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塘养鱼》是研究在池塘这一特定环境养殖鱼类的一门课程,是农业院校水产养殖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为学生将来从事鱼类养殖生产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行业对水产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大,高职院校水产养殖及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为此,我院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本着为行业输送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目的,主动开展《池塘养鱼》课程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就我院近几年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实训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作一介绍。
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为了适应新时期水产行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我院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能手、用人单位参与课程教学内容制定,充分利用专家和能手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将养殖生产中新技术、新模式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学生就业直接相关,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对我院水产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我们压缩了池塘理化因子对鱼类的影响、家鱼人工繁殖基本知识等内容,增加了鱼类养殖过程中水质检测与调控、微管增氧技术等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实用性,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满足了企(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针对池塘养鱼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制定之后,我们根据池塘养鱼生产工作流程顺序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顺序,使课程教学内容顺序与生产实践相一致,为在基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奠定了基础。
积极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水产养殖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学生要离开实验室参与到生产第一线,才会获取理想的训练条件。因此,在《池塘养鱼》课程教学中,我们将主要专业技能的培养集中在实训基地进行,在充分利用校内水产专业实训基地的同时,我们积极联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到目前为止,我们先后与姜堰水产良种场等6个水产良种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每年5~6月(苗种生产集中期)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基地参加持续4周的集中苗种生产专业技能训练。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成鱼养殖管理实践训练相对不足的情况,我们便利用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一方面安排部分学生到校内鱼场进行成鱼养殖专业实践,另一方面利用专业教师资源,安排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泰州水产养殖场等大型水产养殖公司进行专业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内容,而且使学生提前感受专业生产氛围,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使理论教学、实习教学、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辅相成,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针对青年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实践技能不过硬的情况,我院对教师提出“五个一”的要求,其中一条便是要求每位年轻教师联系一个企业,并利用假期深入企业进行锻炼,提高专业实践水平;在《池塘养鱼》课程集中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我院要求青年教师亲自带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利用校外基地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有效地培养了青年教师。在抓好校内教师培养的同时,我院还邀请校外基地专家、能手担任实训课程的教学。我们的做法是:学生在校外基地实训期间,专任教师与基地专家、能手共同制定学生实训项目,专家、能手负责整个实训期间的指导工作,专任教师对学生实训进行督促和考核,打破了传统的“外骋教师进课堂”的操作模式,充分发挥了他们技能操作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师资队伍质量。
改进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电视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拓宽了学生思路,降低了课程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该课程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家鱼繁殖设施时,我们将收集到的典型的交配池、孵化池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给学生看,使抽象理论得到形象展示。
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让学生深入校内外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外,还运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整塘教学过程时,我们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一个较为典型的池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整塘方案。学生在工作内容方面意见较为一致,但在清塘药物选用及清塘方式选择上有一定争议。有的学生选用生石灰,有的选用漂白粉,有的选择干法清塘,有的选择带水清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陈述他们的理由。最后由教师引出在清塘过程中要注重成本核算和安全等要点,将课堂教学仿佛置于一个生产现场,与单纯讲授法相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引导学生独立设计方案。例如,在成鱼养殖内容结束后,拟设一定面积的养殖场,让学生结合家乡养殖条件状况自行设计养殖方案,有效地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再次,开展讨论式教学。课程教学集中技能训练和暑期进行社会专业实践结束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经验交流,对各自在实习基地的特殊做法及存在的生产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比如在青鱼人工繁殖方面,有的单位采用导精管取精方法收集精液,学生将实习过程中的场面拍摄下来进行交流,有效启发了其他同学的创新思维。
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既要拓宽知识面,又要掌握学习方法。因此,课程考(试)核方法也应多样化。我院《池塘养鱼》课程考核由实训(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两部分组成,实训(技能)考核参照农业部组织的淡水鱼苗种繁育工、淡水成鱼饲养工等工种考核内容,在集中实训结束后进行,考核采用现场操作、口试、笔试等方式,结合实训表现、实训报告质量等情况综合评定实训成绩。理论考试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题型丰富多样、覆盖面广,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为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通过对《池塘养鱼》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取得一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课程网页制作、与校外基地深度融合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探索、总结、提高,进一步深化《池塘养鱼》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响英,王冬梅.对高职《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于万成,王桂莲.深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3]田玉民,苏玉虹,史东辉,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4]顾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
