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角色勿要错了位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cu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朋友,你知道吗?当开始孕育新的生命,你作为父亲或母亲的角色便产生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上幼儿园,上小学后,老师称你为“家长”,这其中包含了更多的对孩子的教育成分,也表明你的角色职责更丰富了。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人们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就得明确社会对各种角色的要求。不同的人都各司其职,社会才能良性运转。就孩子的教育来说,学校和家庭培养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个总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常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是作为家长的“教师”与学校的教师的角色职责和角色特点是不同的。学校老师主要是靠语言通过课堂和书本,向学生传授已有知识;而家长主要是用自身人格的力量,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影响和教育孩子,教给孩子如何生存,如何做人的本领。可是近些年来,父母与教师的角色职责越来越模糊了,许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做了许多本应老师做或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却忽略了作为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角色“错位”现象普遍存在。
  
  角色“错位”现象扫描
  
  研究者问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母亲:“你认为父母应当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母亲说:“当然是抓孩子的学习了!”研究者问:“你是怎么抓孩子学习的呢?”母亲答:“花钱,上重点校。这样就保险了;请老师辅导;还有他晚上写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还给他默单词、默生字、辅导他写作文、出数学题什么的……孩子快毕业了,这可是关键时刻,当父母的一点儿也马虎不得……”这位母亲的回答,可以说代表了相当多的父母对自身角色规范的认识。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诠释就是“家庭学习”,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把围绕着学校教育抓孩子的学习,放在了家长职责的首位。
  前不久,天津市妇联和家庭教育研究会对1000余位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明,有78.9%的家长不同意“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是学校的事,家长没必要管得太具体”的说法;有59.8%的家长认为“辅导孩子学习是家长的本分”;41.4%的家长认为“学习好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表现在教育行为上,许多家长在扶助孩子知识学习上下了很大功夫,调查结果显示,65%的中小学生家长平时和孩子谈话最多的内容是“学校学习”;一些家长做了许多本应该是孩子自己做并且有能力做的事情。比如在小学生家长中,有65%的人亲自辅导孩子学习,58.5%的家长陪着孩子写作业,57.7%的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改错题,45.8%的家长给孩子布置课余作业,40.9%的家长为孩子整理学习用具等等,充当了老师的“助教”和孩子学习的“拐杖”的角色,而忽略的恰恰是教孩子做人,做事这些家长角色最基本的东西——这便是家长的角色“错位”。
  
  角色“错位”的弊端
  
  家长的这种角色的错位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弊端:
  一是“扬短避长”、“强己所难”。本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天然环境,孩子来到世上,生活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是用求知的眼光看待一切入、感受所有事物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融于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举手投足间,成为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因素,构成孩子成长的最基础层面。也可以说,教孩子做人的教育是家庭的最大教育优势之所在。而一些家长却“扬短避长”,把自己定位在了辅导、扶助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这一学校教师的角色职责上,家庭成了为学校“补漏”的“第二课堂”。尽管为孩子付出很多,但由于不懂得教学规律,不了解教学内容与方法,往往是有劲使不到点子上,而越发感到力不从心,这便成了所谓“强己所难”。虽然有的父母从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暂时现象中尝到过为之付出的“甜头”,但却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留下了遗憾。在天津的调查中,有68.1%的被访者说自己是“失败的家长”,这与他们在教育孩子中角色“错位”不无关系。
  二是给孩子成长制造了障碍。人刚刚来到世上,对社会一无所知,只是一个自然人。无论他将来做什么,首先要学会怎样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知道如何同别人交往,学会掌握判断哪些行为是社会所要求和允许的。总而言之,必须先要学会怎样做人,而由于父母角色定位错误,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家庭中成年人帮助的东西,这就造成了孩子社会化的不完全。一个在大学读书的孩子道出了自己的烦恼:“进了大学后,我才发现,20多年来,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干。不会洗衣服、不会收拾房间,甚至到了食堂不知道自己该买多少饭。在家里,所有的事都是爸妈替我做的,自己从来都不动手,学习以外的事爸妈都不让我做。现在跟同学在一起,我成了‘弱智’。最让我苦恼的是,在交往和社会阅历方面我也不如别人,显得那么幼稚,这让我很没面子,很是自卑……我爸妈可把我害惨了!”孩子成才可能就这样在父母们的不经意之中成了泡影。
  三是“受累不讨好”,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一方面,父母为了“保障”孩子的学习,替孩子做了许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了孩子体验生活的许多机会;另一方面,也不顾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替孩子做了许多本应该他们自己做出的决定。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是一种人生权利的剥夺。也就是说,父母角色“错位”的另一负效应是,背离了孩子的真正需求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少孩子对父母们并不内行的“学习辅导”,以及一味地抓学习而束缚他们手脚的种种做法相当反感,结果形成了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抵触的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这也是父母们抱怨“受累不讨好”的症结所在。
  
  如何不“错位”
  
  家长的角色“错位”,首先源于对自身角色认识的错误,即没有把教孩子做人,教孩子立足干社会的本领作为父母角色规范的最根本的内容;其次是在教育观念上,对人才标准的片面理解,把孩子考高分,上大学作为成才的唯一标准,必然是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再就是补偿心理的作用,把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当作对自己没有得到的和失去的东西的补偿。另外,也有家长们并不情愿的原因,比如在考试,升学的巨大压力下,一些力不从心的老师不可避免地把本应当自身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家长等等,归根结底,家长角色“错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无论如何,家长的角色“错位”有必要通过自身的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来修正。
  对家长来说,正确履行自身的角色职责包含两方面基本内涵:
  一是法律规定的监护人职责——这是做父母的底线。它包括为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保护孩子的权利、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和引导孩子,矫治不良行为,代理孩子的相关事宜等等。
  二是合格家长的职责。教育部和全国妇联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从孩子教育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合格家长的角色职责:在教育思想上,提出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思想:在教育内容上,包括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社会适应和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在自身素质方面,提出了以良好的品行修养为子女作表率的具体要求;此外,还涉及与孩子建立怎样的关系、创造怎样的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配合等等培养孩子做人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这个规范就是家长在履行对孩子的教育职能方面的基本角色规范和行为准则。
  应当说,这两方面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家长职责的所有方面,也是家长角色定位之所在。
  
  (责编 冯 梅)
其他文献
应用FPGA器件设计了多模式步进电机控制器,描述了应用Altera公司FPGA编程软件QuartusⅡ4.1设计控制器各功能模块的过程以及调试方法,并成功地在FPGA器件上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简要描述了加权关联规则问题及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加权关联规则挖掘算法(PSO-WMAR).实验证明,本算法运行时间更省,产生的规则数更少且更有效.该