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的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本文从为学生营造适于创新的环境,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学生德育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the new age of the students is the backbone of the country, s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s imminent. This paper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to create innovative environment, develop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potential,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creative person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etc explored, and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concrete method.
Keywords: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从而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德育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把握好机遇,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德育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为学生营造适于创新的环境
在德育课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比如讲“商品”时,我没有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了迂回式提问:1 提到商品,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那么,他们是怎么来的?他们又将到哪里去?2大自然中和熙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 医院里给重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具体,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我们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恐惧心理,并告诉学生,只要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理的新观点,新方法都是创新。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德育学科发展过程中一些史实资料和新科技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人是如何提出创新理论,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的。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发现课题,特别是在那些社会关注的问题上寻找课题,如节水问题,环保问题,生态,农业问题中着手,去发现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怀疑,积极质疑。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评价学生,了解学生的创造心理,培养他们坚忍不拔、不怕失败的优秀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创新能力是创造性人格的智慧表现。创新意志表现为开拓精神、探索精神、求真精神、挑战精神和坚韧精神等,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立即让学生回答,有些学生还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思维就被老师打断;有些学生回答了,若追问几个为什么,恐怕也答不出。因为学生没有深思熟虑就回答问题,更有害的是,使学生养成不认真思考就乱下结论的不良习惯,就谈不上培養创造力了。因此上课时,要留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教师察言观色,必要时加以指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不要盲目地否定错误答案。其实,错误答案中可能含有合理的成分,应使学生弄清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在哪个环节上出现了错误。教师应看到这些合理的成分,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这可能是创造的开始。对于正确的结论,也要追问思维过程。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给学生独立创造的机会,就必须给学生创造的时间,就要容许学生犯错误,就要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就要使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研究事物,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有生理遗传方面,有传统习俗方面,有客观环境,也有主观能动原因,从德育课角度讲,最重要性的因素还是来自教师。因此,作为德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结构的深度、广度,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第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份。学生对哪门课程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过程伊始要密切关注和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意识和思维情趣。德育课知识,由于理论性强,抽象概念较多,有时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首先用投影仪出示关于香港、澳门被列强占领的图片资料。使学生明确当今炎黄子孙面临着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富强的双重使命。接着用录像机播放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片断,同时用投影仪打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驻港部队是怎样组建起来的?驻港部队进驻香港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录像与教育内容的交互启迪下,很自然地认识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这个基础上再播放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片断……。由于教学形象逼真,学生兴趣盎然,从而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鼓励质疑,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古人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创造的先导。有了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性,大脑才能活跃起来。在德育课中,虽然正面教育是主要的原则和方法,但是在正面教育时,要同说疑、解惑相结合,让学生从问题中去发现问题。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设置兴奋环境,创造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说,一九九八年洪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我们可以从经济角度,哲学角度,政治角度等多角度去分析。从经济角度讲,这次特大洪灾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也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但反过来看,灾害同样也是一次机遇,对不少企业来说这是一次削减库存商品的绝佳时机。灾后重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这次洪灾也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抗洪中形成的抗洪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结合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更主要的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因此,我们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思考、发现问题。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演讲、办小报、实验操作比赛来锻炼学生,同时又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工厂、农村、听讲座,报告会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清自己神圣的职责,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改革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付文水.浅谈德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吉林教育.2009(5)
王海军.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李丽娟.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3)
关键词:学生德育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the new age of the students is the backbone of the country, s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s imminent. This paper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to create innovative environment, develop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potential,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creative person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etc explored, and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concrete method.
Keywords: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从而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德育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把握好机遇,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德育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为学生营造适于创新的环境
在德育课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比如讲“商品”时,我没有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了迂回式提问:1 提到商品,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那么,他们是怎么来的?他们又将到哪里去?2大自然中和熙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 医院里给重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具体,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我们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恐惧心理,并告诉学生,只要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理的新观点,新方法都是创新。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德育学科发展过程中一些史实资料和新科技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人是如何提出创新理论,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的。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发现课题,特别是在那些社会关注的问题上寻找课题,如节水问题,环保问题,生态,农业问题中着手,去发现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怀疑,积极质疑。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评价学生,了解学生的创造心理,培养他们坚忍不拔、不怕失败的优秀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创新能力是创造性人格的智慧表现。创新意志表现为开拓精神、探索精神、求真精神、挑战精神和坚韧精神等,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立即让学生回答,有些学生还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思维就被老师打断;有些学生回答了,若追问几个为什么,恐怕也答不出。因为学生没有深思熟虑就回答问题,更有害的是,使学生养成不认真思考就乱下结论的不良习惯,就谈不上培養创造力了。因此上课时,要留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教师察言观色,必要时加以指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不要盲目地否定错误答案。其实,错误答案中可能含有合理的成分,应使学生弄清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在哪个环节上出现了错误。教师应看到这些合理的成分,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这可能是创造的开始。对于正确的结论,也要追问思维过程。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给学生独立创造的机会,就必须给学生创造的时间,就要容许学生犯错误,就要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就要使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研究事物,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有生理遗传方面,有传统习俗方面,有客观环境,也有主观能动原因,从德育课角度讲,最重要性的因素还是来自教师。因此,作为德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结构的深度、广度,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第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份。学生对哪门课程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过程伊始要密切关注和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意识和思维情趣。德育课知识,由于理论性强,抽象概念较多,有时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首先用投影仪出示关于香港、澳门被列强占领的图片资料。使学生明确当今炎黄子孙面临着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富强的双重使命。接着用录像机播放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片断,同时用投影仪打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驻港部队是怎样组建起来的?驻港部队进驻香港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录像与教育内容的交互启迪下,很自然地认识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这个基础上再播放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片断……。由于教学形象逼真,学生兴趣盎然,从而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鼓励质疑,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古人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创造的先导。有了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性,大脑才能活跃起来。在德育课中,虽然正面教育是主要的原则和方法,但是在正面教育时,要同说疑、解惑相结合,让学生从问题中去发现问题。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设置兴奋环境,创造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说,一九九八年洪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我们可以从经济角度,哲学角度,政治角度等多角度去分析。从经济角度讲,这次特大洪灾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也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但反过来看,灾害同样也是一次机遇,对不少企业来说这是一次削减库存商品的绝佳时机。灾后重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这次洪灾也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抗洪中形成的抗洪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结合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更主要的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因此,我们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思考、发现问题。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演讲、办小报、实验操作比赛来锻炼学生,同时又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工厂、农村、听讲座,报告会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清自己神圣的职责,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改革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付文水.浅谈德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吉林教育.2009(5)
王海军.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李丽娟.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