作者简介:
熊良伟(1978—),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与研究。
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为了适应新时期水产行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我院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能手、用人单位参与课程教学内容制定,充分利用专家和能手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将养殖生产中新技术、新模式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学生就业直接相关,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对我院水产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我们压缩了池塘理化因子对鱼类的影响、家鱼人工繁殖基本知识等内容,增加了鱼类养殖过程中水质检测与调控、微管增氧技术等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实用性,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满足了企(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针对池塘养鱼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制定之后,我们根据池塘养鱼生产工作流程顺序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顺序,使课程教学内容顺序与生产实践相一致,为在基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奠定了基础。
积极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水产养殖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学生要离开实验室参与到生产第一线,才会获取理想的训练条件。因此,在《池塘养鱼》课程教学中,我们将主要专业技能的培养集中在实训基地进行,在充分利用校内水产专业实训基地的同时,我们积极联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到目前为止,我们先后与姜堰水产良种场等6个水产良种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每年5~6月(苗种生产集中期)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基地参加持续4周的集中苗种生产专业技能训练。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成鱼养殖管理实践训练相对不足的情况,我们便利用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一方面安排部分学生到校内鱼场进行成鱼养殖专业实践,另一方面利用专业教师资源,安排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泰州水产养殖场等大型水产养殖公司进行专业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内容,而且使学生提前感受专业生产氛围,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使理论教学、实习教学、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辅相成,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针对青年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实践技能不过硬的情况,我院对教师提出“五个一”的要求,其中一条便是要求每位年轻教师联系一个企业,并利用假期深入企业进行锻炼,提高专业实践水平;在《池塘养鱼》课程集中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我院要求青年教师亲自带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利用校外基地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有效地培养了青年教师。在抓好校内教师培养的同时,我院还邀请校外基地专家、能手担任实训课程的教学。我们的做法是:学生在校外基地实训期间,专任教师与基地专家、能手共同制定学生实训项目,专家、能手负责整个实训期间的指导工作,专任教师对学生实训进行督促和考核,打破了传统的“外骋教师进课堂”的操作模式,充分发挥了他们技能操作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师资队伍质量。
改进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电视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拓宽了学生思路,降低了课程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该课程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家鱼繁殖设施时,我们将收集到的典型的交配池、孵化池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给学生看,使抽象理论得到形象展示。
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让学生深入校内外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外,还运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整塘教学过程时,我们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一个较为典型的池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整塘方案。学生在工作内容方面意见较为一致,但在清塘药物选用及清塘方式选择上有一定争议。有的学生选用生石灰,有的选用漂白粉,有的选择干法清塘,有的选择带水清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陈述他们的理由。最后由教师引出在清塘过程中要注重成本核算和安全等要点,将课堂教学仿佛置于一个生产现场,与单纯讲授法相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引导学生独立设计方案。例如,在成鱼养殖内容结束后,拟设一定面积的养殖场,让学生结合家乡养殖条件状况自行设计养殖方案,有效地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再次,开展讨论式教学。课程教学集中技能训练和暑期进行社会专业实践结束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经验交流,对各自在实习基地的特殊做法及存在的生产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比如在青鱼人工繁殖方面,有的单位采用导精管取精方法收集精液,学生将实习过程中的场面拍摄下来进行交流,有效启发了其他同学的创新思维。
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既要拓宽知识面,又要掌握学习方法。因此,课程考(试)核方法也应多样化。我院《池塘养鱼》课程考核由实训(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两部分组成,实训(技能)考核参照农业部组织的淡水鱼苗种繁育工、淡水成鱼饲养工等工种考核内容,在集中实训结束后进行,考核采用现场操作、口试、笔试等方式,结合实训表现、实训报告质量等情况综合评定实训成绩。理论考试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题型丰富多样、覆盖面广,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为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通过对《池塘养鱼》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取得一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课程网页制作、与校外基地深度融合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探索、总结、提高,进一步深化《池塘养鱼》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响英,王冬梅.对高职《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于万成,王桂莲.深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3]田玉民,苏玉虹,史东辉,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4]顾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
作者简介:
熊良伟(1978—),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