近年来以与时俱进的教育智慧,主动踏上了转型发展之路,由于自身的专业特色决定了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具有较好的实施自主创新创业的基础,在创新和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以双创教育为保障、以孵化基地为载体、以创业教师为引导、以宣传推广为带动”的全“四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以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创业。
(一)高校应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大双创课程开设的比重。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和湖南工学院在本世纪初就开设了《创造学》、《就业指导》等课程,近年来又开设了《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学导论》、《大学生创业案例研究》、《机器人创新设计》、《科技创新方法-TRIZ导论》等选修课程,在总结分析两所院校多年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我国重点大学的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让专业教师为创新创业提供指导,使产业、市场与实习实践对接,重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教育体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两所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体现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和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制定专项考核标准考核后给予3-5个创新、创业学分。创业理论教育体系的重构为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弊病,减少实际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提供了指导,从而显著提升大学校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二)企业应以创业教师为引导,注重孵化基地建设。企业一方面应搭建一套健全的产学研产业合作项目平台,在完善的校企实训基地中,可以将这种教育平台看作是孵化器,在孵化器中完成对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学生的服务,并且能够将合适的创业产品项目进行孵化。另一方面要搭建好一支合格的创业教师队伍,没有缺乏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体验的教师的引导,创业教育的实施很难有成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企业应聘请知名企业家组成战略指导团队。企业兼职的创业师资的加入,是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有益补充,他们对创业教育有第一线的深刻体会,对学生的创业活动指导更加有效。比如说继续选派专业的骨干学科专业教师,到合作的企业当中,去针对专项的项目展开锻炼,深入了解现代化企业中的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理念,从而培养地方高校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通过人才竞选的方式,调动他们参与到科学研究项目调动积极性。
(三)地方政府着重构建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大载体,形成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支撑体系。在地方高校教育转型背景下,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积极争取政策资源,与衡阳市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建设集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实习培训、创业孵化器于一体的微型企业“创业就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与企业、客户的对接平台。通过创业孵化园的建设,让学生的创业思路与灵感在这块试验田中得以实施。如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作为衡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立四年来,成功孵化了大学生微型企业40余家,带动上千名大学生创业和就业。
(四)“官-产-学”共同以宣传推广为带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舆论氛围。要想对学生进行更好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就必须完成地方高校从“重课堂教学”到“重基地实训”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以宣传推广为带动,使得地方本科院校能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为此,这两所高校创新性地构建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模式,其中的“一体”就是要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实现“产、学、研”培训一体化发展,而“两翼”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让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可以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一体两翼”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激烈的计算机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一、“四位一体”创业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创新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近年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地方高校如何转型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创业能力提升问题,目前在一些地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学校方面,存在创业教育模式陈旧,课程设置的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地改善,特别是在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既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创业促进就业,更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作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其次,在企业方面,缺乏强有力的项目驱动和基地有支撑。校企合作、科教融合需要实践平台支撑,如果校企合作企业不进行拨给专项创业经费,就无法打造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系统。校企合作企业一方面,应当理性对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创新创业项目、科技创新赛事为抓手,搭建不同层次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教育平台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集中企业优质导师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自主创新实验-职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业毕设”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大平台,通过多层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训练,实现企业对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全程引导。
再次,在政府方面,没有出台创新创业的教育评估标准,评价模式有待改进,特别是与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相关的支持体系不完全,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在支持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四位一体”创业体系建设的对策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和湖南工学院是两所多学科性本科院校,既有着长期办学历史,又有着崭新发展历程的工科型高校。计算机学院是这两所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特别是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近年来以与时俱进的教育智慧,主动踏上了转型发展之路,由于自身的专业特色决定了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具有较好的实施自主创新创业的基础,在创新和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以双创教育为保障、以孵化基地为载体、以创业教师为引导、以宣传推广为带动”的全“四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以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创业。
(一)高校应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大双创课程开设的比重。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和湖南工学院在本世纪初就开设了《创造学》、《就业指导》等课程,近年来又开设了《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学导论》、《大学生创业案例研究》、《机器人创新设计》、《科技创新方法-TRIZ导论》等选修课程,在总结分析两所院校多年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我国重点大学的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让专业教师为创新创业提供指导,使产业、市场与实习实践对接,重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教育体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两所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体现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和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制定专项考核标准考核后给予3-5个创新、创业学分。创业理论教育体系的重构为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弊病,减少实际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提供了指导,从而显著提升大学校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二)企业应以创业教师为引导,注重孵化基地建设。企业一方面应搭建一套健全的产学研产业合作项目平台,在完善的校企实训基地中,可以将这种教育平台看作是孵化器,在孵化器中完成对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学生的服务,并且能够将合适的创业产品项目进行孵化。另一方面要搭建好一支合格的创业教师队伍,没有缺乏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体验的教师的引导,创业教育的实施很难有成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企业应聘请知名企业家组成战略指导团队。企业兼职的创业师资的加入,是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有益补充,他们对创业教育有第一线的深刻体会,对学生的创业活动指导更加有效。比如说继续选派专业的骨干学科专业教师,到合作的企业当中,去针对专项的项目展开锻炼,深入了解现代化企业中的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理念,从而培养地方高校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通过人才竞选的方式,调动他们参与到科学研究项目调动积极性。
(三)地方政府着重构建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大载体,形成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支撑体系。在地方高校教育转型背景下,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积极争取政策资源,与衡阳市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建设集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实习培训、创业孵化器于一体的微型企业“创业就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与企业、客户的对接平台。通过创业孵化园的建设,让学生的创业思路与灵感在这块试验田中得以实施。如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作为衡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立四年来,成功孵化了大学生微型企业40余家,带动上千名大学生创业和就业。
(四)“官-产-学”共同以宣传推广为带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舆论氛围。要想对学生进行更好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就必须完成地方高校从“重课堂教学”到“重基地实训”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以宣传推广为带动,使得地方本科院校能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为此,这两所高校创新性地构建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模式,其中的“一体”就是要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实现“产、学、研”培训一体化发展,而“两翼”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让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可以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一体两翼”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激烈的计算机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